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李叔德官復原職失良機,劉元慶智取離宮占先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隋煬帝楊廣派遣的使臣來到太原郡後,李淵早已知道使臣來意,再次以病重為由推脫不見,命人將使臣帶往官署住下,好吃好喝好招待。這使臣還算有眼色之人,眼見太原城形勢不對,也未敢強行按照楊廣旨意行事,只能忍氣吞聲,靜觀其變。

  此時,在《說唐傳》、《忠義響馬傳》、《興唐傳》等隋唐小說中還提到一個人物在太原城內,他就是宇文成都,只不過這個人物只是眾多歷史演義小說中虛構的名字,真實歷史上並無此人。演義小說中將宇文成都安排為與文化及的兒子,被譽為隋唐第二條好漢,小說內被隋煬帝封為天保大將軍。在小說演義中,此時的宇文成都被宇文化及派往太原以「皇上選美」發榜為名,去摸清李淵的底細。

  雖然宇文成都在並非歷史上的人物,但他的形象可能是歷史上某些人物的參照。例如,他的父親宇文化及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宇文成都的形象可能是基於宇文化及的兒子宇文承基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宇文成都的形象在文學作品中深入人心,他的故事和形象對後世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隋唐系列的小說和電視劇中,他的形象被廣泛傳播和演繹。

  在此提到宇文化及父子,我們順便簡單做個介紹。宇文化及生於公元569年,亡於619年,生於北周,是隋朝大臣、將領。他出身於權貴之家,其父宇文述是隋朝的大將軍。宇文化及因其父的權勢,成為了隋煬帝楊廣的親信,並逐漸掌握了朝政大權。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自立為大丞相,後稱帝,國號「許」,年號「天壽」。領宇文化及在率軍北歸途中被李密擊敗,退走魏縣並自立為帝,宇文化及稱帝後,宇文承基被封為太子,宇文承趾則擔任了禁衛軍將。後來宇文承基、宇文承趾隨同宇文化及一起被竇建德擒殺,他們的首級被傳首於突厥義成公主,梟於虜庭,一解殺害隋煬帝直狠。

  再說回李淵,將使臣安置妥當之後,他和李世民、裴寂等人繼續暗中謀划起兵之事,他們打算在祭旗儀式上殺掉欽差使者,隨即率軍出發。然而,在他們即將行動之際,江都方面突然傳來了一道赦免聖旨,旨意中明確表示讓李淵繼續擔任原職,繼續負責防禦北方的突厥入侵,通過立功來彌補戰敗的過失。

  得知這一消息後,李淵這才親自出面接見了使臣,接過了詔書,再次改變了起兵造反的計劃。為了表達對朝廷的尊重和對使者的禮遇,他不僅熱情款待了先後到來的兩位使者,還在他們離行前贈送了豐厚的財物作為禮物。

  李淵再次改變起兵計劃的原因,可不是因為得了楊廣的恩惠,對這位已經起了殺意的親戚又心懷感激、心慈手軟了,是因為李世民所派親信尚未把他的家眷們接到身邊。而楊廣此時赦免李淵之罪,就是心慈手軟了嗎?當然不是。筆者分析,可能是楊廣在權衡利弊後做出的選擇。

  楊廣估計考慮到李淵官復原職能夠緩和兩人的緊張關係,避免引發的更大的衝突。另外河東地區是隋朝的重要軍事基地,李淵官復原職有助於穩定該地區的局勢,防止因內部矛盾而導致更大的動盪。而且,此時的李淵可是掌管潼關以西包括天水郡、隴西郡在內的十三郡的大軍,若是逼迫李淵造起反來,那可是要命的事。

  過了幾日,裴寂和李世民又來催促李淵儘早起兵,說楊廣喜怒無常、陰晴不定,起義軍和突厥軍隊不斷滋擾周邊幾個郡,隋煬帝再怪罪下來可不是小事。同時,李世民大力舉薦劉文靜,稱讚他足智多謀,建議李淵將劉文靜從獄中放出,並請他擔任參贊謀士。

  於是,李淵再次將起兵之事提上日程,命李世民秘密地將劉文靜從獄中召回。劉文靜在獄中沒有閒著,了解到李家父子準備起兵後,已經想好一個妙招。見到李淵後,劉文靜立刻獻上良策,提議讓李淵偽造一道聖旨,謊稱隋煬帝要號召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等地的百姓,凡年滿二十歲的青年人皆需參軍,東征高麗。為了不引起李淵身邊楊廣耳目的懷疑,劉文靜獻計之後,又回到獄中靜心等待。

