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命運
「尹仲!」「尹仲!」「尹仲!」
「打得好!」「打得好!」
1847年10月,廣州西關一處院內。
尹仲聽著擂台下的歡呼,志得意滿。他雙手負在身後,提腿擋下一個左正蹬,後撤輕鬆躲開一個右鞭腿。
趁對方身形不穩,一個漂亮的轉身踢腿,待那人回過神來,尹仲的腳背已經在他眼前越變越大。
被一腳踢翻後,對手很光棍的認輸了,笑話,前面四個都被那尹仲打趴下了,自己上來不過是莊家為了湊個連勝五場的彩頭,花錢請的,他哪敢拼命。
尹仲躍下擂台,衝著喝彩的眾人抱拳,隨後穿過走廊,進入院子前方二樓上。
「尹少俠,風采依舊啊。」
尹仲接過小二遞來的毛巾擦擦汗,走到席間,彎腰接過遞來的酒杯。
尹仲坐下,對面坐著的是雷氏藥行小少爺雷展。
......
事情要從尹仲與洪秀全分手後說起。
這兩個月來,尹仲依舊在碼頭做著苦力,只是他的腦海中多了兩件事情,
一是他忘不了大小姐,二是他開始思考造反這件事。
這大小姐如海市蜃樓,給平淡的日子憑空添了些憂愁。
而造反的事情則是像他心頭結了塊痂一樣,不想的時候沒事,一想起來癢的難受,非得撓幾下。
自從離開徽州後,尹仲才明白自己被父親保護的太好,自己從小讀書練武,耕地採藥,其餘的事情都是父親在張羅。被官府勒索,被地主算計,和藥商做買賣,他一切都只是看在眼裡。
尹仲的生活清貧,卻從來沒吃不飽飯過,父親為了讓他練武有力氣,省吃儉用買肉給他。
尹仲長得高壯,功夫也小有所成,父親卻嚴令他絕對不得走鏢、進武館,刀法也得收著用。
腦海中浮現起這些事,尹仲有點想家了,等攢夠翻新屋子購置田產的錢就回鄉,侍奉自己的老父親去,尹仲暗下決心。
這世道的殘酷,尹仲見過聽過卻很少經歷過。
尹仲在徽州時很少下山出村,只見過一次造反者被押送進京,倒是聽說過不少,都是幾十幾百人聚在一起不成氣候。
若是朝廷一道聖旨只追究首惡之人,領頭的死了抓了,剩下的自然偃旗息鼓,更有甚者原地把領頭的綁送官府。
從徽州到廣州這一路,尹仲見過很多流民,很多要餓死的人。自己只是可憐他們,同情他們,從未細細思考品嘗那種絕望的感覺。
但何必要感同身受呢,有能力的填飽自己的肚子,攢些餘糧。等年景好了,還活著的流民又可以回家被剝削了,餓死的人也都變成白骨,等到下一個災年周而復始,百姓早就麻木了。
「我練武是為了什麼,為了幫助窮苦百姓嗎,可我該怎麼幫,不科舉不做官怎麼幫。我讀書不行啊,四書五經都背不齊。」尹仲十分苦惱,他是個有點傲氣卻更多軟弱的人,這種傲氣來自他的本領,這種軟弱來自他知道自己的本領再強能做的也不多。
「只有造反了嗎,若是從軍與那俄羅斯人,英吉利人打仗呢。呵,身邊的苦工恨不得將八旗兵綠營兵拆骨吃肉。打仗不行,趁機搶劫最是在行。」
「我也該長大了,很多事情,我要多看多學多想!」
每次亂七八糟想了一通,也沒什麼結果,尹仲決定尋個日子去城裡散散心。
待到10月,秋老虎已經走了。
尹仲和劉興羅大綱告假以後,換上新衣裳,帶著攢下的10兩銀子出了門。
路過碼頭時,尹仲眉頭一皺,一個約莫16、7的小丫頭一直看著自己,這女子獨自出門在這時不少見,可都是些赤腳幹活的農家女,或者窮人家的小丫頭。這般年紀,衣著講究,一個人在外頭可是不常見。
莫非......尹仲心裡湧起了一個想法,那個自己日思夜想但是只認為是天方夜譚的想法。
「可是尹仲公子。」
尹仲整理衣服,理了下光光的腦門,手裡捏著荷包跳到小丫頭旁邊。
「正是。」
那小丫頭被嚇了一跳,尹仲來到跟前,也認出了她,是那海關總口委員家的一個丫鬟,那日便走在轎子前頭。
「尹公子跟我來,我家小姐要見你!」
尹仲沒有多問,腦袋一片空白。
......
