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鍋從靈州來
天聖十年,大周冊封李德明為銀夏節度使,標誌著雙方關係的全面緩和。
天聖十一年元月大娘娘歸政官家。四月大娘娘病逝。
沒有親政的官家是渴望權力的,拿到了權力的皇帝又迷茫了,大娘娘留下的是一個還算安穩的大周朝,也沒有迫在眉睫的外敵。除了國庫還比較空虛,似乎也沒什麼缺點。福兮禍所依,太平安樂的盛世之下,新的風暴已經在醞釀。
靈州城
此時距離李定離開靈州已經快十六年了。靈州仍然是一個邊鄙的軍事重鎮,十六年來通過禁軍選拔遷入汴京的子弟有三百多人,進士是一個都沒出過,這在文官治國的大周意味著靈州人在朝堂上沒有保護傘,沒有利益代言人。本地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即便是離任十六年的廣陵侯,他們也願意去燒香,每年都有千匹良馬和其它財寶送到廣陵侯府。好在廣陵侯府財大氣粗,每每饋贈大量的茶餅絲綢南方的珊瑚香料等珍寶,對於靈州人來說,歷任靈州的軍政高官中,與廣陵侯的關係是最密切的。
真得秀,靈州知州兼知軍,本也是朝爭中的一員悍將,因鬥爭失敗被貶靈州。上任伊始就積極搜刮來往商隊,準備籌集財寶疏通門路,早日調回繁華的汴京,靈州這種吃沙子的地方,誰愛待誰待。知州都這樣了,其他流官有樣學樣,紛紛張開血盆大口,靈州原有的規則和平衡就此被打破了。
「族長,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昨天官老爺又去我們村社徵稅了,只要大錢金銀。幾年已經交了五次稅,我們實在是交不起啦,那些天殺的現在牽牛扒房,咱們的牛馬都被搶走了,狗官說兩日內拿不出錢,就拿我們的牛馬充數」
「族長,這大周的官這般不識抬舉,我們也不能白受欺負啊。」
「族長,這靈州地面,百多年來都是刀把子說話,這幫大周的狗官連刀把子都握不住,還敢這般壓榨我等,這口氣不能咽下去啊」
臥龍鳳雛登台表演。大周朝的信用在靈州急劇消耗,就是大周朝在本地的武力支柱之一,靈州大戶豪強子弟組成的義從鐵騎,霎那間也變得無比陌生起來。
占據靈州多年的番漢族長們十幾年來已經嘗到了與內地通商的巨大利益,此時此刻也陷入左右為難之中,失去了族人的信任,他們就不再是呼風喚雨的地頭蛇,若是背叛大周,十幾年前大周鐵騎踏遍大漠的威風還沒有消散,每年巨大的商貿利益也將不保。在與知州衙門溝通多次都不愉快之後。族長們決定派出陳情團入京告狀,做最後的努力。
知州府邸
真得秀時年四十有餘,面色白淨,美髭髯,怎麼看都是個正面人士,此時躺在胡床上聽著侍妾們唱曲,靈州這裡沒什麼娛樂,只有黃河上流傳的一些曲調還有些意思,為了考證研究黃河大曲藝術,真得秀到了靈州一口氣納了四個十八歲以下本地曲藝藝術家,他本人日夜練習曲藝,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已經頗有功力,由他自己編纂的《靈州曲輯錄》一書也初步成型,估摸著等汴京的門路買到手,還能帶著這本藝術瑰寶回京師出出名,顯示我真德秀是真的秀,大周朝德藝雙馨的典範。值此大周盛世之時,官家親政之年,我真得秀獻上《靈州曲輯錄》,填補本朝西北曲藝研究的空白,共享文昌繁華盛世,官家怎麼都得加一級本官才是。
師爺急匆匆走來,藝術家們見狀躬身離開。真得秀貪歸貪,素質還是在線的,他這大半年把靈州大戶小戶都搞得要死要活,如今大戶們談判失敗,想來是要出招了,真得秀早就安排了人手監視幾家大戶領袖。
「主君,大事不好了,靈州大戶們要派人進京告御狀」
「我當是什麼事,進京好啊,進了京,是魚是蝦都得給我做成湯,老爺我幾百箱金珠是白送的?保管讓他們找到宮門前先碰到牢門」
