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紅狼出事
足足過了五個時辰,油燈已經燒乾了,房間內一片漆黑。
趙宗熠終於將《洗經伐髓訣》的第一層練成,運轉幾個小周天之後,總算是內功入門了,氣海之內也有了一些稀薄的內力。
他停止運功,睜開雙目,「來人!給燈盞添油!」
耳房值夜的丫鬟睡得很淺,聽到趙宗熠的聲音,立馬起身服侍,拿著火摺子和小油壺進來,點燃了油燈。
趙宗熠沉浸練功,也不知道現在的時辰,「幾時了?可有訪客登門?」
鄉野之地,沒人打更,不過莊子裡的丫鬟都是農戶出身,生物鐘相對敏感,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少爺,約莫到卯時了。門房也沒人過來,今夜無客登門。」
卯時?已經快天亮了?石水還沒來?以她的輕功,一個時辰足夠來回了,怎麼不見蹤影呢?
她去哪兒了?該不是迷路了吧?
趙宗熠沉思了會兒,心生遺憾,還有一個最壞的情況,那就是石水放下了過往,獨自浪跡江湖去了。
可惜了這麼好的一個保鏢和陪練,他本來還想用李相夷弟子的身份,拿捏石水來著。
「退下吧。」
「是。」
丫鬟走後。
趙宗熠拿起少師劍,隻身來到院子裡,借著日出前的最後一抹月色,開始苦練《逍遙獨步劍》的第一式。
呃,第一式叫什麼名兒?
沒名。
這本劍法是漆木山為了給四歲的李相夷啟蒙所創,這種最為基礎的劍招,想來也是信手拈來,又怎會有閒心給它的三式劍招取名?
不過,李相夷倒是個愛顯擺的,借用古詩詞,給《相夷太劍》的九式都取了名。
……
皇宮,紫宸殿。
早朝時,刑部尚書彈劾邕王趙旦,斥其目無王法,失德無義,先是勒索宗親家產,被官家下旨訓斥之後,非但沒有悔過,還變本加厲,派遣護衛當街殺人,實在罪不可赦!
殿門外還有幾位王妃攜子女跪地哭喊,請求官家嚴懲兇手。
當今聖上也與宋仁宗趙禎那般,是個和善的性子,甚至將來的諡號也是仁宗,但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
此事簡直駭人聽聞,死的那幾位王爺,除了皇帝的子侄,還有堂兄,也就是宗正寺的寺卿。
皇帝罕見的發火,「邕王,你還有何話說?」
邕王趙旦的肥臉瘋狂顫抖,差點嚇尿了,跪在地上大聲嚎叫道:「冤枉啊!臣是愛財,卻從未有過害人之心,官家明鑑啊!」
皇帝怒而起身,「那些行兇的護衛,難道不是你府上的?」
邕王趙旦忽的面目猙獰,歪頭看向不遠處的兗王趙泓,「定是奸人陷害!收買了我府上的護衛!」
皇帝是仁德,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他不傻,相反很是精明。
「哦?可有證據?」
邕王趙旦雖然囂張跋扈,平日裡欺男霸女慣了,但他就是個欺軟怕硬的貨色,怎麼可能敢惹出這麼大的禍來?
當街砍殺宗親,為首的護衛故意拋頭露面,一點遮掩都沒有?現場還發現了邕王府的腰牌?
