第605章 辭舊迎新!(新年快樂!)
第605章 辭舊迎新!(新年快樂!)
張偉評怒氣沖衝上了飛機。
飛往花旗國跑金球獎,參加幾個重要城市影評人協會的晚會。
想獲獎就要跑,早年國內電影人還有幼稚思想——酒香不怕巷子深。
覺得外國獎項只看電影,不看場外。
現在基本沒幾個有這種想法,都知道越是外國獎項,場外因素越多。
某種程度上,沈三通說的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只是一直以來,沒誰像他這樣赤裸裸的說出來,在國內展現出來。
去外面評獎的電影人,都有默契,不怎麼說外面壞話。
總之,想要獲獎,不花錢肯定沒有得獎的可能。
「金球獎肯定入圍。」
張偉評來到張一謀這邊,讓妮妮去後排待著。
他對老謀子心理優勢極大,抱怨:「你為什麼不堅持堅持,金球獎頒獎典禮沒幾天,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立刻打臉沈三通。」
張偉評不只是因為張一謀不經他允許回應而憤怒,更重要是張一謀在《電影報》的電話採訪中,承認了「創作遺憾」。
暗示在堅持藝術表達,但因為商業上運作原因,不得不做了違心之舉。
張一謀的戲,不就是他張偉評運作的嗎?
等於將黑鍋全扣在新畫面頭上。
扣也扣了,張偉評從不懼怕爭議,他無法忍受張一謀脫離他的掌握。
你可是張一謀啊,除了他張偉評能欺負,沈三通憑什麼?
沈三通再有錢有勢,在資歷和位格上,依然沒法和張一謀相比。
這不是沈三通成就多大所能改變,沈三通年齡擺在這了,文藝片時代他才剛剛出生,甚至沒出生。
商業片蠻荒時期在讀大學。
回不到過去,就要承認張一謀的地位,這是已經決定的歷史。
張偉評心裡有自己的算盤和計劃。
他看出來了,沈三通做事看似狂妄,其實有邊界,公開針對《金陵十三釵》沒有選擇上映首周,明顯在避嫌。
只要張一謀願意用自己的形象去對耗,沈三通必然會大損。
至少也是兩敗俱傷。
張一謀不言,張末當了嘴替:「這樣做不等於不打自招?我爸的名譽不是你的消耗品。」
老謀子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可是為什麼要打?
沈三通多大年紀,他多大年紀,沈三通不怕泥巴摸臉,他要臉啊!
張一謀見張偉評發火,心頭有點發怵,也有點抹不開面子:「我退一步也沒什麼,未必不是好事,要是能獲得奧斯卡,輿論會翻轉。」
這是張一謀的打算。
沈三通一而再,再而三的咬住《十三釵》不放,泥人也有三分火氣。
奧斯卡始終是一個名片,一張重要的名片。
得獎就能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官方也會從「有限支持」,變成「支持」。
媒體不用多說,肯定會欣喜若狂。
老百姓也會高興,畢竟是國際大獎。
到時候沈三通就顯得尷尬和不合時宜了。
先笑不算笑,後笑才是真的笑。
本來《十三釵》國內上映後,跑個一兩周宣傳,重心就該放在花旗國跑獎,沈三通冒出來,耽誤了不少時間。
不過電影監製之一蔣志強,還有國際銷售FilmNation電影國度的格倫-巴斯納一直在花旗國活動。
特別是蔣志強隱隱有所依仗,對方海外關係也很廣闊,這次獲獎可能性很大。
「老蔣你還不放心嘛。」張偉評糊弄了一下,他不是很樂觀,認為獲獎希望不大。
《十三釵》發行交給了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和Row 1 Prods一塊合作在北美發行。
眼下只有很少的影廳放映,不是大公司,公關能力有限。
蔣志強關係也就那樣,主要是張偉評不願意花太多錢。
奧斯卡評委年齡普遍六十歲往上,比普通人更加封閉,除非大砸錢才有希望,張偉評又不可能砸錢。
「張哥,你有點裝清高了。」張偉評不談奧斯卡,重新規訓張一謀,指責他甩鍋:「你把屎都甩在我身上,不夠兄弟。」
見張末還想插話,張偉評瞪了過去,呵斥道:「我和你爸說話呢,你小孩一邊玩去。」
張一謀不得不自己來說:「《金陵十三釵》的床戲營銷是你親手策劃,將倪妮的旗袍劇照塞滿通稿,甚至默許媒體將『玉墨』稱為『東方色戒』,將《十三釵》比作《色·戒》前傳。所以沈三通說消費民族苦難,我連辯駁都做不到。」
「這不是為了沖奧嗎?北美發行商暗示我,情色元素有助於沖奧,不是為了成全你的名聲嗎?」張偉評喊冤:「這也讓這部電影未映先熱了,我們是最佳拍檔。」
「我們合作多少年了,我給你拍戲找錢,應付來自各方的覬覦,你弄奧運會,我也等你。」
見老爹沉默,張末憋不住:「是你等我爸嗎?你除了我爸沒有其他導演!拍一部戲我爸賺不到什麼錢,你獨占內地票房和GG植入,口碑崩塌,稍微風吹草動要我爸來承受。」
「外面多少人揮舞支票要加入我爸的項目,哪次不是你攪黃?」
「《三槍》電影成本不到3000萬,被你做成了8000萬,然後藉此不給我們分帳!」
「當初《金陵十三釵》的電視、電影版權被我爸一併拿下,確保電影上映在前。」
「《金陵十三釵》開機了,不少公司想買電視劇版權,嚴歌苓阿姨找我爸商量,我爸表示當電影進入後期製作,會把電視版權無償返還。」
「我爸已經答應人家了,而且人家也是原作作者,你呢,在《金陵十三釵》開機前幾個月,將電視劇版權以天價賣出,賺得一筆優厚的版權費。」
「我爸失信於人!然後這個版權還是我爸買來的,你一分給不分!」
張末早一肚子火,自己老爹可是張一謀。
多大的金字招牌,沒有張一謀,誰認識張偉評?
