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番外:洲際飛彈
62年7月25日凌晨,西北某地。
一眾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最後一次檢查。
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的屠總設計師,又一次堅持爬到架子上,仔細地帶人進行著最後一遍檢查。
當時間來到上午七點多的時候,遠處的太陽,已經露了一點頭了。
最終,屠總設計師深深地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濁氣。
然後在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再看文件的名稱——東風-5型飛彈,第一次發射實驗
是的,這是一次飛彈的發射實驗。
此前,我國先後完成了東風-1,東風-2,東風-3,東風-4這總計四款飛彈的試射。
東風-1型飛彈,屬於是近程彈道飛彈,仿製於德國的V-2飛彈,但經過改造後,射程更是超過了V-2飛彈,最大射程超過了350公里。
而緊隨其後的,52年的時候,我國製造出來了東風-2型彈道飛彈,這種飛彈屬於中程彈道飛彈,通過慣性制導,最大射程能夠達到1600公里,且誤差只有不到100米。
此後,因為中蘇關係當時比較親近的原因,雙方合作研發了東風-3型中遠程飛彈,這款飛彈,於55年研製成功,最大射程能夠達到3000公里。
因為按照後來的飛彈射程劃分之中,東風-3型彈道飛彈剛好屬於是中程彈道飛彈和遠程彈道飛彈之間的產物,所以,在後來被認定為中遠程彈道飛彈。
而後,因為玉米曉夫的緣故,我國和蘇聯的關係有所惡化,但因為當時的我國再對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提供大量廉價輕工業品的緣故,所以,雙方最終並沒有撕破臉。
但是,一些研究活動,自然是不可能繼續一起進行了。
從這裡開始,中蘇兩國的武器發展之路,便是開始各自走向自己選擇的道路。
57年,伴隨著蘇聯和美國先後完成了洲際彈道飛彈(射程超過八千公里的飛彈)的製造工藝,我國也是開始正式啟動了洲際彈道飛彈飛彈的發展。
沒辦法,這一次我國的各項條件雖然相對於原時空要好了很多,但很多東西,卻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哪怕是由張浩這樣的存在,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積累才行的。
58年,美國首先完成了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將飛彈和核武器進行結合,試射了全世界第一枚核飛彈之後,我國和蘇聯也是迅速開始跟進。
而就在次年,也就是59年五月份,我國成功試射了射程超過6000公里的遠程彈道飛彈東風-4型。
緊跟著,59年四月,我國以東風-3中遠程彈道飛彈作為載體,在攜帶了一枚2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向西北大漠深處的某地,成功試射了一枚核飛彈。
核飛彈成功在沙漠深處引爆後,距離目標點位距離只有不到五十米的偏差。
而無論是東風-3還是東風-4,都可以攜帶核武器。
當這一消息出來以後,遠在南緬的畫面等人,可謂是惶惶不可終日。
而這個時候,我國的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發問題,還在持續進行著。
說實話,和美蘇這樣的正處在擴張期的龐然大物同處於一個時代,就算是我國有著張浩的存在,也是有些感到無奈甚至於絕望。
就算是很多的項目,有著張浩的布局和推動,但伴隨著美蘇之間的爭霸越發的激烈以後,我國也是逐漸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況。
從到核武器再到飛彈,之後又到航天發展,美蘇之間的爭鬥,可謂是無時無刻。
先是近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乃至於洲際彈道飛彈,然後是衛星升空,核電站的建立,再到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
美蘇之間的爭鬥,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全世界。
就算是我國,現在也是只能悶頭發展,只希望不要被落後的太多。
但有的時候,底子太差,就會發現,根本就追不上對方的腳步。
57年,美蘇相繼發射了洲際彈道飛彈,我國雖然早就已經開始了理論方面的研究,只是迫於經濟方面仍然和美蘇存在較大差距的原因,無法製造出來。
還能怎麼辦,只能勒緊褲腰帶,努力加油幹了。
結果,緊跟著,美蘇又相繼完成了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工作,這下可好,還能怎麼辦,繼續勒緊褲腰帶加油干吧。
就這般,每隔上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美蘇兩個就放一個衛星,把我國的上層都要搞得自閉了。
如今,經過幾年的研究,我國終於製造出了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而如今,終於要進行試射了。
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
但如果不成功,那造成的財產損失,對於如今的我國來說,那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但是,有些東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也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上級調撥了大量的資金,進入到研究之中。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屠總設計師深感自己的責任之重大,哪怕是平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表情管理,此刻也是因為緊張而緊緊地皺在了一起。
終於,當時間來到預定的發射時間的時候,屠總設計師反而放鬆了下來。
一切準備就緒後,當發射的命令下達後,屠總設計師不由得閉上了眼睛,然後祈禱著事情一定要順利。
..........
