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花魁
元化城,某小茶館裡,吳恆小心地陪著笑。
在他面前,劉介一臉懊惱。
「平日裡還算牙尖嘴利,怎麼讓你跟先生提議買上一個童子,這都辦不到?」
……
南街,筆墨紙硯一站式解決的地方。
一圈下來,很快就置辦齊自己要的東西。
符紙底材是黃草紙,只比柴米觀用的略好一點,沒有草芥棍混在其中。
毛筆買了兩支,普通的羊毫。
墨條是松煙的,買了兩根,店家還送了一根。
總共花費不到五十文。
其實林間並不知道墨條該買哪種,畢竟他兩世為人都沒有用過。
還得拜託店家現場教學。
「先生是要畫畫,還是寫字?」
「畫符。」
「那,那就算是寫字吧。這種松煙墨較為合適,墨色夠黑,夠飽滿,品質高的是這種,添加了龍麝香、冰片和豬膽……」
「若是畫畫呢?」
「畫畫用油煙墨,溫潤且有光澤。根據配料和制式的不同,品質也有高低區別,您看這種凝香墨……」
「還有一事相請。」
林間打斷店家的熱情介紹,和聲問道,「這研磨可有講究?」
店家愣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和煦的職業表情。
「哦,這研磨呢……」
店家講得仔細,還順手拿起半截墨條,當場演示起來。
林間學得認真,半點沒有扭捏之態。
跟在柴米觀相比,他有一種今夕何夕之感。
最後,來到一家專門制賣硯台的店鋪。
各類硯台琳琅滿目,擺滿櫃架。
有用本地材料製作而成的青石硯、黑泥硯,也有從外地販進來的端硯、歙硯。
最後還是挑了一款普普通通的青石硯。
一塊巴掌大的長方形青石,四角磨圓,一番打磨之後,形成硯池、硯崗等等。
硯額處,簡單勾勒了幾筆蘭草。
此地青石潤度欠缺,其實並非做硯台的上乘材料。
勝在便宜,花費不過三十文。
林間覺得夠用了。
店主還附贈老薑一塊。
拿回去要開硯,就用這薑汁塗抹硯台,以除去表面的保護蠟。
將硯台收好,轉身離開時,與兩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擦身而過。
「剛剛得到的消息,花影樓花魁雲瑤姑娘,今晚要登台撫琴……」
其中一個對另一個眉飛色舞地道。
「哦?」另一人頓時滿臉喜色,連眼神都開始憧憬起來,「雲瑤姑娘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登台了吧?」
「是一個月零十七天,我可是一直記著的。」頭一個說話的鄭重糾正道。
「哈哈,想不到鄭兄如此上心,說,今晚準備了多少銀子?是不是勢在必得了?」
「哪裡比得上你洪兄家大業大,今晚我等只能退而求其次,爭取雲香姑娘的青睞了,雲瑤花魁的入幕之賓還得是你啊!」
「哪裡,哪裡,雲瑤姑娘其實更看重的是才學,才學,懂嗎?……」
「啊,哈哈……」
二人相視大笑。
林間不動聲色,步出店外。
身後傳來書生的豪言:
「老闆,快把你家最好的硯台拿出來,洪大公子要品鑑品鑑……」
駐足街角,抬眼望去,只見南街盡頭一棟三層木樓,飛檐斗拱,占地頗廣。
院中有一土丘也似的高台,周圍彩綢妝樹,大白天就呈現出一派旖旎景象。
這就是兩名書生口中的花影樓。
在元化,南街之繁華,其實主要不在這些筆墨紙硯的生意,大半還在這花影樓。
甚至這些筆墨紙硯的生意還要靠花影樓帶攜。
畢竟在這個世界,文人騷客們逛青樓不僅不違法,往往還被傳為風流佳話。
將文化用品店開在青樓附近,足見元化商人的匠心獨運。
林間眼眸半眯,駐足遠觀花影樓片刻,微微點頭,轉身離去。
一路上所見所聞,氣氛猶如過節一般。
周圍的議論大多集中在這位雲瑤姑娘身上。
「才藝雙絕……」
「媚骨天成……」
「論琴藝,不輸於京城鴻雁坊的曹大家……」
「論容貌,恐怕還要壓過京城的花魁!」
……
「您是說,花影樓的花魁,雲瑤姑娘啊!」
劉介含著笑看向林間,又擠了擠眼睛,一副「我懂」的樣子。
沒想到,這位素來喜愛清淨的林先生,主動找自己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打問此人。
