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車同軌、書同文
【比起秦朝的中央地方制度,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的幾項國家級超大規模工程顯然更為人所熟知。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寥寥十餘字卻對那時的秦以及往後的各朝各代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車同軌是指統一各國的車輛車輪間的距離,以此使車道統一,這一措施極高的提升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對秦朝管理地方,調配資源都有巨大的意義。
書同文是統一文字,未統一前的各國文字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遠不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甚至二簡字之間的關係,同一個字在各個國家竟無一例外的有所不同,以現代的目光來看秦、趙、燕、韓、魏、齊的同一個文字更是會覺得一個字能有這麼多種不同。
各國之間相差明顯,存在一定辨別難度的文字也在無形中為秦的地方管理帶來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也使秦的統治時時藏有一枚暗雷。
統一文字之後不僅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十分有力的維護了統一。
統一貨幣是將曾經各國間不同的貨幣進行統一,燕國刀幣、齊國刀幣、趙國布幣、魏國布幣、韓國布幣、楚國蟻鼻錢現在全部統一為秦半兩。
秦半兩方孔圓形的形制也成為了華夏此後兩千多年鑄幣的基本形式。
統一度量衡可能是大眾普遍認識中相對於上述幾大成就裡最不起眼,最為低調的一項工程了,但實際上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上述幾項。
度:指的是長度的度量,例如古代的尺、寸等。它用來衡量物體的長度或距離。
量:指的是容量的度量,例如古代的升、斗等。它用來衡量容器的容積或液體、顆粒物質的體積。
衡:指的是重量的度量,例如古代的斤、兩等。它用來衡量物體的質量。
這三個概念合在一起,構成了古代中國對空間、體積和質量的基本度量方式。
統一度量衡為秦全國範圍內的經濟交流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在古代以物易物其實長時間的存在著,尤其是每逢戰亂,經濟遭到重創,糧食等生活必須品的價值立刻會被放大。
就算是在太平王朝,交稅時也會交糧、交絹,像是租庸調製,租為田租,就是征糧食,調為戶調,就是征絹。
統一度量衡使得賦稅徵收有了統一的標準,有利於國家稅收的合理化和規範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秦朝百姓免於被官吏以徵稅為名義進行盤剝。】
「這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大秦偉業,千古秦皇。」
「天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已定。」
「那得是秦以後的朝代不斷融合發展,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個人認為統一度量衡甚至比車同軌、書同文還要重要的多,車同軌和書同文與商品交易和稅收的關係遠沒有統一度量衡的重要。」
「沒錯,稅收太太太太重要了,任何時候稅收都是國家的血脈,收不上稅的朝代哪個不是即將完蛋?」
「未統一度量衡之前,各國稅收一定有不小的問題,不然嬴政不會著急統一度量衡。」
「客觀上來看雖然秦朝重農抑商,但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措施十分有力的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重農抑商在當時是剛需,農業是立國之本。」
…………
秦。
「陛下,臣為陛下賀!天下之大,莫大於一統,天下之治,莫善於一法。」
李斯對嬴政慷慨激昂道:「車同軌,書同文,所以一民心,齊風俗也。」
「車同軌,使道路通達,商貿往來無阻,書同文,使政令傳達,文化交融無礙。此二事,實為陛下大秦一統六合,奠定基石之舉。」
「如今大秦政令,如雷霆雨露,傳遍六合,大秦德教,如春風化雨,澤被四海!而陛下之名,亦因此而垂於竹帛,照耀千古!」
語畢,李斯恭敬的拜在嬴政面前。
嬴政見狀,內心欣慰的同時立刻開口道:「丞相何必如此?快快起來吧。」
「左丞相李斯,朕之股肱之臣也,今天下車軌皆以大秦為準,文字皆以大秦篆書為正,李左相於此間功不可沒。」
中車府令趙高見機,畢恭畢敬的說道:「陛下所言是極,左丞相輔佐陛下明斷國事,勤勉於事,於大秦亦是一幸,於陛下更是一幸。」
「中車府令過譽矣,斯不過盡臣子之分,輔佐陛下,推行聖策。車同軌,書同文,幣同形皆出自陛下之聖斷,斯何功之有?惟願大秦萬盛,陛下萬年,斯之願足矣。」李斯恭聲道。
「嗯……李丞相謙虛了……」
嬴政滿意的點點頭,對於自己的功績得到光幕如此之高的評價,他自然是心潮澎湃的。如果不是身居至尊之位數十年,估計早就喜形於色了。
「諸位公卿佐定之功,朕斷不會忘。」
嬴政欣賞的目光移向李斯,稱讚道:「治國興邦,必得良才。李斯,賢才也,自入秦以來,盡心輔佐,勤勉有加,朕心甚慰。」
「待此間事了之後,朕會親自為李丞相單獨論功。」
「臣李斯,才疏學淺,不敢勞煩陛下,唯願陛下聖躬萬福,國祚綿長。」
李斯繼續對嬴政誠懇道。
「哈哈哈哈……」
嬴政笑道:「丞相所願正是朕心所願,所謂知心就是如此吧?」
「臣惶恐……」
…………
西漢。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劉邦悠悠嘆道:「何等的雄才大略,可惜所託非人啊……若非如此,豈有朕入主關中之日?」
眾臣聞言互相看了看,皆有些不知如何開口,這話可不能亂接啊!
