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李勤成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禧二年

  當今官家崇信釋道,冊封了好些法師真人,最近又玩出騷操作了。據說官家夜有所夢,觀音菩薩託夢官家,言世間有兩家婚姻有誤,謬緣成就將有礙盛世國運。官家細問菩薩謬緣何在,菩薩只言廣陵仙女廟,遂隱去不見。官家醒來後命內官派出信使前往廣陵仙女廟徹查,果然發現襄陽侯府與廣陵侯府有兩場姻緣應在這裡。

  菩薩點化之說成了真,官家不敢怠慢,趕忙下旨冊封仙女廟為皇家廟宇,授度牒一百道。廣陵侯府與河東柳氏,襄陽侯府與廣陵封氏的婚姻陰差陽錯,官家特旨糾正,兩家侯府互換親家成了汴京城鼎鼎有名的花邊大事。旨到之日,顧李柳封四家當家人當即領旨,入宮謝恩。聖天子又根據仙女廟占卜而來的結果,給四家定下了一起在汴京成婚的時日。

  按理說君子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翰林學士中書省諫院都不應當讓這樣的聖旨發出。然而此時去亂世未久,儒釋道的信仰和學說早就被殘酷的亂世打得稀里嘩啦,整個的儒林之中早就沒有多少人還真信祖師爺的那一套。皇帝愛玩,那就玩唄,這萬一真的有礙盛世氣運,誰來負責任?別說現在,若是這些大臣還能活六十年,就能看到後輩儒生們玩儒釋道合一的騷操作,每一家都不中用,那三家摞在一起上行不行?

  只是苦了大佬們紛紛拿著四家的資料揣測「官家背後必有深意,這四家那般組合為何就不行,換了一下怎麼就又行了呢?」這是日揣摩夜揣摩,不知道掉了多少根頭髮,揣摩出了多少官場至理,天子聖心。若是有人說「興許就是官家一時興起亂點鴛鴦譜呢?這些年為了釋道做的荒唐事還少?」大佬們便會冷哼一聲,眼角看一眼不懂事的傢伙「你懂什麼,聖旨之上字字珠璣,影響深遠,只有懂的人才能懂」

  還不知道臣下們心裡是怎麼揣摩自己的天子心思也活泛起來了,這仙女廟是冊封了,皇家寺院,皇帝不去禮敬一下菩薩說不過去吧。正好官家打退了遼軍數十萬大軍的南侵,自問有保全華夏之功,比之姜小白管夷吾組合強得多啊,這麼大的功勳,只在汴京吆喝還是不過癮,得上天去稟告才好。先上泰山封個禪,再去揚州體驗一下江南風光搓個背,這日子不就圓滿了?現在朝中的硬骨頭太多,還得想想辦法找機會提出來。

  世子大婚前十幾日,廣陵侯府的二爺帶著襄陽侯府的二爺一道回京了。李二爺此番南下剿匪捷報頻傳,三家侯府向江湖上發布了懸賞花紅,無數英雄好漢聞風而動,那一百來個悍匪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被淮南江南荊湖的好漢們攆得雞飛狗跳,最後在長江的一個沙洲上被聞訊而來的廣陵侯府船隊圍困,據說那一日沙洲上插滿了箭羽,百十號悍匪沒一個身體完整的,渾身都是窟窿。

  攝於李二爺的淫威,李二爺回京的這一路上,不斷有水路土匪向李二爺投誠,著實是給大周廂軍增加了幾千個吃飯的崗位。就這麼走了一圈,李二爺完成了京東淮南討捕大使的差事,中書省捏著鼻子給予了高度評價。寇大相公激動的熱淚盈眶,緊緊抓住李二爺的手深情地說「李二啊,你個癟犢子以後不能再剿匪了,你多剿幾次我這個大相公就沒法幹了。」