「那可是我們元化,哦不,整個析州的花魁……」
劉介一張口就開始滔滔不絕起來,似乎是已經將林間引為知音。
「說重點!」
林間敲敲桌子。
……
背著小竹簍,走在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
看周圍人群熙熙攘攘,林間覺得自己似乎太宅了些。
這樣春日融融的日子,就應該多出來走動走動。
沿著西邊的坡地一直往上走,穿過街道和小巷,便出了城。
半山腰上坐落著一座小廟,廟門上書「媧皇宮」三個字。
名為宮,占地卻不過百來個平方。
入門直走幾步就是大殿。
供奉的正是女媧娘娘。
一尊泥塑的素像,並無彩繪,然而更顯得娘娘面色溫和,寶相莊嚴。
圓臉高髻,眼眸低垂,好似正俯視人間一切。
林間放下背簍,在門邊矮几上放下幾個銅板,從擺著的一捆香里拈起三炷。
在像前的油燈上點燃,輕輕搖晃,滅了火焰。
回身立好,跪拜,叩首。
起身之後,恭恭敬敬地將香插在香爐中。
香菸繚繞,瀰漫殿堂。
正月二十是補天節,剛過去不久,香爐里積了不少香灰。
陸陸續續還有香客前來。
站在廟門前,能俯瞰整個元化城。
林間駐足,凝神看向城中某處。直到一股香氣湧入鼻端,勾動食慾。
距離廟門不遠處,一名老婦正在烙煎餅。
銅質鏊子表面呈凸起鼓狀,泛著黃銅特有的亮色。
油擦子沾上少許菜籽油,在鏊子面上來回均勻地塗抹一遍。
另一隻手舀起一勺濃稠適度的麵糊,倒在中心凸起處。
放下油擦子的右手,已經拿起一把竹筢子。
一推,一抹,手腕轉動間,就已經迅速將麵糊攤平,抹滿。
頃刻間,一層薄薄的麵餅就成了型,在鏊子表面如細小波紋一樣微微涌動。
竹筢從一側邊緣伸進去,一挑,整張麵餅就翻轉過來,重新貼合在鏊子上。
翻轉過來的一面,泛黃,微脆,香氣撲鼻。
林間饒有興致地觀賞著,只覺老婦手法嫻熟,火候拿捏也極其到位。
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一張薄薄的兩面黃煎餅就做好了。
竹筢挑起,摞到旁邊的一個陶盤裡。
「小先生,來一張吧?好吃著呢!」
「我要撒蔥花的……」
在他面前,劉介一臉懊惱。
「平日裡還算牙尖嘴利,怎麼讓你跟先生提議買上一個童子,這都辦不到?」
……
南街,筆墨紙硯一站式解決的地方。
一圈下來,很快就置辦齊自己要的東西。
符紙底材是黃草紙,只比柴米觀用的略好一點,沒有草芥棍混在其中。
毛筆買了兩支,普通的羊毫。
墨條是松煙的,買了兩根,店家還送了一根。
總共花費不到五十文。
其實林間並不知道墨條該買哪種,畢竟他兩世為人都沒有用過。
還得拜託店家現場教學。
「先生是要畫畫,還是寫字?」
「畫符。」
「那,那就算是寫字吧。這種松煙墨較為合適,墨色夠黑,夠飽滿,品質高的是這種,添加了龍麝香、冰片和豬膽……」
「若是畫畫呢?」
「畫畫用油煙墨,溫潤且有光澤。根據配料和制式的不同,品質也有高低區別,您看這種凝香墨……」
「還有一事相請。」
林間打斷店家的熱情介紹,和聲問道,「這研磨可有講究?」
店家愣了一下,隨即又恢復了和煦的職業表情。
「哦,這研磨呢……」
店家講得仔細,還順手拿起半截墨條,當場演示起來。
林間學得認真,半點沒有扭捏之態。
跟在柴米觀相比,他有一種今夕何夕之感。
最後,來到一家專門制賣硯台的店鋪。
各類硯台琳琅滿目,擺滿櫃架。
有用本地材料製作而成的青石硯、黑泥硯,也有從外地販進來的端硯、歙硯。
最後還是挑了一款普普通通的青石硯。
一塊巴掌大的長方形青石,四角磨圓,一番打磨之後,形成硯池、硯崗等等。
硯額處,簡單勾勒了幾筆蘭草。
此地青石潤度欠缺,其實並非做硯台的上乘材料。
勝在便宜,花費不過三十文。
林間覺得夠用了。
店主還附贈老薑一塊。
拿回去要開硯,就用這薑汁塗抹硯台,以除去表面的保護蠟。
將硯台收好,轉身離開時,與兩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擦身而過。
「剛剛得到的消息,花影樓花魁雲瑤姑娘,今晚要登台撫琴……」
其中一個對另一個眉飛色舞地道。
