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屈辱的張一謀
第606章 屈辱的張一謀
東方大國這邊。
網友一起吐槽春晚。
對春晚的批評聲音,從10年開始就不小,今年顯著提高,認為質量下降。
而在西方大國,洛杉磯的冬季薄得像一層霜。
賈越亭帶著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千里迢迢飛了過來。
望著遠處的聖莫尼卡山脈,在灰濛濛的天際若隱若現,賈老闆自嘲一笑:「老張,辛苦你陪我跑一趟,大過年來洛杉磯挨凍。」
張昭原來是光鮮影業總裁,去年來了樂視,創立樂視影業任CEO以及執行董事:「我也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賈老闆點頭:「如今國內六大影視公司,三通、華易、伯納、光鮮、萬大以及我們樂視,三通一家獨大,華易是老牌,伯納有官方資源,光鮮也有自己媒體資源,萬大有院線,又在洽談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
「我們樂視影業要做就做領頭的,奔著第一去,第一炮一定要打響。」
賈老闆志向不小,否則也不會大年初一,好好的年不過,跑來洛杉磯。
分析了雙張這對「黃金搭檔」,發現兩人矛盾很大,非常大。
從96年合作如今,十五年,積累了很多矛盾,到了一個爆發臨界點。
張偉評喜歡干預張一謀的電影內容,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強行加入周潔論飾演二皇子,導致原定演員黃軒被替換,劇本被迫修改。
《三槍拍案驚奇》原為嚴肅懸疑片,因張偉評堅持引入趙本杉團隊和小瀋陽,最終淪為「不倫不類的喜劇」。
關鍵還是利益糾紛,賈老闆花了不少代價,買到了消息。
了解之後,他對張一謀肅然起敬。
張一謀可真能忍!
張偉評長期不支付張一謀導演費,直到10年才補發02-09年間五部影片的片酬,平均年薪僅110萬元,與其創造的數億票房嚴重不匹配。
《金陵十三釵》不用說,成本宣稱投資6個多億,顯然也不會給老謀子錢。
還有段陳年往事,張偉評夫婦曾挑撥張一謀與鞏俐的關係,散布鞏俐出軌謠言,間接導致兩人分手。
張偉評通過新畫面影業控制影片發行權,並強制要求投資方署名其為「出品人」,實際未投入資金,「空手套白狼」。
如《英雄》《山楂樹之戀》等片均由他人投資,張偉評僅負責發行並分走利潤。
同時,張偉評阻撓張一謀成立經紀公司,甚至要求其女兒張末的公司掛靠新畫面,意圖全面掌控張一謀事業。
賈老闆了解這些消息,整個人都麻了。
換了他,早就砍死張偉評了。
不只是他,連張昭也有點麻。
哪怕圈內人,也不曾想雙張會是這種合作方式。
張偉評簡直把張一謀當做奴僕,吃干抹淨。
而且老謀子和張偉評,沒有正式合同,說出去可能沒人信,但就是這樣。
兩人合作僅憑口頭協議,未簽正式合同。
張偉評給張一謀多少,全靠對方人品。
賈老闆一邊覺得荒謬,一邊又看到了巨大機會。
連個合約都沒有,只要張一謀同意,幾乎沒有代價,最多給一筆簽字費,樂視出得起,也願意出。
只是約見張一謀,對方不願意見面。
老謀子很有點古人之風,所以賈老闆親自跑來過。
他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找到機會。
張昭提醒道:「眼下機會不大,我們可以先見個面,最好當著張偉評的面進行,這個傢伙很不講究,給他壓力,他肯定會對張一謀加強控制,兩人裂痕會更大。」
賈老闆明白張昭的意思,《金陵十三釵》還在衝刺奧斯卡外語片呢,自從《英雄》之後,大陸這邊十年沒有獲得奧斯卡外語片提名的影片出現。
