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再回首已是兩年後
是的,我這次一覺睡了近兩年。
我之所以這樣確定,是因為一睜開眼就面對堪稱「時間錨點」的事件。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顯然不是剛睡醒。
「我跟你說過,叫你好好地聽老師話!你究竟幹了什麼!?現在老師叫我過去!你究竟幹了什麼!?」
我提到過,母親的特點在於持續輸出能力,這樣歇斯底里的咆哮並不是她一貫的風格。顯然,她是動了氣。
在前世,我只是呆呆地看著她,不斷地回憶,不斷地搖頭。
她這次被叫去學校的原因,她在一個小時後就知道了。而我,則是成年後很久才聽她提起。
實際上,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起碼成年後接觸了一些教育的我這麼看。
老師有更豐富的教育經驗,掌握著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以及作業情況;父母對孩子有著更深的了解,掌握著對孩子居家狀態的信息和決定權。
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有成效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當然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協作,那麼,老師與家長的會晤就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父母眼中,老師找家長就一定是一件壞事。
他們曾對我和妹妹說過:「我對你們也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別讓老師找我們就行了!」
從他們日後提出的種種要求看,這不是唯一的要求,但卻是眾多底線之一——一旦觸犯,他們就可以咆哮和體罰了。
對了,妹妹只比我小兩歲,也上小學一年級了。
可惜這次的找家長無關好的教育,也確實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我也沒做錯什麼。甚至如果不是吼的聲音有點大,母親也沒做錯什麼。
是老師的錯——他想讓聽說是生意人的我的父母給他親愛的雖然家裡蹲但是終有一日會大展宏圖的妹妹介紹個工作。
我能理解他的苦心,這樣的原因,如果明說出來,肯定沒法面談,所以他只能說得模稜兩可。只是,他可能也想不到,我的家裡是這麼一種狀況。
對,他而不是她。之前那個年輕的女老師因為婚假產假的關係,在二年級結束時不再擔任我們的班主任。就換了個中年男人。
說是中年男人,無論樣子還是談吐,又或者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那麼老氣橫秋。
說實話,小學時,我沒有在學校受太多的委屈,多數的老師,我心裡還是很感激的。但是,這個傢伙除外。成年後,我和一些還聯繫的同學提起他,都是以「那老登」來稱呼。
他配得上這樣的稱呼。我甚至慶幸,我還能有和他正面交鋒的機會。
「我確實什麼都想不起來。你不妨去了解一下,如果我真的做錯什麼了,再罰。」我十分冷靜地說。
又是吃驚的神色,說明母親眼中的我仍是和前世一樣的。我沒有表現出異常,起碼這樣冷靜的表達仍會令她吃驚。
當然,這種弄不清楚情況就把一切怪到我身上開始道德批判的架勢也是,和前世一模一樣。
「也不一定就是因為犯錯吧?就算犯錯也不一定是我犯錯吧?」我接著說道。
「不是你為什麼找你?!當父母的,當老師的,會錯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原則,在他看來幾乎是顛撲不破的。而在母親看來,則是父母師長的絕對正確性。
我不想跟她扯什麼對錯的相對性及認知偏差,一是因為這涉及了我不怎麼學過的哲學和認識論,二是因為我母親是不在乎邏輯的。
「那如果,不會犯錯的媽媽讓不會犯錯的老師等得太久,算不算犯了個錯呢?」只有用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別讓老師等」對我母親而言,就是比「別輕舉妄動冤枉了兒子」重要。既然我能讓她暫時不罵了去確認真相,用什麼理由似乎不那麼重要。
我暫時還不能和他們正面衝突。三年級的我,不用父親出手,母親就能打死我。
雖然她臨走撂下了狠話,但是我清楚,這些根本不會兌現。
這是周三,老師們下午處理雜務的日子,我和妹妹下午不用上課的日子。
