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劇本出爐了(求月票,求收藏)
放下行李,李衛東三人又在房間坐了一會兒,這才走出了招待所,往文學部走去。
文學部在主樓,就是那棟意識形態風格濃烈的建築。
來到主樓門口,在梁曉聲的帶領下,三人拾階而上,一路上跟路人打著招呼,他們很快就上了三樓。
文學部和《電影創作》都在東側辦公區域內。
三人走了幾步,很快就來到文學部辦公室內。
「小李同志,這位是我們文學部的江懷言、江主任。」
梁曉聲很自然的給李衛東引薦,人際交往中,官排在首位,突出領導永不過時,跟優雅一樣。
「江主任,您好您好!」
李衛東滿臉堆笑,對江懷言連忙伸出手來。
「好好,本來打算親自去門口迎接你的,臨時有個會兒耽誤了……來來來,我先給你介紹一下!」
江懷言很熱情,拉著他的手晃了晃,笑道:「這位是施雯心老師,文字功底紮實,從事這份工作多年,是我們文學部資格最老的一位老師。」
「施老師好!」
「小伙子不但年輕,而且還長得很帥嘛,哪怕不做文字工作,去當演員也準保能成角兒……」
施雯心是個50多歲的小老太太,貌不驚人,但有一份文化人的氣質,她很禮貌的起了下身,笑著開了句玩笑。
不過,說完之後,她的目光停留在葛尤身上,想要搞清楚,兒子怎麼跟這倆人一起過來了?
是湊巧碰上了?
還是之前就認識李衛東?
如果說認識,怎麼沒聽他提過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子女的一舉一動,都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他們的心。
介紹完了施雯心,江懷言繼續介紹其他幾個同事,等大家結束了寒暄後,這才進入正題。
而此時的葛尤則來到母親身邊,拉了把椅子坐了下來,想聽聽這些文化人談些什麼。
江懷言手裡拿著一份劇本,正是李衛東之前投稿的那個,道:「我們收到這個劇本之後,已經詳細閱讀過了。
說實話,這劇本寫的雖說有些小瑕疵,可總體質量還是很不錯的,看來你確實是用心了。
不過,小李啊,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要寫喜劇呢?」
果然,鄙視鏈永遠都存在,喜劇在這個時代果然不受待見。
「諸位老師,我可能說的不好,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李衛東抬頭看了一眼劇本,上面用楷書寫著五個大字《瞧這一家子》。
接著,他收斂笑容,淡淡地解釋:「藝術創作需要有不同的題材,我覺得過去了這麼多年,那些過於嚴肅的題材,老百姓看得太多了。
需要蛻變、推陳出新,這樣才能豐富老百姓的文藝生活,而喜劇就是最好、最有效的捷徑。
畢竟,喜劇可以讓大家感受到快樂,老百姓辛苦工作了一周,好不容易去電影院看場電影,當然想好好放鬆一下心情。
試問,論到讓大家放鬆心情方面,有哪個題材能比喜劇更合適?」
李衛東說完,其他人都下意識地點點頭,倒也認可他這番解釋。
可也有人依舊不以為然,他們仍然固執的認為,電影要有教育意義。
沒辦法,李衛東在寫劇本時,刪減了不少這方面的東西,添加不少笑料包袱,使得這個劇本娛樂性更強了,可也缺少教育的意義。
所以,當他說完之後,幾人交頭接耳嘀咕了一番,還是認為應該加上這方面的內容。
對此,李衛東很無奈,他覺得自己浪費不少腦細胞,可兜兜轉轉換來的卻是不認可。
