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誰是母親
時間轉眼就到了天聖十年,李勤三十一歲,李定四十九歲而官家二十二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受到大娘娘寵信的李勤後發先至,在父親李定退休的前提下一路升遷,如今已是樞密副使,專門為大娘娘看住軍隊。比之曾經的祖父李綱還要更進一步,三代人出了兩位宰執,皇家寵信到這個程度,李定也只能安心在家養老,再也不碰軍中之事。
早在天聖四年,官家與名將之後魯國公府的曹氏成婚,朝中隱隱開始有了歸政官家的呼聲。到了天聖十年,就是大相公們也多次規勸大娘娘早日歸政。就像世界上所有的母親一樣,在大娘娘的心中,官家做事仍然不夠穩妥,還不夠讓大娘娘放心交權。而官家又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此時因為權力,母子關係已經出現了裂痕。
「大娘娘,李順容昨夜病逝了。」老內官匆匆趕來報喪。
大娘娘神情一怔,諸多往事湧上心頭「不是遣了御醫去治了嗎,怎麼一去人就沒了。」
「御醫回奏,李順容病勢已久,又青燈古佛,飲食寡淡,確實是藥石難醫」
「罷了,既如此,按照順容的規格安排喪事吧,通知一下李家的親戚,不要讓人走的不明白」大娘娘嘆了口氣,熟面孔一個個走了,自己也快了吧。
「是,老奴明白,李順容還有個弟弟在京城,老奴這就遣人去報信」
「給我也燒一份紙錢,怎麼說這麼多年的情誼,還有了官家,她是有功的」大娘娘吩咐道。
-----------------
一個在父皇陵寢祈福的女官逝去還不能引起官家的注意。卻是引起了平章軍國重事呂夷簡的目光。熟知當年往事的呂夷簡匆匆入宮請見大娘娘。
「呂相公,許久不見你這般著急了,又有哪裡遭災了?」
「大娘娘,沒有遭災,是老臣聽說有位女官去世了」呂夷簡神色恭謹。
「呂相外朝的事還不夠忙的,現在又管起後宮的事了?」大娘娘聽出來呂夷簡意有所指。
「大娘娘冤枉老臣了,老臣平日裡就已經忙得頭腳倒懸,哪裡還想什麼後宮之事,老臣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
「那呂相公說一個女官之死又有何意?宮中哪年不走掉幾十個女官啊?」
「大娘娘何必戲弄老臣,這個女官不一樣,大娘娘也是知道的,什么女官逝去能勞動老都知親自安排喪儀呀」呂夷簡道。
「她有功於內廷,所以予命老奴才操持一下後事,還操持出差錯了不成?」
「大娘娘慈念,這位女官終究身份不同,老臣之見以順容之禮下葬是遠遠不夠的」
「呂夷簡,你什麼意思!你想要用什麼禮下葬?」大娘娘罕見的勃然大怒。
「老臣為江山社稷計,為大娘娘計,不能不直言勸諫大娘娘收回成命,以皇太后禮下葬李氏,畢竟他是官家的生母啊」呂夷簡一貫是諂媚上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項。
「什麼生母,官家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予!呂夷簡你老糊塗了嗎?還是說你也想著為官家立功,不惜逼迫我這個老太婆嗎?」大娘娘的火氣毫不隱諱的發泄出來。
事情其實很簡單,李順容是大娘娘的貼身女使出身,入宮後封為司寢,仍然伺候大娘娘。當年先帝和大娘娘無子,李順容也得到允許承接雨露,竟然一舉得男,也就是今天的官家,於是官家自幼就被掛在了大娘娘的名下,獲得嫡長之名。而李氏依然此後在大娘娘的身邊,每日裡也精心照顧官家。
按照此時的禮法,妾侍生的孩子都歸正妻撫養,正妻願意把妾侍的孩子記到自己名下,以嫡子名義錄入宗譜,那就是天大的恩情。所有的孩子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正妻。妾侍是不算母親的。現在呂夷簡要求給李氏皇太后之禮,就是要給先帝立第二個正妻,天子不二嫡,李氏成了嫡,她這個大娘娘又是什麼呢?所以大娘娘才會這麼失態,不顧宰相的體面破口大罵。不要說這個時代,往後兩千年,面對威脅自己地位的小老婆,小三之流,很少有正妻會不破防的。