可說出去大跌眼鏡,自己老爹在張偉評這裡,活的像個奴工。
「錢!錢!錢!」張末說話的時候,張偉評觀察著張一謀,發現對方沒有阻止的想法,大怒道:「你張一謀腦子裡只有錢了嗎!」
有空乘過來提醒:「這位先生,為了確保飛行安全和維護良好的客艙秩序,飛機上不能吵鬧。」
空姐走後,張末冷笑:「張叔你也好意思說這話?」
張偉評望向張一謀,試探:「算了,誰讓我們關係好。下部戲,你有什麼想法,我都答應你。」
張一謀看向他,說道:「《十三釵》結束後,我想休息。」
「行,休息也好,你放心,投資不會少了你的。」張偉評心裡咯噔一下,立刻道:「沒有你沒有我,沒有我也沒有你。我把錢給你準備好,再找找你擅長的題材。」
張一謀對張偉評的經濟控制深感厭煩。
尤其在無法擺脫其操控的情況下,張偉評的吃相更令他難以忍受。
「這次不好說休息多久,也許會直接退休。」張一謀幾乎把話說明了:「我的項目不缺合作方。」
張偉評神色變的猙獰,眼中閃過一抹凶光:「你是怨我讓你低頭了嗎,我會讓沈三通給你一個交代。」
張一謀嚇了一跳:「我不需要你做什麼,我和沈三通事情結束了。」
張偉評不理睬:「我還沒說結束,就不算結束。我說了,我們是最佳拍檔。」
張一謀心裡湧出一團火:「你張偉評做什麼說什麼,何曾尊重過我?」
「我說和沈三通的事結束了!你又要重新開始!不過是用外部壓力,逼著我和你抱團。」
看向自己閨女,當著張偉評的面道:「小末子,你下飛機給沈三通去個電話,就說張偉評做什麼和我沒有關係。」
張偉評冷笑:「張哥,我讓你看看沈三通也不算什麼,我也不是泥捏的,誰斷我財路,我必定殺他父母,讓他身敗名裂。」
「當然了,那幾個孩子上戶,我一定辦好。」
見他流氓樣子,張一謀心中一寒,哪裡還不聽不出張偉評話里的威脅,氣的渾身發抖。
下了飛機。
張偉評拍了張圖片,發博道: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
這個年代,吃這套不少。
接著道:「最近沈三通對《金陵十三釵》發起了讓人費解的攻擊,我往好了想,他這麼個大老闆,不是嫉妒老謀子在國際上的聲譽,而是真的有所困惑。」
「作為行業的老前輩,我還是有些經驗的,張一謀導演的作品曾讓中國電影在國際上贏得一席之地,這是不爭的事實。」
「沈三通以今日標準苛責歷史作品,但不應忽視其開拓性意義。中國電影今日的繁榮,離不開一代代導演的多元探索。」
「《英雄》是華語電影出海的成功案例,是華語電影史的一座豐碑。」
「當前更緊迫的任務是如何應對外部競爭,而非內部分歧。好萊塢的強勢入侵需要全行業共同應對,包括政策支持、資本引導和創作創新。」
「三通娛樂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但百花齊放才是健康生態。」
「盯著國內同行潑髒水,不會讓自己更精彩。三通娛樂的成功是好事,但一枝獨秀不是春啊!應該樂見更多人成功,不能賀歲檔不是第一了就受不了。」
「中國電影不能只有沈三通!也不某個人的天下!」
「我多年在國際上混,還是有些人脈的,我建議成立行業聯盟,整合資源打造中國電影的國際發行渠道,同時設立本土文藝片扶持基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讓『文化自主』不流於口號。」
發言後。
顧長偉、田莊莊等圈內不少電影權威轉發,沒評論但是態度不言自明。
張偉評又讓人用小號說他不方便說的話。
一個是道德綁架:「沈導這麼有錢,文藝片扶持基金,應該帶頭捐一個億!」
還有一個暗箭傷人:「某些導演私生活混亂,拍戲專挑女演員下手,這種人才該被批判!三通娛樂的『造星』本質是『造後宮』!導演私德敗壞,如何拍出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品?」
張偉評手滑點讚,過了十幾分鐘取消,但是態度顯露無疑。
沈三通提前接到了張一謀提醒,卻沒有回應,也沒有撤熱搜。
甚至禁止旗下藝人進行公開站隊,避免撕裂電影行業娛樂行業。
他連張一謀都不太看得上,何況張偉評。
沈三通專心去做新一年公司規劃,順便看兩眼春節檔。
還有過春節事宜。
每年過春節都是一件大事。
哪怕已經修身養性,但生過孩子以及比較偏愛的,總要照顧。
齊人之福,不只是福氣。
其中的苦,不足為外人道也。
當然,沈三通不在乎,不代表手下人不在乎。
他現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
微博有個新註冊小號爆出《新畫面十年財務流水》,發現張一謀一直以來,拍戲這方面沒有什麼收入。
對比其他導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然後又有一個影評人,寫了篇長文《誰在吸張一謀的血?》。
爆料張一謀在電影方面真不怎麼賺錢,完全是張偉評的搖錢樹。
《金陵十三釵》這部戲投資也就是一億露頭,沒有六億,但老謀子根本分不到錢,因為帳面虧損。
電視劇版權上,不僅失信於人,也沒有分到一毛。
張偉評暴怒:「沈三通有種你就站出來,挑撥我和老謀子的關係算什麼英雄。」
下面有網友問:老謀子從電影裡有分到錢嗎?