「我恰恰覺得機會很大。」賈老闆神采奕奕說道:「萬一《十三釵》連提名都沒獲得呢?」
《金陵十三釵》以及雙張的矛盾擺在了明面上,沒有獲得提名,雙張關係會快速惡化,他們追逐張一謀的進度會往前進一大步。
現在樂視就是追逐張一謀,對方也值得追逐,華易有了馮曉剛才有現在,樂視能拿下張一謀也有了王牌。
張昭搖頭:「不至於沒有提名,這部戲會很符合一些評委胃口。」
賈老闆笑道:「我就賭一賭,輸了無所謂,贏了會贏很大。」
「連個提名都不給嗎?」
比弗利山的威西爾大街。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在地。
來了一個身著風衣氣質特殊的男人,四十來歲。
奧斯卡主辦方的高層,包括現任學院主席湯姆·謝拉克,行政總監道恩·哈德森。
湯姆·謝拉克的任期在今年八月就會結束,而道恩·哈德森則是去年5月接替退休的布魯斯·戴維斯,擔任執行總監,實際行使執行長職責。
說話的風衣男人望向道恩哈德森,他則看向湯姆謝拉克。
名義上,作為奧斯卡的主辦方,學院全權負責提名的組織、投票及發布,其下設的提名委員會(Awards Committee)監督提名流程的公正性。
全程要公平公正,而且學院主席四年沒有薪水。
在一個資本社會表面上不賺錢,一定是背地裡有更多的錢等著,或者說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湯姆謝拉克道:「程序上得票很低,今年競爭激烈,提交最佳外語片參選的影片達63部,除了伊朗的《一次別離》,還有加拿大《拉扎老師》、比利時《頑固分子》等高口碑作品。」
「而且《花魁》(金陵十三釵外國譯名戰爭之花)國際發行與公關做的不足,在北美的宣傳力度有限,且上映規模較小,只有三十多家影院。」
風衣男沒有什麼表情:「我就按照你說的這個回話?」
「是的。」湯姆·謝拉克不懼對方:「我們要保證獎項的公正,另外我比你更了解來自於文明世界之外的人追逐奧斯卡的心理,越是不給他們,他們越會聽話。」
等到冷冰冰的人離去,房間裡的人才鬆了一口氣。
行政總監道恩·哈德森緊張問:「這樣沒問題嗎?」
自從里根開始,好萊塢和某些力量關係越發密切。
到了現在,關係更是盤根錯節,無論是上一位大統領,還是現任都在好萊塢有自己的代言人。
湯姆謝拉克笑了笑:「放心吧,我們堅決要捍衛自己的獨立性。」
說著他眨了眨眼:「你們不覺得很有意思嗎,對面應該在過年吧,不給提名,豈不是更有意思,讓他們自瀆去吧。」
房間裡的人笑了笑,引誘拍自瀆的題材是一重鄙視,挖苦他們解構嚴肅歷史又是一重鄙視,然後連個回應都不給,是第三重鄙視。
當然,房間裡的人也明白,這不過是藉口。
如果從馴化來說,應該給提名,甚至給一個獎,想要操作是可以操作的,但那是國家的利益,不是個人和族群的利益。
湯姆謝拉克是公開的猶太人,一生積極參與猶太社區事務,支持猶太男孩女孩俱樂部以及以色列的慈善項目。
《金陵十三釵》的題材決定了,最好連個浪花都不要有。
同時壓下《金陵十三釵》,他也能獲得索尼的友誼,一舉兩得。
美國時間1月24日晚上九點半,中國時間下午一點半。
夜晚的寒風卷過杜比劇院門前的棕櫚樹,沙沙聲像刀刃划過緊繃的神經。
而《金陵十三釵》劇組的人,在酒店落地窗前,盯著電視機直播,等待著提名宣布。
張一謀的目光望向玻璃上凝成的一片霧氣,依稀可見模糊「Hollywood」標誌的金色輪廓。
經過在花旗國活動,特別是作為奧斯卡前哨站的金球獎名落孫山,張一謀心裡對於奧斯卡獲獎的期望已經降了很多。
但是若說一點想法沒有,也不可能,哪怕被沈三通噴的很狼狽,但是那是奧斯卡。
沈三通這樣年齡的人,不會明白奧斯卡對於他意味著什麼。
蔣志強低聲說:「提名肯定穩了。」
他得到了史密斯專員的保證,很多合作不錯的關係也給了暗示。