我叫林劍秋,18歲,是廣東粵海關總口委員林大器的女兒。
父親總是很忙,記事以後他好些年才回家一次,但是他很疼我。
母親總是板著臉不說話,整日唉聲嘆氣,我還有個哥哥,對我挺好,只是他大我二十歲,早已經成了家,我們多年未見。
從小我過得很苦,母親給我裹腳,痛的我幾個月沒睡好,教我讀書,讀些什么女德女經,背不下來就打手心。
還好母親後來年紀大了,沒什麼精力管我。
可真正改變我的,還是父親在潮州菴埠總口做官時,常來拜訪的傑克遜夫人。
傑克遜夫人和丈夫一齊出門,一齊乘馬車,吃飯時也是平起平坐,母親總是批評他們,可我很羨慕。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就是嫁給一個大官家的少爺公子,可我不甘心,我不想變成母親那樣。
傑克遜夫人十分博學,她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粵語、潮州話也都會,她教會了我說英文,還給我帶了許多書來看。
我在母親面前裝作很聽話,所以那些書一直沒被她發現,我讀了歐羅巴諸國的各種小說,也讀了大清朝民間的武俠傳奇,我崇拜那些大俠好漢,也想變成那些女俠,可我是個裹腳的殘廢。
14歲時母親就讓我嫁人,我找父親哭訴了一番,父親疼我,也沒尋摸到什麼門當戶對的人家,這事情就耽擱了下來。
前兩年母親過世了,父親的小老婆成了正房,還好她從來不管我。
這次父親來了廣州做官,傑克遜夫妻也來到了這,不過他們明年春天就要回美利堅國,我也想和他們一齊走。
那日初到廣州,轎子差些就翻了,是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少俠救了我。
我眨了兩下眼睛他就跳到了我後面,和小說里寫的一樣。他的身子那麼好看,和那些大肚子的大人完全不一樣,他那麼有力氣,我從沒坐過那麼穩的轎子。
這兩個月傑克遜夫婦要帶我來十三行這邊教我彈鋼琴,我好說歹說父親才同意,他雖然疼我,但我還是要和別的大家閨秀一樣,不能出門,不能給別的男人見到。
彈完鋼琴,我可以去到樓頂的書房看會書,真是湊巧,這裡能看到整個碼頭,我一眼就看到了尹少俠。
他話不多,待人和氣,也總是不爭不搶的幹活,我讓丫鬟小翠幫我打聽了一下,都說是個很好的人。
今天以後,我就不能來十三行了,不過傑克遜夫人還是會去我家教我。我知道,這可能是我人生中僅有的機會了。
他若真是有本領,是個值得託付的人,能不能讓他他帶我走。
......
