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買豆漿的奇幻冒險 下
「家醜不可外揚。」這是前世我的不知道哪裡來的執著信念。
因此,當前世的暴力衝突發生時,我總是想盡辦法不讓外人知道我的家裡發生了什麼。
其實暴力衝突這個詞是不準確的,因為那些事件往往是單方面的。
但重生的我清楚,這些東西不僅不是「不可外揚」,而且是應當外揚,必須外揚。否則的話,所有的暴力行為都會被描述為我犯了錯,二老本著「父母之愛」把我原諒,為下一次莫名其妙的精神肢體暴力提供依據。
所以我並沒有像前世那樣進門,而是往後退了幾步:「我不是故意的,這樣的事情真的挺難想到。」
「那你不會去再買啊!就這樣空著手回來?!書呆子!書呆子!」母親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比較抱歉,我這時突然在想,她這樣罵我,可能有在潛意識裡為自己辯護的意思。
成績好的都是書呆子,成績不好的我精明靈活!
如果不是這二老嗜分如命,其實邏輯上倒也自洽。不讀書就是不努力,讀了書就是書呆子,反正好不了。
「一袋豆漿一塊五,兩袋就是三塊。我身上還剩零塊錢,是再去買還是再去搶呢?」我一邊說,一邊不緊不慢靠在鄰居家的大門上。
「你不能和人家說啊?下次一起付就是了!書呆子!書呆子!」
母親又一次罵我書呆子。這次我仔細地端詳著她的神情。
她的表情沒有愧疚或猶豫,她是發自內心地在相信,只要自己罵書呆子的次數夠多,自己的兒子就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非書呆子。
畢竟他們已經把我的成績罵好了,那全面發展最多也就是喊破嗓子的事情。
事實和常理都不重要,在這個家裡,他們就是天父和地母。
在外面屁都不敢放的天父地母。
我略帶譏諷地點點頭:「可以啊,可我如果真那麼做了,你又要怪我自作主張了吧?反正你都要罵人的,我省點力氣嘛。」
「天殺的!閉嘴!」父親冷不丁的咆哮在樓道里迴響,這次我家可真是揚名立萬。
「好,我閉嘴,你們罵吧。除了我和妹妹,你們還敢對誰這樣呢?我都可憐你們。」這不是假話,是我此時此刻的真情實感。
「呼哇!」父親發出一記怪叫,比之前的咆哮更大聲。
這一嗓子,在前世是我高一的時候發出來的。我一直覺得,它很像《魔獸爭霸3》中惡魔獵手的陣亡音效,不幸的是,區別在於,他手中往往沒有用以自裁的武器。
如果音高的單位是分貝而不是赫茲的話,我的父親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男高音歌唱家。
可惜不是。
「我閉嘴,你們罵吧!生了孩子如果不能罵,不就白生了了嗎?」我已經第二次說要閉嘴了,但其實還沒有閉嘴的打算。就像他們無數次說了愛我,卻只是為自己的暴行辯護,捨不得為自己的論點擺出任何事實論據。
然後,另一個名場面也提前了,我命名為指責二重奏。
這兩人開始了類似二重奏的指責,但主要的目的是情緒輸出。兩人的聲音此起彼伏,時有交疊,顯然是不顧及我能不能聽清楚了。
如果你面臨這樣的二重奏又試圖聽清楚的話,你最好能提前提升你大腦的算力。
也不要試圖遵循目視說話人的原則,否則你看起來會很像在搖頭。
前世的無數次實踐得出了經驗,重生後的我就當眼前的狂風暴雨是自然界的狂風暴雨。
這時我如果試圖在氣勢上壓過去,恐怕會被打。