7月25日上午八點半左右,早就已經抵達預定海域的我軍艦艇編隊已經準備就緒了。
此刻的海面上,懸掛著我國海軍軍旗和國旗的我軍艦隊,正在太平洋南部某海域準備著。
整個艦艇編隊,由一艘1.2萬噸的遠洋打撈船以及九艘南海艦隊的艦艇組成。
整支船隊,總計10條艦船。
遠洋打撈船,是由我國江南造船廠,於60年新製造的一艘用於遠洋深海打撈物品的新型船隻。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造船工業,也是有了蓬勃的發展。
如今,我國的造船廠,已經具備了噸位超過萬噸的民用船隻的建造,同時,具備了對萬噸以上軍用艦船的改造能力,且具備建造最大7000-8000噸級的軍艦的建造。
而此次的行動,由南海艦隊組成的護航編隊,總計由八艘艦船組成。
首先是旗艦南昌艦,南昌艦,是一艘由我國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新型052型飛彈驅逐艦的一號艦。
052型飛彈驅逐艦,最早於52年開始設計,並且經過多次修改後,於58年下水的一款標準排水量約6200噸的新型水面艦艇。
這款戰艦,裝備有1座150毫米艦炮,三座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器和四座37毫米雙管機關炮,兩座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是一款可以同時對海和對空打擊的多用途海軍艦艇。
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海軍艦艇。
戰艦下水後,最終被命名為南昌艦,並於60年交付海軍,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說實話,這款軍艦有著種種缺陷,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是我國現如今能夠拿出來的最先進的艦艇了。
而除了一艘052型飛彈驅逐艦之外,便是四艘標準排水量3350噸的054型飛彈護衛艦,分別是。
054型飛彈護衛艦,首艦於56年4月下水,並於58年交付海軍,此後,以每年兩到三艘的速度下水,期間,每艘船都是做了一定的改進,截止目前,054型飛彈護衛艦,總計已經下水了10艘,因為南海艦隊的特殊性,所以,其中的四艘被劃分到了南海艦隊。
這款護衛艦,裝備有一座130毫米雙管艦炮,兩座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器,四座37毫米雙管機炮,兩座雙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而這四艘艦船,分別為株洲艦、百色艦、舟山艦、平江艦。
而除了以上的五艘艦船外,剩下的四艘艦船之中,其中兩艘為英國海軍賠付的艦船,在58-60年,先後進行了改裝後,重新加入了海軍的戰鬥序列,都是兩千多噸的護衛艦。
這兩艘艦船,分別是海豐艦和瀘州艦。
還有一艘,則是由日軍移交國府海軍的8000噸的艦船,因為如今已經下水超過20年的時間了,並沒有進行現代化改裝,只是作為跟隨艦隊作為一個威懾而存在。
最後便是一艘1.8萬噸的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這艘綜合補給艦,是由大連造船廠製造的,去年才剛下水,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最終也是趕鴨子上架,被帶了過來。
本時空,我國的艦船命名規則,還是和原時空差不多。
根據我國的的艦艇級別區分,並沒有按照世界傳統的艦艇級別進行區分。
而是將級別分為了五個級別。
首先是一級艦艇,主要分成三類,航母、兩棲攻擊艦、戰略核潛艇。
這類武器,我國主要是以省份進行命名。
這其中,因為核潛艇的特殊性,所以,其並不會對外公布具體的裝備數量和代號,所以,也就無法命名了。
然後便是二級艦艇,主要包括萬噸級大驅、攻擊型核潛艇和大型綜合保障船等。
三級艦艇則是指5000噸左右,一直到萬噸以下的所有驅逐艦,都是這一級別。
二三級的艦艇命名,原則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二級艦艇,主要是以省會和部分副省級城市進行命名的。
就比如南昌艦,按說,這個名字,就算是給到萬噸大驅,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051型飛彈驅逐艦的特殊性,所以,經過商討後,最終被命名給了052飛彈驅逐艦。
再之後的四級艦艇,則是指最多三千多噸,少則一千噸左右的護衛艦,這一級別的艦船,主要任務是維護近海國土防禦的安全以及巡邏任務,
這一級別的艦艇,主要是以常規地級市或者對於我黨我軍有著歷史意義的縣一級城市的名稱進行命名的。
株洲艦、百色艦、舟山艦、平江艦、海豐艦、瀘州艦這六個名字。
其中的株洲、舟山、瀘州,都是地級市的名稱,而百色、平江、海豐,則都是對於我黨我軍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縣一級城市。
最後的五級艦艇,則是指小型艦艇,比如魚雷艇,飛彈快艇之類的艦艇,命名則是以縣或者其他的歷史上我國的海軍名人亦或者其他的一些代號進行命名。
說完艦艇的情況,再說周邊海域的情況。