邕王是有多蠢?就算真要殺人,如此大事,不悉心謀劃也就罷了,反而出了這麼多紕漏,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事發突然,臣還沒有找到實證……」
皇帝坐回龍椅,揉了揉作痛的腦門,擺擺手,「先將邕王打入天牢,著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並查,一個月之內,必須查清此案!」
「遵旨。」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御史大夫出列領旨。
跪在那兒的邕王趙旦也被侍衛親軍架出了大殿,嘴裡還在嚎:「冤枉啊!官家!臣冤枉啊!」
邕王一黨的官員們各個老神在在,看到邕王被打入了天牢,一點也不慌。
在他們看來,此案尚未定論,邕王只是收押候審,隨時都能翻盤。而且官家正是氣頭上,他們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出來觸霉頭。
真要給邕王求情,也得等到官家氣消了,他們再來私下覲見。
皇帝又聽到了殿門外的叫罵聲,好像是那些王妃看到了「罪魁禍首」邕王,從而群情激奮。
「死傷的宗親也需要撫恤,銀子就從朕的內帑里出。吏部拿出章程,朕打算讓這幾座王府的世子襲爵不降……」
此言一出,立刻有御史出列,「官家,此事不妥,有違祖制。」
皇帝心有不忍,「那就再議。」
……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
趙宗熠因被刺客所「傷」,只能在家休養,期間也是訪客不斷。
先是皇帝派來了小宦官和太醫,而後又有奉旨查案的官員拜會,甚至盛家也派了盛長楓過來探看。
不過石水一直沒有消息,讓趙宗熠很是惆悵。
因為他雖有百藥神露相助,卻卡在了《洗經伐髓訣》的第五層,遲遲無法突破到第六層,急需石水這位高人的指點。
體內的藥力尚未吸收乾淨,多飲百藥神露也是無用。
好在《逍遙獨步劍》日漸精進,已然大成,手裡的少師劍宛如游龍,剛柔並濟,已經有了一名江湖劍客的樣子,若是再次遇刺,也有自保能力了。
《婆娑步》還不算入門,但粗通一二,身法敏捷了不少。
這兩個月,趙宗熠雖然不在京中,也沒有出門,但劉興時常親自進城採買,總會給他分享一些趣聞。
說什麼,京城最近出了一個很厲害的飛賊,好幾家達官顯貴都被盜了。
然後就是兩件大事,邕王案和科舉會試。
邕王一案陷入停滯,帶頭行兇的兩名護衛一死一逃,死的那名護衛留下血書,說是因私仇,陷害了邕王。
官家命令徹查,邕王也出了天牢,回府閉門思過。
趙宗熠得知死了好幾位王爺,裡面還有宗正寺卿,立刻高興的多吃了幾碗飯,「這老頭與我不對付,先前沒少刁難本世子,死得好!」
還有就是,一個月前的會試如何熱鬧,又有那些府上的公子考場出了丑。
「少爺,下個月就是皇后的壽誕,你那木匣子……可不容有失啊。」
劉興每隔幾天就會提醒一遍,趙宗熠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他無奈的說道:「興叔,珍珠皆在,你放心……」
這時,有小廝通傳,「少爺,外面來了一位姑娘!」
姑娘?難道是石水?
趙宗熠拿起少師劍,立馬沖向了前院,身姿之矯健,行動之迅敏,讓劉興與下人們瞠目結舌。
這還是他第一次在人眼前展露身手,平時都是藏在自己院子裡,關門習武練劍。
劉興搖晃著腦袋,滿臉不可置信,「難道少爺果真是練武奇才?」
前院。
趙宗熠步入廳堂,打眼就瞧見一位披著斗篷的女子,正背對著他,不安地來回踱步。
看這背影,好像不是石水……
趙宗熠自從開始練習《婆娑步》,腳步就變得格外輕盈,別說走路了,即便是跑起來,動靜也很小,幾近無聲。
他走近了些,那女子還沒發覺,直到說話了,才嚇了對方一跳。
「咳咳,請問……」
「啊!」
女子失聲尖叫,轉身的同時,頭上的兜帽也落了下來,露出一張乖巧且精緻的清純美顏。
趙宗熠認出了對方,「是你?盛如蘭……咳,盛五姑娘?」
「見過世子爺。」
盛如蘭的笑容很乾淨,但她的笑得很勉強,眉間有逝不去的憂愁。
廳外的隨行丫鬟聽到自家小姐的慘叫聲,連忙衝進來護主,「小姐!小姐,沒事吧?」
「我沒事。」如蘭握緊丫鬟的手,點頭低語。
趙宗熠轉身坐到了主座上,「五姑娘,請坐。來人,上茶!」
盛如蘭是個耿直的性子,沒有半點客套,直接說道:「世子爺,我不口渴,你不用上茶了。我來這兒,是想請你幫忙的。」
她從荷包里拿出一塊白玉司南佩,展示給趙宗熠。