「請大娘娘暫息雷霆之怒,老臣一片赤誠,絕無私心雜念。大娘娘,天家不比尋常人家,天子一舉一動便能攪動風雲,動盪乾坤呀大娘娘。今日不能妥善處置李氏的後事,日後天子鬧起來,後患無窮啊」呂夷簡伏拜於地,再三請之。大娘娘也毫不退讓大發雌威與呂相公吵得不可開交。
「好好好,予吵不過你,予叫人來吵,來人啊,來人啊,宣樞密副使李勤來見予」過了一陣,上了年紀的大娘娘和呂相公都有些吵不動了。大娘娘恨恨的使出絕招——拉外援。不能拉外援的呂相公露出苦笑,但是今天他決不退縮,誰來勸還是吵都沒用。他深刻的明白,大周皇權集中,皇帝的脾性深刻影響國運,如果官家因此事受到刺激,對朝臣失去信心,對先帝和大娘娘失去尊敬,那不知道會發生怎樣的動亂。
李勤一頭霧水,召喚他的內官也支支吾吾不敢說嘴。等李勤匆匆趕到,大吃一驚,大娘娘吵架吵到頭飾都亂了,面上還有淚痕。
「勤兒來了」大娘娘勉強擠出笑容「這麼急召你來,便是讓你評評理,呂相公要用太后禮下葬李順容,置我於何地啊。我還沒死呢!我是吵不過呂相公了,勤兒替我狠狠的罵。」
李順容和官家的關係在高層之中不是秘密,這種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勛貴來說司空見慣,李勤還真的沒有想過如果不能妥善安置李順容,會有什麼樣的政治風波。從這點來說,不能不佩服呂夷簡敏銳的政治眼光。大娘娘命李勤來吵架,李勤當然不能火上澆油,吵架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李勤這麼多年混官場,很是明白直截了當的表明意見也是不妥的。
於是李勤道「臣奉旨,請問大相公,李順容與大娘娘是何關係」
呂夷簡答「是主僕也,大娘娘是主母,李順容僅是先帝的侍妾」
李勤又問「既為主母,家中子女可能有第二個母親?」
呂夷簡再答「自然是不能有,禮法所在,不可逾越。」
李勤嚴肅再問「既然如此,相公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提這等驚世駭俗之議,有傷大娘娘與官家母子之情。」
呂夷簡心中一亮,明白李勤的意思「正是為了全大娘娘與官家的母子之情,老臣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冒犯大娘娘,為李氏請命。論綱常,論人倫,大娘娘是為主母嫡母,子女不當以生母為母。然而天子不在此列啊,倫理綱常只能約束臣民,天子受命於天,當真要把綱常踩在腳下,誰人又能約束?屆時朝爭又起,多出多少無畏的爭執,天子仁孝,又會怎麼看嫡母?大娘娘為官家操勞二十餘年,恩深情厚,為李氏之死鬧出風波,何苦來哉?」
大娘娘在位上氣道「予還真要謝謝大相公明見萬里了。」
呂相公只能又拜倒。
李勤為難道「大娘娘占著理,若是冊封李氏,則天下矚目,我朝以孝治天下,禮儀示萬邦,這等大事都要亂來,天下人不服啊」
大娘娘精神一振「不錯,勤兒說的是,天下那麼多大娘子,予要是退讓,置全天下的倫理於何地啊」渾然不覺呂夷簡說得是「以皇太后禮下葬」李勤說得是「冊封李氏」。
李勤又為難道「官家仁孝愛人,便是螞蟻都不肯加害,朝野都稱讚仁君之資。只是官家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若是知道自己的生母走的無聲無息,又該情何以堪,屆時勢必要為生母抬升身份,這就難免要與天下人為敵了。大娘娘占著理,官家認著情,朝臣們只能選邊站隊互相廝殺。」
大娘娘終於明白過來,李勤也主張加恩李氏,情緒崩潰之下嚎啕大哭,李勤與呂相公留在此地尷尬,又不敢走,只能一起跪下請罪。「到底不是親生的,養不熟啊,養不熟啊,予這麼多年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的教他養他,日日夜夜的勞心勞力擔驚受怕,全是為了給他留一個安穩的江山。他就要為了一個妾侍與我這個母親相鬥嗎?我有什麼錯,我有什麼錯啊」
相比於呂夷簡,李勤的頭埋的更低,這兩個「養不熟」,看起來是說官家,誰知道是不是也說自己呢?沒有大娘娘的刻意栽培,哪來的三十一歲的樞密副使,年輕的過分了。現在大娘娘需要他的時候,又給了大娘娘一刀,李勤也是羞愧萬分,然而為了大娘娘的身後之名,李勤只能這麼做,畢竟身後之名還要靠官家,香火祭祀也要靠官家,前唐武后最後都選擇靠兒子,大娘娘又能怎麼辦呢?