  呂相公也找機會抓住李二爺的袖子「二爺啊,求求下次你多殺點吧,都像你這麼搞朝廷都揭不開鍋了」李二爺才不管這麼多「去去去,你們以為我想剿匪啊,我就是意思意思,誰知道一下子主動跑過來好幾千。匪徒這麼多還不是你們治理不得力,你們以為就這幾千啊,我看京東淮南兩路的各路匪徒強盜有好幾萬,這幾千都算是早就想招安而不可得的良善之輩了。我警告你啊寇老摳,還有你呂書生現在也成了呂大摳了,我們振威軍的裁汰,兵械,甲具積欠趕緊給我補齊了,要不然我去敲登聞鼓,一萬振威軍修養了快四年了,就三千多還能拉出去打的,你們中書省是怎麼當家的?」

  「李老二,你不要把客氣當福氣,在我這耍什麼威風,你振威軍困難,禁軍哪一家不困難啊?三十幾萬的傷亡一一撫恤,三十幾萬的新兵都要開銷,我老摳當家容易嗎?再怎麼樣,禁軍吃得上飯,發得出餉,還想怎麼樣?你們難,朝廷也難,我們只能一起勉為其難」寇大相公也不怕兵痞,桌子一拍就訓。呂夷簡這時候已經悄悄跑路,中書省里他當不了家,犯不著跳出來跟李家二爺吵架。

  「困難就乾等著?一萬兵裡面只有三千能用,三十萬禁軍只有十萬能用,這點兵夠做什麼?保衛官家都不夠啊,就因為該做的不做,花錢養二十萬用不上的就划算了?」李二爺和寇老摳開始了第十一次吵架

  -----------------

  封家和柳家的家長們也趕到了汴京,這個時代,女子的嫁妝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給女兒湊嫁妝,父母往往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攢錢,甚至最後不夠還要賣田賣房。對於一個夫妻而言沒有後代已經是很悲慘的了,然而最悲慘的莫過於女兒太多,七仙女之家幾乎可以逼死父母。柳家的嫁妝損失不大,如今天子賜婚,為了牌面,也為了天子的臉面,柳家又把嫁妝增加了五成。


  封家就慘得多,淮水裡嫁妝損失巨大,又從一個侯府二房嫡子的姻緣躍升到侯府世子的姻緣,還來個官家賜婚,這一連串增幅把封清揚家底給掏空了,封家各房也盡力添妝一些,甚至廣陵李氏許多人家也湊了幾十抬添妝。這一天是長公主和襄陽侯府大娘子認柳十七娘和封三娘為義女的大喜日子,不僅通過認義女的方式拉近了各家的關係,消弭此前意外事件帶來的衝擊。又以義母的名義為兩家娘子各自添妝六十抬,這下兩家小娘子終於稱得上厚嫁了。

  對於封三娘和柳十七娘而言,嫁妝的多少並不重要。此時最重要的是經歷運河之難後,兩個金蘭姐妹終於再次相見。

  「妹妹,能親眼看到你平安無事,姐姐這心終於放下一半了」

  「姐姐為何只放下一半?」

  「姐姐得了你侯府大娘子的姻緣,實在是沒有臉面放下另一半的心」封三娘慚愧道。

  「姐姐,這大概就是菩薩的恩賜,妹妹不滿意小侯爺,菩薩偏愛於我,竟讓姐姐頂替,妹妹心中只有歡喜。為自己歡喜,也為姐姐歡喜。姐姐大可不必憂心。」十七娘竟反過來寬慰三娘。

  三娘得到寬慰,終於釋懷寬心「妹妹不滿意小侯爺,現在又這般歡喜,想來是顧家公子入了妹妹的眼了?」

  十七娘一下子紅了臉,以扇遮面,哼哼唧唧一陣「也就那樣吧,倒也算得良善,只是缺個功名。」

  三娘一臉不信「喲,人家英雄救美,奮不顧身,在妹妹心中才這麼點誇讚。這顧家公子該躲進你的陪嫁被子哭才是。」

  十七娘也不甘示弱「那也沒辦法啊,人家英雄救美,奮不顧身的時候,可是心心念念要救封家娘子,在妹妹這邊自然是要打一點折扣的」

  封三娘微微一笑「早就聽說你們河東醋多,妹妹這醋罈子可得藏好了,讓顧家公子慢慢吃吧」

  -----------------

  轉眼間就來到了婚禮當天

  被打扮的(真)花枝招展的李勤頭戴梁冠身著侯爵公服在侯府祠堂辭別父母,李定依禮教之「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姒之嗣,若則有常」,李勤恭敬回道,「不敢忘命」。出得門來騎上駿馬帶著一群儐相浩浩蕩蕩的去封清誠府上接人。

