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番外:文藝界的發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伴隨著49年六月,我國第一台電視機被製造出來。

  緊跟著,電視劇被製造出來以後的第五天,我國第一個電視台雄安廣播電視台便是宣告成立了。

  而在此後的四年多的時間裡,各省也是先後成立了電視台,用於播放本省的一些電視節目。

  只不過,電視台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總共只播放八個小時的節目,而且,大多都是一些錄製的戲曲或者新聞播報類節目。

  隨後,在50年初的時候,我國又從蘇聯和東歐等國,引進了一些電視節目,同時,時不時的,電視上也會播放一些老電影,這才不至於讓電視那麼空白。

  而伴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張浩閒下來以後,我國的電視節目,才開始有所改觀。

  53年五月,以本時空第一部樣板戲《狗剩》改編而來的第一部電視劇《狗剩》,在全國同步開始播放。

  雖然每天只播放一集,而這部電視劇,總共也就12集。

  但伴隨著這部電視劇的播放,所有人都是耳目一新。

  每當這部電視劇播放的時候,四里八鄉的人,都是向著有電視的人家聚集而去。

  而這部電視劇,前後總計重播了數以千計的次數,可謂是電視劇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般的存在。

  而一些文藝工作者看了這部電視劇以後,所有人都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於宣傳陣地的重要性,別人不懂,張浩可是再明白不過了,所以,從一開始,他就確立了電視劇審核制度。

  而且,很多故事,比如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故事,都是十分適合改編成長篇故事,用電視劇的形式進行播出的。

  而其他的一些著名大家,如魯迅、老舍等人所寫的小說,也都是可以拍攝成電視劇進行播出的。

  如此一來,整個文藝界,可謂是百花齊放。

  從53年5月第一部電視劇《狗剩》上映以來,到54年年底,總計一年半的時間裡,總計十餘部電視劇被創作了出來。

  雖然相對來說,這個效率並不高,甚至於有些低了,畢竟,折算下來,一個月都不一定有一部電視劇能夠上映,但這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而最早上映的十餘部電視劇,就包括老舍先生的《茶館》和魯迅先生的《祝福》改編而成的《祥林嫂》電視劇。

  雖然《茶館》最終只有八集,而《祥林嫂》也只有五集,但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沒辦法,這個年代的編劇和導演,還沒有灌水的概念,不知道給故事灌水的精髓所在。

  可以說,如今的這些個電視劇,都是濃縮的精華。

  此後的時間裡,每年都有優秀的作品上映。

  而要說最讓張浩感到驚喜的,當屬56年上映的動畫連續劇《西遊記》。

  雖然本次上映的《西遊記》,只有從猴王出世到大鬧天宮結束,每集30分鐘,總共才三集內容,卻是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了。

  這部動畫片的上映,不僅僅是孩子,就連大人,都是在電視上映的時候,全都趕回家去了,可謂是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情況。

  就連大統領都對這部動畫片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並且鼓勵製作人員再接再厲。

  沒辦法,老人家也是人,這樣的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電視劇,以這樣的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形式上映,自然是效果斐然了。

  而實際上,這部動畫片,後來被翻譯成了幾十種語言,被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引進,為我國的文化輸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也是受到了這部動畫片的啟發,在57年的時候,將四大名著搬上電視,便是被提上了日程。

  第一版四大名著改編而來的電視劇,最終經過數年的拍攝後,於61年-63年先後進行了播出。

  可以說,這一版的四大名著,因為種種原因,雖然特效拉胯,演技稍顯浮誇、但卻是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並且在之後,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引進到了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之中。

  這個年代,實際上不僅僅是我國,包括歐美等國,其實電視節目也是十分單調的。

  這樣的節目一經播出,也是在歐美等國收穫了不少的擁躉。

  到了七十年代,電視劇的發展,迎來了井噴。


  因為此前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演變出了一套成熟的演員培養體系。

  演員也是不僅僅通過電影來提升演技了。

  從七十年代開始,由我國出產的電視劇和電影,質量開始節節攀升,並且逐漸在周邊國家造成很大的影響力。

  再加上,因為電視節目的出現,上級領導時常會在電視之中出現,也是無形之中,讓一些人想要曲解上級的講話或者事情的想法落空了。

  只需要通過電視,所有民眾便可以接觸到國家大事,接觸到領導講話。

  如此一來,很多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了。

  而隨著技術的疊代,再加上六十年代初,我國開始具備衛星發射的能力以後,電視信號衛星,也是逐步開始上天了。

  這就導致,位於雄安的總台,可以無延遲的,將電視節目播放到電視之中,從而真正做到全國統一。

  而實際上,電視劇的發展,也是在為語言統一做著突出的貢獻。

  因為電視劇的發展,所有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以普通話為主,這就導致很多年輕人,通過電視,便可以學會普通話。

  畢竟,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為了能夠看懂電視劇的內容,必然是需要明白電視劇里的人物說的東西的,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說普通話了,也能說好普通話了。

