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離奇的嫪毐之亂
【嫪毐身為趙姬絕愛之人,深受趙姬寵愛,因此在長安君成蟜一事中必然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很有可能是導演成蟜反叛一事的主力軍。
而嫪毐作為在成蟜事件中立下功勳的功臣,長信侯的封爵可能就是因此而來的。
———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史記·秦始皇本紀》
而依舊因為史料的殘缺,嫪毐究竟為何而叛亂,他叛亂的核心訴求是什麼都無法下定論。
博主只能推測加還原。
嫪毐作亂的原因可能是權力的膨脹蒙蔽了他的雙眼,也可能是出於對權力的渴望以及求生的本能。
畢竟權力多大才算大呢?位子多高才算高呢?
嫪毐在秦國朝堂並不能一家獨大,單是呂不韋就能跟他不分勝負。
而且嫪毐的身份也很特殊尷尬,因為嫪毐表面上權勢滔天,可實質上他就是趙姬的替身,是趙姬的高級代理人,他的權力源於趙姬。
一但失勢,趙姬由於兒子是秦王的緣故,幾乎不會有性命之憂,可他嫪毐就不一定了,失勢後能死個痛快都難。
嫪毐有一次在喝大了後,酒後不知道吐了啥的亂扯道:「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大家聽聽,這是人話嗎?
咱政哥此時已經有生父嬴子楚,仲父呂不韋,現在你嫪毐還要成為假父,這父愛真就無處宣洩嗎?
所以嫪毐出於各種動機(史書上的記載為自保),發動了蘄年宮之變。
這場叛亂的聲勢浩大,參與人員的規模和份量也相當重量級,僅記錄在史書中的就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
衛尉掌宮門衛屯兵,內史掌治京師,佐弋掌弋射,這些人的參與直接表明了嫪毐此時的軍事力量相當可觀。
趙國派勢力趙姬、嫪毐分舵應該是全員出征了。
不過史料在這個時候又出問題了,嫪毐「將欲攻蘄年宮為亂」,這個作戰目標定的沒有問題,一戰定乾坤直接拿下秦王嬴政,大事可成,可史書中卻記載,嫪毐與嬴政的平亂大軍「戰咸陽宮」。
額……這……針對於這種情況,博主大致有兩種推測。
第一種推測是嫪毐的行動思路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他的目標依舊是秦王嬴政,他想在拿下嬴政後扶秦王以令諸臣,以達到自己專擅朝政的目的。
可中途卻出現意外,導致嫪毐不得不在咸陽宮就開戰。
第二種推測是嫪毐的叛亂一開始目標就不是秦王嬴政,他嫪毐是作亂之意不在政,在乎不韋之間。
嫪毐的真實目的是想秋風掃落葉般吞併趙國派勢力呂不韋分舵的勢力,以達到獨步秦國、專擅朝政的目的。
至於為什麼目標是呂不韋,因為呂不韋是嫪毐明面上對他最危險的敵人,是他曾經的老東家。
可不管嫪毐的目標是什麼,行動過程究竟是如何,這些實際上都不重要了,因為最後的結局是嫪毐一敗塗地。
勝者通吃,敗者食塵。
而嫪毐作亂事件最大最直觀的受益人則是此時親政不久的秦王嬴政。】
「我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就覺得嫪毐想殺嬴政立自己兒子為王的劇情很扯,嬴政能成為秦王,是因為他爹是嬴子楚,不是因為他媽是趙姬。」
「我也這麼覺得,這是沒把秦國宗室放在眼裡啊。。゚(゚´人`゚)゚。」
「嬴政他媽不是秦王后,他有可能不是秦王,但嬴政他爹不是秦王,他絕不可能是秦王。」
「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嫪毐作亂是嬴政一手導演的。」
「有可能,畢竟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他。」
「哪有可能是嬴政自導自演的,史書中記載: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連宦者都參與戰鬥了,可見當時情況危急,而如果真是嬴政一手策劃的,那平亂時應該是從容淡定的。」
「嫪毐能以迪克在史書留名,在華夏史上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ω\*)」
「嫪毐:「吾乃皇帝之假父也!」」
「政哥竟然在歷史上同時有生父、仲父、假父三個父,我嘞個豆啊,這是要鬥地主嗎?∠(ᐛ」∠)_」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奉先呢?」
「被動奉先是吧?」
「以棍封侯第一人。(・∀・)」
「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
…………
秦。
咸陽宮內的始皇帝嬴政回想起曾經秦國朝堂上的腥風血雨,內心頗有些感慨。
有時候大肆行刑,嚴刑峻法也非是朕的本意。
…………
西漢。
「這以棍封侯……哈哈哈哈。」
劉邦混於市井幾十年,對於「棍」的特殊含義自然不難理會,壞笑道:「嫪毐不該是長信侯,應該封他為棍棒侯。」
「哈哈哈哈哈,陛下所言甚是,不如就由朕下封那大陰人嫪毐為棍棒侯。」
樊噲聞言大笑道。
「陛下萬萬不可信臨武侯之言,嫪毐奸逆又於大漢無功,若封他為侯,陛下必為天下人所恥笑。」
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立即反駁道。
「汾陰侯多慮了,樊噲所言戲言耳。」
劉邦對周昌解釋一句後話風一轉對樊噲道:「封候不易,以棍得侯位,此棍只怕如小樹一般啊,哈哈哈哈哈。」
「陛下,照您所說,那嫪毐是妖物啊!哈哈哈哈哈!」
樊噲和劉邦哈哈大笑,一些熟知劉邦性格的大臣也紛紛放聲大笑,殿內頓時充滿了活潑歡快的氣氛。
周昌:「……」
幸虧那個人去當燕王,不然場面百分之兩百會更加令人痛心。
…………
唐。
「宮廷之亂,實乃國禍啊……」
李世民搖頭感嘆道,語言中仿佛充滿了對宮廷謀亂者的擔憂和憤懣。
長孫無忌:「……」
尉遲敬德:「……」
李靖:「……」
李世勣:「……」
房玄齡:「……」
杜如晦:「……」
蕭瑀:「……」
陳叔達:「……」
張公謹:「……」
宇文士及:「……」
高士廉:「……」
聖意難測啊!
