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蘄年宮之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

  嬴政瞥了眼殿內皆低頭俯視地面一言不發的群臣,便將目光移回了光幕之上。

  嫪毒區區豎子,謀反又有何為?徒惹人笑罷了。

  …………

  西漢。

  「嫪毐小人,恃寵弄權,欺君罔上,此亂政之源也。」劉邦淡淡道。

  嫪毐的權勢實際上就是趙姬的權勢,嫪毐之所以能如光幕所言與呂不韋分庭抗禮,實質上就是取代了趙姬的太后權勢,沒有了趙姬嫪毐什麼都不是。

  「假借趙姬之勢而逞凶於廟堂,終難逃一死。」

  …………

  唐。

  「嫪毐假太后之寵,行悖逆之事,竟敢結黨營私,蓄養死士,欲圖不軌。其野心勃勃,如狼似虎,視王法如無物,視朝臣如草芥……」

  「然多行不義必自斃,嫪毐之謀,又豈會不為秦皇所察?」

  李世民對嫪毐的所作所為評論道。

  「聖上需謹防宵小作惡,宜強衛護之士,以保宮廷無憂。」

  長孫無忌恭聲道。

  「輔機所言與朕意相合,朕欲親自操練忠勇之士於顯德殿庭,不知眾卿有何建言?」李世民提議道。

  」聖上此舉甚為不妥……」

  「聖上,我大唐將士和睦,士卒由將帥訓練即可,何必如此呢?」

  「聖上,臣亦認為不可……」

  …………

  【公元前238年,嫪毐在嬴政親政的這一年發動了一場在史書記載中極其重要卻又極其簡潔的叛亂———蘄年宮之變。

  這場失敗的叛亂在《史記》和《說苑》中的記載,原文如下。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史記·呂不韋列傳》

  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即令國中: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盡得毐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徇,滅其宗。《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帝太后不謹,幸郎嫪,封以為長信侯,為生兩子,專國事,浸益驕奢,與侍中左右貴臣俱博飲,酒醉爭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所與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嫪懼誅,因作亂,戰咸陽宮。《說苑·正諫》

  《史記》和《說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從叛亂的起因(嫪懼誅,因作亂)到過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再到終章(車裂以徇,滅其宗)面面俱到。

  嫪毐的這場叛亂,得益於嬴政的巨大流量,在後世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之中。

  而影視作品中關於嫪毐謀亂的前因後果,也與《史記》與《說宛》中的記載大差不差。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場謀亂實在是有太多的疑點了,甚至有的疑點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首先是普遍為人所知的一個巨大疑點: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

  嫪毐與趙姬密謀,想在謀殺嬴政後立自己生的孩子為秦王。

  這個想法不能說是天方夜譚吧,那至少也是腦洞大開。

  嬴政之所以是秦王,是因為他爹是秦莊襄王,他爺是秦孝文王,他曾祖父秦昭襄王,他曾伯祖是秦武王,他高祖父是秦惠文王。

  他嬴政祖上十八代都是秦國國君,都是老秦人,所以人家才是秦王。

  可你嫪毐的兒子跟歷代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憑什麼立你兒子為秦王?憑你兒子她媽是秦太后趙姬嗎?

  別開玩笑了,嫪毐要敢這麼做,十八路諸侯討嫪毐,提刀入咸陽的劇本立刻會在秦國全境公開上映。

  嫪毐謀劃殺嬴政後擁立自己兒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瘋了,趙姬也瘋了,他的黨羽全都瘋了,才可能會付出實際行動。

  而要想真正探明嫪毐之亂的真相,我們則需要追溯至公元前240年,嬴政親政的前兩年。


  博主在這裡先向觀眾朋友們提前說明一下,由於史料的殘缺,博主我只能儘可能的推測、還原當時的真相,也歡迎大家心平氣和的留言探討。】

  【公元前240年,這一年,秦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嬴政祖母夏太后逝世了。

  公元前239年,嬴政親政的前一年,秦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秦王嬴政之弟長安君成蟜反了。

  ———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史記·秦始皇本紀》

  長安君成蟜的反叛同樣是疑點重重,為什麼長安君成蟜非要在嬴政即將親政的這一關鍵節點反叛?而且反叛失敗的一敗塗地,可謂是全軍覆沒。

  為什麼夏太后去年剛剛去世,今年長安君成蟜就反叛了,是夏太后束縛了他?夏太后只要在世一日他長安君成蟜就不敢反?

  結合史料博主大膽推測還原一番當時的情況。

  嬴政之弟長安君成蟜不太可能為趙姬所生,成蟜的生母大概率另有他人,而成蟜的存在一直令趙姬所忌憚。因為成蟜也是秦莊襄王的子嗣,他對嬴政始終天然具有危脅,畢竟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就是在其兄長秦武王意外身亡後,方才成為秦王,兄終弟及在秦國是有先例的。

  而貴為太后大權在握的趙姬之所以未對成蟜下手,很有可能是因為夏太后庇護於成蟜,使得趙姬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動手。

  成蟜或許也隸屬於夏太后為主的夏太后派勢力,甚至因為其王室成員的身份,成蟜有可能是夏太后勢力中地位僅次於夏太后的二號核心人物。

  而在夏太后逝世後,成蟜獨木難支,無力自保,又恰逢嬴政即將親政。

  趙姬為了確保兒子王位無虞,同時為了打擊兼併成蟜周邊的夏太后勢力殘餘,趙姬及其黨羽或是逼迫或是設計陷害,迫使成蟜反叛於秦。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成蟜的反叛會如此湊巧又蹩腳,因為反叛的主動權不在他這,他反不反取決於趙姬。

  順著這條線,我們繼續來看嫪毐之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