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李母的聲音打斷了李陽的思緒:「兒子,我回去煮飯了。」原來是她們的交談結束了。

  李陽隨口應了一聲。太陽已然完全落山,路燈漸次亮起,街道上行人與小商販也多了起來。

  不知這些人能否算作小商販,或許只是下班時間的副業吧。有挑著籮筐賣菜的,有手持氣球叫賣的,還有推著小推車售賣炸洋芋和燒豆腐的,熙熙攘攘地穿梭於整個街道。

  片刻後,母親端著飯菜來到店裡,招呼李陽回去吃飯。李陽起身欲接過飯菜時,李母趕忙補充道:「你回去吃,我看著店就行。」

  李陽這才反應過來這碗飯並非是給他端來的。他走出收銀台,來到門外,回到家中。桌上的菜餚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李母已盛好飯放在桌上。

  李陽坐下,端起飯碗,望著桌上色香味俱全的幾樣美味,一時間竟不知該先對哪道菜下筷。

  涼拌酸菜折耳根,紅色小米辣與綠色香菜的點綴,瞬間勾起人的食慾,這大概便是開胃涼菜的獨特魅力所在。

  辣子雞香氣撲鼻,紅黑色的辣椒均勻地裹在雞塊上,雞塊浸泡在紅彤彤、晶瑩透亮的辣椒油中,還有炸成虎皮紋的大蒜散落盤中。

  一碗雞蛋絲瓜湯,清新爽口、解膩又健康。另有一盤清炒萵筍尖,翠綠之中夾雜著幾粒蒜泥。

  管他呢,李陽夾起一塊雞肉放入口中,雞肉軟糯入味,辣椒亦是如此,就連大蒜吃起來也綿軟可口。

  它們的香糯在口腔中瀰漫開來,均勻地刺激著每一處味蕾。再扒一大口米飯,溫熱清香的米飯與香糯的雞肉相伴,香味與滿足感各占一半,不知不覺間一碗米飯已然見底。

  不知是碗小還是吃得太快,都還未來得及仔細品味,於是趕忙盛來第二碗,夾了一筷子酸菜折耳根。折耳根是脆的,酸菜杆是脆的,香菜枝是脆的,就連拍碎的大蒜粒也是脆的。

  放入口中,它們在嘴裡橫七豎八地交錯著,好似加了調味料的小的干樹枝,但終究敵不過口腔里的牙齒。隨著各菜在口中被嚼碎,一時間各種味道在口腔中四溢,仿佛要從鼻腔中噴涌而出。

  折耳根的腥味、酸菜的酸味、香菜的香味……李陽緊閉雙唇,咬緊牙關,試圖細細品味,一舉將這些味道「殲滅」。

  突然「哎喲」一聲,緊接著發出長長的嘶嘶吸氣聲,暗叫不好,被小米辣偷襲了。故而趕緊張嘴換氣,想用外面的冷空氣驅散嘴中的熱辣,卻收效甚微。

  此時,折耳根的腥味、酸菜的酸味、香菜的香味、小米辣與大蒜的辣味,一股腦地掙脫束縛,奔涌而出。

  若此時李陽面前有人,怕是會被熏暈一大片。嘴裡的殘渣仿佛在歡呼勝利。無奈之下,李陽只好再次大口扒飯,速度更快、更急,聲響也更大。

  不一會兒,米飯與折耳根酸菜們「同歸於盡」,只剩下些許負隅頑抗的小酸菜葉或香菜葉殘留在口中。

  李陽趕緊盛來一碗雞蛋絲瓜湯,用以「打掃戰場」。因喝得太快,好似直接倒進嘴裡一般,以至於都未曾品出湯中的滋味,於是又盛了一碗。

  這碗湯里有炸過的雞蛋和絲瓜,他慢慢地喝著,溫度適宜,口感柔順,雞蛋和絲瓜仿佛泡滿了水的海綿,吃起來滋溜滋溜的。

  再打上一碗飯,整齊而均勻地泡在湯里,兩三口便吞了下去,一切又歸於平靜。不知吃了幾碗飯,喝了幾碗湯,只聽得一聲滿足的飽嗝傳來,暢快至極。

  再看那盤清炒萵筍尖,綠油油、油亮亮的。李陽嘗了一口,便是尋常青菜味,估計是為了平衡營養與搭配口味才炒制的。

  李陽也不再吃了,向後半靠在餐椅上休息。過了一會兒,他才起身收拾起全部的碗筷與剩菜,正式結束了這場酣暢淋漓的「戰鬥」。

  轉瞬便到了 8號,李陽要前往青陽市綜合消防大隊參加現場審核。一大早,他便起床洗漱完畢,乘車抵達消防大隊門口。

  路程不算遙遠,李陽本以為自己來得夠早,還不到九點,可現場已然有幾十人。有的人流程已然走完,有的正在排隊等候,也有剛到消防隊門口的。

  李陽先來到簽到區簽到,簽完後趕忙跟上排隊的隊伍。得益於資料準備齊全,毫無遺漏,全部流程結束時,已然中午。

  做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家庭住址就在本地,背景也不複雜,所以進展還算順利。只是排隊耗時良久,有的人不是缺這,就是少那,要麼就是某些信息查不到。