《金陵十三釵》不比《色戒》差,從南京城的廢墟到秦淮河的脂粉,從教堂的彩窗到少女的歌聲。
張偉評也笑著道:「提名已是勝利,咱們內地已連續十年未獲提名,老謀子的名字,曾三次叩響過奧斯卡的門,這次是第四次。」
他噴了沈三通後,狠狠撞到了鐵板。
和老謀子雙方問題擺在明面上是他的死穴,脾氣收斂了很多。
張一謀共有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記錄,《菊豆》1991年,第63屆奧斯卡,《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第64屆奧斯卡,《英雄》,2003年,第75屆奧斯卡。
《英雄》之後,大陸這邊一直再沒有獲得提名。
今年《金陵十三釵》,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參與此次第84屆奧斯卡。
角落裡的中影代表不說話,只聽著。
比佛利山的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
學會主席湯姆·謝拉克和女演員詹妮弗·勞倫斯公布了第84屆奧斯卡。
外語片不是很重要,在前幾個宣布了。
伊朗《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比利時《頑固份子》,以色列《腳註》,波蘭《黑暗瀰漫》,加拿大《拉扎老師》。
沒有《金陵十三釵》。
這一次獲得提名最多的是《雨果》,有11項,其次是提名10項的《藝術家》。
奧斯卡的運作很成熟了,有專門的電視直播。
《金陵十三釵》一行人見到電視機里的結果,場面一時有些安靜。
連個提名都沒有。
中影的人依然不怎麼說話,離開大廳給國內去信通知。
「既然結果出來,我去樓上休息。」張一謀還是那副沉默的樣子。
張偉評狠狠道:「一定是索尼和哥倫比亞公司抵制《金陵十三釵》的結果,《一次別離》北美發行就是索尼,他們推出來打我們的!」
蔣志強麻了:「老哥,我去再問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問什麼問,還不夠丟人嗎?」張一謀忽然暴喝一聲,嚇了眾人一跳。
張一謀劇組裡發脾氣有,私下裡生活很少見他一樣,連張偉評也是震驚不已。
不理會眾人,張一謀自顧自往房間走去,張末跟了上去。
張一謀不知道怎麼回到房間的,心裡想了很多,沈三通對於古裝大片那番理論,總是在心頭浮現。
又突然想起《黃金甲》拍攝時,道具在演員脖頸勒出的傷痕,如此大場面,震撼人心的《黃金甲》在海外卻失敗了。
那個時候他不關心沈三通的言論,也不關心《無極》的遭遇,內心深處他是個驕傲的人。
只以為古裝片的潮水退了,卻沒想到好萊塢早已在沙灘上築起玻璃幕牆。
看著都一樣,走進了,才發現不一樣,躍不過去。
腦海又划過《金陵十三釵》的英文海報,克里斯蒂安·貝爾占據了三分之二畫面,秦淮河女人的旗袍衩口像被剪刀剪開的嘴對他肆意嘲笑。
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里編織的隱喻,神父救贖動機如此貼合符合西方敘事的「覺醒「,這些「用心」,此刻成了對他莫大的嘲笑。
腦海里思緒翻滾,又閃回了當年。
不想去想,卻有逃不掉的記憶鑽了進來。那個年輕的自己在高粱地里上架設攝像機,鏡頭裡鞏俐的笑容似乎灼燒了整片天空,她認為他無所不能,而他們最後又是如何失去對方的呢?
當年《英雄》就值得提名嗎,那不也是商業片嗎?
還是沈三通說的有些道理,確實時間很對。
世貿倒了,加入了WTO,或者是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給的甜棗?