「聽聞我家六妹妹幫了世子爺一個大忙,世子爺以此玉為信物,也能回幫她一個忙。」
趙宗熠皺眉,語氣不善的問道:「玉佩怎麼在你手上?我知道盛小六在你們家處境艱難,卻沒想到本世子的東西,你也敢搶?」
盛如蘭連連擺手,「世子爺誤會了,玉佩不是我搶來的,是六妹妹給我的,如今盛家出了大事,每個人都在想辦法打探消息,希望可以搭救家父。」
「紅狼……咳咳,盛大人出事了?」
趙宗熠差點說漏嘴。
盛如蘭心急火燎,「嗯,家父昨天上完早朝就沒回來,聽說是官家發了火,將好幾位大人都關在了宮裡,我們也不知其緣由。世子爺聖眷正濃,又有資格進宮覲見,能不能幫我們打探打探?」
趙宗熠失笑道:「我都被官家趕出了京城,何來什麼聖眷?」
盛如蘭支支吾吾,「我都看到了,世子爺就不用瞞了,誰家的田莊是侍衛親軍看門兒?外面都扎了營,特別顯眼。」
「什麼?外面有侍衛親軍紮營?」
趙宗熠喚來門外小廝,去喊劉興過來。
老管家劉興本就在過來的路上,和小廝撞見後,快步來了前廳。
「少爺,莊子外面確實有侍衛親軍紮營,他們是官家派來的。少爺是邕王案的唯一倖存者,在結案之前,官家特意讓侍衛親軍過來保護。」
趙宗熠黑臉,這哪是什麼保護?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如今雙王之戰已經進入白熱化,而他需要的是蟄伏,現在冒出了頭,豈不成了雙王的眼中釘?
盛如蘭焦急的問道:「世子爺,家父的事情……」
趙宗熠低頭看向自己身邊的少師劍,又釋然了,怕什麼?大不了一劍斬雙王!
「小事爾,本世子這就進宮,六姑娘先回去吧。」
盛紘等人之所以被皇帝關在宮裡,是因為他們家裡有人妄議立儲之事,特別是盛長楓最為囂張,竟敢在落榜後,與狐朋狗友在酒樓買醉,口嗨了兗王是新君。
這要是換個較真的皇帝,盛家還不得抄家滅族?
趙宗熠雖然知道原因,卻不能馬上言明,得先進宮做做樣子,否則怎麼解釋消息的來源?
盛如蘭心裡高興,還不忘糾正趙宗熠。
「多謝世子爺,我在回家等你的消息……嗯,世子爺,我行五,不是六姑娘。」
趙宗熠:「……」
他起身見禮,「一時口誤,還望姑娘莫要見怪。」
盛如蘭低身回禮。
「沒事的,世子爺去吧,我也先回了。」
趙宗熠點頭,向著院外大喊:「來人!備馬!」
兩個月的閉門練武,讓他差點忘了命數的存在,今天盛如蘭登門,通天之目猶如久旱逢甘霖的枯木,不斷吸收著對方身上的命數之力。
這也瞬間提醒了他,不能故步自封。
命數可以不斷改善他的身體,用武俠層面的術語來說,就是「增強根骨、疏通筋脈、提高悟性」等等。
從《蓮花樓》回來後,他就一直沒能吸收到新的命數之力,通天之目也屬於枯竭的狀態。
或許,命數之力就是他突破的契機。
順便還能在京城探查石水的下落,沒準那個神秘出現的飛賊就是她。
一個時辰後。
京城,皇宮,宣德門。
這裡是皇宮正門,一共五扇門,稱為「天子五門」,意為「九五之尊」的五數。
中間的門洞最大,僅供皇帝通行。兩側四個門洞稍小,緊靠中間門洞的兩個門洞,是皇室宗親和三品以上的官員使用,最外側的兩個門洞次之,是四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員。
八品以下的官員和宮裡的內侍和宮女不得走宣德門,只能走皇宮兩側的東華門和西華門。
「吁。」
進城後,騎馬不能急馳,要麼牽著走,要麼緩行。
除了趙宗熠,還有兩名侍衛親軍騎馬隨行護衛,三人在宣德門附近停馬,將馬寄存酒樓,步行入宮。
兩位侍衛親軍有各自的入宮腰牌,趙宗熠也有聖旨,是在他遇刺之後,內官奉旨探病之時送來的。
官家命他好好養傷,又賜了不少珍貴草藥和五百兩白銀,還特許讓他身體痊癒之後,可以進宮謝恩。
如此一來,腰牌和聖旨具在,看守宮門的殿前司沒有進行什麼盤問,就直接放三人進宮了。
趙宗熠終於將《洗經伐髓訣》的第一層練成,運轉幾個小周天之後,總算是內功入門了,氣海之內也有了一些稀薄的內力。
他停止運功,睜開雙目,「來人!給燈盞添油!」
耳房值夜的丫鬟睡得很淺,聽到趙宗熠的聲音,立馬起身服侍,拿著火摺子和小油壺進來,點燃了油燈。
趙宗熠沉浸練功,也不知道現在的時辰,「幾時了?可有訪客登門?」
鄉野之地,沒人打更,不過莊子裡的丫鬟都是農戶出身,生物鐘相對敏感,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少爺,約莫到卯時了。門房也沒人過來,今夜無客登門。」
卯時?已經快天亮了?石水還沒來?以她的輕功,一個時辰足夠來回了,怎麼不見蹤影呢?