從我確實在家來看,美術班也沒繼續上了。
果然,母親回來後就沒有繼續找我麻煩了,甚至都沒和我說話。
也許在一般的家庭,會有個道歉之類的。但是,我家的規矩是,父母不再繼續錯下去了,這件事情就不能再提。
重生讓我以過去不曾有過的視角重新審視我的家庭,現在看來,幾年後開始的悲劇,在這個時候就有了端倪。
在剛上三年級時,我們搬進了新家,就是之前那片草地。我和妹妹都有了各自的房間。就如過去那麼多年一樣,我鎖在房間裡,翻著為數不多的幾本書。
這次的跨越的時間比上次更長了一些,但這一段的時間卻並不是以我睡醒做開頭的。這算是新情況了。
從實際上說,進一步的信息讓我離真相更近了一些,但從感情上說,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卻讓我很心焦。
翻閱著多數丟失於下一次搬家的幾本童年常讀的書,我想起了更多關於童年的事情。那是我的蠻荒時代,我的西元前。
更多的是委屈——這一事實給了我「成年前多數時候在受委屈」的判斷,這一判斷又進一步影響了過去那些事件在我腦海中的分布。這個過程在我重生前不斷重複著。
此時,身臨其境,我還想起了一些快樂——和妹妹趁父母不在用浴巾玩的「西班牙鬥牛」遊戲(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兩人輪流當牛);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已經認識多數常用字,自己讀鄭淵潔作品的喜悅(雖然我重生前從未有過屬於自己的鄭淵潔著作);天沒黑就已放學,欣賞這座城市風景一角的閒適......
那些都是隨著誤解與悲傷的河流在我的心靈平原上泛濫,首先消失在現實中的東西。很快,它們也在我的意識中銷聲匿跡。
此時我才意識到,它們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退到了潛意識中。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不過是顯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自我隱藏在連自己都無法發覺的潛意識中。
對我而言,這似乎意味著,我對美好的記憶和意識,作為潛意識,將那些我厭惡的東西抬出水面,作為我意識的主要對象。
我之所以這樣確定,是因為一睜開眼就面對堪稱「時間錨點」的事件。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顯然不是剛睡醒。
「我跟你說過,叫你好好地聽老師話!你究竟幹了什麼!?現在老師叫我過去!你究竟幹了什麼!?」
我提到過,母親的特點在於持續輸出能力,這樣歇斯底里的咆哮並不是她一貫的風格。顯然,她是動了氣。
在前世,我只是呆呆地看著她,不斷地回憶,不斷地搖頭。
她這次被叫去學校的原因,她在一個小時後就知道了。而我,則是成年後很久才聽她提起。
實際上,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起碼成年後接觸了一些教育的我這麼看。
老師有更豐富的教育經驗,掌握著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以及作業情況;父母對孩子有著更深的了解,掌握著對孩子居家狀態的信息和決定權。
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有成效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當然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協作,那麼,老師與家長的會晤就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父母眼中,老師找家長就一定是一件壞事。
他們曾對我和妹妹說過:「我對你們也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別讓老師找我們就行了!」
從他們日後提出的種種要求看,這不是唯一的要求,但卻是眾多底線之一——一旦觸犯,他們就可以咆哮和體罰了。
對了,妹妹只比我小兩歲,也上小學一年級了。
可惜這次的找家長無關好的教育,也確實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我也沒做錯什麼。甚至如果不是吼的聲音有點大,母親也沒做錯什麼。
是老師的錯——他想讓聽說是生意人的我的父母給他親愛的雖然家裡蹲但是終有一日會大展宏圖的妹妹介紹個工作。