張偉評回復這個網友,給他科普:你知道電影項目如何運作嗎,一部戲不只是導演,如何找到足夠的資金更重要,當年《英雄》不是我,根本拍不出來!
下面有人追問:《金陵十三釵》賺的錢到底怎麼分的?
張偉評開啟了精選模式。
目睹這場撕逼大戲。
樂視賈老闆如獲至寶,吩咐道:「快,把他們的爭論整理一份給我。讓人去和張一謀聯繫,我想約他見見面。」
賈老闆是圈外人,對圈內很多事不了解。
這是撕逼嗎?
是商機!
要是早知道張一謀和張偉評是這個合作模式,早就下手了。
當然,現在也不晚,樂視要能拉來張一謀,算是一炮打響,能給樂視帶來巨大的利益。
他玩的模式類似於華易巨星大導,又不相同,主要是資本運作。
張一謀,五個億不算多吧?
1月15日。
金球獎公布了入圍名單,張一謀以《金陵十三釵》獲得個人生涯第五次的最佳外語片入圍,同時也是本屆唯一的華語片入圍代表。
幾乎拿遍各大影評人獎的復古黑白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則以入圍最佳影片等6項提名成為本次金球獎入圍大贏家。
張偉評再次跳了出來,重新放開評論:「人在洛杉磯,金球獎現場,稍後還有奧斯卡。」
「眼下對抗好萊塢是當務之急,我想告訴沈三通,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走出去。」
陳澈希出來殺死了比賽:「是新畫面離不開張一謀,而不是張一謀離不開新畫面,連續成功了十年的張偉評,顯然已經狂妄的將其拋在了腦後。」
「張導小看自己,對於自身也有很大妨礙。就說他和張偉評的合作,張偉評一個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就指望著他吃飯,張一謀去執導奧運會開幕式,新畫面就要喝西北風的貨色,哪裡來的臉皮裝樣子?」
「張導做人太扭捏,他又不是張偉評的傀儡,作為五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哪有一點格局,我看更像是沒有股份的法人,是私有物。」
之前要麼是小號,要麼是影評人,公信力存疑。
這次是業內人,還是知名美女製片人,抓住雙張利益分歧不放,刀刀見血。
張偉評臉色鐵青,悄無聲息把微博刪了。
當沈三通得知事情經過,發現張偉評已經刪帖跑路,不由笑了。
張偉評的發言手段很高,迴避了問題,又給他扣了帽子,奈何雙張的利益分歧,是真實傷害。
沈三通和《金陵十三釵》最多是理念之爭,雙張可是赤裸裸利益分配不均。
不要說老謀子淡泊名利,誰都有欲望。
作為一直很有創造力的導演,肯定欲望不低。
沈三通覺得這一世,雙張分道揚鑣可能會提前到來,因為利益分歧擺在了檯面上。
而且電影市場遠超前世火熱,張一謀就算沒法完全明白自己價值,潛意識裡也會為自己爭取利益。
這不是小利益,馮曉剛從華易賺了多少錢?張一謀肯定早有不滿。
沈三通辦公室。
陳澈希抱著一迭行業報告推門而入,她現在製片部門主管之一,負責春節檔具體事務。
「你水平挺高的啊。」沈三通誇獎了一番陳澈希。
不在乎歸不在乎,不用他出手,兵不血刃拿下張偉評,也是開心。
陳澈希輕笑,將文件放下,指尖划過桌沿:「我不是覺得你需要一把『乾淨的刀』嗎,每次衝鋒在前,對你自己,對公司也不好啊。下次完全可以讓別人衝鋒。當然,你要是喜歡衝鋒的感覺,當我沒說。」
「我會考慮的。」沈三通無視她的小動作。
1月16日。
金球獎頒獎禮舉行。
《十三釵》敗給了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好萊塢貝弗利山,希爾頓酒店,《金陵十三釵》劇組。
「不要慌,還有奧斯卡。」蔣志強安慰張一謀。
張一謀嘆了口氣:「希望如此吧。」
《一次別離》成本才30萬美元,大部分都是手持攝像機攝像機拍攝的。
大洋彼岸。
沈三通也關注了金球獎。
主要想知道老謀子統戰價值會不會提升,發現沒有。
《一次別離》沈三通前世看過,這部電影就是潤的故事。
女主想潤,男主有個痴呆的老爹不想潤,由此引發的故事。
男女主都是城市中產,討論了宗教、法律、城市化中的問題。
沈三通覺得花旗國給波斯留的口子,比給華語片大的多,華語片這種題材很難獲獎。
也不怪波斯心有幻想,另外波斯恐怕自己也是怎麼想,畢竟國名叫「雅利安」。
沈三通也觀察到北美觀眾愈發封閉,媒體內容局限於本土新聞,刻意弱化外部世界真實狀況。
花旗觀眾越發對外界不在乎,不關心了。
電視頻道,基本沒有外部真實信息,主要是當地的新聞,然後是聯邦層面的新聞。
治安在變差,當地新聞不斷有各種奇葩的事。
但是不用擔心。
國外新聞會告訴花旗國人,國外人活的更悽慘。
類似「我們糟糕,但是外面更加糟糕。」「西歐好一點,但都是小國,管幾百萬人、上千萬,和上億幾億人口是不同的。」「為了國家我們要忍受」.這樣的話術。
有關中國的新聞更加奇葩,嚴防死守。
幾個彎島或者大陸這邊留學過去的,再有本子、棒子,頂著彆扭的妝容,煞有其事說著聽都沒聽過的奇葩事。
十年前,《英雄》時候,花旗國主流媒體還允許東方內容出現,北美觀眾也願意接受外面信息。
現在是主流媒體排斥東方內容,同時北美觀眾不願意了解外面的世界。
說明日子不好過啊。