「吶,就是這,三樓那個窗子,你能跳上去嗎,小姐給你留了窗。」小翠指著樓上說。
「為什麼不能從大門走進去。」
「你看到門口拿槍的洋鬼子了嗎,那槍比我還長。」小翠氣鼓鼓。
「我不擅長輕功...不過我必須試試。」
「啊呀,你快些,那洋鬼子馬上巡邏到這了。」
尹仲提起一口氣,攀著牆上的裝飾就爬了上去。
「唔,好厲害啊!」小翠看呆了。一口氣上了牆,打開窗口掀開窗簾,尹仲翻身進了屋內。
「打得好!」「打得好!」
1847年10月,廣州西關一處院內。
尹仲聽著擂台下的歡呼,志得意滿。他雙手負在身後,提腿擋下一個左正蹬,後撤輕鬆躲開一個右鞭腿。
趁對方身形不穩,一個漂亮的轉身踢腿,待那人回過神來,尹仲的腳背已經在他眼前越變越大。
被一腳踢翻後,對手很光棍的認輸了,笑話,前面四個都被那尹仲打趴下了,自己上來不過是莊家為了湊個連勝五場的彩頭,花錢請的,他哪敢拼命。
尹仲躍下擂台,衝著喝彩的眾人抱拳,隨後穿過走廊,進入院子前方二樓上。
「尹少俠,風采依舊啊。」
尹仲接過小二遞來的毛巾擦擦汗,走到席間,彎腰接過遞來的酒杯。
尹仲坐下,對面坐著的是雷氏藥行小少爺雷展。
......
事情要從尹仲與洪秀全分手後說起。
這兩個月來,尹仲依舊在碼頭做著苦力,只是他的腦海中多了兩件事情,
一是他忘不了大小姐,二是他開始思考造反這件事。
這大小姐如海市蜃樓,給平淡的日子憑空添了些憂愁。
而造反的事情則是像他心頭結了塊痂一樣,不想的時候沒事,一想起來癢的難受,非得撓幾下。
自從離開徽州後,尹仲才明白自己被父親保護的太好,自己從小讀書練武,耕地採藥,其餘的事情都是父親在張羅。被官府勒索,被地主算計,和藥商做買賣,他一切都只是看在眼裡。
尹仲的生活清貧,卻從來沒吃不飽飯過,父親為了讓他練武有力氣,省吃儉用買肉給他。
尹仲長得高壯,功夫也小有所成,父親卻嚴令他絕對不得走鏢、進武館,刀法也得收著用。
腦海中浮現起這些事,尹仲有點想家了,等攢夠翻新屋子購置田產的錢就回鄉,侍奉自己的老父親去,尹仲暗下決心。
這世道的殘酷,尹仲見過聽過卻很少經歷過。
尹仲在徽州時很少下山出村,只見過一次造反者被押送進京,倒是聽說過不少,都是幾十幾百人聚在一起不成氣候。
若是朝廷一道聖旨只追究首惡之人,領頭的死了抓了,剩下的自然偃旗息鼓,更有甚者原地把領頭的綁送官府。
從徽州到廣州這一路,尹仲見過很多流民,很多要餓死的人。自己只是可憐他們,同情他們,從未細細思考品嘗那種絕望的感覺。
但何必要感同身受呢,有能力的填飽自己的肚子,攢些餘糧。等年景好了,還活著的流民又可以回家被剝削了,餓死的人也都變成白骨,等到下一個災年周而復始,百姓早就麻木了。
「我練武是為了什麼,為了幫助窮苦百姓嗎,可我該怎麼幫,不科舉不做官怎麼幫。我讀書不行啊,四書五經都背不齊。」尹仲十分苦惱,他是個有點傲氣卻更多軟弱的人,這種傲氣來自他的本領,這種軟弱來自他知道自己的本領再強能做的也不多。
「只有造反了嗎,若是從軍與那俄羅斯人,英吉利人打仗呢。呵,身邊的苦工恨不得將八旗兵綠營兵拆骨吃肉。打仗不行,趁機搶劫最是在行。」
「我也該長大了,很多事情,我要多看多學多想!」
每次亂七八糟想了一通,也沒什麼結果,尹仲決定尋個日子去城裡散散心。
待到10月,秋老虎已經走了。
尹仲和劉興羅大綱告假以後,換上新衣裳,帶著攢下的10兩銀子出了門。
路過碼頭時,尹仲眉頭一皺,一個約莫16、7的小丫頭一直看著自己,這女子獨自出門在這時不少見,可都是些赤腳幹活的農家女,或者窮人家的小丫頭。這般年紀,衣著講究,一個人在外頭可是不常見。
莫非......尹仲心裡湧起了一個想法,那個自己日思夜想但是只認為是天方夜譚的想法。
「可是尹仲公子。」
尹仲整理衣服,理了下光光的腦門,手裡捏著荷包跳到小丫頭旁邊。
「正是。」
那小丫頭被嚇了一跳,尹仲來到跟前,也認出了她,是那海關總口委員家的一個丫鬟,那日便走在轎子前頭。
「尹公子跟我來,我家小姐要見你!」
尹仲沒有多問,腦袋一片空白。
......