「主君,不可掉以輕心啊,這幫土鱉雖然不認得宮門,但他們每年都有人去汴京探親做生意,還與廣陵侯府關係密切,我見過好幾家大戶頭領穿的衣服都是貢綢呢,據說是用良馬從廣陵侯府買來的,說是買的,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呢?」
「廣陵侯府,這幫天殺的兵擼子,四處撈錢無孔不入,國事就是被這幫殺才敗壞的。你剛才最後說的什麼?」
「主君,我是說表面上是買的,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呢?」
「好,好,好,不錯,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廣陵侯離任十幾年,在靈州依然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坐擁數萬丁壯馬匹的豪強受了委屈也要去找廣陵侯出頭,妙啊,太妙了」
「老爺,您的意思是?」
「廣陵侯陰畜死士,結交邊地羈縻軍頭,似有不可告人之秘,如今我真得秀坐鎮靈州,察知奸謀,靈州豪強託辭入京,名為告狀,實為預警」
「老爺,這怕是不妥吧,廣陵侯府樹大根深,又有大長公主坐鎮,侯爺又沒有實職在身,朝堂之上如何能信,若是搬不倒侯府,我家可就完了呀」
「老廣陵侯當然沒人敢挑理,這不是小侯爺被人盯上了嗎?老爺我來靈州的時候就收到了招呼,要拿一拿廣陵侯府在這裡的把柄。三十一二歲的樞密副使,有些老臣眼紅得很呢,小侯爺可是大娘娘提拔的親信,大娘娘的親信就是當今官家的親信嗎?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娘娘不是天子,道理卻是相通的。
老爺我回京的契機,多半得著落在廣陵侯身上了。正好,小侯爺是樞密副使,侯府每年都收受靈州的財貨,數額巨大,來歷不明,目的未知。靈州豪強又顛顛的去找侯府幫著出頭,這不就撞上了嗎?別忘了京城裡還有幾百靈州籍禁軍甲士,誰能保證這些甲士不會暗地裡受到侯府的控制?哦,我這裡還有銀夏方面送來的檢舉,廣陵侯府似有大批暗諜,銀夏有,其他地方就沒有嗎?比如京城?」
「主君,就這些似乎還不足以扳倒侯府」
真得秀敲了敲師爺的腦袋「老爺為上面立功就能帶著財貨另有他任了,為什麼要扳倒侯府?老爺我不過是個刀子,刀子太快太亮了也不好。」
「少拍馬屁,我這就修書一封,寄往京城。就等神仙打架了。」
-----------------
廣陵侯府
大娘娘喪期已過,又升級了的興國大長公主在侯府開茶話會,與會嘉賓有廣陵侯府二房的大娘子顧氏和二房的兒媳女兒,江都侯府幾房的一眾女眷。興國大長公主如今是老太君了,家中事全都交予長媳封三娘。說來封三娘特別爭氣,入府十四年,生下三子兩女,狠狠地壯大了廣陵侯府的人才隊伍。
江都侯府也不差,現任江都侯得先帝垂青,有一妻七媵,稱得上是人多勢眾,洪福齊天。據說當時還因為媵的數量太多,許多門當戶對的人家湊不出足夠的姊妹,讓江都侯府的大娘子很是發愁,那時他們家老太君還健在,二話不說就叫大娘子準備禮物,跟著老太君前去拜訪魏王符家。
太宗年間,符家聲勢強大,家主是皇后之父,又是魏博軍之主,被太宗封為魏王,老家主去世後,魏王府變成了魏國公府,朝野有時候依然以魏王府代稱符家。當時魏王府雖然強盛,卻因為藩鎮出身,投鼠忌器,許多留在魏博的舊部親朋的利益難以照顧。兩位李家侯爺先後鎮守河北,與魏王府通力合作,魏王府支持他們鎮守河北整理防線。兩家侯爺支持魏王府舊部利益的維護,老一輩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只是這個情誼不好宣之於口,只有老太君知道其中詳情,連大娘子都不清楚。