因為我國實驗洲際彈道飛彈,為了避免被各國誤判,所以,試射前,自然是要向目前的另外兩個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美國和蘇聯進行通報了。
如此一來,隨著我國艦隊的到來,美國便是帶著日、澳、新這三個太平洋上的小弟,向著我國的試驗區域不斷靠近。
同時,還派出了不少的飛機,密切監視著我軍的行動。
其中,在美國的指使下,澳國艦艇,最近的時候距離我軍艦隊只有不到五海里。
可以說,如果飛彈稍微偏離了試驗區域,掉入到預設位置外的區域,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只是,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為了計算落點,我國的技術人員,經過了嚴格的計算,最終,計算出了精準的位置。
上午九點三十五分許,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飛行了總計超過9000公里後,在目標海域上空,放出數據倉。
而數據倉,準確的命中了目標海域之中,在海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早就已經嚴陣以待的我軍的多名潛水員,立刻乘坐快艇出動。
同時,從綜合補給艦上,也是緊跟著起飛了兩架直升機進行掩護,最終,經過不到七分鐘的時間,數據倉便是被成功打撈出來。
最終,根據計算,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跨越了總計9758公里的距離,距離目標點位,只有不到20米的誤差,可謂是異常精準了。
這一刻,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國已經擁有了射程接近一萬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
我國也成為了繼美國、蘇聯之後,全世界第三個進行洲際飛彈實驗的國家。
而遠在雄安等待著消息的張浩等人,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後,也是瞬間引爆了會議室。
這一刻的會議室之中,掌聲雷動!
一眾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最後一次檢查。
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的屠總設計師,又一次堅持爬到架子上,仔細地帶人進行著最後一遍檢查。
當時間來到上午七點多的時候,遠處的太陽,已經露了一點頭了。
最終,屠總設計師深深地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濁氣。
然後在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再看文件的名稱——東風-5型飛彈,第一次發射實驗
是的,這是一次飛彈的發射實驗。
此前,我國先後完成了東風-1,東風-2,東風-3,東風-4這總計四款飛彈的試射。
東風-1型飛彈,屬於是近程彈道飛彈,仿製於德國的V-2飛彈,但經過改造後,射程更是超過了V-2飛彈,最大射程超過了350公里。
而緊隨其後的,52年的時候,我國製造出來了東風-2型彈道飛彈,這種飛彈屬於中程彈道飛彈,通過慣性制導,最大射程能夠達到1600公里,且誤差只有不到100米。
此後,因為中蘇關係當時比較親近的原因,雙方合作研發了東風-3型中遠程飛彈,這款飛彈,於55年研製成功,最大射程能夠達到3000公里。
因為按照後來的飛彈射程劃分之中,東風-3型彈道飛彈剛好屬於是中程彈道飛彈和遠程彈道飛彈之間的產物,所以,在後來被認定為中遠程彈道飛彈。
而後,因為玉米曉夫的緣故,我國和蘇聯的關係有所惡化,但因為當時的我國再對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提供大量廉價輕工業品的緣故,所以,雙方最終並沒有撕破臉。
但是,一些研究活動,自然是不可能繼續一起進行了。
從這裡開始,中蘇兩國的武器發展之路,便是開始各自走向自己選擇的道路。
57年,伴隨著蘇聯和美國先後完成了洲際彈道飛彈(射程超過八千公里的飛彈)的製造工藝,我國也是開始正式啟動了洲際彈道飛彈飛彈的發展。
沒辦法,這一次我國的各項條件雖然相對於原時空要好了很多,但很多東西,卻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哪怕是由張浩這樣的存在,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積累才行的。
58年,美國首先完成了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將飛彈和核武器進行結合,試射了全世界第一枚核飛彈之後,我國和蘇聯也是迅速開始跟進。
而就在次年,也就是59年五月份,我國成功試射了射程超過6000公里的遠程彈道飛彈東風-4型。
緊跟著,59年四月,我國以東風-3中遠程彈道飛彈作為載體,在攜帶了一枚2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向西北大漠深處的某地,成功試射了一枚核飛彈。
核飛彈成功在沙漠深處引爆後,距離目標點位距離只有不到五十米的偏差。