按照一些處理家庭矛盾的和稀泥原則,事情就變成了雙方都有錯,再因為兒子的身份被砍三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重生了還要單方面的挨罵,我在等一樣東西,一樣我前世沒意識到它存在的東西。
可當它到來時,卻首先打擊了我。具體來說,鄰居開門查看狀況,門卻砸到了我的頭。
我本來就計劃要哭的,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錯了!我錯了!我不小心讓豆漿灑了,所以我的爸爸媽媽餓肚子!可我不是故意的!真不是故意的!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我捂著後腦在樓道里大聲哭叫。這會打擾到鄰居,但是為了不當沙袋,我只能這麼做。
何況這已經是第四次重生了,我真的懷疑現在所處世界的真實性。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打人過了吧?他還這么小啊!」來自樓上的一位老太太說道。
這時樓上樓下各來了兩三人,加上對門的鄰居,我的父母已經處於人數上的劣勢了。
「我說我不想喝豆漿,我想吃包子,你非要說豆漿好,包子不好!我要是買的包子就不會灑了!」
是的,在我的家裡,只有我父母喜歡的東西才是好的。不好的東西都是不孝的。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還差點讓自行車撞了。那袋子是薄了點,可是我哪裡能想到啊!豆腐店老闆也沒想到啊!」
我表面上在哭訴,卻儘量讓樓上樓下的鄰居聽清楚來龍去脈。
這麼做的效果是,鄰居們分成了兩波,其他上了年紀的都在安慰我,兩個比較年輕的男性似乎在試圖和我父母講道理。
我的父親站在原地不動,再也說不出話來。我知道,這麼多人讓他怯場。母親則表現出一副愧疚的樣子,想把我拉進屋裡。
但重生的我比我的父母更了解他們!他們不是意識到自己錯了,他們只是羞於面對這麼多的人。
樓道里的上半場畢竟還有所收斂,如果就這樣進了家門,下半場多半會有肢體暴力。
「和社會接觸,鍛鍊一下能力嘛。」母親說這話時,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
「有失誤才能有成長嘛!我要是百分之百能做好,還算是鍛鍊嗎?」我又抹了抹眼淚。
是的,我的家裡有兩套標準。
一套是我的父母臆想出的完美狀態,這是給我的標準,任何達不到標準的情況都足以成為狂叫打人的理由。
另一套是給他們自己的,這套標準的本質是沒有標準,只要有了父母的身份,做什麼都是可以的,甚至是光榮的。當然也包括情緒失控的大叫和毆打。
因此,當前世的暴力衝突發生時,我總是想盡辦法不讓外人知道我的家裡發生了什麼。
其實暴力衝突這個詞是不準確的,因為那些事件往往是單方面的。
但重生的我清楚,這些東西不僅不是「不可外揚」,而且是應當外揚,必須外揚。否則的話,所有的暴力行為都會被描述為我犯了錯,二老本著「父母之愛」把我原諒,為下一次莫名其妙的精神肢體暴力提供依據。
所以我並沒有像前世那樣進門,而是往後退了幾步:「我不是故意的,這樣的事情真的挺難想到。」
「那你不會去再買啊!就這樣空著手回來?!書呆子!書呆子!」母親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比較抱歉,我這時突然在想,她這樣罵我,可能有在潛意識裡為自己辯護的意思。
成績好的都是書呆子,成績不好的我精明靈活!