她去哪兒了?該不是迷路了吧?
趙宗熠沉思了會兒,心生遺憾,還有一個最壞的情況,那就是石水放下了過往,獨自浪跡江湖去了。
可惜了這麼好的一個保鏢和陪練,他本來還想用李相夷弟子的身份,拿捏石水來著。
「退下吧。」
「是。」
丫鬟走後。
趙宗熠拿起少師劍,隻身來到院子裡,借著日出前的最後一抹月色,開始苦練《逍遙獨步劍》的第一式。
呃,第一式叫什麼名兒?
沒名。
這本劍法是漆木山為了給四歲的李相夷啟蒙所創,這種最為基礎的劍招,想來也是信手拈來,又怎會有閒心給它的三式劍招取名?
不過,李相夷倒是個愛顯擺的,借用古詩詞,給《相夷太劍》的九式都取了名。
……
皇宮,紫宸殿。
早朝時,刑部尚書彈劾邕王趙旦,斥其目無王法,失德無義,先是勒索宗親家產,被官家下旨訓斥之後,非但沒有悔過,還變本加厲,派遣護衛當街殺人,實在罪不可赦!
殿門外還有幾位王妃攜子女跪地哭喊,請求官家嚴懲兇手。
當今聖上也與宋仁宗趙禎那般,是個和善的性子,甚至將來的諡號也是仁宗,但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
此事簡直駭人聽聞,死的那幾位王爺,除了皇帝的子侄,還有堂兄,也就是宗正寺的寺卿。
皇帝罕見的發火,「邕王,你還有何話說?」
邕王趙旦的肥臉瘋狂顫抖,差點嚇尿了,跪在地上大聲嚎叫道:「冤枉啊!臣是愛財,卻從未有過害人之心,官家明鑑啊!」
皇帝怒而起身,「那些行兇的護衛,難道不是你府上的?」
邕王趙旦忽的面目猙獰,歪頭看向不遠處的兗王趙泓,「定是奸人陷害!收買了我府上的護衛!」
皇帝是仁德,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他不傻,相反很是精明。
「哦?可有證據?」
邕王趙旦雖然囂張跋扈,平日裡欺男霸女慣了,但他就是個欺軟怕硬的貨色,怎麼可能敢惹出這麼大的禍來?
當街砍殺宗親,為首的護衛故意拋頭露面,一點遮掩都沒有?現場還發現了邕王府的腰牌?