去年還發生了占領華爾街,粉飾太平表面的暗流很是洶湧。
沈三通覺得更有意思的,這個時候,有人逃離漩渦,也有人想要進去。
韓憨上個月發的三篇文章,沈三通也看到了。
不再以「意見領袖」姿態直接煽動對立,而是以更溫和的方式探討社會問題的複雜性。
這個水平敢冠以「三篇」名號,沈三通嗤之以鼻,不過對於公知群體,韓憨「改良」的不可饒恕。
大概是談判破裂了,所以最近幾天,知名博客作者麥田以一篇《人造韓憨: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的博文,質疑韓憨奇蹟背後是他父親和營銷團隊的功勞,引起軒然大波。
方舟子也發了一篇長微博:「新的一季開始了:『天才』韓憨作品《求醫》分析。」
在這篇分析當中,方舟子認為,「韓憨參賽作品《求醫》所寫其實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醫院的求醫經歷,而不是韓憨作為疥瘡患者在1999年的大醫院的求醫經歷。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華東師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學的韓人均(韓憨之父)。」
沈三通甚至知道以後,會有人用網絡技術查出「韓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韓人均博客上發表,然後再用韓憨博客發出。
這個不難理解,那三篇文章「老人味」很濃,韓憨作為80後是不可能有那麼強的時代烙印,可能韓憨都不知道是在cospaly什麼。
不過遭遇圍攻不僅不會傷害韓憨,反而是幫助。
和當年王晶花出走華易一樣,是一場重大危機,但是華易也藉此成為了民企代表。
韓憨也是,越是被窮追猛打越是加分。
脫離了「公知」角色可能陷入的無休止爭議漩渦,淡化政治標籤,回歸作家與賽車手的身份,專注於創作與競技。
看似保守,實則是一種自我保護,也為其贏得了更穩定的社會認可。
如同一座圍城,有人往外跑,也有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面鑽。
馬前卒便是如此。
與韓憨相反,馬前卒在同期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去年,11年,他混的那個團伙,yca,Young China Association,有個骨幹因為男女問題爆雷了。
這幫人見到年輕人,就像鯊魚見到血腥一樣,見到漂亮妹子更是如此。
因為團伙內鬥,馬前卒藉此上位。
沈三通有一種恍然大悟感,總算知道後世這個傢伙,利用自媒體操控輿論、偽裝立場,來自於哪裡。
比韓憨更有危害性,「偽理想主義」,更有迷惑性。
只是韓憨,或者說他的團隊,預見了風險,隨著網絡輿論場域逐漸極化,極端言論的代價愈發高昂。
馬前卒沒看到,或者說不在乎,甘之如飴。
韓憨與馬前卒的選擇,與其說是眼光,不如說與家世背景密切相關
沈三通就是家世無敵,因為他有穿透迷霧的遠見。
所謂家世,就是在人生的分叉口,就像一把利錐,一下子刺透你今後幾十年朦朧的人生。
提前十幾年,幾十年明白一些事情,有時不但讓你提前起跑,甚至讓你站在空無一人的跑道上輕鬆獲取一些人幾十年後才醒悟過來想極力爭取的東西。
要說韓憨這個年齡有多大判斷力,沈三通不相信,必然是韓憨老爹應該是見識過投機者的下場,選擇急流勇退,以退為進、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相應的馬前卒選擇了一頭扎了進去,開始了他的投機之路。
又是幾天過去。
一晃一年要結束了,沈三通發現工作後,時間越來越快。
小學一天天的過,初中一周周的過,高中兩周兩周的過,大學是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工作後則是一年年。
今年春節檔,三通娛樂的《囧途4》《趙子龍》,華易的《逆戰》,彎島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喜羊羊系列第四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梁超衛、劉青雲、周訊出演的《大魔術師》,競爭很激烈。
不過沒有沈三通的戲,沈三通好好陪陪父母,一塊去三亞過年。
「天熱啊。」下了飛機,沈建國感慨。
周春霞吐槽:「這三亞能不熱嗎?」
「行吧,你別數落我了,你兒子外面那麼多人,你看今年怎麼辦吧。」沈建國轉移矛盾。
聞言,沈三通退至父母身後,拿起手機:「我在三亞呢,好,也祝你新年快樂。」
反正就是電話多,裝聽不見。
兔年過去,龍年到來。
2012年春晚,王緋與陳義迅合唱《因為愛情》。
只是造型和演唱上雙雙翻車,嚴重的跑調讓陳義迅當場笑了。
李雲迪與王里轟激情彈奏了《金蛇狂舞》後,王里轟又拿起吉他唱起了《龍的傳人》。
也不怪有各種傳言,王里轟現場確實很興奮。
趙本杉因為身體原因退出這年春晚,此後退出了春晚舞台。
窗外的鞭炮聲響個不停。
紅梅綻雪輝寰宇,金龍銜枝掃晦微。新的一年來了!