  這一兩百號人,最終不知能留下多少,李陽暗自思忖著,來到了大門外。此時李母發來消息詢問是否回家吃午飯。


  李陽思索片刻,回復道:「不回去吃了,我打算去南山公園逛逛,好久沒去了,下午我買菜回來。」

  李母回應:「行,你買菜有錢嗎?沒有的話,我發給你。」

  李陽回「有。」畢竟守了兩天超市,總會有顧客使用現金付款,他兜里也揣了些,李母向來不會深究,只要知道有收入就行,從不追繳,掙錢不都是為了他嘛。

  再加上大學時,劉敏常拉著他出去做兼職,也賺了些錢。雖說李陽和劉敏都無需為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發愁,但劉敏認為應當自食其力,早日了解社會,為日後工作做準備。

  不一會兒,李陽便來到了城北南山公園的後門。他想從現在起即將進入忙碌階段,日後怕是難有閒暇再來公園閒逛,於是決定趁今日有空,好好遊覽一番。

  此公園是青陽市的 4A級城市公園,有山有水有廟宇,其主要特色當屬動物園和滿山的野猴子,深受市民與外地遊客的喜愛。

  往昔公園還會收取五元門票,如今已免費開放,只需在各個出入口用微信或美團掃描二維碼進行實名預約登記,便可入園。

  從後門進入,映入眼帘的便是南山湖,湖面寬闊而平靜,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湖面上各色遊船宛如秋天的落葉,在湖面上悠然飄蕩,隨波起伏,隨風搖曳,仿佛沉浸在屬於它們的快樂時光里。

  向左走過漢白玉石橋,便是森林步道。此步道既是休閒小徑,也是環湖而建的公路。出於安全考量,入園車輛受到嚴格管控,且道路的一半沿湖鋪就了一圈橡膠跑道。

  橋下南山湖的排水孔,水流飛瀉而下,形成一道白色的瀑布,頗為壯觀。李陽並沒有向那邊去,而是沿著右邊的步道前行,步道左側是湖,右側是山。

  行走其間,可別光顧欣賞湖面風光,周圍路上的風景更好看哦。因為會有不知從何處突然竄出的猴子,搶奪遊客手中的飲料後揚長而去。

  若是女性遊客遭遇此景,往往花容失色,驚聲尖叫,手舞足蹈;男遊客亦會被嚇得一哆嗦,之前大家一起來划船時,劉敏和胡雅沒有經驗都被搶過,想起來也是挺好玩。

  倘若你試圖反擊,體型大些的猴子可不會畏懼,甚至會沖你齜牙咧嘴想要還手,小些的則會迅速躥上樹。

  所幸被搶的多是飲料,也有猴子會搶奪遊客的挎包、帽子、雨傘以及手中的衣物等,它們並非是為了貪圖錢財或手機,它們只是將這些物品當作食物或者裝有食物的容器罷了。

  若有重要物品被搶,最終只能求助於公園內的保安。他們會在公園的森林深處幫你尋回失物。

  如今這種情況鮮少發生,那些體型大且強壯的猴子早也被關進了動物園,再加上保安用彈弓隨時隨地的威懾,剩餘的猴子便也安分了許多。

  沿著湖邊前行約一兩百米,步道外側便是沿湖而建的幾座中式仿古建築。

  建築下層用於出租遊船生意,上層則是品茶賞景的絕佳去處。約上三兩好友或一家老小,點上一壺清茶,靜賞湖面春光,眺望遠方四季變換,暢聊人生理想,品味美好生活,好不愜意,之前和林月來,他就愛來這裡喝茶,像個老幹部一樣。

  步道右側,與茶樓相對的是一座小美食城,同樣是現代仿中式古建築。別看場地不大,卻匯聚了各地美食,長沙臭豆腐、蘭州拉麵、貴州羊肉粉、BJ驢打滾、天津包子、重慶麻辣燙、雲南過橋米線等等,應有盡有。