我叫林劍秋,18歲,是廣東粵海關總口委員林大器的女兒。
父親總是很忙,記事以後他好些年才回家一次,但是他很疼我。
母親總是板著臉不說話,整日唉聲嘆氣,我還有個哥哥,對我挺好,只是他大我二十歲,早已經成了家,我們多年未見。
從小我過得很苦,母親給我裹腳,痛的我幾個月沒睡好,教我讀書,讀些什么女德女經,背不下來就打手心。
還好母親後來年紀大了,沒什麼精力管我。
可真正改變我的,還是父親在潮州菴埠總口做官時,常來拜訪的傑克遜夫人。
傑克遜夫人和丈夫一齊出門,一齊乘馬車,吃飯時也是平起平坐,母親總是批評他們,可我很羨慕。
我知道自己的宿命就是嫁給一個大官家的少爺公子,可我不甘心,我不想變成母親那樣。
傑克遜夫人十分博學,她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粵語、潮州話也都會,她教會了我說英文,還給我帶了許多書來看。
我在母親面前裝作很聽話,所以那些書一直沒被她發現,我讀了歐羅巴諸國的各種小說,也讀了大清朝民間的武俠傳奇,我崇拜那些大俠好漢,也想變成那些女俠,可我是個裹腳的殘廢。
14歲時母親就讓我嫁人,我找父親哭訴了一番,父親疼我,也沒尋摸到什麼門當戶對的人家,這事情就耽擱了下來。
前兩年母親過世了,父親的小老婆成了正房,還好她從來不管我。
這次父親來了廣州做官,傑克遜夫妻也來到了這,不過他們明年春天就要回美利堅國,我也想和他們一齊走。
那日初到廣州,轎子差些就翻了,是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少俠救了我。
我眨了兩下眼睛他就跳到了我後面,和小說里寫的一樣。他的身子那麼好看,和那些大肚子的大人完全不一樣,他那麼有力氣,我從沒坐過那麼穩的轎子。
這兩個月傑克遜夫婦要帶我來十三行這邊教我彈鋼琴,我好說歹說父親才同意,他雖然疼我,但我還是要和別的大家閨秀一樣,不能出門,不能給別的男人見到。
彈完鋼琴,我可以去到樓頂的書房看會書,真是湊巧,這裡能看到整個碼頭,我一眼就看到了尹少俠。
他話不多,待人和氣,也總是不爭不搶的幹活,我讓丫鬟小翠幫我打聽了一下,都說是個很好的人。
今天以後,我就不能來十三行了,不過傑克遜夫人還是會去我家教我。我知道,這可能是我人生中僅有的機會了。
他若真是有本領,是個值得託付的人,能不能讓他他帶我走。
......
「吶,就是這,三樓那個窗子,你能跳上去嗎,小姐給你留了窗。」小翠指著樓上說。
「為什麼不能從大門走進去。」
「你看到門口拿槍的洋鬼子了嗎,那槍比我還長。」小翠氣鼓鼓。
「我不擅長輕功...不過我必須試試。」
「啊呀,你快些,那洋鬼子馬上巡邏到這了。」
尹仲提起一口氣,攀著牆上的裝飾就爬了上去。
「唔,好厲害啊!」小翠看呆了。一口氣上了牆,打開窗口掀開窗簾,尹仲翻身進了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