(本章完)
張偉評怒氣沖衝上了飛機。
飛往花旗國跑金球獎,參加幾個重要城市影評人協會的晚會。
想獲獎就要跑,早年國內電影人還有幼稚思想——酒香不怕巷子深。
覺得外國獎項只看電影,不看場外。
現在基本沒幾個有這種想法,都知道越是外國獎項,場外因素越多。
某種程度上,沈三通說的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只是一直以來,沒誰像他這樣赤裸裸的說出來,在國內展現出來。
去外面評獎的電影人,都有默契,不怎麼說外面壞話。
總之,想要獲獎,不花錢肯定沒有得獎的可能。
「金球獎肯定入圍。」
張偉評來到張一謀這邊,讓妮妮去後排待著。
他對老謀子心理優勢極大,抱怨:「你為什麼不堅持堅持,金球獎頒獎典禮沒幾天,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立刻打臉沈三通。」
張偉評不只是因為張一謀不經他允許回應而憤怒,更重要是張一謀在《電影報》的電話採訪中,承認了「創作遺憾」。
暗示在堅持藝術表達,但因為商業上運作原因,不得不做了違心之舉。
張一謀的戲,不就是他張偉評運作的嗎?
等於將黑鍋全扣在新畫面頭上。
扣也扣了,張偉評從不懼怕爭議,他無法忍受張一謀脫離他的掌握。
你可是張一謀啊,除了他張偉評能欺負,沈三通憑什麼?
沈三通再有錢有勢,在資歷和位格上,依然沒法和張一謀相比。
這不是沈三通成就多大所能改變,沈三通年齡擺在這了,文藝片時代他才剛剛出生,甚至沒出生。
商業片蠻荒時期在讀大學。
回不到過去,就要承認張一謀的地位,這是已經決定的歷史。
張偉評心裡有自己的算盤和計劃。
他看出來了,沈三通做事看似狂妄,其實有邊界,公開針對《金陵十三釵》沒有選擇上映首周,明顯在避嫌。
只要張一謀願意用自己的形象去對耗,沈三通必然會大損。
至少也是兩敗俱傷。
張一謀不言,張末當了嘴替:「這樣做不等於不打自招?我爸的名譽不是你的消耗品。」
老謀子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可是為什麼要打?
沈三通多大年紀,他多大年紀,沈三通不怕泥巴摸臉,他要臉啊!
張一謀見張偉評發火,心頭有點發怵,也有點抹不開面子:「我退一步也沒什麼,未必不是好事,要是能獲得奧斯卡,輿論會翻轉。」
這是張一謀的打算。
沈三通一而再,再而三的咬住《十三釵》不放,泥人也有三分火氣。
奧斯卡始終是一個名片,一張重要的名片。
得獎就能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官方也會從「有限支持」,變成「支持」。
媒體不用多說,肯定會欣喜若狂。
老百姓也會高興,畢竟是國際大獎。
到時候沈三通就顯得尷尬和不合時宜了。
先笑不算笑,後笑才是真的笑。
本來《十三釵》國內上映後,跑個一兩周宣傳,重心就該放在花旗國跑獎,沈三通冒出來,耽誤了不少時間。
不過電影監製之一蔣志強,還有國際銷售FilmNation電影國度的格倫-巴斯納一直在花旗國活動。
特別是蔣志強隱隱有所依仗,對方海外關係也很廣闊,這次獲獎可能性很大。
「老蔣你還不放心嘛。」張偉評糊弄了一下,他不是很樂觀,認為獲獎希望不大。
《十三釵》發行交給了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和Row 1 Prods一塊合作在北美發行。
眼下只有很少的影廳放映,不是大公司,公關能力有限。
蔣志強關係也就那樣,主要是張偉評不願意花太多錢。
奧斯卡評委年齡普遍六十歲往上,比普通人更加封閉,除非大砸錢才有希望,張偉評又不可能砸錢。
「張哥,你有點裝清高了。」張偉評不談奧斯卡,重新規訓張一謀,指責他甩鍋:「你把屎都甩在我身上,不夠兄弟。」
見張末還想插話,張偉評瞪了過去,呵斥道:「我和你爸說話呢,你小孩一邊玩去。」
張一謀不得不自己來說:「《金陵十三釵》的床戲營銷是你親手策劃,將倪妮的旗袍劇照塞滿通稿,甚至默許媒體將『玉墨』稱為『東方色戒』,將《十三釵》比作《色·戒》前傳。所以沈三通說消費民族苦難,我連辯駁都做不到。」
「這不是為了沖奧嗎?北美發行商暗示我,情色元素有助於沖奧,不是為了成全你的名聲嗎?」張偉評喊冤:「這也讓這部電影未映先熱了,我們是最佳拍檔。」
「我們合作多少年了,我給你拍戲找錢,應付來自各方的覬覦,你弄奧運會,我也等你。」
見老爹沉默,張末憋不住:「是你等我爸嗎?你除了我爸沒有其他導演!拍一部戲我爸賺不到什麼錢,你獨占內地票房和GG植入,口碑崩塌,稍微風吹草動要我爸來承受。」
「外面多少人揮舞支票要加入我爸的項目,哪次不是你攪黃?」
「《三槍》電影成本不到3000萬,被你做成了8000萬,然後藉此不給我們分帳!」
「當初《金陵十三釵》的電視、電影版權被我爸一併拿下,確保電影上映在前。」
「《金陵十三釵》開機了,不少公司想買電視劇版權,嚴歌苓阿姨找我爸商量,我爸表示當電影進入後期製作,會把電視版權無償返還。」
「我爸已經答應人家了,而且人家也是原作作者,你呢,在《金陵十三釵》開機前幾個月,將電視劇版權以天價賣出,賺得一筆優厚的版權費。」
「我爸失信於人!然後這個版權還是我爸買來的,你一分給不分!」
張末早一肚子火,自己老爹可是張一謀。
多大的金字招牌,沒有張一謀,誰認識張偉評?