  烤羊肉串的、炸土豆塔的、賣冰糖葫蘆的、崩爆米花的,各種小吃零食琳琅滿目,煙霧繚繞,香氣四溢。

  路過的遊客行人,無不被美食的香氣所吸引,側目探尋心儀的美食。或嫌價格太貴,或因腹中已飽,只得戀戀不捨地離去;亦有被香味誘惑,進店品嘗的。

  門口有小孩哭鬧著索要美食,像極了自己小時候和父母一起來時的模樣。見多識廣的家長卻覺得這些美食千篇一律,且不健康;父親最後都會給我買,不僅給我買,也給他們自己買,畢竟出來遊玩,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美食城後方的山頂上,矗立著南山寺。和所有的寺廟布局大體相似,寺內設有各種神殿,殿內供奉著形形色色的神像,各個區域間由各種迴廊與殿門相互連接,構成了南山寺的整體格局。

  不過,寺內的齋飯令人印象深刻。米麵油菜大多由信徒背上山來捐獻,偶爾還能看到老人採摘野菜送來。齋飯售價十元,若是沒錢是否能吃到,李陽也不得而知,畢竟未曾遇到過此種情況。

  飯後每人還會得到一個供果,既是飯後水果,也寓意著添福增壽。說起齋飯的味道,雖算不上美味佳肴,味道卻也特別,總歸是一種獨特的體驗。或許是因為素油炒素菜的緣故,又或許是源於內心的平靜與虔誠。


  寺廟大門口有一條陡峭的九曲徑,下山後與步行隧道、大馬路匯聚成一個小的運動廣場。

  寺廟後門有一條較為平緩寬敞的大馬路,蜿蜒曲折經過獅子岩通向動物園,途經麒麟洞下山繞到小廣場圍成一圈,再經白象泉後抵達公園大門口,在寺廟後門大馬路邊上分出一條小路向下就是通往美食城。

  美食城旁邊有一條步行隧道,長約幾百米,隧道的牆面與頂面常年濕漉漉的,無論外面天氣多熱,人只要走進裡面,瞬間便會感到涼爽。

  綠色的青苔和雜亂的水印彰顯著這條隧道悠久的歷史。從開園到閉園,隧道內人潮湧動,川流不息,說話聲、腳步聲、小孩的打鬧聲交織在一起,比平日響亮數倍,在隧道內雜亂地迴蕩。

  因為這條隧道過去就又到了運動小廣場,是連接南山湖與南山公園大門口的最短路徑,遊客要麼從湖邊兩個後門進出,要麼先從小路登上南山寺,再從九曲徑下來,要麼選擇其他小路爬山前往動物園,道路雖四通八達,但都不及走隧道便捷,所以從公園大門直接到湖邊的隧道成為了公園內最熱鬧的道路之一,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熱鬧的行人隧道之一。

  走過美食城與隧道口的人流聚集處,向左稍作拐彎前行,便是一條百餘米的筆直大道。

  大道兩側是漢白玉和大理石欄杆,左側視野開闊,湖景盡收眼底;右側道路兩邊盡頭分別有一個小池塘,時常能看到小金魚在其中游弋。

  在兩個小池塘中間,矗立著後靠山前觀湖的解放人民英雄紀念碑。讀小學時常來這裡掃墓和進行主題教育。碑體和基座莊嚴肅穆,碑前方的廣場平坦寬闊,呈階梯狀依次下降與直道相連到湖邊。紀念碑廣場兩旁的青柏身姿挺拔,鬱鬱蔥蔥。

  在此駐足遊玩拍照以及運動的人不在少數。繼續前行,便來到了直道盡頭,右手邊有條小路上山,也李陽沒有上去過。

  繼續向前,向左拐彎後,便聽到一個聲音不斷重複播放:「此處禁止游泳,請迅速離開,此處禁止游泳,請迅速離開。」

  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小喇叭掛在樹上,持續發出安全提醒。保安坐在路邊的椅子上,注視著馬路上過往的人群,邊上的指示牌寫著森林防火檢查。

  保安背後的馬路下方,靠湖邊的迴廊模樣的長亭下,站著幾個光著身子的中老年人。

  有的從岸邊用毛巾鋪成的跳水台上一躍而下,扎入湖中,許久才浮出水面;有的正在湖中心暢快遨遊,仿佛有遨遊天地之感;有的則游回了岸邊,用毛巾擦拭著身體。

  亭廊下的長條石凳上擺放著他們的衣服和游泳裝備,他們相互交談著,分享游泳的技術與心得。

  喇叭重複播放著提醒,保安悠然自得地看著過往行人。一切看似不和諧,卻又莫名和諧。

  大路右側是一座旅遊公廁,在往前右邊是一條人行上山步道上公園最高的山大羅嶺,可俯瞰全城。讀初中時叛逆,總是晚上來夜爬,叛逆也只限與此。

  沿山嶺走也可通往動物園。這公園的每一處地方,李陽都極為熟悉,不僅小時候被家長領著來玩過,自己與朋友也多次前來遊玩,學校還時不時的組織春遊秋遊,參觀過動物園等。

  動物園內有百鳥園區、靈長館、熊貓館,有獅子、老虎、狗熊等猛獸,大熊貓、小熊貓等可愛的動物,有孔雀、錦雞等飛行動物,有斑馬、駱駝等大型食草動物,還有其他眾多品類。

  小時候一次節假日父母專門帶我來看剛改造完的動物圓,那時正是高峰期,而且還新來了國寶大熊貓,而且也不單獨收門票,自然是人滿為患,排了好長的隊,只為看一眼大熊貓。

  人流雖緩慢向前移動,但依然阻擋不了人們來動物園看熊貓的熱情,熊貓的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