要說這京城,哪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還有足夠的姑娘,符家肯定是其中一個。至於江都侯府怎麼好意思說魏王府門當戶對?那當然好意思,江都侯府可是出自廣陵李氏,前朝時代就是正兒八經的宰相門第,太宗皇帝曾經都說過符家門第不如廣陵李氏高呢。現在過了三代人,符家又有了一代王爵兩代公爵加成,正正經經的門當戶對。
天禧二年,符家欣然應允與江都侯府的聯姻,天禧三年,十四歲的江都侯迎娶符氏姊妹八人,從此開始了辛苦的播種大業。到天聖十一年,十四年過去,當年的少年侯爺步入中年,一共努力出了十一個嫡子,十三個嫡女,讓江都侯府長輩們懸著的心都放到肚子裡,天聖七年去世的老太君臨走的時候都是樂呵呵的。
在場的都是族中女眷,沒有外人,說話難免就大膽了一些。平時不好說別人家長里短,這時候可以拿出來交流交流了。
「聽說了麼,勇毅侯家的小姐,寡居啦,跟姑爺不太和睦,沒落下個一兒半女,老侯爺正給她張羅改嫁呢」
「姐姐,你這消息過時啦,徐家大小姐可硬氣了,說是要帶著小老婆留下來的孩子一塊過,不肯改嫁,把老侯爺都氣病了」
「哎呦,老侯爺一輩子要強,就是兒女事上不如意」
「一座侯府不知道要便宜了誰」
「便宜?過繼過來的大概是不覺得得了便宜的,老侯爺可是把侯府家私都給了徐大小姐,繼承個空殼子能有多高興?」
「沒有個親兒子有什麼辦法,殼子空不空都不會跟徐大小姐親的,徐大小姐跟親爹都這麼硬頂,對那些便宜親戚還能有什麼好臉色」
「照我說啊,當初徐大小姐就是太貪探花郎的顏色,下嫁去了外地,人生地不熟,這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他們徐家和我們李家爭了兩代人,沒想到是這麼個結局」
「母親,徐家為何與我李家爭呀」
「唉,都是老輩子的事了,徐家籍貫金陵,我們家籍貫廣陵,算得上挨在一起。這世人難免就要比較比較,若是能壓過我們李家一頭,徐家的勢力就能進入淮南路,我們李家要是能壓過徐家,產業就能進入江南,偏偏開國平南的時候,廣陵侯老祖宗被太祖選中鎮守江南,他勇毅侯那時候還沒封侯呢,結果就是勇毅侯府在淮南沒有號召力,我們李家在江南反而有影響。初代勇毅侯能不急嗎?」
「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結束了也就結束了。這些年只剩下了意氣之爭,我們兩家也沒想過去江南得甚麼好處。他們勇毅侯府守著金陵那麼大的錢窩子,不也一樣肥得流油」
「倒是柴皇府里的嫡女得皇后做主,與齊國公世子訂婚,這也是最近難得的喜事啊」
李乘家的顧氏回道「確是大喜事,那丫頭還被封為平寧郡主,才八歲大,水靈靈的。我見到她都要行禮了呢」
「那也是當今陛下仁善,從太祖起就優待柴家後人,三恪之家以天子禮祭祀柴皇,立國幾十年來柴家恭敬有加,陛下怎麼會不記在心裡呢。「
「說起世子,那老齊國公的世子真是可惜了,那個世子和兒子沒福分,硬是讓二弟接了位置,與柴皇家裡聯姻,也算是官家出手幫了他們一把,這下齊國公府里的人都安靜了。」
「接了位置又怎麼樣,這個老二也是個沒膽的,竟然說要培養兒子走科舉之路,不再從軍了。不就是看到我們李家的兒郎出了好幾個進士嗎?便是如此我家也沒有離開禁軍,這勛貴不做武將,那還是勛貴嗎,官家缺幾個文官不成?可憐齊國公府齊家軍的赫赫威名」
顧氏接過話茬「話雖如此,對那柴郡主倒是好消息,科舉成不成有什麼打緊,我們這樣的人家還能缺了差事?不入軍中也能得個一世安寧,我們做長輩也放心」
「老太君說得是呢」
......