邕王是有多蠢?就算真要殺人,如此大事,不悉心謀劃也就罷了,反而出了這麼多紕漏,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事發突然,臣還沒有找到實證……」
皇帝坐回龍椅,揉了揉作痛的腦門,擺擺手,「先將邕王打入天牢,著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並查,一個月之內,必須查清此案!」
「遵旨。」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和御史大夫出列領旨。
跪在那兒的邕王趙旦也被侍衛親軍架出了大殿,嘴裡還在嚎:「冤枉啊!官家!臣冤枉啊!」
邕王一黨的官員們各個老神在在,看到邕王被打入了天牢,一點也不慌。
在他們看來,此案尚未定論,邕王只是收押候審,隨時都能翻盤。而且官家正是氣頭上,他們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出來觸霉頭。
真要給邕王求情,也得等到官家氣消了,他們再來私下覲見。
皇帝又聽到了殿門外的叫罵聲,好像是那些王妃看到了「罪魁禍首」邕王,從而群情激奮。
「死傷的宗親也需要撫恤,銀子就從朕的內帑里出。吏部拿出章程,朕打算讓這幾座王府的世子襲爵不降……」
此言一出,立刻有御史出列,「官家,此事不妥,有違祖制。」
皇帝心有不忍,「那就再議。」
……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
趙宗熠因被刺客所「傷」,只能在家休養,期間也是訪客不斷。
先是皇帝派來了小宦官和太醫,而後又有奉旨查案的官員拜會,甚至盛家也派了盛長楓過來探看。
不過石水一直沒有消息,讓趙宗熠很是惆悵。
因為他雖有百藥神露相助,卻卡在了《洗經伐髓訣》的第五層,遲遲無法突破到第六層,急需石水這位高人的指點。
體內的藥力尚未吸收乾淨,多飲百藥神露也是無用。
好在《逍遙獨步劍》日漸精進,已然大成,手裡的少師劍宛如游龍,剛柔並濟,已經有了一名江湖劍客的樣子,若是再次遇刺,也有自保能力了。
《婆娑步》還不算入門,但粗通一二,身法敏捷了不少。
這兩個月,趙宗熠雖然不在京中,也沒有出門,但劉興時常親自進城採買,總會給他分享一些趣聞。
說什麼,京城最近出了一個很厲害的飛賊,好幾家達官顯貴都被盜了。
然後就是兩件大事,邕王案和科舉會試。
邕王一案陷入停滯,帶頭行兇的兩名護衛一死一逃,死的那名護衛留下血書,說是因私仇,陷害了邕王。
官家命令徹查,邕王也出了天牢,回府閉門思過。
趙宗熠得知死了好幾位王爺,裡面還有宗正寺卿,立刻高興的多吃了幾碗飯,「這老頭與我不對付,先前沒少刁難本世子,死得好!」
還有就是,一個月前的會試如何熱鬧,又有那些府上的公子考場出了丑。
「少爺,下個月就是皇后的壽誕,你那木匣子……可不容有失啊。」
劉興每隔幾天就會提醒一遍,趙宗熠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他無奈的說道:「興叔,珍珠皆在,你放心……」
這時,有小廝通傳,「少爺,外面來了一位姑娘!」
姑娘?難道是石水?
趙宗熠拿起少師劍,立馬沖向了前院,身姿之矯健,行動之迅敏,讓劉興與下人們瞠目結舌。
這還是他第一次在人眼前展露身手,平時都是藏在自己院子裡,關門習武練劍。
劉興搖晃著腦袋,滿臉不可置信,「難道少爺果真是練武奇才?」
前院。
趙宗熠步入廳堂,打眼就瞧見一位披著斗篷的女子,正背對著他,不安地來回踱步。
看這背影,好像不是石水……
趙宗熠自從開始練習《婆娑步》,腳步就變得格外輕盈,別說走路了,即便是跑起來,動靜也很小,幾近無聲。
他走近了些,那女子還沒發覺,直到說話了,才嚇了對方一跳。
「咳咳,請問……」
「啊!」
女子失聲尖叫,轉身的同時,頭上的兜帽也落了下來,露出一張乖巧且精緻的清純美顏。
趙宗熠認出了對方,「是你?盛如蘭……咳,盛五姑娘?」
「見過世子爺。」
盛如蘭的笑容很乾淨,但她的笑得很勉強,眉間有逝不去的憂愁。
廳外的隨行丫鬟聽到自家小姐的慘叫聲,連忙衝進來護主,「小姐!小姐,沒事吧?」