  李陽從路邊的小路下到游泳的連廊,繼續前行,來到幾棵大法國梧桐樹下的石凳旁坐下休息。

  以前和朋友常來此處遊玩,這裡也是拍照的絕佳之地,能夠完整清晰地看到美食城和茶樓倒映在湖中的模樣。望著頭頂梧桐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夏天。

  繼續往前走,便到了風雨橋。這座風雨橋較為簡潔,只有一層,無塔亦無亭,頂上是簡單的榫卯結構加青瓦,下設欄杆和凳子組成的休息靠椅。

  雖說名叫風雨橋,但似乎既不能遮風,也難以擋住被風吹亂的雨。畢竟許多人都曾在橋上有過體驗,體會到了雨不僅會從天上落下,還會從四面八方飄來。

  若是下雨又遇颳風,站在橋上定會被前後左右的雨水淋得更加均勻。當然,它的主要作用也並非遮風擋雨,美觀和歇腳賞景才是其主要用途吧。或許這座風雨橋的名字正因為它既不遮風也不擋雨而得來。


  風雨橋下方是多孔半圓過水橋洞,從美食城方向拍照,整個橋面倒映在湖中煞是好看。

  此橋將南山湖分為大小兩個姊妹湖,左邊的水深且湖面寬闊,右邊的則水淺湖小。

  大湖那邊水深適宜遊船行駛,上游小湖這邊水淺,種有荷花,只是這個時節湖水乾涸,僅剩下中間一條潺潺流水的溝壑。

  周圍是裸露的湖底淤泥,中間溝壑橫生,離岸邊越近的泥土越乾燥,留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坑窪,不知是釣魚人還是猴子留下的。

  乾枯的荷葉枝幹隨意地立在或躺在那些腳印形狀的坑窪邊。由於遊人多從風雨橋前往對面,再繞回美食城那邊,鮮少有人來這邊,所以兩側的雜草更為茂盛,憑添了幾分野趣。

  幸好有工作人員和喜愛釣魚的人時常光顧,不然怕是小路都會被雜草淹沒。路邊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盛開,邊看邊走,已然來到小湖盡頭,木質的橋面和欄杆有了殘缺和損壞。

  到達對岸後,灌木喬木叢生,大小不一,高矮不等,有柏、槐、樟、楊、楨、鵑、梅、翹等,相互纏繞、映襯、擠占。僅有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可供前行,若無人為干預,怕是這些樹木早已將此地完全占據。

  繼續向前,前方一片寬敞平緩的密林中,幾個老頭正在玩彈弓,擊打著遠處掛在樹枝上的塑料瓶和鐵盤子,時不時傳來叮噹的響聲。

  這可算是一種健康的遊戲方式了,深山之中,三兩個志同道合的好友以擊打瓶子為樂,既安全又不影響他人。

  此時的他們,或許想起了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只是如今多了幾分沉穩與耐心,相互探討著技法,比拼著射擊精度。雖無實質獎品,但也玩得興致勃勃。

  若是獨自一人玩,即便打下了「外星人」,怕是也不及在朋友面前擊中遠處的瓶子有成就感吧。

  繞小湖一圈後,回到風雨橋另一頭的位置,此處又熱鬧起來。沿著彎曲的馬路前行,路兩旁的森林一覽無餘。

  林中地面光禿禿的,地上的小樹雜草也不見蹤影,就連大樹上的枯枝、干樹皮也被猴子們剝得精光,一片光蕪的景象。

  猴群所到之處,當真是寸草不生。這邊的步行道地勢較高,遠離湖面,靠近湖邊的樹木更是被猴子們連枝帶葉薅得精光。

  夏天時,這些樹木便成了猴子們天然的游泳跳台,它們成群結隊或單個依次跳躍,天熱時的頻繁活動。讓樹木很受傷。

  夏天過去,樹木在秋冬季節療傷,春天剛恢復些許生機,夏天猴子們又捲土重來。如此反覆,那些樹木始終難以繁茂生長。

  不單是樹木,就連湖邊馬路盡頭的水閘機房上的琉璃瓦都被薅掉了不少,附近居民的小賣部更是時常被猴子光顧打劫,人們對這些猴子真是又愛又恨。

  從湖邊的機房過橋,便回到了來時的那個後門,至此算是與自己的童年生話完成了最後的告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