-----------------
女人們開會,男人們開餐
李定李乘兄弟在侯府後院開露天燒烤大會,江都侯府的二爺三爺侯爺都來了,一溜溜的男孩子在操場上盡情撒歡,僕役們將烤魚烤雞烤鴨等硬菜一盤盤的端上餐桌,孩子們一會兒就過來一群,拿著串就跑。上面這些老頭子們也不管,將門的男孩子不怕摔,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就是。
李定李乘兄弟與二爺三爺拼酒,並且約好了明天出城去釣魚,李勤則帶著兄弟們與李勁兄弟們大快朵頤,交流著最近京中的軍政消息,相比於鹹魚的老一輩,他們還是正當打的年紀,偏偏世道太安穩,讓這群將門子憋得慌。
「奶奶的,再沒有仗打,我也去考進士了,閒的都發餿了」
「拉倒吧,我還不知道你,你小子一碰書就睡」
「什麼話,什麼話,這叫什麼話,一會兒別走,咱練練。」
「這話說的,用得著一會兒嗎?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咱們練練給兄弟們助助興好不好啊」
「好!!!」兄弟們鼓掌起鬨
「報~侯爺,靈州來的消息」一個幕僚匆匆進入後院操場,將靈州商站的密信交給李定。李定也不避諱兄弟們,當場拆開一看,一拍桌子「亂彈琴」
「老大,何事生氣啊」
「靈州知州刮地皮太狠,人心思亂,番漢頭人被欺的派人進京告狀!非要用文官,非要用文官,這下好了,朔方以後多事矣」
「多事?多事好啊,天大的事咱們都能給他剷平嘍,頂多就是再碰一次趙德明嘛」
「不錯不錯,喝酒喝酒」
天聖十一年元月大娘娘歸政官家。四月大娘娘病逝。
沒有親政的官家是渴望權力的,拿到了權力的皇帝又迷茫了,大娘娘留下的是一個還算安穩的大周朝,也沒有迫在眉睫的外敵。除了國庫還比較空虛,似乎也沒什麼缺點。福兮禍所依,太平安樂的盛世之下,新的風暴已經在醞釀。
靈州城
此時距離李定離開靈州已經快十六年了。靈州仍然是一個邊鄙的軍事重鎮,十六年來通過禁軍選拔遷入汴京的子弟有三百多人,進士是一個都沒出過,這在文官治國的大周意味著靈州人在朝堂上沒有保護傘,沒有利益代言人。本地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即便是離任十六年的廣陵侯,他們也願意去燒香,每年都有千匹良馬和其它財寶送到廣陵侯府。好在廣陵侯府財大氣粗,每每饋贈大量的茶餅絲綢南方的珊瑚香料等珍寶,對於靈州人來說,歷任靈州的軍政高官中,與廣陵侯的關係是最密切的。
真得秀,靈州知州兼知軍,本也是朝爭中的一員悍將,因鬥爭失敗被貶靈州。上任伊始就積極搜刮來往商隊,準備籌集財寶疏通門路,早日調回繁華的汴京,靈州這種吃沙子的地方,誰愛待誰待。知州都這樣了,其他流官有樣學樣,紛紛張開血盆大口,靈州原有的規則和平衡就此被打破了。
「族長,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昨天官老爺又去我們村社徵稅了,只要大錢金銀。幾年已經交了五次稅,我們實在是交不起啦,那些天殺的現在牽牛扒房,咱們的牛馬都被搶走了,狗官說兩日內拿不出錢,就拿我們的牛馬充數」
「族長,這大周的官這般不識抬舉,我們也不能白受欺負啊。」
「族長,這靈州地面,百多年來都是刀把子說話,這幫大周的狗官連刀把子都握不住,還敢這般壓榨我等,這口氣不能咽下去啊」
臥龍鳳雛登台表演。大周朝的信用在靈州急劇消耗,就是大周朝在本地的武力支柱之一,靈州大戶豪強子弟組成的義從鐵騎,霎那間也變得無比陌生起來。