離大漢天子劉邦最近的大漢皇后呂雉見眾臣或是不知如何,直言道:「陛下所言甚是荒謬,秦無德而失天下,陛下受命於天惟德而已。」
「哈哈哈哈哈……」
劉邦也察覺到剛才自己所說的話語有些不妥,「姁娥所言甚是,是朕失言了……」
「朕……朕就自罰一杯酒吧,樊噲去取酒。」
「唯!」
樊噲高聲應道。
「你可別偷喝啊!那可是陛下的酒!」
夏侯嬰調笑樊噲道。
「滾!」
樊噲依舊高聲應道。
「哈哈哈哈哈……」
…………
唐。
「車同軌,使天下車轍一致,便於行旅,利於商貿,實為治國之大略也。書同文,統一文字,使四海之內,文辭劃一,政令通行,文俗相融,此乃太平之盛舉也。」
房玄齡讚揚道。
「昔日列國林立,貨幣各異,度量衡雜,黎庶往來,多有不便,至秦皇一統貨幣,以半兩之重,通行四海,簡化交易,便利萬民,誠治國之大略也。」
杜如晦同樣認同道:「度量衡之統一,亦使賦稅有準,貿易有序。」
李世民聽完兩位心腹所言後,有所感慨道:「秦皇所行多為功在千秋,利澤萬代之事,卻在晚年求仙拜佛,任奸用邪,以致江山傾覆。」
「陛下既知秦室不足,更宜自省……」
回到長安不過幾日的魏徵開始了日常勸諫。
「魏卿安心,朕從不痴於鬼神之事,身旁也儘是如你一般的賢臣,何故憂患?」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寥寥十餘字卻對那時的秦以及往後的各朝各代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車同軌是指統一各國的車輛車輪間的距離,以此使車道統一,這一措施極高的提升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對秦朝管理地方,調配資源都有巨大的意義。
書同文是統一文字,未統一前的各國文字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遠不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甚至二簡字之間的關係,同一個字在各個國家竟無一例外的有所不同,以現代的目光來看秦、趙、燕、韓、魏、齊的同一個文字更是會覺得一個字能有這麼多種不同。
各國之間相差明顯,存在一定辨別難度的文字也在無形中為秦的地方管理帶來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也使秦的統治時時藏有一枚暗雷。
統一文字之後不僅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十分有力的維護了統一。
統一貨幣是將曾經各國間不同的貨幣進行統一,燕國刀幣、齊國刀幣、趙國布幣、魏國布幣、韓國布幣、楚國蟻鼻錢現在全部統一為秦半兩。
秦半兩方孔圓形的形制也成為了華夏此後兩千多年鑄幣的基本形式。
統一度量衡可能是大眾普遍認識中相對於上述幾大成就裡最不起眼,最為低調的一項工程了,但實際上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上述幾項。
度:指的是長度的度量,例如古代的尺、寸等。它用來衡量物體的長度或距離。
量:指的是容量的度量,例如古代的升、斗等。它用來衡量容器的容積或液體、顆粒物質的體積。
衡:指的是重量的度量,例如古代的斤、兩等。它用來衡量物體的質量。
這三個概念合在一起,構成了古代中國對空間、體積和質量的基本度量方式。
統一度量衡為秦全國範圍內的經濟交流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在古代以物易物其實長時間的存在著,尤其是每逢戰亂,經濟遭到重創,糧食等生活必須品的價值立刻會被放大。
就算是在太平王朝,交稅時也會交糧、交絹,像是租庸調製,租為田租,就是征糧食,調為戶調,就是征絹。
統一度量衡使得賦稅徵收有了統一的標準,有利於國家稅收的合理化和規範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秦朝百姓免於被官吏以徵稅為名義進行盤剝。】
「這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
「大秦偉業,千古秦皇。」
