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思想的戰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國淵與邴原的辯經,簡而言之就四個字:

  唇槍舌劍!

  但相比於邴原而言,國淵的積累與天賦多少還是差了點。

  要知道邴原日後可是能直接和他老師鄭玄辯經的人。

  曹魏時期,世人更是稱齊魯之地有「邴鄭之學」,將兩人並論。

  於是在邴原犀利的進攻之下,這次辯經國淵終於露出了頹勢。

  ……

  不知過了多久,修文堂中。

  看著面前臉色有些蒼白的國淵,只見邴原依舊神態沉穩的開口道:「汝自認學問與孔子相比,孰強孰弱?」

  國淵聞言自然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

  「我不如也!」

  然而他此言一出,邴原頓時眼神微凝,直接圖窮匕見。

  「汝之學問既不如孔子,又如何能判斷聖賢對錯?」

  「《儀禮》縱有些許謬誤,卻上承孔子,傳承有序,《周官禮》可乎?」

  「《周官禮》藏於皇宮秘府多年,為何唯獨為劉歆父子發現?」

  「何人所錄?何人所藏?何人可證?」

  「諸證皆無,《周官禮》何以為憑?」

  邴原這連綿不斷的質問聲頓時就好似刀劍一般齊齊朝著國淵射去。

  明明四下無風,但國淵的後背卻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仿佛在驚濤駭浪之中一般,搖搖欲墜。

  但即便滿頭大汗,他亦是面色慘白咬牙道:

  「世間之事,是便是,非便非,通天通地,貫古貫今,決不可易也。若使孔子之言有不是之處,亦是不是,如何能硬穿鑿說!」

  不得不說,國淵在經學上或許不如邴原,但心志卻非凡人。

  即便四下有諸多遼東儒生圍觀,他亦是面色堅定的開口道:「若違天理,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若合人倫,雖其言之出於黔首,不敢以為非也!」

  國淵這麼說倒不是失心瘋了,而是秉承師門理念。

  話說鄭玄這一派與今文經學最大的分歧,其實就是關於孔子的定位。

  在今文經學的理論中,孔子是給後世製法的神聖。

  故此這一派大儒才會稱孔子是受命於天的素王,乃是其母在大澤之坡郊遊時,夢見黑帝請其赴宴,後在夢中交合有感,方才在空桑之中生下孔丘。

  因為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神話的傳統,神聖都是其母跟天帝生的。

  但是鄭玄這一派的古文經學大儒卻不這麼認為。

  他們雖然同樣尊崇孔子,但卻認為他是「先師」。

  只是有大智慧的先行者,領路人!

  雖然孔子的成就很高,但卻並不是無所不知,所言都是正確的。

  也正由此,才會引發了兩派的第二個分歧:

  即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為孔子所作;

  而古文經學則認為《六經》是古代典籍,只是經孔子校訂整理而已。孔子的貢獻在於「述而不作」,繼承並弘揚古學。

  為什麼雙方的態度截然不同呢?

  原因很簡單!根本在於雙方立場的不同。

  立場不一,才會導致今文和古文對六經的態度自然就不同。

  今文經學之所以持有這個觀點,就是因為孔子「必須」是素王。

  因為只要孔子是神聖,所言便是神諭。

  如此一來,凡俗生靈自然沒有資格篡改。

  畢竟聖人乃是無所不知,所言凡人即便不理解也應該聽從,而不是篡改。

  如果凡人所行和孔子言論相違背,那也肯定是凡人哪個地方做的不到位,而不是孔子錯了,畢竟聖人的無所不知,自然是不會錯的。

  在這個邏輯下,今文經學自然要認為《六經》皆為孔子所作了。

  畢竟只有《六經》為聖人言論,凡人才沒有篡改的資格。

  如此,聖人典籍的解釋權,也就是儒門的家法,自然就能世代傳承了。

  而掌握家法、師法的諸多今文經學的大儒家族,便可以世代不易。


  如果他們的想法當真實現,那麼這種家法道統甚至會比帝統更珍貴。

  即便他們彼此之間也有矛盾,那也只是皮毛之爭,不傷根本。

  可一旦古文經學得勢,他們的根基就會徹底崩盤。

  畢竟在孔子是素王,《六經》皆為孔子所作的情況下,他們各家對儒學典籍的解釋權是最權威的,在既有的學術框架里誰也無法再推翻他們。

  但倘若鄭玄這一派的理念大行於世,那麼【孔子是素王】【《六經》皆為孔子所作】這兩點必然會被否定後,他們自然也就失去了萬世不易的根基。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甚至不承認當下《五經》有瑕疵。

  鄭玄等古文大儒認為如今《五經》是秦火殘餘,其傳述多有缺漏。

  可今文經學自前漢開始,就一直堅稱【漢初五經均為全本】。

  畢竟一旦《五經》有瑕疵,那就需要彌補。

  如此一來,就等於將儒家典籍的解釋權拱手相讓了。

  所以古今之爭雖然源自《五經》,但如事情的關鍵卻已然不在古文經的真假上面了。

  鄭玄一派的古文大儒之所以如此堅持,便是認為當前的儒家經義實在太過僵化了,充斥著讖緯神異,已然脫離古之賢者本意。

  故此古文經學才會斥責今文經學為附會讖緯的妖妄,強調文字訓詁對於治經的重要性。堅持研究經文本身的涵義。

  比如鄭玄在講學時便從來不講「非常疑義可怪之論」及「陰陽災異」。

  在他們這一派人看來,後人亦可有不同於孔子的想法和觀點。

  也正是秉承著鄭玄的教誨,國淵才能說出這番大膽的言論。

  然而國淵此言一出,四下頓時一片譁然,堂內堂外的士子都不禁面露驚色。

  但國淵卻沒有理會這些,辯經說到這裡他也知道自家落敗了。

  再糾纏下去,反而會丟了師門的臉面。

  於是只見國淵先是朝邴原一禮,以示勝負,而後又開口道:

  「今日之敗,皆因我學識淺薄,非《三禮注》不行。我師座下,唯我最為蠢鈍粗鄙,日後定有其他師兄前來討教!」

  邴原聞言倒是也沒有意外,要是國淵輸了一場辯經就叛出師門他才奇怪。

  故此邴原亦未咄咄逼人,反而回之一禮,而後便退下休息。

  畢竟即便是他面對這種強度的辯經,此刻也已經感到相當疲憊了。

  不過待國淵與邴原這兩位主角退場之後,作為看客的魏哲反而留了下來。

  片刻之後,藏書閣內。

  只見魏哲一臉好奇的找出引出這場紛爭的《三禮注》抄本,一臉好奇的翻看著……

  -----------------

  抱歉,遲到了,但這章真的好難寫!

  o(╥﹏╥)o算了不說了,睡了,晚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