過了一陣,大娘娘哭聲漸息,李勤叩首再拜直諫「李氏喪儀終是小節,大娘娘與官家的母子之情才是大節。大娘娘萬不可因小失大,只要大娘娘給足李氏哀榮,官家又怎能不孝順大娘娘,畢竟李氏與官家之情又如何能與大娘娘相比,若是大娘娘想要為之,官家這個年紀最是要強,反而會把李氏之情抬高許多,微臣竊為大娘娘不值也。風起紫宸而浪被天下,官家在宮中有失倫理,天下又會陷入怎樣的混亂。官家的名聲又如何能夠保全?李氏事小,官家事大呀。」
呂夷簡也哭道「老臣受先帝之恩,輔政至今,日夜期盼大周迎來一位明君聖主,老臣也能功成圓滿,得保晚節。好不容易熬到了官家即將親政,若是因為李氏而傷害了官家的聖明,老臣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啊」
聽到先帝,大娘娘的委屈就更大了「先帝啊,你走了留我一個人,被人欺侮啊。」
李勤深吸一口氣,也大哭一聲「先帝啊,這麼棘手的事,勤兒也不知道怎麼辦啊,先帝啊」
好傢夥,老呂對李勤刮目相看,三十幾了還這麼不要臉裝嫩,也跟著哭「先帝啊,老臣心裡苦啊。」
大娘娘一聽這兩個跟自己比著召喚先帝,一拍桌子「滾,都給我滾」
李勤嚎哭著拽著老呂相公退出門外。走了一段路,老呂打斷道「好了好了李相公,這裡沒人了。」
李勤哭聲收斂,拱手道「讓世伯見笑了」
老呂笑道「哪裡見笑了,後生可畏啊」
李勤擔心「不知大娘娘會如何做,能不能聽進去,這實在是太為難人了」
老呂很肯定的說「大娘娘何等睿智,今天我這個首相這麼主張,你這個勛貴副相又這麼主張,何去何從,大娘娘心裡清楚得很。李娘娘總歸能得到一些安慰了」
-----------------
隨後,大娘娘命內侍省以一品禮儀給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三月,葬於洪福禪院西北隅,命翰林學士馮元攝鴻臚卿、入內內侍省押班盧守懃、上御藥張懷德監護葬事,命三司使、兵部侍郎晏殊撰墓志銘。是月,李妃之弟李用和特遷禮賓副使。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劉太后病逝,果如呂夷簡所料,此事掀起波瀾。燕王趙元儼告訴官家:「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於非命。」官家為生母守喪哀傷過度疲勞過度,多日沒有上朝,哀痛的下詔書自責。四月,尊為皇太后,諡號莊懿(履正志和曰莊,溫柔聖善曰懿)。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換棺材的時候親自哭著看了母親的儀容,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樣,屍體用水銀保養,所以沒有朽壞。官家由此感受到大娘娘的心胸氣度,感嘆地說:「人言怎麼可以信!」劉家尊封更勝往昔。十月,陪葬永定陵,靈位奉祀於奉慈廟。又於景靈宮建神御殿,殿稱廣孝。慶曆四年十一月,官家改生母李氏諡為章懿皇后,與劉太后一同升祔太廟。封李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寵賚甚渥。
早在天聖四年,官家與名將之後魯國公府的曹氏成婚,朝中隱隱開始有了歸政官家的呼聲。到了天聖十年,就是大相公們也多次規勸大娘娘早日歸政。就像世界上所有的母親一樣,在大娘娘的心中,官家做事仍然不夠穩妥,還不夠讓大娘娘放心交權。而官家又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此時因為權力,母子關係已經出現了裂痕。