而無論是東風-3還是東風-4,都可以攜帶核武器。
當這一消息出來以後,遠在南緬的畫面等人,可謂是惶惶不可終日。
而這個時候,我國的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發問題,還在持續進行著。
說實話,和美蘇這樣的正處在擴張期的龐然大物同處於一個時代,就算是我國有著張浩的存在,也是有些感到無奈甚至於絕望。
就算是很多的項目,有著張浩的布局和推動,但伴隨著美蘇之間的爭霸越發的激烈以後,我國也是逐漸出現了力不從心的情況。
從到核武器再到飛彈,之後又到航天發展,美蘇之間的爭鬥,可謂是無時無刻。
先是近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乃至於洲際彈道飛彈,然後是衛星升空,核電站的建立,再到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
美蘇之間的爭鬥,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全世界。
就算是我國,現在也是只能悶頭發展,只希望不要被落後的太多。
但有的時候,底子太差,就會發現,根本就追不上對方的腳步。
57年,美蘇相繼發射了洲際彈道飛彈,我國雖然早就已經開始了理論方面的研究,只是迫於經濟方面仍然和美蘇存在較大差距的原因,無法製造出來。
還能怎麼辦,只能勒緊褲腰帶,努力加油幹了。
結果,緊跟著,美蘇又相繼完成了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工作,這下可好,還能怎麼辦,繼續勒緊褲腰帶加油干吧。
就這般,每隔上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美蘇兩個就放一個衛星,把我國的上層都要搞得自閉了。
如今,經過幾年的研究,我國終於製造出了第一枚洲際彈道飛彈,而如今,終於要進行試射了。
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
但如果不成功,那造成的財產損失,對於如今的我國來說,那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但是,有些東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也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上級調撥了大量的資金,進入到研究之中。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屠總設計師深感自己的責任之重大,哪怕是平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表情管理,此刻也是因為緊張而緊緊地皺在了一起。
終於,當時間來到預定的發射時間的時候,屠總設計師反而放鬆了下來。
一切準備就緒後,當發射的命令下達後,屠總設計師不由得閉上了眼睛,然後祈禱著事情一定要順利。
..........
7月25日上午八點半左右,早就已經抵達預定海域的我軍艦艇編隊已經準備就緒了。
此刻的海面上,懸掛著我國海軍軍旗和國旗的我軍艦隊,正在太平洋南部某海域準備著。
整個艦艇編隊,由一艘1.2萬噸的遠洋打撈船以及九艘南海艦隊的艦艇組成。
整支船隊,總計10條艦船。
遠洋打撈船,是由我國江南造船廠,於60年新製造的一艘用於遠洋深海打撈物品的新型船隻。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造船工業,也是有了蓬勃的發展。
如今,我國的造船廠,已經具備了噸位超過萬噸的民用船隻的建造,同時,具備了對萬噸以上軍用艦船的改造能力,且具備建造最大7000-8000噸級的軍艦的建造。
而此次的行動,由南海艦隊組成的護航編隊,總計由八艘艦船組成。
首先是旗艦南昌艦,南昌艦,是一艘由我國自主設計並製造的新型052型飛彈驅逐艦的一號艦。
052型飛彈驅逐艦,最早於52年開始設計,並且經過多次修改後,於58年下水的一款標準排水量約6200噸的新型水面艦艇。
這款戰艦,裝備有1座150毫米艦炮,三座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器和四座37毫米雙管機關炮,兩座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是一款可以同時對海和對空打擊的多用途海軍艦艇。
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海軍艦艇。
戰艦下水後,最終被命名為南昌艦,並於60年交付海軍,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說實話,這款軍艦有著種種缺陷,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是我國現如今能夠拿出來的最先進的艦艇了。
而除了一艘052型飛彈驅逐艦之外,便是四艘標準排水量3350噸的054型飛彈護衛艦,分別是。
054型飛彈護衛艦,首艦於56年4月下水,並於58年交付海軍,此後,以每年兩到三艘的速度下水,期間,每艘船都是做了一定的改進,截止目前,054型飛彈護衛艦,總計已經下水了10艘,因為南海艦隊的特殊性,所以,其中的四艘被劃分到了南海艦隊。