占據靈州多年的番漢族長們十幾年來已經嘗到了與內地通商的巨大利益,此時此刻也陷入左右為難之中,失去了族人的信任,他們就不再是呼風喚雨的地頭蛇,若是背叛大周,十幾年前大周鐵騎踏遍大漠的威風還沒有消散,每年巨大的商貿利益也將不保。在與知州衙門溝通多次都不愉快之後。族長們決定派出陳情團入京告狀,做最後的努力。
知州府邸
真得秀時年四十有餘,面色白淨,美髭髯,怎麼看都是個正面人士,此時躺在胡床上聽著侍妾們唱曲,靈州這裡沒什麼娛樂,只有黃河上流傳的一些曲調還有些意思,為了考證研究黃河大曲藝術,真得秀到了靈州一口氣納了四個十八歲以下本地曲藝藝術家,他本人日夜練習曲藝,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已經頗有功力,由他自己編纂的《靈州曲輯錄》一書也初步成型,估摸著等汴京的門路買到手,還能帶著這本藝術瑰寶回京師出出名,顯示我真德秀是真的秀,大周朝德藝雙馨的典範。值此大周盛世之時,官家親政之年,我真得秀獻上《靈州曲輯錄》,填補本朝西北曲藝研究的空白,共享文昌繁華盛世,官家怎麼都得加一級本官才是。
師爺急匆匆走來,藝術家們見狀躬身離開。真得秀貪歸貪,素質還是在線的,他這大半年把靈州大戶小戶都搞得要死要活,如今大戶們談判失敗,想來是要出招了,真得秀早就安排了人手監視幾家大戶領袖。
「主君,大事不好了,靈州大戶們要派人進京告御狀」
「我當是什麼事,進京好啊,進了京,是魚是蝦都得給我做成湯,老爺我幾百箱金珠是白送的?保管讓他們找到宮門前先碰到牢門」
「主君,不可掉以輕心啊,這幫土鱉雖然不認得宮門,但他們每年都有人去汴京探親做生意,還與廣陵侯府關係密切,我見過好幾家大戶頭領穿的衣服都是貢綢呢,據說是用良馬從廣陵侯府買來的,說是買的,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呢?」
「廣陵侯府,這幫天殺的兵擼子,四處撈錢無孔不入,國事就是被這幫殺才敗壞的。你剛才最後說的什麼?」
「主君,我是說表面上是買的,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呢?」
「好,好,好,不錯,私下裡誰知道是什麼關係。廣陵侯離任十幾年,在靈州依然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坐擁數萬丁壯馬匹的豪強受了委屈也要去找廣陵侯出頭,妙啊,太妙了」
「老爺,您的意思是?」
「廣陵侯陰畜死士,結交邊地羈縻軍頭,似有不可告人之秘,如今我真得秀坐鎮靈州,察知奸謀,靈州豪強託辭入京,名為告狀,實為預警」
「老爺,這怕是不妥吧,廣陵侯府樹大根深,又有大長公主坐鎮,侯爺又沒有實職在身,朝堂之上如何能信,若是搬不倒侯府,我家可就完了呀」
「老廣陵侯當然沒人敢挑理,這不是小侯爺被人盯上了嗎?老爺我來靈州的時候就收到了招呼,要拿一拿廣陵侯府在這裡的把柄。三十一二歲的樞密副使,有些老臣眼紅得很呢,小侯爺可是大娘娘提拔的親信,大娘娘的親信就是當今官家的親信嗎?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娘娘不是天子,道理卻是相通的。
老爺我回京的契機,多半得著落在廣陵侯身上了。正好,小侯爺是樞密副使,侯府每年都收受靈州的財貨,數額巨大,來歷不明,目的未知。靈州豪強又顛顛的去找侯府幫著出頭,這不就撞上了嗎?別忘了京城裡還有幾百靈州籍禁軍甲士,誰能保證這些甲士不會暗地裡受到侯府的控制?哦,我這裡還有銀夏方面送來的檢舉,廣陵侯府似有大批暗諜,銀夏有,其他地方就沒有嗎?比如京城?」