「大娘娘,李順容昨夜病逝了。」老內官匆匆趕來報喪。
大娘娘神情一怔,諸多往事湧上心頭「不是遣了御醫去治了嗎,怎麼一去人就沒了。」
「御醫回奏,李順容病勢已久,又青燈古佛,飲食寡淡,確實是藥石難醫」
「罷了,既如此,按照順容的規格安排喪事吧,通知一下李家的親戚,不要讓人走的不明白」大娘娘嘆了口氣,熟面孔一個個走了,自己也快了吧。
「是,老奴明白,李順容還有個弟弟在京城,老奴這就遣人去報信」
「給我也燒一份紙錢,怎麼說這麼多年的情誼,還有了官家,她是有功的」大娘娘吩咐道。
-----------------
一個在父皇陵寢祈福的女官逝去還不能引起官家的注意。卻是引起了平章軍國重事呂夷簡的目光。熟知當年往事的呂夷簡匆匆入宮請見大娘娘。
「呂相公,許久不見你這般著急了,又有哪裡遭災了?」
「大娘娘,沒有遭災,是老臣聽說有位女官去世了」呂夷簡神色恭謹。
「呂相外朝的事還不夠忙的,現在又管起後宮的事了?」大娘娘聽出來呂夷簡意有所指。
「大娘娘冤枉老臣了,老臣平日裡就已經忙得頭腳倒懸,哪裡還想什麼後宮之事,老臣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
「那呂相公說一個女官之死又有何意?宮中哪年不走掉幾十個女官啊?」
「大娘娘何必戲弄老臣,這個女官不一樣,大娘娘也是知道的,什么女官逝去能勞動老都知親自安排喪儀呀」呂夷簡道。
「她有功於內廷,所以予命老奴才操持一下後事,還操持出差錯了不成?」
「大娘娘慈念,這位女官終究身份不同,老臣之見以順容之禮下葬是遠遠不夠的」
「呂夷簡,你什麼意思!你想要用什麼禮下葬?」大娘娘罕見的勃然大怒。
「老臣為江山社稷計,為大娘娘計,不能不直言勸諫大娘娘收回成命,以皇太后禮下葬李氏,畢竟他是官家的生母啊」呂夷簡一貫是諂媚上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項。
「什麼生母,官家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予!呂夷簡你老糊塗了嗎?還是說你也想著為官家立功,不惜逼迫我這個老太婆嗎?」大娘娘的火氣毫不隱諱的發泄出來。
事情其實很簡單,李順容是大娘娘的貼身女使出身,入宮後封為司寢,仍然伺候大娘娘。當年先帝和大娘娘無子,李順容也得到允許承接雨露,竟然一舉得男,也就是今天的官家,於是官家自幼就被掛在了大娘娘的名下,獲得嫡長之名。而李氏依然此後在大娘娘的身邊,每日裡也精心照顧官家。
按照此時的禮法,妾侍生的孩子都歸正妻撫養,正妻願意把妾侍的孩子記到自己名下,以嫡子名義錄入宗譜,那就是天大的恩情。所有的孩子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正妻。妾侍是不算母親的。現在呂夷簡要求給李氏皇太后之禮,就是要給先帝立第二個正妻,天子不二嫡,李氏成了嫡,她這個大娘娘又是什麼呢?所以大娘娘才會這麼失態,不顧宰相的體面破口大罵。不要說這個時代,往後兩千年,面對威脅自己地位的小老婆,小三之流,很少有正妻會不破防的。
「請大娘娘暫息雷霆之怒,老臣一片赤誠,絕無私心雜念。大娘娘,天家不比尋常人家,天子一舉一動便能攪動風雲,動盪乾坤呀大娘娘。今日不能妥善處置李氏的後事,日後天子鬧起來,後患無窮啊」呂夷簡伏拜於地,再三請之。大娘娘也毫不退讓大發雌威與呂相公吵得不可開交。
「好好好,予吵不過你,予叫人來吵,來人啊,來人啊,宣樞密副使李勤來見予」過了一陣,上了年紀的大娘娘和呂相公都有些吵不動了。大娘娘恨恨的使出絕招——拉外援。不能拉外援的呂相公露出苦笑,但是今天他決不退縮,誰來勸還是吵都沒用。他深刻的明白,大周皇權集中,皇帝的脾性深刻影響國運,如果官家因此事受到刺激,對朝臣失去信心,對先帝和大娘娘失去尊敬,那不知道會發生怎樣的動亂。