  李淵按照劉文靜之良策,立刻命心腹安排妥當。這道偽造的聖旨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百姓們的強烈不滿,眾人怨聲載道,無不期盼隋朝皇帝早日駕崩,以解心中之恨。

  沒多久,叛賊劉武周(字元慶,祖籍為今滄縣崔爾莊鎮景城村)起兵造反,並攻占了汾陽宮。汾陽宮是隋煬帝時期所建的一座宏偉行宮,位於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的管涔山上,因其距汾河發源地不遠,故史稱「汾陽宮」或「汾源宮」,又稱離宮。汾陽宮的建造是為了避暑和遊玩,隋煬帝經常來這裡巡獵、避暑,並在行宮接見大臣和使者,商討和處理國家大事。《過華清宮》《行宮》《華清宮和杜舍人》等唐詩都是有關離宮的詩作,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找來品讀了解一下,這些詩作不僅描繪了離宮的壯麗景象,也反映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慨。

  此外,隋煬帝還攜愛妃宮女們雲遊行宮,踏青湖邊,賞景吟詩,享受奢華生活。汾陽宮規模壯觀,擁有殿宇樓閣、水榭歌台、棧道迴廊等建築,展現了古代皇家建築的奢華與精美。汾陽宮建於隋大業年間,即公元608年。隋末,劉武周襲破樓煩郡,劫掠宮女千名賄賂突厥始畢可汗,汾陽宮因此被廢棄。2019年10月,汾陽宮遺址被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顯示了其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汾陽宮不僅是一處皇家行宮,也是隋煬帝濫用民力、大肆修建宮室的典型之一,與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的一系列事件有關。

  這攻占汾陽宮的劉武周,在前章我們已經提到過,他是隋朝名將王仁恭的部將。劉武周出生於豪富之家,年輕時驍勇善射,喜結交豪俠,崇尚武力,胸懷廣闊,義薄雲天。後因兄長劉山伯的勸誡,離家前往洛陽尋求發展,進入太僕楊義臣麾下效力。他曾應募東征高麗,因軍功被提拔為建節校尉。東征歸來後,劉武周擔任馬邑鷹揚府校尉(鷹揚府是隋朝軍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軍事訓練和作戰,還承擔一定的行政職能。校尉是中級軍官,相當於當今軍隊中的少校到大校的軍銜)。劉武周還是馬邑太守王仁恭的親兵隊長,因其與王太守侍妾私通,擔心事情敗露,決定殺害王仁恭以自保。

  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後,劉武周開倉賑貧,自稱太守,並依附於突厥。劉武周攻占汾陽宮,將俘獲的宮女獻給突厥,得到突厥的支持,被封為定楊可汗,並稱帝,改元天興。他占據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以此為基地,不斷擴充勢力,成為當時北方地區不可忽視的力量。

  劉武周率領大軍南下,直指汾陽宮。他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戰術,先是通過間諜活動了解了汾陽宮的守衛情況和內部布局,然後制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在進攻過程中,劉武周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天氣條件,避開了隋軍的重兵防守。

  汾陽宮作為隋朝皇室的重要行宮,守衛力量自然十分強大。然而,在劉武周的精心策劃下,其軍隊還是成功地突破了隋軍的防線。劉武周親自率領精銳部隊衝鋒陷陣,最終攻占了汾陽宮。

  在攻占汾陽宮的過程中,劉武周還巧妙地利用了隋朝內部矛盾。他散布謠言,稱汾陽宮中有隋煬帝藏匿的大量財寶,吸引了眾多隋朝士兵和百姓前來爭奪。這些內部矛盾的激化,使得隋軍的戰鬥力大大降低,為劉武周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劉武周攻占汾陽宮後,不僅繳獲了大量的財寶和物資,還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聲望和影響力。這一勝利使得劉武周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北方地區最強大的反隋勢力之一。同時,劉武周攻占汾陽宮也標誌著隋朝統治的進一步瓦解,極大地削弱了隋朝的殘餘勢力,也為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劉武周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還在積極尋求外部支持,最終選擇了突厥。突厥為了扶植隋朝地方割據勢力,冊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並積極為其提供軍事支持。

  劉武周攻占汾陽宮這件事,對太原公子李世民卻造成了極大的刺激,主要因為汾陽宮也是李淵的家族發祥地,在起兵反隋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汾陽宮此時落入他人之手,對李家父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汾陽宮內珍寶無數,包括隋煬帝的珍貴收藏,這些財產的喪失對李淵準備起兵時的後方財政支持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