這讓他有點無奈,看來想要夾帶私貨行不通,只能悄然等待著改開的春風往文藝戰線吹時,或許那時就能好一些了。
「小李,據我所知,你還在農村插隊,可你為什麼對毛紡廠這麼熟悉呢?」問話的人叫孫正揚,也是文學部編輯之一。
可他的話裡帶著審視的意味,顯然他覺得一個知青也不出這樣劇本來,甚至他都懷疑是抄來的。
「孫老師,我大姐和大姐夫就在棉紡廠上班,裡面的許多東西,我專門請教過他。
說起來,這事情跟貴廠還有點關係,那天在貴廠看了部電影,然後就一直想寫點東西。
我在家裡悶了兩天,直到大姐他們來家裡做客,這才找到了靈感……」
「啊~」
「怎麼了?開會呢,老實點!」葛尤的驚叫聲,引得施雯心嗔怒不已,並在他肩膀上輕拍了一下。
「這件事情我能證明,那天我們看完了《巨瀾》後,小李還發表了一番見解,聽得大家頻頻點頭。
當時,謝伯伯和陳伯伯也在場,他們聽後,也覺得小李說的很有道理,算是說到了那部電影的真正的問題。
當時,邵紅姐還說讓小李寫個劇本。大家都以為她在開玩笑,誰也沒忘心裡去,誰知道小李還真寫了個劇本……」
隨著葛尤這麼一解釋,大家都下意識地點點頭,覺得邏輯自洽,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同時,他們又很佩服李衛東的才思敏捷,外加勤奮上進。
畢竟,從看完電影到收到劇本才幾天啊,人家就把劇本寫出來了,這速度簡直恐怖如斯。
事情有了葛尤證明,也算是說清楚了,大家也就不再討論這個話題。而是又回歸主題,談起了電影的教育意義。
對此,李衛東能怎麼辦,只能虛心接受,答應會刪減一些內容,突出這一點。
看他這麼好說話,一眾編輯欣喜的同時,又有些意猶未盡。
覺得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一點都不耐操,這也太好說話了。
要知道,他們這些編輯,經常跟各種劇作家打交道,而這些劇作家寫出來的東西,就跟他們的孩子一樣。
別說改劇情了,有時候修改一句話,一句台詞,他們都得面紅耳赤的爭論半天,生怕自己的作品受到玷污。
會議開了一個小時,李衛東拿著筆奮筆疾書,把要修改的地方記錄下來,直到所有人都沒了意見,他這才停了下來。
開完了會議,李衛東再次跟諸位老師握手感謝,這才拿著劇本和修改意見退出辦公室。
而就在這時,梁曉聲又追了出來,把李衛東送回了招待所,還給了他一沓子飯票,好讓他去食堂打飯用。
文學部在主樓,就是那棟意識形態風格濃烈的建築。
來到主樓門口,在梁曉聲的帶領下,三人拾階而上,一路上跟路人打著招呼,他們很快就上了三樓。
文學部和《電影創作》都在東側辦公區域內。
三人走了幾步,很快就來到文學部辦公室內。
「小李同志,這位是我們文學部的江懷言、江主任。」
梁曉聲很自然的給李衛東引薦,人際交往中,官排在首位,突出領導永不過時,跟優雅一樣。
「江主任,您好您好!」
李衛東滿臉堆笑,對江懷言連忙伸出手來。
「好好,本來打算親自去門口迎接你的,臨時有個會兒耽誤了……來來來,我先給你介紹一下!」
江懷言很熱情,拉著他的手晃了晃,笑道:「這位是施雯心老師,文字功底紮實,從事這份工作多年,是我們文學部資格最老的一位老師。」
「施老師好!」
「小伙子不但年輕,而且還長得很帥嘛,哪怕不做文字工作,去當演員也準保能成角兒……」
施雯心是個50多歲的小老太太,貌不驚人,但有一份文化人的氣質,她很禮貌的起了下身,笑著開了句玩笑。
不過,說完之後,她的目光停留在葛尤身上,想要搞清楚,兒子怎麼跟這倆人一起過來了?
是湊巧碰上了?
還是之前就認識李衛東?
