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會稽石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東巡行至雲夢時,嬴政望祀虞舜於九嶷山。

  ———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史記·五帝本紀》

  至會稽時,祭祀大禹,並在會稽山上刻石頌德,史稱「會稽刻石」。

  ———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史記·夏本紀》

  前段時間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那段所謂的秦始皇尊重女性的言論就源於會稽石刻上的一句話: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意思是如果丈夫如同在別人家亂搞的公豬一般,妻子殺之無罪。

  看上去的確可以證明網上所傳的秦始皇嬴政尊重女性的言論,但會稽石刻可不僅僅只有「夫為寄豭,殺之無罪」八個字。

  結合這句話的上下文來看,你將會得一個船新版本。

  ———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致翻譯一下,大家簡單看看譯文就明白網上傳得那些言論是什麼成色了。

  修飾自省以宣揚禮義,若育有子女卻改嫁他人,便是背離亡故的夫君,有失貞節。防範阻隔男女內外,嚴禁淫亂放蕩,男女都應保持純潔真誠。丈夫若在外胡作非為如同寄養的公豬,妻子將其誅殺則無罪,男子應秉持禮義的規範。妻子若私奔改嫁,子女不認其為母,如此則皆能教化為廉潔清白之人。

  好了,小小的闢謠一下,讓我們回到正題。

  秦始皇會稽刻石的主要目的是頌功頌德,這一點在會稽石刻上一開始就有所體現。

  會稽刻石的前幾段話都是在歌頌秦始皇的功德。

  ———皇帝休烈,平壹宇內,德惠攸長。卅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齊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道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

  以及石刻上的最後一句「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陲休銘」,更是如此。

  像會稽刻石這樣的頌德石刻,嬴政也不是第一次刻了,在曾經的數次東巡中已經刻石頌秦德多次了。

  僅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郡縣時,嬴政就曾在嶧山、泰山、琅琊山三地三次刻石,史稱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史記·秦始皇本紀》

  ———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史記·秦始皇本紀》

  ———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台下,復十二歲。作琅邪台,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史記·秦始皇本紀》

  嬴政三次刻石就一個目的———頌秦德。

  稱頌的內容也大差不差,都是變著法的在頌揚秦始皇的功德,部分原文如下,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瀏覽一下。

  《嶧山刻石》: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泰山刻石》: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廿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黎,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琅琊刻石》:維廿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像這樣的刻石,嬴政一共有七個,史稱「秦七刻石」,其中的《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會稽刻石》合稱「秦四山刻石」】

  「傳奇刻石大師秦始皇。◑▂◐」

  「刻石大藝術家嬴政。@_@」

  「秦焱兵:這樣的刻石我還有七個!」

  「我勒個鎮魂街啊!(・□・;)」

  「我嘞個寄靈人啊!(꒪Д꒪)ノ」

  「我嘞個羅剎街啊!(´・д・`)」

  「還挺能刻的。(ಠ.̫.̫ಠ)」

  「這些刻石都是秦丞相李斯的真跡,被稱為無上神品。」

  「李斯還會書法?(⊙_◎)」


  「李斯是真的多才多藝,而且人生勵志。」

  「書法評論大家張懷瓘: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為璽,令斯書其文,今《泰山》、《嶧山》、《秦望》等碑,並其遺蹟,亦謂傳國之偉寶,百代之法式。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也。」

  「李斯的觀鼠感,十分有意思。」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那段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典型論證。⊙▽⊙」

  「神品書法家李斯李丞相。」

  …………

  秦。

  「傳國之偉寶,百代之法式……」

  嬴政對李斯笑道:「卿之書跡可謂無上神品,以後朕東巡天下時,卿可莫要憐惜筆墨。」

  「臣李斯榮辱皆為陛下所賜,若為陛下行事,骨肉尚不足惜,更何況區區筆墨?」

  李斯神色莊重的說道,不見絲毫傲色,似手對光幕稱他為神品書法家毫不在意。

  「臣蒙陛下天恩,得以執簡操牘,為陛下書此不朽之業。小篆之神,大篆之妙,皆乃陛下聖明之化所及,非臣之能也。臣之所學,皆陛下所賜,惟望陛下萬歲千秋,秦祚永固,此臣之所願也。」

  「哈哈哈哈哈……」

  嬴政大悅道:「卿之忠正,朕早已深知。」

  「李斯,秦之柱石也,其人才具,非獨書章筆墨之妙絕,更兼經綸天下之大略。朕得卿,猶魚之得水也,願卿矢志不渝,輔佐朕躬,清明內外。」

  「臣必為陛下效死!雖死不渝!」

  李斯慨然應道。

  …………

  西漢。

  「今《泰山》、《嶧山》、《秦望》等碑,並其遺蹟……」

  劉邦回想道:「李斯字跡朕亦有所觀,如此評價,倒也不偏不倚。」

  「李斯善大篆,優工小篆,光幕稱其為「小篆入神,大篆入妙」,正是如此。」蕭何開口道。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張良感慨道:「秦相李斯觀鼠而感懷,以鼠譬人,誠可謂別出心裁。鼠雖微末,卻可穿穴鑿牆,機巧過人。

  「李斯其人望於廁鼠、倉鼠之間,而悟處世之道。廁鼠處穢,常罹患難,倉鼠則安,飽食終日。李斯由此觀之,覺人之貴賤,在其所處之地也。」

  「李斯之言,蓋有所感而發乎。夫君子處世,非擇地以避害,乃修德以應變。雖廁鼠之卑,苟志存高遠,亦可脫穢就潔,縱倉鼠之安,若德不配位,則禍必及身。是以君子不怨所處,而以修身治國為己任也。」

  陳平聞言很是贊同道:「留侯所言極是,李斯口中的鼠豈不正是他自己?廁鼠也罷倉鼠也罷,皆是李斯以己自喻……」

  「留侯、戶牖侯所言,真可謂醒世良言。」

  劉邦笑著稱讚道。

  「賜留侯、戶牖侯各美酒一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