如果不是這二老嗜分如命,其實邏輯上倒也自洽。不讀書就是不努力,讀了書就是書呆子,反正好不了。
「一袋豆漿一塊五,兩袋就是三塊。我身上還剩零塊錢,是再去買還是再去搶呢?」我一邊說,一邊不緊不慢靠在鄰居家的大門上。
「你不能和人家說啊?下次一起付就是了!書呆子!書呆子!」
母親又一次罵我書呆子。這次我仔細地端詳著她的神情。
她的表情沒有愧疚或猶豫,她是發自內心地在相信,只要自己罵書呆子的次數夠多,自己的兒子就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非書呆子。
畢竟他們已經把我的成績罵好了,那全面發展最多也就是喊破嗓子的事情。
事實和常理都不重要,在這個家裡,他們就是天父和地母。
在外面屁都不敢放的天父地母。
我略帶譏諷地點點頭:「可以啊,可我如果真那麼做了,你又要怪我自作主張了吧?反正你都要罵人的,我省點力氣嘛。」
「天殺的!閉嘴!」父親冷不丁的咆哮在樓道里迴響,這次我家可真是揚名立萬。
「好,我閉嘴,你們罵吧。除了我和妹妹,你們還敢對誰這樣呢?我都可憐你們。」這不是假話,是我此時此刻的真情實感。
「呼哇!」父親發出一記怪叫,比之前的咆哮更大聲。
這一嗓子,在前世是我高一的時候發出來的。我一直覺得,它很像《魔獸爭霸3》中惡魔獵手的陣亡音效,不幸的是,區別在於,他手中往往沒有用以自裁的武器。
如果音高的單位是分貝而不是赫茲的話,我的父親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男高音歌唱家。
可惜不是。
「我閉嘴,你們罵吧!生了孩子如果不能罵,不就白生了了嗎?」我已經第二次說要閉嘴了,但其實還沒有閉嘴的打算。就像他們無數次說了愛我,卻只是為自己的暴行辯護,捨不得為自己的論點擺出任何事實論據。
然後,另一個名場面也提前了,我命名為指責二重奏。
這兩人開始了類似二重奏的指責,但主要的目的是情緒輸出。兩人的聲音此起彼伏,時有交疊,顯然是不顧及我能不能聽清楚了。
如果你面臨這樣的二重奏又試圖聽清楚的話,你最好能提前提升你大腦的算力。
也不要試圖遵循目視說話人的原則,否則你看起來會很像在搖頭。
前世的無數次實踐得出了經驗,重生後的我就當眼前的狂風暴雨是自然界的狂風暴雨。
這時我如果試圖在氣勢上壓過去,恐怕會被打。
按照一些處理家庭矛盾的和稀泥原則,事情就變成了雙方都有錯,再因為兒子的身份被砍三分。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重生了還要單方面的挨罵,我在等一樣東西,一樣我前世沒意識到它存在的東西。
可當它到來時,卻首先打擊了我。具體來說,鄰居開門查看狀況,門卻砸到了我的頭。
我本來就計劃要哭的,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錯了!我錯了!我不小心讓豆漿灑了,所以我的爸爸媽媽餓肚子!可我不是故意的!真不是故意的!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我捂著後腦在樓道里大聲哭叫。這會打擾到鄰居,但是為了不當沙袋,我只能這麼做。
何況這已經是第四次重生了,我真的懷疑現在所處世界的真實性。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打人過了吧?他還這么小啊!」來自樓上的一位老太太說道。
這時樓上樓下各來了兩三人,加上對門的鄰居,我的父母已經處於人數上的劣勢了。
「我說我不想喝豆漿,我想吃包子,你非要說豆漿好,包子不好!我要是買的包子就不會灑了!」
是的,在我的家裡,只有我父母喜歡的東西才是好的。不好的東西都是不孝的。
「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還差點讓自行車撞了。那袋子是薄了點,可是我哪裡能想到啊!豆腐店老闆也沒想到啊!」
我表面上在哭訴,卻儘量讓樓上樓下的鄰居聽清楚來龍去脈。
這麼做的效果是,鄰居們分成了兩波,其他上了年紀的都在安慰我,兩個比較年輕的男性似乎在試圖和我父母講道理。
我的父親站在原地不動,再也說不出話來。我知道,這麼多人讓他怯場。母親則表現出一副愧疚的樣子,想把我拉進屋裡。
但重生的我比我的父母更了解他們!他們不是意識到自己錯了,他們只是羞於面對這麼多的人。
樓道里的上半場畢竟還有所收斂,如果就這樣進了家門,下半場多半會有肢體暴力。
「和社會接觸,鍛鍊一下能力嘛。」母親說這話時,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
「有失誤才能有成長嘛!我要是百分之百能做好,還算是鍛鍊嗎?」我又抹了抹眼淚。
是的,我的家裡有兩套標準。
一套是我的父母臆想出的完美狀態,這是給我的標準,任何達不到標準的情況都足以成為狂叫打人的理由。
另一套是給他們自己的,這套標準的本質是沒有標準,只要有了父母的身份,做什麼都是可以的,甚至是光榮的。當然也包括情緒失控的大叫和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