李勤一頭霧水,召喚他的內官也支支吾吾不敢說嘴。等李勤匆匆趕到,大吃一驚,大娘娘吵架吵到頭飾都亂了,面上還有淚痕。
「勤兒來了」大娘娘勉強擠出笑容「這麼急召你來,便是讓你評評理,呂相公要用太后禮下葬李順容,置我於何地啊。我還沒死呢!我是吵不過呂相公了,勤兒替我狠狠的罵。」
李順容和官家的關係在高層之中不是秘密,這種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勛貴來說司空見慣,李勤還真的沒有想過如果不能妥善安置李順容,會有什麼樣的政治風波。從這點來說,不能不佩服呂夷簡敏銳的政治眼光。大娘娘命李勤來吵架,李勤當然不能火上澆油,吵架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李勤這麼多年混官場,很是明白直截了當的表明意見也是不妥的。
於是李勤道「臣奉旨,請問大相公,李順容與大娘娘是何關係」
呂夷簡答「是主僕也,大娘娘是主母,李順容僅是先帝的侍妾」
李勤又問「既為主母,家中子女可能有第二個母親?」
呂夷簡再答「自然是不能有,禮法所在,不可逾越。」
李勤嚴肅再問「既然如此,相公為何冒天下之大不韙,提這等驚世駭俗之議,有傷大娘娘與官家母子之情。」
呂夷簡心中一亮,明白李勤的意思「正是為了全大娘娘與官家的母子之情,老臣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冒犯大娘娘,為李氏請命。論綱常,論人倫,大娘娘是為主母嫡母,子女不當以生母為母。然而天子不在此列啊,倫理綱常只能約束臣民,天子受命於天,當真要把綱常踩在腳下,誰人又能約束?屆時朝爭又起,多出多少無畏的爭執,天子仁孝,又會怎麼看嫡母?大娘娘為官家操勞二十餘年,恩深情厚,為李氏之死鬧出風波,何苦來哉?」
大娘娘在位上氣道「予還真要謝謝大相公明見萬里了。」
呂相公只能又拜倒。
李勤為難道「大娘娘占著理,若是冊封李氏,則天下矚目,我朝以孝治天下,禮儀示萬邦,這等大事都要亂來,天下人不服啊」
大娘娘精神一振「不錯,勤兒說的是,天下那麼多大娘子,予要是退讓,置全天下的倫理於何地啊」渾然不覺呂夷簡說得是「以皇太后禮下葬」李勤說得是「冊封李氏」。
李勤又為難道「官家仁孝愛人,便是螞蟻都不肯加害,朝野都稱讚仁君之資。只是官家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若是知道自己的生母走的無聲無息,又該情何以堪,屆時勢必要為生母抬升身份,這就難免要與天下人為敵了。大娘娘占著理,官家認著情,朝臣們只能選邊站隊互相廝殺。」
大娘娘終於明白過來,李勤也主張加恩李氏,情緒崩潰之下嚎啕大哭,李勤與呂相公留在此地尷尬,又不敢走,只能一起跪下請罪。「到底不是親生的,養不熟啊,養不熟啊,予這麼多年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的教他養他,日日夜夜的勞心勞力擔驚受怕,全是為了給他留一個安穩的江山。他就要為了一個妾侍與我這個母親相鬥嗎?我有什麼錯,我有什麼錯啊」
相比於呂夷簡,李勤的頭埋的更低,這兩個「養不熟」,看起來是說官家,誰知道是不是也說自己呢?沒有大娘娘的刻意栽培,哪來的三十一歲的樞密副使,年輕的過分了。現在大娘娘需要他的時候,又給了大娘娘一刀,李勤也是羞愧萬分,然而為了大娘娘的身後之名,李勤只能這麼做,畢竟身後之名還要靠官家,香火祭祀也要靠官家,前唐武后最後都選擇靠兒子,大娘娘又能怎麼辦呢?