…………
北宋。
「夫治國之道,非獨以武力為先,亦需明法度,正人心……」
趙匡胤不疾不緩道:「嫪毐以宦官之身,擾亂朝綱,此乃嬴政用人不當,御下不嚴所致。朕當以此為鑑,慎選賢能,以防內患。」
眾臣也沒糾結嬴政當時大權旁落是怎麼用人不當的,反倒是以「武力」「法度」為中心向趙匡胤建言獻策。
…………
明。
「秦之始皇帝,果決而勇毅也,值此亂時,嫪毐勢大,竟敢犯上作亂,實乃大逆。然秦皇能速定其亂,誅此逆賊,振朝綱而安天下,其智其能,實非常人所能及也。」
朱元璋從龍椅上起身看向群臣嚴肅道:「為君者,當有此決斷與魄力,遇亂則平,方顯王者之威。然治國之道,亦須以民為本,恤民之苦,方能長治久安。」
「秦雖強,然苛政猛於虎,亦未能久矣。」
「列位當以史為鑑,行仁政,撫百姓,萬萬不可使大明重蹈秦之覆轍。」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仁教,德布四境,大明豈會如那秦一般不得長久?」
「陛下德高,威加海內,大明必將萬世長存!」
群臣聞言對朱元璋一片讚譽,皆表示大明絕對萬世永存,絕不與那暴秦一般二世而亡。
而嫪毐作為在成蟜事件中立下功勳的功臣,長信侯的封爵可能就是因此而來的。
———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史記·秦始皇本紀》
而依舊因為史料的殘缺,嫪毐究竟為何而叛亂,他叛亂的核心訴求是什麼都無法下定論。
博主只能推測加還原。
嫪毐作亂的原因可能是權力的膨脹蒙蔽了他的雙眼,也可能是出於對權力的渴望以及求生的本能。
畢竟權力多大才算大呢?位子多高才算高呢?
嫪毐在秦國朝堂並不能一家獨大,單是呂不韋就能跟他不分勝負。
而且嫪毐的身份也很特殊尷尬,因為嫪毐表面上權勢滔天,可實質上他就是趙姬的替身,是趙姬的高級代理人,他的權力源於趙姬。
一但失勢,趙姬由於兒子是秦王的緣故,幾乎不會有性命之憂,可他嫪毐就不一定了,失勢後能死個痛快都難。
嫪毐有一次在喝大了後,酒後不知道吐了啥的亂扯道:「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大家聽聽,這是人話嗎?
咱政哥此時已經有生父嬴子楚,仲父呂不韋,現在你嫪毐還要成為假父,這父愛真就無處宣洩嗎?