「哦?」另一人頓時滿臉喜色,連眼神都開始憧憬起來,「雲瑤姑娘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登台了吧?」
「是一個月零十七天,我可是一直記著的。」頭一個說話的鄭重糾正道。
「哈哈,想不到鄭兄如此上心,說,今晚準備了多少銀子?是不是勢在必得了?」
「哪裡比得上你洪兄家大業大,今晚我等只能退而求其次,爭取雲香姑娘的青睞了,雲瑤花魁的入幕之賓還得是你啊!」
「哪裡,哪裡,雲瑤姑娘其實更看重的是才學,才學,懂嗎?……」
「啊,哈哈……」
二人相視大笑。
林間不動聲色,步出店外。
身後傳來書生的豪言:
「老闆,快把你家最好的硯台拿出來,洪大公子要品鑑品鑑……」
駐足街角,抬眼望去,只見南街盡頭一棟三層木樓,飛檐斗拱,占地頗廣。
院中有一土丘也似的高台,周圍彩綢妝樹,大白天就呈現出一派旖旎景象。
這就是兩名書生口中的花影樓。
在元化,南街之繁華,其實主要不在這些筆墨紙硯的生意,大半還在這花影樓。
甚至這些筆墨紙硯的生意還要靠花影樓帶攜。
畢竟在這個世界,文人騷客們逛青樓不僅不違法,往往還被傳為風流佳話。
將文化用品店開在青樓附近,足見元化商人的匠心獨運。
林間眼眸半眯,駐足遠觀花影樓片刻,微微點頭,轉身離去。
一路上所見所聞,氣氛猶如過節一般。
周圍的議論大多集中在這位雲瑤姑娘身上。
「才藝雙絕……」
「媚骨天成……」
「論琴藝,不輸於京城鴻雁坊的曹大家……」
「論容貌,恐怕還要壓過京城的花魁!」
……
「您是說,花影樓的花魁,雲瑤姑娘啊!」
劉介含著笑看向林間,又擠了擠眼睛,一副「我懂」的樣子。
沒想到,這位素來喜愛清淨的林先生,主動找自己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打問此人。
「那可是我們元化,哦不,整個析州的花魁……」
劉介一張口就開始滔滔不絕起來,似乎是已經將林間引為知音。
「說重點!」
林間敲敲桌子。
……
背著小竹簍,走在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
看周圍人群熙熙攘攘,林間覺得自己似乎太宅了些。
這樣春日融融的日子,就應該多出來走動走動。
沿著西邊的坡地一直往上走,穿過街道和小巷,便出了城。
半山腰上坐落著一座小廟,廟門上書「媧皇宮」三個字。
名為宮,占地卻不過百來個平方。
入門直走幾步就是大殿。
供奉的正是女媧娘娘。
一尊泥塑的素像,並無彩繪,然而更顯得娘娘面色溫和,寶相莊嚴。
圓臉高髻,眼眸低垂,好似正俯視人間一切。
林間放下背簍,在門邊矮几上放下幾個銅板,從擺著的一捆香里拈起三炷。
在像前的油燈上點燃,輕輕搖晃,滅了火焰。
回身立好,跪拜,叩首。
起身之後,恭恭敬敬地將香插在香爐中。
香菸繚繞,瀰漫殿堂。
正月二十是補天節,剛過去不久,香爐里積了不少香灰。
陸陸續續還有香客前來。
站在廟門前,能俯瞰整個元化城。
林間駐足,凝神看向城中某處。直到一股香氣湧入鼻端,勾動食慾。
距離廟門不遠處,一名老婦正在烙煎餅。
銅質鏊子表面呈凸起鼓狀,泛著黃銅特有的亮色。
油擦子沾上少許菜籽油,在鏊子面上來回均勻地塗抹一遍。
另一隻手舀起一勺濃稠適度的麵糊,倒在中心凸起處。
放下油擦子的右手,已經拿起一把竹筢子。
一推,一抹,手腕轉動間,就已經迅速將麵糊攤平,抹滿。
頃刻間,一層薄薄的麵餅就成了型,在鏊子表面如細小波紋一樣微微涌動。
竹筢從一側邊緣伸進去,一挑,整張麵餅就翻轉過來,重新貼合在鏊子上。
翻轉過來的一面,泛黃,微脆,香氣撲鼻。
林間饒有興致地觀賞著,只覺老婦手法嫻熟,火候拿捏也極其到位。
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一張薄薄的兩面黃煎餅就做好了。
竹筢挑起,摞到旁邊的一個陶盤裡。
「小先生,來一張吧?好吃著呢!」
「我要撒蔥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