「主君,就這些似乎還不足以扳倒侯府」
真得秀敲了敲師爺的腦袋「老爺為上面立功就能帶著財貨另有他任了,為什麼要扳倒侯府?老爺我不過是個刀子,刀子太快太亮了也不好。」
「少拍馬屁,我這就修書一封,寄往京城。就等神仙打架了。」
-----------------
廣陵侯府
大娘娘喪期已過,又升級了的興國大長公主在侯府開茶話會,與會嘉賓有廣陵侯府二房的大娘子顧氏和二房的兒媳女兒,江都侯府幾房的一眾女眷。興國大長公主如今是老太君了,家中事全都交予長媳封三娘。說來封三娘特別爭氣,入府十四年,生下三子兩女,狠狠地壯大了廣陵侯府的人才隊伍。
江都侯府也不差,現任江都侯得先帝垂青,有一妻七媵,稱得上是人多勢眾,洪福齊天。據說當時還因為媵的數量太多,許多門當戶對的人家湊不出足夠的姊妹,讓江都侯府的大娘子很是發愁,那時他們家老太君還健在,二話不說就叫大娘子準備禮物,跟著老太君前去拜訪魏王符家。
太宗年間,符家聲勢強大,家主是皇后之父,又是魏博軍之主,被太宗封為魏王,老家主去世後,魏王府變成了魏國公府,朝野有時候依然以魏王府代稱符家。當時魏王府雖然強盛,卻因為藩鎮出身,投鼠忌器,許多留在魏博的舊部親朋的利益難以照顧。兩位李家侯爺先後鎮守河北,與魏王府通力合作,魏王府支持他們鎮守河北整理防線。兩家侯爺支持魏王府舊部利益的維護,老一輩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只是這個情誼不好宣之於口,只有老太君知道其中詳情,連大娘子都不清楚。
要說這京城,哪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還有足夠的姑娘,符家肯定是其中一個。至於江都侯府怎麼好意思說魏王府門當戶對?那當然好意思,江都侯府可是出自廣陵李氏,前朝時代就是正兒八經的宰相門第,太宗皇帝曾經都說過符家門第不如廣陵李氏高呢。現在過了三代人,符家又有了一代王爵兩代公爵加成,正正經經的門當戶對。
天禧二年,符家欣然應允與江都侯府的聯姻,天禧三年,十四歲的江都侯迎娶符氏姊妹八人,從此開始了辛苦的播種大業。到天聖十一年,十四年過去,當年的少年侯爺步入中年,一共努力出了十一個嫡子,十三個嫡女,讓江都侯府長輩們懸著的心都放到肚子裡,天聖七年去世的老太君臨走的時候都是樂呵呵的。
在場的都是族中女眷,沒有外人,說話難免就大膽了一些。平時不好說別人家長里短,這時候可以拿出來交流交流了。
「聽說了麼,勇毅侯家的小姐,寡居啦,跟姑爺不太和睦,沒落下個一兒半女,老侯爺正給她張羅改嫁呢」
「姐姐,你這消息過時啦,徐家大小姐可硬氣了,說是要帶著小老婆留下來的孩子一塊過,不肯改嫁,把老侯爺都氣病了」
「哎呦,老侯爺一輩子要強,就是兒女事上不如意」
「一座侯府不知道要便宜了誰」
「便宜?過繼過來的大概是不覺得得了便宜的,老侯爺可是把侯府家私都給了徐大小姐,繼承個空殼子能有多高興?」
「沒有個親兒子有什麼辦法,殼子空不空都不會跟徐大小姐親的,徐大小姐跟親爹都這麼硬頂,對那些便宜親戚還能有什麼好臉色」
「照我說啊,當初徐大小姐就是太貪探花郎的顏色,下嫁去了外地,人生地不熟,這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他們徐家和我們李家爭了兩代人,沒想到是這麼個結局」