可說出去大跌眼鏡,自己老爹在張偉評這裡,活的像個奴工。
「錢!錢!錢!」張末說話的時候,張偉評觀察著張一謀,發現對方沒有阻止的想法,大怒道:「你張一謀腦子裡只有錢了嗎!」
有空乘過來提醒:「這位先生,為了確保飛行安全和維護良好的客艙秩序,飛機上不能吵鬧。」
空姐走後,張末冷笑:「張叔你也好意思說這話?」
張偉評望向張一謀,試探:「算了,誰讓我們關係好。下部戲,你有什麼想法,我都答應你。」
張一謀看向他,說道:「《十三釵》結束後,我想休息。」
「行,休息也好,你放心,投資不會少了你的。」張偉評心裡咯噔一下,立刻道:「沒有你沒有我,沒有我也沒有你。我把錢給你準備好,再找找你擅長的題材。」
張一謀對張偉評的經濟控制深感厭煩。
尤其在無法擺脫其操控的情況下,張偉評的吃相更令他難以忍受。
「這次不好說休息多久,也許會直接退休。」張一謀幾乎把話說明了:「我的項目不缺合作方。」
張偉評神色變的猙獰,眼中閃過一抹凶光:「你是怨我讓你低頭了嗎,我會讓沈三通給你一個交代。」
張一謀嚇了一跳:「我不需要你做什麼,我和沈三通事情結束了。」
張偉評不理睬:「我還沒說結束,就不算結束。我說了,我們是最佳拍檔。」
張一謀心裡湧出一團火:「你張偉評做什麼說什麼,何曾尊重過我?」
「我說和沈三通的事結束了!你又要重新開始!不過是用外部壓力,逼著我和你抱團。」
看向自己閨女,當著張偉評的面道:「小末子,你下飛機給沈三通去個電話,就說張偉評做什麼和我沒有關係。」
張偉評冷笑:「張哥,我讓你看看沈三通也不算什麼,我也不是泥捏的,誰斷我財路,我必定殺他父母,讓他身敗名裂。」
「當然了,那幾個孩子上戶,我一定辦好。」
見他流氓樣子,張一謀心中一寒,哪裡還不聽不出張偉評話里的威脅,氣的渾身發抖。
下了飛機。
張偉評拍了張圖片,發博道: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
這個年代,吃這套不少。
接著道:「最近沈三通對《金陵十三釵》發起了讓人費解的攻擊,我往好了想,他這麼個大老闆,不是嫉妒老謀子在國際上的聲譽,而是真的有所困惑。」
「作為行業的老前輩,我還是有些經驗的,張一謀導演的作品曾讓中國電影在國際上贏得一席之地,這是不爭的事實。」
「沈三通以今日標準苛責歷史作品,但不應忽視其開拓性意義。中國電影今日的繁榮,離不開一代代導演的多元探索。」
「《英雄》是華語電影出海的成功案例,是華語電影史的一座豐碑。」
「當前更緊迫的任務是如何應對外部競爭,而非內部分歧。好萊塢的強勢入侵需要全行業共同應對,包括政策支持、資本引導和創作創新。」
「三通娛樂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但百花齊放才是健康生態。」
「盯著國內同行潑髒水,不會讓自己更精彩。三通娛樂的成功是好事,但一枝獨秀不是春啊!應該樂見更多人成功,不能賀歲檔不是第一了就受不了。」
「中國電影不能只有沈三通!也不某個人的天下!」
「我多年在國際上混,還是有些人脈的,我建議成立行業聯盟,整合資源打造中國電影的國際發行渠道,同時設立本土文藝片扶持基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讓『文化自主』不流於口號。」
發言後。
顧長偉、田莊莊等圈內不少電影權威轉發,沒評論但是態度不言自明。
張偉評又讓人用小號說他不方便說的話。
一個是道德綁架:「沈導這麼有錢,文藝片扶持基金,應該帶頭捐一個億!」
還有一個暗箭傷人:「某些導演私生活混亂,拍戲專挑女演員下手,這種人才該被批判!三通娛樂的『造星』本質是『造後宮』!導演私德敗壞,如何拍出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品?」
張偉評手滑點讚,過了十幾分鐘取消,但是態度顯露無疑。
沈三通提前接到了張一謀提醒,卻沒有回應,也沒有撤熱搜。
甚至禁止旗下藝人進行公開站隊,避免撕裂電影行業娛樂行業。
他連張一謀都不太看得上,何況張偉評。
沈三通專心去做新一年公司規劃,順便看兩眼春節檔。
還有過春節事宜。
每年過春節都是一件大事。
哪怕已經修身養性,但生過孩子以及比較偏愛的,總要照顧。
齊人之福,不只是福氣。
其中的苦,不足為外人道也。
當然,沈三通不在乎,不代表手下人不在乎。
他現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
微博有個新註冊小號爆出《新畫面十年財務流水》,發現張一謀一直以來,拍戲這方面沒有什麼收入。
對比其他導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然後又有一個影評人,寫了篇長文《誰在吸張一謀的血?》。
爆料張一謀在電影方面真不怎麼賺錢,完全是張偉評的搖錢樹。
《金陵十三釵》這部戲投資也就是一億露頭,沒有六億,但老謀子根本分不到錢,因為帳面虧損。
電視劇版權上,不僅失信於人,也沒有分到一毛。
張偉評暴怒:「沈三通有種你就站出來,挑撥我和老謀子的關係算什麼英雄。」
下面有網友問:老謀子從電影裡有分到錢嗎?