過了一陣,大娘娘哭聲漸息,李勤叩首再拜直諫「李氏喪儀終是小節,大娘娘與官家的母子之情才是大節。大娘娘萬不可因小失大,只要大娘娘給足李氏哀榮,官家又怎能不孝順大娘娘,畢竟李氏與官家之情又如何能與大娘娘相比,若是大娘娘想要為之,官家這個年紀最是要強,反而會把李氏之情抬高許多,微臣竊為大娘娘不值也。風起紫宸而浪被天下,官家在宮中有失倫理,天下又會陷入怎樣的混亂。官家的名聲又如何能夠保全?李氏事小,官家事大呀。」
呂夷簡也哭道「老臣受先帝之恩,輔政至今,日夜期盼大周迎來一位明君聖主,老臣也能功成圓滿,得保晚節。好不容易熬到了官家即將親政,若是因為李氏而傷害了官家的聖明,老臣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啊」
聽到先帝,大娘娘的委屈就更大了「先帝啊,你走了留我一個人,被人欺侮啊。」
李勤深吸一口氣,也大哭一聲「先帝啊,這麼棘手的事,勤兒也不知道怎麼辦啊,先帝啊」
好傢夥,老呂對李勤刮目相看,三十幾了還這麼不要臉裝嫩,也跟著哭「先帝啊,老臣心裡苦啊。」
大娘娘一聽這兩個跟自己比著召喚先帝,一拍桌子「滾,都給我滾」
李勤嚎哭著拽著老呂相公退出門外。走了一段路,老呂打斷道「好了好了李相公,這裡沒人了。」
李勤哭聲收斂,拱手道「讓世伯見笑了」
老呂笑道「哪裡見笑了,後生可畏啊」
李勤擔心「不知大娘娘會如何做,能不能聽進去,這實在是太為難人了」
老呂很肯定的說「大娘娘何等睿智,今天我這個首相這麼主張,你這個勛貴副相又這麼主張,何去何從,大娘娘心裡清楚得很。李娘娘總歸能得到一些安慰了」
-----------------
隨後,大娘娘命內侍省以一品禮儀給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三月,葬於洪福禪院西北隅,命翰林學士馮元攝鴻臚卿、入內內侍省押班盧守懃、上御藥張懷德監護葬事,命三司使、兵部侍郎晏殊撰墓志銘。是月,李妃之弟李用和特遷禮賓副使。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劉太后病逝,果如呂夷簡所料,此事掀起波瀾。燕王趙元儼告訴官家:「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於非命。」官家為生母守喪哀傷過度疲勞過度,多日沒有上朝,哀痛的下詔書自責。四月,尊為皇太后,諡號莊懿(履正志和曰莊,溫柔聖善曰懿)。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換棺材的時候親自哭著看了母親的儀容,李宸妃的容貌仿佛生前,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樣,屍體用水銀保養,所以沒有朽壞。官家由此感受到大娘娘的心胸氣度,感嘆地說:「人言怎麼可以信!」劉家尊封更勝往昔。十月,陪葬永定陵,靈位奉祀於奉慈廟。又於景靈宮建神御殿,殿稱廣孝。慶曆四年十一月,官家改生母李氏諡為章懿皇后,與劉太后一同升祔太廟。封李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寵賚甚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