  就算是再不濟,部分地區的人,就算是不會說普通話,至少也是能夠聽懂了。

  而這,也是在無形中加快了普通話的推廣。

  就比如遠在南緬的國府,因為電視信號覆蓋的原因,他們也是能夠接收到我們發出的電視信號的。

  這就導致,張浩有的時候到南邊一點的時候,很多緬甸的人,所代表的顏色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變成了綠色(自己人)。

  等到七十年代末的時候,張浩甚至發現,緬甸接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竟然都是隱約變成了綠色

  超過一半的人,其代表的顏色之中,都是夾雜著一些綠色。

  也是因此,張浩才會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這才正式讓緬甸回歸了。

  後續的事情,也是證明了這一點。

  不到兩年的時間,張浩看到的緬甸,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已經完全變成了綠色,剩餘的,基本上也是多多少少帶點綠色的。

  可以說,電視劇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對方的選擇。

  而隨著時間進入到八十年代,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電視劇的畫質也是越來越好了。

  很多的經典故事,也是開始了新一輪的翻拍。

  就比如四大名著。

  新四大名著的翻拍,所選擇的演員,卻是如同命運的安排一般,找到了原時空的那些演員,只不過,他們此刻卻已經不是第一版了,而是翻拍版本的。

  如此一來,不少人便是在電視劇上映以後,對前後兩版的電視劇進行評價。

  很多人都認為,還是老版本的好看,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情懷導致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事情就是這樣的,一旦某種事物,有多個版本,就難免會被人拿出來進行比較,有的人更喜歡情懷,而有的人卻是覺得新的好看,且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而不出意外的,新一版本的四大名著,也是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視率。

  只不過,因為可選擇的電視劇變多,已經再也不可能造成像是初版電視劇那般的瘋狂景象了。

  伴隨著時間進入到九十年代,我國的電視劇和電影工業,已經發展的極其成熟了。

  對於戰爭題材和歷史類題材,我國的電視劇和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但求一敗的情況。

  而以美國好萊塢為首的西方電影,則是在其他一些類型更加擅長一些。

  而我國設置的金樹葉獎,也是和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並稱為東方樹葉,西方奧斯卡。

  之所以被稱為金樹葉獎,是因為,伴隨著緬甸和外蒙的回歸,我國的國土,就像是一片樹葉一般,緬甸就像是樹葉的柄,而原來的秋海棠葉,則是變得像是一片帶著葉柄的樹葉。

  所以,這個獎項,便是被命名為金樹葉獎了,就好比原時空被命名為金雞獎一樣。

  而伴隨著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我國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以後,各種各樣好電影更是層出不窮。


  無論是動作類、軍事類、科幻類乃至於魔幻類電影,我們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就比如2020年一年,總計上映了172部電視劇,582部電影。

  這在六七十年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要知道,2020年上映的電視劇和電影,無論是集數或者時長,都是比六七十年代長了很多的。

  而除了電視劇和電影方面的內容,其他的一些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我國的發展速度也都是極其驚人的。

  其他的美術等藝術形式,伴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甚至於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後,更是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隨著我國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開始的潛移默化的文化輸出,我國的很多電影,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很多國外地區,也是都獲得了不少的票房。

  就比如西遊題材,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大IP。

  從五十年代到24年,全世界總計有超過200部有關於西遊記的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除此之外,西遊還有圖書以及其他周邊出產。

  光是由中國出產的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圖書,截至目前,不完全統計,已經創造了超過2500億元的收入,高於1872億元的日本的寶可夢。

  當然了,不同的是,西遊題材,因為作者都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換算成單個公司的利益的話,當然還是寶可夢最賺錢就是了。

  而全世界,超過九成的人,都曾經看過,或者了解過西遊記或者其相關的事情。

  至少,在世界範圍內,不會再像原時空一樣,和外國人一提到孫悟空,就會想到那個賽亞人了。

  而這,便是文化輸出的魅力所在。

  當一個角色或者題材火了以後,他們就會不自覺的去了解這其中的一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就會對這個角色所在的國家產生好感。

  而我國,通過電視劇、電影、漫畫、動漫的模式,悄無聲息的便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自己的宣傳陣地。

  就比如一些描寫有我國傳統文化的漫畫,因為種種原因,在全世界範圍內火起來以後,自然就會引得別人對我國產生嚮往。

  正如他老人家所說的,輿論陣地,自己不去占據,別人就會占據。

  既然如此,我們占據了輿論陣地,便是天然立在了不敗之地。

  甚至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國家拍攝的抗戰類的電視劇,也是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播放,而且獲得不少的收益了。

  就比如美國原時空的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如《珍珠港》、《狂怒》、《血戰鋼鋸嶺》、《中途島海戰》等電影,明明是描寫美國自己的戰爭的,卻是披上了一些皮以後,在全世界都能獲得不錯的票房,還能獲得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認可。

  當然了,要做到這些,不僅僅是需要文娛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依靠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

  國防實力,永遠是一切的保障。

  而經濟實力,則是國防實力的保障。

  實際上,當我國的經濟實力成為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以後,很多以前的爭論,已經不再是爭論了。

  一些以前需要去搶奪的輿論陣地,也是自然而然的回到了我們的手裡。

  只要苦練內功,我們就永遠不需要擔心輿論陣地會丟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