  封家各房的小郎君們迎出門來準備為難李勤,一抬眼就看到面前這位頭戴三梁冠:以犀角簪導,腰配銀劍、佩,師子錦綬,銀環,身著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緋羅裙,緋羅蔽膝,並皂縹襈,白羅大帶,白羅方心曲領,二玉環,白綾襪,皂皮履,竟然一套侯爵朝服!國家重臣服飾的氣場讓封家的青少年們倒吸一口涼氣,短時間竟無人敢出聲。早就免疫大場面的李貞李宛李范怪叫一聲直接衝破了封家小郎君的人牆,儐相們大呼「新郎進門嘍」排開人牆把還在努力回憶催妝詩的李勤擁入大門。

  此時的封清誠府大堂,坐在主位的已經是趕到汴京的封清揚夫婦,封清誠夫婦在側座觀禮。剛聽到外面樂聲停下,封清誠說道「不知新姑爺的催妝詩備下幾篇,我們封家兒郎的關卡可不好過。」在場的人都意味深長的笑起來,封清揚樂呵呵的說「不管多少首,耽誤了三娘出嫁,我就找咱家的好兒郎們出氣」封家的耆老們再也忍不住笑出聲,大堂里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還未笑得幾聲,就聽到外面一陣陣的「新郎進門嘍」。

  「這也太快了,什麼樣的好詩能讓兒郎們這麼快放新姑爺進門?」封清誠一臉驚奇。然而已經來不及弄清真相,此時李勤已經在儐相們的掩護下迅速突破到了大堂之外,封家的孩子們都被儐相們甩在了後面。

  李勤一身侯爵裝備晃花了封家長輩的臉,讓一些曾經經歷過李綱夫婦回家省親祭祖的耆老熱淚盈眶,「不意有生之年又見到侯府威儀進入封家,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啊」。此時封三娘舉著團扇,頭戴六鈿花冠,身著青質大袖連裳,被夫妻團圓兒女雙全的族中女性牽出,封清揚夫婦就將一塊巾帕蓋到女兒頭上,是為蓋頭的原型。訓誡女兒「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封大娘子也叮囑「勉之敬之,夙夜無違」。

  李勤此刻才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新婦,因隔著團扇,也沒有時間打量,只覺得好看就依照禮儀接過封家女性手中的花綾,拜別岳父母,引著封三娘進入花車。封三娘上車後,新郎官李勤騎馬繞車三匝,寓意新娘婚後會得到新郎周全的關心呵護。

  此時的李勤只需要安心帶著車隊回府,大街小巷中人山人海的百姓被官家派出的禁軍封路,李家和封家的管事們站在不同的花車中向人群不斷地拋灑錢幣,李勤的頭腦一片空白,後面還有繁瑣的禮節需要一一經歷,只聽得道路兩側一陣陣海嘯般的祝福,不由得打起笑容向兩側百姓不斷拱手致意。車駕到達廣陵侯府,封三娘走下婚車,踩著預備的波斯地毯一路通到婚房。

  女使為兩位新人端來玄酒白肉,新人共吃一份肉,同飲合歡酒,是為「同牢合卺」,寓意夫婦一體、相親相愛。新人還要各剪下一縷頭髮,綰結一起即「合髻」,以示同心偕老。有詩云,「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那一日,景德門上出現了官家的儀仗,帝後帶著太子站在皇城城樓之上眺望廣陵侯家的熱鬧。「也不知那封氏是何等樣的女子」皇后一副吃不到瓜的臉色。「急什麼,過幾日,待新婦回門之後,皇后招勤兒夫婦入宮就是,也讓我們的太子見過新嫂嫂。過不了幾年,太子也要大婚了,時間真快啊。」官家樂呵呵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