「天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已定。」
「那得是秦以後的朝代不斷融合發展,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個人認為統一度量衡甚至比車同軌、書同文還要重要的多,車同軌和書同文與商品交易和稅收的關係遠沒有統一度量衡的重要。」
「沒錯,稅收太太太太重要了,任何時候稅收都是國家的血脈,收不上稅的朝代哪個不是即將完蛋?」
「未統一度量衡之前,各國稅收一定有不小的問題,不然嬴政不會著急統一度量衡。」
「客觀上來看雖然秦朝重農抑商,但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措施十分有力的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重農抑商在當時是剛需,農業是立國之本。」
…………
秦。
「陛下,臣為陛下賀!天下之大,莫大於一統,天下之治,莫善於一法。」
李斯對嬴政慷慨激昂道:「車同軌,書同文,所以一民心,齊風俗也。」
「車同軌,使道路通達,商貿往來無阻,書同文,使政令傳達,文化交融無礙。此二事,實為陛下大秦一統六合,奠定基石之舉。」
「如今大秦政令,如雷霆雨露,傳遍六合,大秦德教,如春風化雨,澤被四海!而陛下之名,亦因此而垂於竹帛,照耀千古!」
語畢,李斯恭敬的拜在嬴政面前。
嬴政見狀,內心欣慰的同時立刻開口道:「丞相何必如此?快快起來吧。」
「左丞相李斯,朕之股肱之臣也,今天下車軌皆以大秦為準,文字皆以大秦篆書為正,李左相於此間功不可沒。」
中車府令趙高見機,畢恭畢敬的說道:「陛下所言是極,左丞相輔佐陛下明斷國事,勤勉於事,於大秦亦是一幸,於陛下更是一幸。」
「中車府令過譽矣,斯不過盡臣子之分,輔佐陛下,推行聖策。車同軌,書同文,幣同形皆出自陛下之聖斷,斯何功之有?惟願大秦萬盛,陛下萬年,斯之願足矣。」李斯恭聲道。
「嗯……李丞相謙虛了……」
嬴政滿意的點點頭,對於自己的功績得到光幕如此之高的評價,他自然是心潮澎湃的。如果不是身居至尊之位數十年,估計早就喜形於色了。
「諸位公卿佐定之功,朕斷不會忘。」
嬴政欣賞的目光移向李斯,稱讚道:「治國興邦,必得良才。李斯,賢才也,自入秦以來,盡心輔佐,勤勉有加,朕心甚慰。」
「待此間事了之後,朕會親自為李丞相單獨論功。」
「臣李斯,才疏學淺,不敢勞煩陛下,唯願陛下聖躬萬福,國祚綿長。」
李斯繼續對嬴政誠懇道。
「哈哈哈哈……」
嬴政笑道:「丞相所願正是朕心所願,所謂知心就是如此吧?」
「臣惶恐……」
…………
西漢。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劉邦悠悠嘆道:「何等的雄才大略,可惜所託非人啊……若非如此,豈有朕入主關中之日?」
眾臣聞言互相看了看,皆有些不知如何開口,這話可不能亂接啊!
離大漢天子劉邦最近的大漢皇后呂雉見眾臣或是不知如何,直言道:「陛下所言甚是荒謬,秦無德而失天下,陛下受命於天惟德而已。」
「哈哈哈哈哈……」
劉邦也察覺到剛才自己所說的話語有些不妥,「姁娥所言甚是,是朕失言了……」
「朕……朕就自罰一杯酒吧,樊噲去取酒。」
「唯!」
樊噲高聲應道。
「你可別偷喝啊!那可是陛下的酒!」
夏侯嬰調笑樊噲道。
「滾!」
樊噲依舊高聲應道。
「哈哈哈哈哈……」
…………
唐。
「車同軌,使天下車轍一致,便於行旅,利於商貿,實為治國之大略也。書同文,統一文字,使四海之內,文辭劃一,政令通行,文俗相融,此乃太平之盛舉也。」
房玄齡讚揚道。
「昔日列國林立,貨幣各異,度量衡雜,黎庶往來,多有不便,至秦皇一統貨幣,以半兩之重,通行四海,簡化交易,便利萬民,誠治國之大略也。」
杜如晦同樣認同道:「度量衡之統一,亦使賦稅有準,貿易有序。」
李世民聽完兩位心腹所言後,有所感慨道:「秦皇所行多為功在千秋,利澤萬代之事,卻在晚年求仙拜佛,任奸用邪,以致江山傾覆。」
「陛下既知秦室不足,更宜自省……」
回到長安不過幾日的魏徵開始了日常勸諫。
「魏卿安心,朕從不痴於鬼神之事,身旁也儘是如你一般的賢臣,何故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