「我沒事。」如蘭握緊丫鬟的手,點頭低語。
趙宗熠轉身坐到了主座上,「五姑娘,請坐。來人,上茶!」
盛如蘭是個耿直的性子,沒有半點客套,直接說道:「世子爺,我不口渴,你不用上茶了。我來這兒,是想請你幫忙的。」
她從荷包里拿出一塊白玉司南佩,展示給趙宗熠。
「聽聞我家六妹妹幫了世子爺一個大忙,世子爺以此玉為信物,也能回幫她一個忙。」
趙宗熠皺眉,語氣不善的問道:「玉佩怎麼在你手上?我知道盛小六在你們家處境艱難,卻沒想到本世子的東西,你也敢搶?」
盛如蘭連連擺手,「世子爺誤會了,玉佩不是我搶來的,是六妹妹給我的,如今盛家出了大事,每個人都在想辦法打探消息,希望可以搭救家父。」
「紅狼……咳咳,盛大人出事了?」
趙宗熠差點說漏嘴。
盛如蘭心急火燎,「嗯,家父昨天上完早朝就沒回來,聽說是官家發了火,將好幾位大人都關在了宮裡,我們也不知其緣由。世子爺聖眷正濃,又有資格進宮覲見,能不能幫我們打探打探?」
趙宗熠失笑道:「我都被官家趕出了京城,何來什麼聖眷?」
盛如蘭支支吾吾,「我都看到了,世子爺就不用瞞了,誰家的田莊是侍衛親軍看門兒?外面都扎了營,特別顯眼。」
「什麼?外面有侍衛親軍紮營?」
趙宗熠喚來門外小廝,去喊劉興過來。
老管家劉興本就在過來的路上,和小廝撞見後,快步來了前廳。
「少爺,莊子外面確實有侍衛親軍紮營,他們是官家派來的。少爺是邕王案的唯一倖存者,在結案之前,官家特意讓侍衛親軍過來保護。」
趙宗熠黑臉,這哪是什麼保護?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如今雙王之戰已經進入白熱化,而他需要的是蟄伏,現在冒出了頭,豈不成了雙王的眼中釘?
盛如蘭焦急的問道:「世子爺,家父的事情……」
趙宗熠低頭看向自己身邊的少師劍,又釋然了,怕什麼?大不了一劍斬雙王!
「小事爾,本世子這就進宮,六姑娘先回去吧。」
盛紘等人之所以被皇帝關在宮裡,是因為他們家裡有人妄議立儲之事,特別是盛長楓最為囂張,竟敢在落榜後,與狐朋狗友在酒樓買醉,口嗨了兗王是新君。
這要是換個較真的皇帝,盛家還不得抄家滅族?
趙宗熠雖然知道原因,卻不能馬上言明,得先進宮做做樣子,否則怎麼解釋消息的來源?
盛如蘭心裡高興,還不忘糾正趙宗熠。
「多謝世子爺,我在回家等你的消息……嗯,世子爺,我行五,不是六姑娘。」
趙宗熠:「……」
他起身見禮,「一時口誤,還望姑娘莫要見怪。」
盛如蘭低身回禮。
「沒事的,世子爺去吧,我也先回了。」
趙宗熠點頭,向著院外大喊:「來人!備馬!」
兩個月的閉門練武,讓他差點忘了命數的存在,今天盛如蘭登門,通天之目猶如久旱逢甘霖的枯木,不斷吸收著對方身上的命數之力。
這也瞬間提醒了他,不能故步自封。
命數可以不斷改善他的身體,用武俠層面的術語來說,就是「增強根骨、疏通筋脈、提高悟性」等等。
從《蓮花樓》回來後,他就一直沒能吸收到新的命數之力,通天之目也屬於枯竭的狀態。
或許,命數之力就是他突破的契機。
順便還能在京城探查石水的下落,沒準那個神秘出現的飛賊就是她。
一個時辰後。
京城,皇宮,宣德門。
這裡是皇宮正門,一共五扇門,稱為「天子五門」,意為「九五之尊」的五數。
中間的門洞最大,僅供皇帝通行。兩側四個門洞稍小,緊靠中間門洞的兩個門洞,是皇室宗親和三品以上的官員使用,最外側的兩個門洞次之,是四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員。
八品以下的官員和宮裡的內侍和宮女不得走宣德門,只能走皇宮兩側的東華門和西華門。
「吁。」
進城後,騎馬不能急馳,要麼牽著走,要麼緩行。
除了趙宗熠,還有兩名侍衛親軍騎馬隨行護衛,三人在宣德門附近停馬,將馬寄存酒樓,步行入宮。
兩位侍衛親軍有各自的入宮腰牌,趙宗熠也有聖旨,是在他遇刺之後,內官奉旨探病之時送來的。
官家命他好好養傷,又賜了不少珍貴草藥和五百兩白銀,還特許讓他身體痊癒之後,可以進宮謝恩。
如此一來,腰牌和聖旨具在,看守宮門的殿前司沒有進行什麼盤問,就直接放三人進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