張偉評回復這個網友,給他科普:你知道電影項目如何運作嗎,一部戲不只是導演,如何找到足夠的資金更重要,當年《英雄》不是我,根本拍不出來!
下面有人追問:《金陵十三釵》賺的錢到底怎麼分的?
張偉評開啟了精選模式。
目睹這場撕逼大戲。
樂視賈老闆如獲至寶,吩咐道:「快,把他們的爭論整理一份給我。讓人去和張一謀聯繫,我想約他見見面。」
賈老闆是圈外人,對圈內很多事不了解。
這是撕逼嗎?
是商機!
要是早知道張一謀和張偉評是這個合作模式,早就下手了。
當然,現在也不晚,樂視要能拉來張一謀,算是一炮打響,能給樂視帶來巨大的利益。
他玩的模式類似於華易巨星大導,又不相同,主要是資本運作。
張一謀,五個億不算多吧?
1月15日。
金球獎公布了入圍名單,張一謀以《金陵十三釵》獲得個人生涯第五次的最佳外語片入圍,同時也是本屆唯一的華語片入圍代表。
幾乎拿遍各大影評人獎的復古黑白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則以入圍最佳影片等6項提名成為本次金球獎入圍大贏家。
張偉評再次跳了出來,重新放開評論:「人在洛杉磯,金球獎現場,稍後還有奧斯卡。」
「眼下對抗好萊塢是當務之急,我想告訴沈三通,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走出去。」
陳澈希出來殺死了比賽:「是新畫面離不開張一謀,而不是張一謀離不開新畫面,連續成功了十年的張偉評,顯然已經狂妄的將其拋在了腦後。」
「張導小看自己,對於自身也有很大妨礙。就說他和張偉評的合作,張偉評一個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就指望著他吃飯,張一謀去執導奧運會開幕式,新畫面就要喝西北風的貨色,哪裡來的臉皮裝樣子?」
「張導做人太扭捏,他又不是張偉評的傀儡,作為五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哪有一點格局,我看更像是沒有股份的法人,是私有物。」
之前要麼是小號,要麼是影評人,公信力存疑。
這次是業內人,還是知名美女製片人,抓住雙張利益分歧不放,刀刀見血。
張偉評臉色鐵青,悄無聲息把微博刪了。
當沈三通得知事情經過,發現張偉評已經刪帖跑路,不由笑了。
張偉評的發言手段很高,迴避了問題,又給他扣了帽子,奈何雙張的利益分歧,是真實傷害。
沈三通和《金陵十三釵》最多是理念之爭,雙張可是赤裸裸利益分配不均。
不要說老謀子淡泊名利,誰都有欲望。
作為一直很有創造力的導演,肯定欲望不低。
沈三通覺得這一世,雙張分道揚鑣可能會提前到來,因為利益分歧擺在了檯面上。
而且電影市場遠超前世火熱,張一謀就算沒法完全明白自己價值,潛意識裡也會為自己爭取利益。
這不是小利益,馮曉剛從華易賺了多少錢?張一謀肯定早有不滿。
沈三通辦公室。
陳澈希抱著一迭行業報告推門而入,她現在製片部門主管之一,負責春節檔具體事務。
「你水平挺高的啊。」沈三通誇獎了一番陳澈希。
不在乎歸不在乎,不用他出手,兵不血刃拿下張偉評,也是開心。
陳澈希輕笑,將文件放下,指尖划過桌沿:「我不是覺得你需要一把『乾淨的刀』嗎,每次衝鋒在前,對你自己,對公司也不好啊。下次完全可以讓別人衝鋒。當然,你要是喜歡衝鋒的感覺,當我沒說。」
「我會考慮的。」沈三通無視她的小動作。
1月16日。
金球獎頒獎禮舉行。
《十三釵》敗給了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好萊塢貝弗利山,希爾頓酒店,《金陵十三釵》劇組。
「不要慌,還有奧斯卡。」蔣志強安慰張一謀。
張一謀嘆了口氣:「希望如此吧。」
《一次別離》成本才30萬美元,大部分都是手持攝像機攝像機拍攝的。
大洋彼岸。
沈三通也關注了金球獎。
主要想知道老謀子統戰價值會不會提升,發現沒有。
《一次別離》沈三通前世看過,這部電影就是潤的故事。
女主想潤,男主有個痴呆的老爹不想潤,由此引發的故事。
男女主都是城市中產,討論了宗教、法律、城市化中的問題。
沈三通覺得花旗國給波斯留的口子,比給華語片大的多,華語片這種題材很難獲獎。
也不怪波斯心有幻想,另外波斯恐怕自己也是怎麼想,畢竟國名叫「雅利安」。
沈三通也觀察到北美觀眾愈發封閉,媒體內容局限於本土新聞,刻意弱化外部世界真實狀況。
花旗觀眾越發對外界不在乎,不關心了。
電視頻道,基本沒有外部真實信息,主要是當地的新聞,然後是聯邦層面的新聞。
治安在變差,當地新聞不斷有各種奇葩的事。
但是不用擔心。
國外新聞會告訴花旗國人,國外人活的更悽慘。
類似「我們糟糕,但是外面更加糟糕。」「西歐好一點,但都是小國,管幾百萬人、上千萬,和上億幾億人口是不同的。」「為了國家我們要忍受」.這樣的話術。
有關中國的新聞更加奇葩,嚴防死守。
幾個彎島或者大陸這邊留學過去的,再有本子、棒子,頂著彆扭的妝容,煞有其事說著聽都沒聽過的奇葩事。
十年前,《英雄》時候,花旗國主流媒體還允許東方內容出現,北美觀眾也願意接受外面信息。
現在是主流媒體排斥東方內容,同時北美觀眾不願意了解外面的世界。
說明日子不好過啊。
去年還發生了占領華爾街,粉飾太平表面的暗流很是洶湧。