我能理解他的苦心,這樣的原因,如果明說出來,肯定沒法面談,所以他只能說得模稜兩可。只是,他可能也想不到,我的家裡是這麼一種狀況。
對,他而不是她。之前那個年輕的女老師因為婚假產假的關係,在二年級結束時不再擔任我們的班主任。就換了個中年男人。
說是中年男人,無論樣子還是談吐,又或者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那麼老氣橫秋。
說實話,小學時,我沒有在學校受太多的委屈,多數的老師,我心裡還是很感激的。但是,這個傢伙除外。成年後,我和一些還聯繫的同學提起他,都是以「那老登」來稱呼。
他配得上這樣的稱呼。我甚至慶幸,我還能有和他正面交鋒的機會。
「我確實什麼都想不起來。你不妨去了解一下,如果我真的做錯什麼了,再罰。」我十分冷靜地說。
又是吃驚的神色,說明母親眼中的我仍是和前世一樣的。我沒有表現出異常,起碼這樣冷靜的表達仍會令她吃驚。
當然,這種弄不清楚情況就把一切怪到我身上開始道德批判的架勢也是,和前世一模一樣。
「也不一定就是因為犯錯吧?就算犯錯也不一定是我犯錯吧?」我接著說道。
「不是你為什麼找你?!當父母的,當老師的,會錯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原則,在他看來幾乎是顛撲不破的。而在母親看來,則是父母師長的絕對正確性。
我不想跟她扯什麼對錯的相對性及認知偏差,一是因為這涉及了我不怎麼學過的哲學和認識論,二是因為我母親是不在乎邏輯的。
「那如果,不會犯錯的媽媽讓不會犯錯的老師等得太久,算不算犯了個錯呢?」只有用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別讓老師等」對我母親而言,就是比「別輕舉妄動冤枉了兒子」重要。既然我能讓她暫時不罵了去確認真相,用什麼理由似乎不那麼重要。
我暫時還不能和他們正面衝突。三年級的我,不用父親出手,母親就能打死我。
雖然她臨走撂下了狠話,但是我清楚,這些根本不會兌現。
這是周三,老師們下午處理雜務的日子,我和妹妹下午不用上課的日子。
從我確實在家來看,美術班也沒繼續上了。
果然,母親回來後就沒有繼續找我麻煩了,甚至都沒和我說話。
也許在一般的家庭,會有個道歉之類的。但是,我家的規矩是,父母不再繼續錯下去了,這件事情就不能再提。
重生讓我以過去不曾有過的視角重新審視我的家庭,現在看來,幾年後開始的悲劇,在這個時候就有了端倪。
在剛上三年級時,我們搬進了新家,就是之前那片草地。我和妹妹都有了各自的房間。就如過去那麼多年一樣,我鎖在房間裡,翻著為數不多的幾本書。
這次的跨越的時間比上次更長了一些,但這一段的時間卻並不是以我睡醒做開頭的。這算是新情況了。
從實際上說,進一步的信息讓我離真相更近了一些,但從感情上說,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卻讓我很心焦。
翻閱著多數丟失於下一次搬家的幾本童年常讀的書,我想起了更多關於童年的事情。那是我的蠻荒時代,我的西元前。
更多的是委屈——這一事實給了我「成年前多數時候在受委屈」的判斷,這一判斷又進一步影響了過去那些事件在我腦海中的分布。這個過程在我重生前不斷重複著。
此時,身臨其境,我還想起了一些快樂——和妹妹趁父母不在用浴巾玩的「西班牙鬥牛」遊戲(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兩人輪流當牛);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已經認識多數常用字,自己讀鄭淵潔作品的喜悅(雖然我重生前從未有過屬於自己的鄭淵潔著作);天沒黑就已放學,欣賞這座城市風景一角的閒適......
那些都是隨著誤解與悲傷的河流在我的心靈平原上泛濫,首先消失在現實中的東西。很快,它們也在我的意識中銷聲匿跡。
此時我才意識到,它們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退到了潛意識中。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不過是顯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自我隱藏在連自己都無法發覺的潛意識中。
對我而言,這似乎意味著,我對美好的記憶和意識,作為潛意識,將那些我厭惡的東西抬出水面,作為我意識的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