哈維的發行運作,有可能是提前知道了結果,才來運作。
沈三通那套說辭,古裝大片的繁榮只是文化殖民的糖衣炮彈,奧斯卡也是如此。
如此荒謬,卻又莫名的貼合。
一種羞辱感在張一謀內心深處滋生。
這是以往不曾有的,因為他知道,《金陵十三釵》就是討好,就是奔著得獎。
張末倒了杯水過來,小心翼翼問:「爸,你沒事吧?」
張一謀臉色很不好看,她從沒見過自己父親這個樣子。
「沒事,你早點休息吧。」張一謀喝了口水。
他的心亂了,或者說有些崩潰了,如果單純電影不得獎他不會這樣。
如果金陵十三釵真是一部好片的話,任何抵制都是沒有用的。
但是電影不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運行,有人從商業上告訴他要炒作床戲,有人從得獎告訴他要白人救世主。
然後床戲弄得他里外不是人,奧斯卡連個提名都沒有。
心裡是真的崩潰。
(本章完)
東方大國這邊。
網友一起吐槽春晚。
對春晚的批評聲音,從10年開始就不小,今年顯著提高,認為質量下降。
而在西方大國,洛杉磯的冬季薄得像一層霜。
賈越亭帶著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千里迢迢飛了過來。
望著遠處的聖莫尼卡山脈,在灰濛濛的天際若隱若現,賈老闆自嘲一笑:「老張,辛苦你陪我跑一趟,大過年來洛杉磯挨凍。」
張昭原來是光鮮影業總裁,去年來了樂視,創立樂視影業任CEO以及執行董事:「我也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賈老闆點頭:「如今國內六大影視公司,三通、華易、伯納、光鮮、萬大以及我們樂視,三通一家獨大,華易是老牌,伯納有官方資源,光鮮也有自己媒體資源,萬大有院線,又在洽談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
「我們樂視影業要做就做領頭的,奔著第一去,第一炮一定要打響。」
賈老闆志向不小,否則也不會大年初一,好好的年不過,跑來洛杉磯。
分析了雙張這對「黃金搭檔」,發現兩人矛盾很大,非常大。
從96年合作如今,十五年,積累了很多矛盾,到了一個爆發臨界點。
張偉評喜歡干預張一謀的電影內容,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強行加入周潔論飾演二皇子,導致原定演員黃軒被替換,劇本被迫修改。
《三槍拍案驚奇》原為嚴肅懸疑片,因張偉評堅持引入趙本杉團隊和小瀋陽,最終淪為「不倫不類的喜劇」。
關鍵還是利益糾紛,賈老闆花了不少代價,買到了消息。
了解之後,他對張一謀肅然起敬。
張一謀可真能忍!
張偉評長期不支付張一謀導演費,直到10年才補發02-09年間五部影片的片酬,平均年薪僅110萬元,與其創造的數億票房嚴重不匹配。
《金陵十三釵》不用說,成本宣稱投資6個多億,顯然也不會給老謀子錢。
還有段陳年往事,張偉評夫婦曾挑撥張一謀與鞏俐的關係,散布鞏俐出軌謠言,間接導致兩人分手。
張偉評通過新畫面影業控制影片發行權,並強制要求投資方署名其為「出品人」,實際未投入資金,「空手套白狼」。
如《英雄》《山楂樹之戀》等片均由他人投資,張偉評僅負責發行並分走利潤。
同時,張偉評阻撓張一謀成立經紀公司,甚至要求其女兒張末的公司掛靠新畫面,意圖全面掌控張一謀事業。
賈老闆了解這些消息,整個人都麻了。
換了他,早就砍死張偉評了。
不只是他,連張昭也有點麻。
哪怕圈內人,也不曾想雙張會是這種合作方式。
張偉評簡直把張一謀當做奴僕,吃干抹淨。
而且老謀子和張偉評,沒有正式合同,說出去可能沒人信,但就是這樣。
兩人合作僅憑口頭協議,未簽正式合同。
張偉評給張一謀多少,全靠對方人品。
賈老闆一邊覺得荒謬,一邊又看到了巨大機會。
連個合約都沒有,只要張一謀同意,幾乎沒有代價,最多給一筆簽字費,樂視出得起,也願意出。
只是約見張一謀,對方不願意見面。
老謀子很有點古人之風,所以賈老闆親自跑來過。
他想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找到機會。
張昭提醒道:「眼下機會不大,我們可以先見個面,最好當著張偉評的面進行,這個傢伙很不講究,給他壓力,他肯定會對張一謀加強控制,兩人裂痕會更大。」