所以嫪毐出於各種動機(史書上的記載為自保),發動了蘄年宮之變。
這場叛亂的聲勢浩大,參與人員的規模和份量也相當重量級,僅記錄在史書中的就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
衛尉掌宮門衛屯兵,內史掌治京師,佐弋掌弋射,這些人的參與直接表明了嫪毐此時的軍事力量相當可觀。
趙國派勢力趙姬、嫪毐分舵應該是全員出征了。
不過史料在這個時候又出問題了,嫪毐「將欲攻蘄年宮為亂」,這個作戰目標定的沒有問題,一戰定乾坤直接拿下秦王嬴政,大事可成,可史書中卻記載,嫪毐與嬴政的平亂大軍「戰咸陽宮」。
額……這……針對於這種情況,博主大致有兩種推測。
第一種推測是嫪毐的行動思路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他的目標依舊是秦王嬴政,他想在拿下嬴政後扶秦王以令諸臣,以達到自己專擅朝政的目的。
可中途卻出現意外,導致嫪毐不得不在咸陽宮就開戰。
第二種推測是嫪毐的叛亂一開始目標就不是秦王嬴政,他嫪毐是作亂之意不在政,在乎不韋之間。
嫪毐的真實目的是想秋風掃落葉般吞併趙國派勢力呂不韋分舵的勢力,以達到獨步秦國、專擅朝政的目的。
至於為什麼目標是呂不韋,因為呂不韋是嫪毐明面上對他最危險的敵人,是他曾經的老東家。
可不管嫪毐的目標是什麼,行動過程究竟是如何,這些實際上都不重要了,因為最後的結局是嫪毐一敗塗地。
勝者通吃,敗者食塵。
而嫪毐作亂事件最大最直觀的受益人則是此時親政不久的秦王嬴政。】
「我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就覺得嫪毐想殺嬴政立自己兒子為王的劇情很扯,嬴政能成為秦王,是因為他爹是嬴子楚,不是因為他媽是趙姬。」
「我也這麼覺得,這是沒把秦國宗室放在眼裡啊。。゚(゚´人`゚)゚。」
「嬴政他媽不是秦王后,他有可能不是秦王,但嬴政他爹不是秦王,他絕不可能是秦王。」
「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嫪毐作亂是嬴政一手導演的。」
「有可能,畢竟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他。」
「哪有可能是嬴政自導自演的,史書中記載: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連宦者都參與戰鬥了,可見當時情況危急,而如果真是嬴政一手策劃的,那平亂時應該是從容淡定的。」
「嫪毐能以迪克在史書留名,在華夏史上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ω\*)」
「嫪毐:「吾乃皇帝之假父也!」」
「政哥竟然在歷史上同時有生父、仲父、假父三個父,我嘞個豆啊,這是要鬥地主嗎?∠(ᐛ」∠)_」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奉先呢?」
「被動奉先是吧?」
「以棍封侯第一人。(・∀・)」
「槍挑一條線,棍掃一大片。」
…………
秦。
咸陽宮內的始皇帝嬴政回想起曾經秦國朝堂上的腥風血雨,內心頗有些感慨。
有時候大肆行刑,嚴刑峻法也非是朕的本意。
…………
西漢。
「這以棍封侯……哈哈哈哈。」
劉邦混於市井幾十年,對於「棍」的特殊含義自然不難理會,壞笑道:「嫪毐不該是長信侯,應該封他為棍棒侯。」
「哈哈哈哈哈,陛下所言甚是,不如就由朕下封那大陰人嫪毐為棍棒侯。」
樊噲聞言大笑道。
「陛下萬萬不可信臨武侯之言,嫪毐奸逆又於大漢無功,若封他為侯,陛下必為天下人所恥笑。」
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立即反駁道。
「汾陰侯多慮了,樊噲所言戲言耳。」
劉邦對周昌解釋一句後話風一轉對樊噲道:「封候不易,以棍得侯位,此棍只怕如小樹一般啊,哈哈哈哈哈。」
「陛下,照您所說,那嫪毐是妖物啊!哈哈哈哈哈!」
樊噲和劉邦哈哈大笑,一些熟知劉邦性格的大臣也紛紛放聲大笑,殿內頓時充滿了活潑歡快的氣氛。
周昌:「……」
幸虧那個人去當燕王,不然場面百分之兩百會更加令人痛心。
…………
唐。
「宮廷之亂,實乃國禍啊……」
李世民搖頭感嘆道,語言中仿佛充滿了對宮廷謀亂者的擔憂和憤懣。
長孫無忌:「……」
尉遲敬德:「……」
李靖:「……」
李世勣:「……」
房玄齡:「……」
杜如晦:「……」
蕭瑀:「……」
陳叔達:「……」
張公謹:「……」
宇文士及:「……」
高士廉:「……」
聖意難測啊!
…………
北宋。
「夫治國之道,非獨以武力為先,亦需明法度,正人心……」
趙匡胤不疾不緩道:「嫪毐以宦官之身,擾亂朝綱,此乃嬴政用人不當,御下不嚴所致。朕當以此為鑑,慎選賢能,以防內患。」
眾臣也沒糾結嬴政當時大權旁落是怎麼用人不當的,反倒是以「武力」「法度」為中心向趙匡胤建言獻策。
…………
明。
「秦之始皇帝,果決而勇毅也,值此亂時,嫪毐勢大,竟敢犯上作亂,實乃大逆。然秦皇能速定其亂,誅此逆賊,振朝綱而安天下,其智其能,實非常人所能及也。」
朱元璋從龍椅上起身看向群臣嚴肅道:「為君者,當有此決斷與魄力,遇亂則平,方顯王者之威。然治國之道,亦須以民為本,恤民之苦,方能長治久安。」
「秦雖強,然苛政猛於虎,亦未能久矣。」
「列位當以史為鑑,行仁政,撫百姓,萬萬不可使大明重蹈秦之覆轍。」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仁教,德布四境,大明豈會如那秦一般不得長久?」
「陛下德高,威加海內,大明必將萬世長存!」
群臣聞言對朱元璋一片讚譽,皆表示大明絕對萬世永存,絕不與那暴秦一般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