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去改稿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轉天一早。

  李衛東剛從床上爬起來,就拿著幾張草紙,一溜煙往廁所跑去。

  還是跟以前一樣,男廁所外面已經有七八個青年在排隊。

  「東子,起來了啊?」

  「三兒,起的挺早啊。」

  「東哥,你也來上廁所啊?」

  嚯~

  哥都叫上了……

  面對突然變得熱絡的鄰居,李衛東一時都沒反應過來,他笑著回應的同時,暗自猜測,這是什麼情況?

  直到大家又恭喜他,馬上就要當大作家了,他這才明白怎麼回事兒。

  果然,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唯有身份發生變化,才能得到善待。

  看來,老李昨夜沒閒著啊。

  估計在李衛東去洗澡的那段時間,他就把李衛東要去北影廠改稿子的事情,直接公之於眾了。

  應付鄰居+上廁所,用了十幾分鐘,好不容易脫身,李衛東又趕緊回院裡洗漱吃早飯。

  等吃完了早飯,在一幫鄰居招呼聲中,李衛東推上自行車出了門,又一次朝著北影廠殺了過去。

  這次沒有馱老張,而且還是大早上過來的,可到了地方後,李衛東還是出了一脖子汗。

  沒辦法,天兒越來越熱了,滋味兒不好受。

  「大爺,又見面了,您挺好的吧?」到了北影廠門口,對著門衛大爺,照舊很有禮貌的打了個招呼。

  大爺還認識李衛東,聽他打招呼,邊扇蒲扇邊問:「是來找莊莊呀,還是又來送稿子的啊?」

  「都不是。來改稿子的,吶~文學部的借調函,您老請過目。」

  李衛東從綠軍挎拿出借調函,笑著遞到大爺手裡。

  「哎喲~不錯喲!」

  大爺吃了一驚,拿起借調函看了一眼,笑眯眯的點點頭,隨後又抄起桌上的電話,給文學部撥了過去。

  電話掛了四五分鐘,一個三十來歲的男的跑了過來,笑著說:「孫大爺,麻煩您了。您就是李衛東吧?您好您好,我是文學部編輯梁曉升!」

  「梁編輯,您也好!我是李衛東,還勞您親自過來接我,真是麻煩您了!」

  梁曉聲嘛,後世挺有名一作家,李衛東自然不陌生。

  雖然,他不如莫言、路遙、陳忠實出名,可也寫出了《今夜有暴風雪》《年輪》《返城年代》等等作品。

  嗯,對了。

  由雷佳音、殷桃主演的《人世間》,也是他的作品,這部劇在諸多年代劇里,也是極為耐打的。

  劇里周父、周志剛,是那種封建大家長性格。

  巧了,老李頭是這種人,梁曉聲他爸同樣也是,甚至還猶有過之。

  梁父除了也是援建工人師傅外,而且還討厭吃巧飯的人,認為只有隻有靠下大力掙來的錢,飯碗才能端的穩,所以他反對子女讀書。

  為此,梁曉聲他大哥還被逼成了精神病,所以梁家的生活很困難。

  梁曉聲中學畢業後,就去生產建設兵團搬木頭,雖然艱苦,但每個月能掙40元貼補家用,從那時起就開始寫作,是部隊文藝骨幹。

  1974年,復旦大學的一位老師去招生,中文系一共就兩個名額,梁曉笙憑藉寫作特長,成功去了復旦大學讀書。

  77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北影廠文學部。

  看著如此年輕的李衛東,梁曉聲很是羨慕,畢竟他還只是一個一文不名的菜鳥編輯,人家都有一部作品馬上要排成電影了。

  跟梁曉聲順利接上頭,李衛東便笑著跟門衛大爺打了個招呼,推著自行車往廠里走去。

  由於兩人是初次見面,也就能說幾句客套話,然後就往攝影棚北面的招待所走去。

  這年代搞文藝創作,待遇普遍不錯,食宿全包,而且還能拿到補助。

  所以,作家和劇作家接到改稿通知後,往往都是歡天喜地的來,待上三五個月,這才滿臉不捨得離開。

  李衛東倒不圖這些待遇,他只想儘快把稿子改好,然後進入拍攝階段。只有第一部作品面世後,他才能在文藝戰線上繼續窺探。

  兩人剛進招待所,還沒來得及辦理入住呢,一個瘦瘦的青年就追了進來,靦腆而又激動的沖李衛東傻樂。


  「咦~是你啊!」

  看到眼前的葛大爺,李衛東莞爾一笑。

  「是我是我,李同志,您又來了。這次來是……」葛尤很開心。

  自從上次跟李衛東喝了頓酒,他就覺得這哥們兒不一般,回家後還跟他媽施雯心念叨過好幾次。

  今天也是巧了,他正想去文學部找施雯心說點事兒,半道上就看到了李衛東和梁曉聲。

  這不,他連文學部都不去了,直接追進招待所,倒也沒旁的意思,就是單純的想跟李衛東說說話。

  其實,他也不知道該說些啥,甚至覺得像自己這種小透明,李衛東都不一定會放在心上。

  可他太無聊了,難得遇上一個朋友,自然要追上來聊幾句。

  「小葛同志,你跟李作家認識啊?對了,他是來改劇本的。」

  梁曉聲很會來事,都不等李衛東開口,就主動幫他立逼格。

  「作家?」

  葛尤驚了。

  他木楞楞看著李衛東,覺得這位朋友果然不一般。不但言辭犀利,而且還能讓文學部邀請來改劇本。

  他可是知道,能讓文學部邀請來改稿子的人,腰裡指定別著兩把刷子。

  接下來,李衛東邊跟葛尤閒聊,邊辦理入住手續。

  本來打算說幾句話就走,可看到李衛東談興頗濃,葛尤索性也不走了,一直陪他辦理好入住,並跟著梁曉聲把人送到了302號房間。

  房間大約十平米左右,裡面一張單人床,一套桌椅,一個衣櫃,比老張住的招待所待遇好多了。

  桌上擺著暖壺和茶杯,牆上掛著東方紅鏡子,鏡子下面是鐵架子,放著一個搪瓷臉盆。

  每家都有的那種搪瓷盆,大鯉魚或者牡丹花圖案。屬於四個一工程中的一件。

  其他三樣分別是:一張雙人床、一隻熱水瓶、一個痰盂。這叫硬體,硬體準備好後就可以結婚了。

  當然,這是60年代,到了70年代後期,又變成了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

  以後還會繼續變化,終歸有一天,能達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步。

  結婚每個時代都不一樣,隨著社會進程加快和發展,硬體要求也逐步提高。也不知道是幸事還是不幸。

  估計對大多數男同胞來說,這種事情是不幸的。

  畢竟,娶媳婦的代價增高,可娶回來風險也增高了。

  很多家庭因為結婚傾家蕩產,可娶回來的媳婦,要麼很快離婚,要麼替別人養娃。心疼廣西老表一分鐘。

  想到這裡,李衛東還是覺得這個年代好,最起碼社會風氣還沒有變壞,那種血緣關係不重要的言論,更是沒有人敢提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