賈老闆明白張昭的意思,《金陵十三釵》還在衝刺奧斯卡外語片呢,自從《英雄》之後,大陸這邊十年沒有獲得奧斯卡外語片提名的影片出現。
「我恰恰覺得機會很大。」賈老闆神采奕奕說道:「萬一《十三釵》連提名都沒獲得呢?」
《金陵十三釵》以及雙張的矛盾擺在了明面上,沒有獲得提名,雙張關係會快速惡化,他們追逐張一謀的進度會往前進一大步。
現在樂視就是追逐張一謀,對方也值得追逐,華易有了馮曉剛才有現在,樂視能拿下張一謀也有了王牌。
張昭搖頭:「不至於沒有提名,這部戲會很符合一些評委胃口。」
賈老闆笑道:「我就賭一賭,輸了無所謂,贏了會贏很大。」
「連個提名都不給嗎?」
比弗利山的威西爾大街。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在地。
來了一個身著風衣氣質特殊的男人,四十來歲。
奧斯卡主辦方的高層,包括現任學院主席湯姆·謝拉克,行政總監道恩·哈德森。
湯姆·謝拉克的任期在今年八月就會結束,而道恩·哈德森則是去年5月接替退休的布魯斯·戴維斯,擔任執行總監,實際行使執行長職責。
說話的風衣男人望向道恩哈德森,他則看向湯姆謝拉克。
名義上,作為奧斯卡的主辦方,學院全權負責提名的組織、投票及發布,其下設的提名委員會(Awards Committee)監督提名流程的公正性。
全程要公平公正,而且學院主席四年沒有薪水。
在一個資本社會表面上不賺錢,一定是背地裡有更多的錢等著,或者說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湯姆謝拉克道:「程序上得票很低,今年競爭激烈,提交最佳外語片參選的影片達63部,除了伊朗的《一次別離》,還有加拿大《拉扎老師》、比利時《頑固分子》等高口碑作品。」
「而且《花魁》(金陵十三釵外國譯名戰爭之花)國際發行與公關做的不足,在北美的宣傳力度有限,且上映規模較小,只有三十多家影院。」
風衣男沒有什麼表情:「我就按照你說的這個回話?」
「是的。」湯姆·謝拉克不懼對方:「我們要保證獎項的公正,另外我比你更了解來自於文明世界之外的人追逐奧斯卡的心理,越是不給他們,他們越會聽話。」
等到冷冰冰的人離去,房間裡的人才鬆了一口氣。
行政總監道恩·哈德森緊張問:「這樣沒問題嗎?」
自從里根開始,好萊塢和某些力量關係越發密切。
到了現在,關係更是盤根錯節,無論是上一位大統領,還是現任都在好萊塢有自己的代言人。
湯姆謝拉克笑了笑:「放心吧,我們堅決要捍衛自己的獨立性。」
說著他眨了眨眼:「你們不覺得很有意思嗎,對面應該在過年吧,不給提名,豈不是更有意思,讓他們自瀆去吧。」
房間裡的人笑了笑,引誘拍自瀆的題材是一重鄙視,挖苦他們解構嚴肅歷史又是一重鄙視,然後連個回應都不給,是第三重鄙視。
當然,房間裡的人也明白,這不過是藉口。
如果從馴化來說,應該給提名,甚至給一個獎,想要操作是可以操作的,但那是國家的利益,不是個人和族群的利益。
湯姆謝拉克是公開的猶太人,一生積極參與猶太社區事務,支持猶太男孩女孩俱樂部以及以色列的慈善項目。
《金陵十三釵》的題材決定了,最好連個浪花都不要有。
同時壓下《金陵十三釵》,他也能獲得索尼的友誼,一舉兩得。
美國時間1月24日晚上九點半,中國時間下午一點半。
夜晚的寒風卷過杜比劇院門前的棕櫚樹,沙沙聲像刀刃划過緊繃的神經。
而《金陵十三釵》劇組的人,在酒店落地窗前,盯著電視機直播,等待著提名宣布。
張一謀的目光望向玻璃上凝成的一片霧氣,依稀可見模糊「Hollywood」標誌的金色輪廓。
經過在花旗國活動,特別是作為奧斯卡前哨站的金球獎名落孫山,張一謀心裡對於奧斯卡獲獎的期望已經降了很多。
但是若說一點想法沒有,也不可能,哪怕被沈三通噴的很狼狽,但是那是奧斯卡。
沈三通這樣年齡的人,不會明白奧斯卡對於他意味著什麼。
蔣志強低聲說:「提名肯定穩了。」
他得到了史密斯專員的保證,很多合作不錯的關係也給了暗示。
《金陵十三釵》不比《色戒》差,從南京城的廢墟到秦淮河的脂粉,從教堂的彩窗到少女的歌聲。
張偉評也笑著道:「提名已是勝利,咱們內地已連續十年未獲提名,老謀子的名字,曾三次叩響過奧斯卡的門,這次是第四次。」
他噴了沈三通後,狠狠撞到了鐵板。
和老謀子雙方問題擺在明面上是他的死穴,脾氣收斂了很多。