「母親,徐家為何與我李家爭呀」
「唉,都是老輩子的事了,徐家籍貫金陵,我們家籍貫廣陵,算得上挨在一起。這世人難免就要比較比較,若是能壓過我們李家一頭,徐家的勢力就能進入淮南路,我們李家要是能壓過徐家,產業就能進入江南,偏偏開國平南的時候,廣陵侯老祖宗被太祖選中鎮守江南,他勇毅侯那時候還沒封侯呢,結果就是勇毅侯府在淮南沒有號召力,我們李家在江南反而有影響。初代勇毅侯能不急嗎?」
「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結束了也就結束了。這些年只剩下了意氣之爭,我們兩家也沒想過去江南得甚麼好處。他們勇毅侯府守著金陵那麼大的錢窩子,不也一樣肥得流油」
「倒是柴皇府里的嫡女得皇后做主,與齊國公世子訂婚,這也是最近難得的喜事啊」
李乘家的顧氏回道「確是大喜事,那丫頭還被封為平寧郡主,才八歲大,水靈靈的。我見到她都要行禮了呢」
「那也是當今陛下仁善,從太祖起就優待柴家後人,三恪之家以天子禮祭祀柴皇,立國幾十年來柴家恭敬有加,陛下怎麼會不記在心裡呢。「
「說起世子,那老齊國公的世子真是可惜了,那個世子和兒子沒福分,硬是讓二弟接了位置,與柴皇家裡聯姻,也算是官家出手幫了他們一把,這下齊國公府里的人都安靜了。」
「接了位置又怎麼樣,這個老二也是個沒膽的,竟然說要培養兒子走科舉之路,不再從軍了。不就是看到我們李家的兒郎出了好幾個進士嗎?便是如此我家也沒有離開禁軍,這勛貴不做武將,那還是勛貴嗎,官家缺幾個文官不成?可憐齊國公府齊家軍的赫赫威名」
顧氏接過話茬「話雖如此,對那柴郡主倒是好消息,科舉成不成有什麼打緊,我們這樣的人家還能缺了差事?不入軍中也能得個一世安寧,我們做長輩也放心」
「老太君說得是呢」
......
-----------------
女人們開會,男人們開餐
李定李乘兄弟在侯府後院開露天燒烤大會,江都侯府的二爺三爺侯爺都來了,一溜溜的男孩子在操場上盡情撒歡,僕役們將烤魚烤雞烤鴨等硬菜一盤盤的端上餐桌,孩子們一會兒就過來一群,拿著串就跑。上面這些老頭子們也不管,將門的男孩子不怕摔,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就是。
李定李乘兄弟與二爺三爺拼酒,並且約好了明天出城去釣魚,李勤則帶著兄弟們與李勁兄弟們大快朵頤,交流著最近京中的軍政消息,相比於鹹魚的老一輩,他們還是正當打的年紀,偏偏世道太安穩,讓這群將門子憋得慌。
「奶奶的,再沒有仗打,我也去考進士了,閒的都發餿了」
「拉倒吧,我還不知道你,你小子一碰書就睡」
「什麼話,什麼話,這叫什麼話,一會兒別走,咱練練。」
「這話說的,用得著一會兒嗎?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咱們練練給兄弟們助助興好不好啊」
「好!!!」兄弟們鼓掌起鬨
「報~侯爺,靈州來的消息」一個幕僚匆匆進入後院操場,將靈州商站的密信交給李定。李定也不避諱兄弟們,當場拆開一看,一拍桌子「亂彈琴」
「老大,何事生氣啊」
「靈州知州刮地皮太狠,人心思亂,番漢頭人被欺的派人進京告狀!非要用文官,非要用文官,這下好了,朔方以後多事矣」
「多事?多事好啊,天大的事咱們都能給他剷平嘍,頂多就是再碰一次趙德明嘛」
「不錯不錯,喝酒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