沈三通覺得更有意思的,這個時候,有人逃離漩渦,也有人想要進去。
韓憨上個月發的三篇文章,沈三通也看到了。
不再以「意見領袖」姿態直接煽動對立,而是以更溫和的方式探討社會問題的複雜性。
這個水平敢冠以「三篇」名號,沈三通嗤之以鼻,不過對於公知群體,韓憨「改良」的不可饒恕。
大概是談判破裂了,所以最近幾天,知名博客作者麥田以一篇《人造韓憨: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的博文,質疑韓憨奇蹟背後是他父親和營銷團隊的功勞,引起軒然大波。
方舟子也發了一篇長微博:「新的一季開始了:『天才』韓憨作品《求醫》分析。」
在這篇分析當中,方舟子認為,「韓憨參賽作品《求醫》所寫其實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醫院的求醫經歷,而不是韓憨作為疥瘡患者在1999年的大醫院的求醫經歷。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華東師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學的韓人均(韓憨之父)。」
沈三通甚至知道以後,會有人用網絡技術查出「韓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韓人均博客上發表,然後再用韓憨博客發出。
這個不難理解,那三篇文章「老人味」很濃,韓憨作為80後是不可能有那麼強的時代烙印,可能韓憨都不知道是在cospaly什麼。
不過遭遇圍攻不僅不會傷害韓憨,反而是幫助。
和當年王晶花出走華易一樣,是一場重大危機,但是華易也藉此成為了民企代表。
韓憨也是,越是被窮追猛打越是加分。
脫離了「公知」角色可能陷入的無休止爭議漩渦,淡化政治標籤,回歸作家與賽車手的身份,專注於創作與競技。
看似保守,實則是一種自我保護,也為其贏得了更穩定的社會認可。
如同一座圍城,有人往外跑,也有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面鑽。
馬前卒便是如此。
與韓憨相反,馬前卒在同期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去年,11年,他混的那個團伙,yca,Young China Association,有個骨幹因為男女問題爆雷了。
這幫人見到年輕人,就像鯊魚見到血腥一樣,見到漂亮妹子更是如此。
因為團伙內鬥,馬前卒藉此上位。
沈三通有一種恍然大悟感,總算知道後世這個傢伙,利用自媒體操控輿論、偽裝立場,來自於哪裡。
比韓憨更有危害性,「偽理想主義」,更有迷惑性。
只是韓憨,或者說他的團隊,預見了風險,隨著網絡輿論場域逐漸極化,極端言論的代價愈發高昂。
馬前卒沒看到,或者說不在乎,甘之如飴。
韓憨與馬前卒的選擇,與其說是眼光,不如說與家世背景密切相關
沈三通就是家世無敵,因為他有穿透迷霧的遠見。
所謂家世,就是在人生的分叉口,就像一把利錐,一下子刺透你今後幾十年朦朧的人生。
提前十幾年,幾十年明白一些事情,有時不但讓你提前起跑,甚至讓你站在空無一人的跑道上輕鬆獲取一些人幾十年後才醒悟過來想極力爭取的東西。
要說韓憨這個年齡有多大判斷力,沈三通不相信,必然是韓憨老爹應該是見識過投機者的下場,選擇急流勇退,以退為進、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相應的馬前卒選擇了一頭扎了進去,開始了他的投機之路。
又是幾天過去。
一晃一年要結束了,沈三通發現工作後,時間越來越快。
小學一天天的過,初中一周周的過,高中兩周兩周的過,大學是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工作後則是一年年。
今年春節檔,三通娛樂的《囧途4》《趙子龍》,華易的《逆戰》,彎島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喜羊羊系列第四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梁超衛、劉青雲、周訊出演的《大魔術師》,競爭很激烈。
不過沒有沈三通的戲,沈三通好好陪陪父母,一塊去三亞過年。
「天熱啊。」下了飛機,沈建國感慨。
周春霞吐槽:「這三亞能不熱嗎?」
「行吧,你別數落我了,你兒子外面那麼多人,你看今年怎麼辦吧。」沈建國轉移矛盾。
聞言,沈三通退至父母身後,拿起手機:「我在三亞呢,好,也祝你新年快樂。」
反正就是電話多,裝聽不見。
兔年過去,龍年到來。
2012年春晚,王緋與陳義迅合唱《因為愛情》。
只是造型和演唱上雙雙翻車,嚴重的跑調讓陳義迅當場笑了。
李雲迪與王里轟激情彈奏了《金蛇狂舞》後,王里轟又拿起吉他唱起了《龍的傳人》。
也不怪有各種傳言,王里轟現場確實很興奮。
趙本杉因為身體原因退出這年春晚,此後退出了春晚舞台。
窗外的鞭炮聲響個不停。
紅梅綻雪輝寰宇,金龍銜枝掃晦微。新的一年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