這款護衛艦,裝備有一座130毫米雙管艦炮,兩座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器,四座37毫米雙管機炮,兩座雙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而這四艘艦船,分別為株洲艦、百色艦、舟山艦、平江艦。
而除了以上的五艘艦船外,剩下的四艘艦船之中,其中兩艘為英國海軍賠付的艦船,在58-60年,先後進行了改裝後,重新加入了海軍的戰鬥序列,都是兩千多噸的護衛艦。
這兩艘艦船,分別是海豐艦和瀘州艦。
還有一艘,則是由日軍移交國府海軍的8000噸的艦船,因為如今已經下水超過20年的時間了,並沒有進行現代化改裝,只是作為跟隨艦隊作為一個威懾而存在。
最後便是一艘1.8萬噸的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這艘綜合補給艦,是由大連造船廠製造的,去年才剛下水,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最終也是趕鴨子上架,被帶了過來。
本時空,我國的艦船命名規則,還是和原時空差不多。
根據我國的的艦艇級別區分,並沒有按照世界傳統的艦艇級別進行區分。
而是將級別分為了五個級別。
首先是一級艦艇,主要分成三類,航母、兩棲攻擊艦、戰略核潛艇。
這類武器,我國主要是以省份進行命名。
這其中,因為核潛艇的特殊性,所以,其並不會對外公布具體的裝備數量和代號,所以,也就無法命名了。
然後便是二級艦艇,主要包括萬噸級大驅、攻擊型核潛艇和大型綜合保障船等。
三級艦艇則是指5000噸左右,一直到萬噸以下的所有驅逐艦,都是這一級別。
二三級的艦艇命名,原則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二級艦艇,主要是以省會和部分副省級城市進行命名的。
就比如南昌艦,按說,這個名字,就算是給到萬噸大驅,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051型飛彈驅逐艦的特殊性,所以,經過商討後,最終被命名給了052飛彈驅逐艦。
再之後的四級艦艇,則是指最多三千多噸,少則一千噸左右的護衛艦,這一級別的艦船,主要任務是維護近海國土防禦的安全以及巡邏任務,
這一級別的艦艇,主要是以常規地級市或者對於我黨我軍有著歷史意義的縣一級城市的名稱進行命名的。
株洲艦、百色艦、舟山艦、平江艦、海豐艦、瀘州艦這六個名字。
其中的株洲、舟山、瀘州,都是地級市的名稱,而百色、平江、海豐,則都是對於我黨我軍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縣一級城市。
最後的五級艦艇,則是指小型艦艇,比如魚雷艇,飛彈快艇之類的艦艇,命名則是以縣或者其他的歷史上我國的海軍名人亦或者其他的一些代號進行命名。
說完艦艇的情況,再說周邊海域的情況。
因為我國實驗洲際彈道飛彈,為了避免被各國誤判,所以,試射前,自然是要向目前的另外兩個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美國和蘇聯進行通報了。
如此一來,隨著我國艦隊的到來,美國便是帶著日、澳、新這三個太平洋上的小弟,向著我國的試驗區域不斷靠近。
同時,還派出了不少的飛機,密切監視著我軍的行動。
其中,在美國的指使下,澳國艦艇,最近的時候距離我軍艦隊只有不到五海里。
可以說,如果飛彈稍微偏離了試驗區域,掉入到預設位置外的區域,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只是,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為了計算落點,我國的技術人員,經過了嚴格的計算,最終,計算出了精準的位置。
上午九點三十五分許,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飛行了總計超過9000公里後,在目標海域上空,放出數據倉。
而數據倉,準確的命中了目標海域之中,在海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早就已經嚴陣以待的我軍的多名潛水員,立刻乘坐快艇出動。
同時,從綜合補給艦上,也是緊跟著起飛了兩架直升機進行掩護,最終,經過不到七分鐘的時間,數據倉便是被成功打撈出來。
最終,根據計算,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跨越了總計9758公里的距離,距離目標點位,只有不到20米的誤差,可謂是異常精準了。
這一刻,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國已經擁有了射程接近一萬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
我國也成為了繼美國、蘇聯之後,全世界第三個進行洲際飛彈實驗的國家。
而遠在雄安等待著消息的張浩等人,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後,也是瞬間引爆了會議室。
這一刻的會議室之中,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