張一謀共有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記錄,《菊豆》1991年,第63屆奧斯卡,《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第64屆奧斯卡,《英雄》,2003年,第75屆奧斯卡。
《英雄》之後,大陸這邊一直再沒有獲得提名。
今年《金陵十三釵》,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參與此次第84屆奧斯卡。
角落裡的中影代表不說話,只聽著。
比佛利山的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
學會主席湯姆·謝拉克和女演員詹妮弗·勞倫斯公布了第84屆奧斯卡。
外語片不是很重要,在前幾個宣布了。
伊朗《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比利時《頑固份子》,以色列《腳註》,波蘭《黑暗瀰漫》,加拿大《拉扎老師》。
沒有《金陵十三釵》。
這一次獲得提名最多的是《雨果》,有11項,其次是提名10項的《藝術家》。
奧斯卡的運作很成熟了,有專門的電視直播。
《金陵十三釵》一行人見到電視機里的結果,場面一時有些安靜。
連個提名都沒有。
中影的人依然不怎麼說話,離開大廳給國內去信通知。
「既然結果出來,我去樓上休息。」張一謀還是那副沉默的樣子。
張偉評狠狠道:「一定是索尼和哥倫比亞公司抵制《金陵十三釵》的結果,《一次別離》北美發行就是索尼,他們推出來打我們的!」
蔣志強麻了:「老哥,我去再問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問什麼問,還不夠丟人嗎?」張一謀忽然暴喝一聲,嚇了眾人一跳。
張一謀劇組裡發脾氣有,私下裡生活很少見他一樣,連張偉評也是震驚不已。
不理會眾人,張一謀自顧自往房間走去,張末跟了上去。
張一謀不知道怎麼回到房間的,心裡想了很多,沈三通對於古裝大片那番理論,總是在心頭浮現。
又突然想起《黃金甲》拍攝時,道具在演員脖頸勒出的傷痕,如此大場面,震撼人心的《黃金甲》在海外卻失敗了。
那個時候他不關心沈三通的言論,也不關心《無極》的遭遇,內心深處他是個驕傲的人。
只以為古裝片的潮水退了,卻沒想到好萊塢早已在沙灘上築起玻璃幕牆。
看著都一樣,走進了,才發現不一樣,躍不過去。
腦海又划過《金陵十三釵》的英文海報,克里斯蒂安·貝爾占據了三分之二畫面,秦淮河女人的旗袍衩口像被剪刀剪開的嘴對他肆意嘲笑。
教堂彩色玻璃的光影里編織的隱喻,神父救贖動機如此貼合符合西方敘事的「覺醒「,這些「用心」,此刻成了對他莫大的嘲笑。
腦海里思緒翻滾,又閃回了當年。
不想去想,卻有逃不掉的記憶鑽了進來。那個年輕的自己在高粱地里上架設攝像機,鏡頭裡鞏俐的笑容似乎灼燒了整片天空,她認為他無所不能,而他們最後又是如何失去對方的呢?
當年《英雄》就值得提名嗎,那不也是商業片嗎?
還是沈三通說的有些道理,確實時間很對。
世貿倒了,加入了WTO,或者是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給的甜棗?
哈維的發行運作,有可能是提前知道了結果,才來運作。
沈三通那套說辭,古裝大片的繁榮只是文化殖民的糖衣炮彈,奧斯卡也是如此。
如此荒謬,卻又莫名的貼合。
一種羞辱感在張一謀內心深處滋生。
這是以往不曾有的,因為他知道,《金陵十三釵》就是討好,就是奔著得獎。
張末倒了杯水過來,小心翼翼問:「爸,你沒事吧?」
張一謀臉色很不好看,她從沒見過自己父親這個樣子。
「沒事,你早點休息吧。」張一謀喝了口水。
他的心亂了,或者說有些崩潰了,如果單純電影不得獎他不會這樣。
如果金陵十三釵真是一部好片的話,任何抵制都是沒有用的。
但是電影不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運行,有人從商業上告訴他要炒作床戲,有人從得獎告訴他要白人救世主。
然後床戲弄得他里外不是人,奧斯卡連個提名都沒有。
心裡是真的崩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