如果說認識,怎麼沒聽他提過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子女的一舉一動,都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他們的心。
介紹完了施雯心,江懷言繼續介紹其他幾個同事,等大家結束了寒暄後,這才進入正題。
而此時的葛尤則來到母親身邊,拉了把椅子坐了下來,想聽聽這些文化人談些什麼。
江懷言手裡拿著一份劇本,正是李衛東之前投稿的那個,道:「我們收到這個劇本之後,已經詳細閱讀過了。
說實話,這劇本寫的雖說有些小瑕疵,可總體質量還是很不錯的,看來你確實是用心了。
不過,小李啊,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要寫喜劇呢?」
果然,鄙視鏈永遠都存在,喜劇在這個時代果然不受待見。
「諸位老師,我可能說的不好,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李衛東抬頭看了一眼劇本,上面用楷書寫著五個大字《瞧這一家子》。
接著,他收斂笑容,淡淡地解釋:「藝術創作需要有不同的題材,我覺得過去了這麼多年,那些過於嚴肅的題材,老百姓看得太多了。
需要蛻變、推陳出新,這樣才能豐富老百姓的文藝生活,而喜劇就是最好、最有效的捷徑。
畢竟,喜劇可以讓大家感受到快樂,老百姓辛苦工作了一周,好不容易去電影院看場電影,當然想好好放鬆一下心情。
試問,論到讓大家放鬆心情方面,有哪個題材能比喜劇更合適?」
李衛東說完,其他人都下意識地點點頭,倒也認可他這番解釋。
可也有人依舊不以為然,他們仍然固執的認為,電影要有教育意義。
沒辦法,李衛東在寫劇本時,刪減了不少這方面的東西,添加不少笑料包袱,使得這個劇本娛樂性更強了,可也缺少教育的意義。
所以,當他說完之後,幾人交頭接耳嘀咕了一番,還是認為應該加上這方面的內容。
對此,李衛東很無奈,他覺得自己浪費不少腦細胞,可兜兜轉轉換來的卻是不認可。
這讓他有點無奈,看來想要夾帶私貨行不通,只能悄然等待著改開的春風往文藝戰線吹時,或許那時就能好一些了。
「小李,據我所知,你還在農村插隊,可你為什麼對毛紡廠這麼熟悉呢?」問話的人叫孫正揚,也是文學部編輯之一。
可他的話裡帶著審視的意味,顯然他覺得一個知青也不出這樣劇本來,甚至他都懷疑是抄來的。
「孫老師,我大姐和大姐夫就在棉紡廠上班,裡面的許多東西,我專門請教過他。
說起來,這事情跟貴廠還有點關係,那天在貴廠看了部電影,然後就一直想寫點東西。
我在家裡悶了兩天,直到大姐他們來家裡做客,這才找到了靈感……」
「啊~」
「怎麼了?開會呢,老實點!」葛尤的驚叫聲,引得施雯心嗔怒不已,並在他肩膀上輕拍了一下。
「這件事情我能證明,那天我們看完了《巨瀾》後,小李還發表了一番見解,聽得大家頻頻點頭。
當時,謝伯伯和陳伯伯也在場,他們聽後,也覺得小李說的很有道理,算是說到了那部電影的真正的問題。
當時,邵紅姐還說讓小李寫個劇本。大家都以為她在開玩笑,誰也沒忘心裡去,誰知道小李還真寫了個劇本……」
隨著葛尤這麼一解釋,大家都下意識地點點頭,覺得邏輯自洽,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同時,他們又很佩服李衛東的才思敏捷,外加勤奮上進。
畢竟,從看完電影到收到劇本才幾天啊,人家就把劇本寫出來了,這速度簡直恐怖如斯。
事情有了葛尤證明,也算是說清楚了,大家也就不再討論這個話題。而是又回歸主題,談起了電影的教育意義。
對此,李衛東能怎麼辦,只能虛心接受,答應會刪減一些內容,突出這一點。
看他這麼好說話,一眾編輯欣喜的同時,又有些意猶未盡。
覺得年輕人就是年輕人,一點都不耐操,這也太好說話了。
要知道,他們這些編輯,經常跟各種劇作家打交道,而這些劇作家寫出來的東西,就跟他們的孩子一樣。
別說改劇情了,有時候修改一句話,一句台詞,他們都得面紅耳赤的爭論半天,生怕自己的作品受到玷污。
會議開了一個小時,李衛東拿著筆奮筆疾書,把要修改的地方記錄下來,直到所有人都沒了意見,他這才停了下來。
開完了會議,李衛東再次跟諸位老師握手感謝,這才拿著劇本和修改意見退出辦公室。
而就在這時,梁曉聲又追了出來,把李衛東送回了招待所,還給了他一沓子飯票,好讓他去食堂打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