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現學現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午後,樂浪太守府。

  見鍾扈與烏忠守在書房外,元駿立刻放輕了腳步。

  「君侯又在學經?」

  當看見鍾扈微微頷首,元駿頓時有些頭疼。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從看了幾次辯經之後魏哲竟然好學起來。

  為此還專門讓人將郡學中的《三禮注》抄錄了一份,不時研讀。

  此事傳出之後,倒是令不少文士儒生對魏哲心生好感。

  不過邴原卻有些不服,為此還特地獻上了一本他註解的《儀禮》。

  很顯然,他並不想讓魏哲被古文經學給拉攏過去。

  而就在元駿糾結要不要現在打擾魏哲的時候,卻聽見裡面傳出一句話。

  「子良,進來吧!」

  魏哲學經固然有自己的打算,但還不至於因私廢公,本末倒置。

  再說了,學經非一日之功,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待元駿進門後見他面有急色,魏哲頓時將手中的典籍放下。

  「何事如此焦急?」

  聞聽此言,元駿也顧不得其他,當即眉頭緊皺的解釋道:「君侯,城中有老者狀告其子忤逆,朝鮮令不敢斷,故來上報。」

  說來樂浪九縣的地方長官除了戲志才外,如今也就這個朝鮮令倖存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太守的眼皮子底下,這廝膽小的簡直堪稱廢物。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他在五督郵巡縣的風波中躲過一劫。

  不過這回朝鮮令是確實被嚇到了。

  要知道忤逆案無論是在前漢還是本朝都是大案,忤逆罪在「十惡」中更是排第二,僅次於謀反叛亂。

  一旦縣裡出現忤逆大案,無論如何判罰,縣官都可能會被撤職待參。

  天知道朝鮮令接到訴狀的時候有多絕望!

  千防萬防,他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這罷官之劫!

  而見元駿這麼一說,魏哲亦是面色一沉。

  來樂浪郡這麼久,他還是頭一回遇到這種事情。

  不過太守到底要比縣令超然一點,故此魏哲直接問起了案情。

  元駿聞言立刻便將此案的相關情況一一道來。

  「事情是這樣的,今早石鏡鄉民杜宏於縣寺告同鄉劉勃忤逆。」

  「經朝鮮令詢問得知,杜宏今年五十有三,早年家貧無力撫養嬰兒,故將其子遺棄於樹下,後被同鄉劉常發現,因其無子,便撿走男嬰撫養長大。杜宏事後得知亦未多言。」

  「然杜宏此人好酒,時常流連於酒肆之中。昨日於酒肆遇到劉勃時,此人酒醉之後竟然直接當眾對其呼曰【汝是吾子】。劉勃聞言立刻大怒,直接操酒肆中木棒怒杖杜宏十數下。」

  說到這裡,元駿的臉色也有些無奈:

  「那杜宏酒醒後思之憤然,便自告縣官。」

  說實在的,這事元駿剛開始聽說時都有些頭疼,也難怪朝鮮令不能斷。

  那杜宏雖然是一介酒徒,品行不端,但他確實是劉勃之父,這點鄉中三老都能證明。

  畢竟同居一鄉,彼此知根知底,一個老光棍忽然多出來一個兒子,三老不可能不過問,此事倒是好查的很,但也正是這樣才麻煩。

  因為如此一來,以子毆父的行為就成立了。

  但若是直接就這麼判定為忤逆,卻又有些牽強。

  或合乎法理,卻不合情理!

  然而魏哲聽罷只是略做沉吟便笑了起來。

  「此案簡單!」在元駿不解的眼神中,只見魏哲果斷道:「忤逆不成,以毆傷論,罰劉勃城旦三日,以做訓誡。」

  見魏哲這麼一說,元駿頓時擔心道:「君侯,如此輕懲,或有非議呀!」

  魏哲聞言當即淡然一笑的解釋道:「杜宏雖為劉勃生父,但棄之在先,並無養育之恩,如此父子之義已絕矣。生而未養,不為父子,何來忤逆?」

  簡單來說就是父親不僅要生,更要養;生而養,才是「義」。

  如果只是因為生理欲望有了一個孩子卻不撫養,那就是枉為人父。


  見元駿依舊有些擔憂,魏哲當即又現學現賣道:「春秋時許悼公食其親子所製藥丸而崩,若以常理論,無疑犯「弒君」「弒父」之罪。然孔子聞之卻不罪公子許止,只言其不夠謹慎,非忤逆人倫也!」

  此言一出,元駿頓時鬆了口氣,當即贊道:「君侯大才,吾不如也!」

  有了這個解釋,定然沒有人會對此案的判罰說三道四了。

  ……

  且不說魏哲如何輕鬆解決了一樁忤逆大案。

  只是當魏哲對此案的論斷傳出之後,郡內果然俱是一片讚頌之聲。

  甚至來樂浪郡遊學的遼東士子聞言,都忍不住連連頷首。

  他們倒不是沒有想到,魏哲不僅擅長兵法,竟然也精通義理。

  一時間,魏哲在遼東之地的聲望倒是越發高漲了。

  但是樂浪郡學那邊卻依然如故。

  實際上如今來樂浪郡遊學的遼東士子,基本上都是衝著辯經來的。

  甚至連海對面的青州諸郡都有所聽聞,不少既閒又不缺錢的東萊士子、北海儒生竟然直接乘船浮海而來,堪稱頂級樂子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魏哲倒是有些理解他們。

  畢竟連他也沒有想到,國淵辯經輸了之後竟然還有後續。

  也不知道是不是國淵寫信搖人了,反正沒過不久另一位鄭玄高足郗慮便來到了朝鮮城,一來便去樂浪郡學找場子去了。

  畢竟遼東就相當於青州的家門口。

  在家門口被今文經學打敗了,鄭玄門下可咽不下這口氣。

  然而經過數日的辯經之後,郗鴻豫竟然也不敵邴原。

  當這個消息傳開之後,鄭玄門下就真的坐不住了。

  如果說郗慮是因為和國淵的關係好才過來助戰,那麼這次就不是國淵一個人的事情了,凡是鄭門弟子都同仇敵愾起來。

  一時間,鄭玄門下弟子開始紛紛來到樂浪,如趙商、崔琰、公孫方等人。

  只可惜邴原日後能與鄭玄並稱不是白說的,他反而越戰越勇,連戰連勝。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國淵已經有些騎虎難下了。

  於是無奈之下,他只能把師兄程秉請來。

  畢竟只有這位師兄跟隨老師鄭玄學習最久,也最得老師真傳,同樣通曉五經,並且已經開始嘗試著述立言。

  鄭玄曾有言,他弟子中唯獨程秉於治學一道走得最遠。

  果不其然,當程秉來到樂浪郡學之後,邴原日益高漲的氣勢終於一滯。

  數日之內,兩人接連辯經八次,結果竟然互有勝負,不相上下。

  一時間,樂浪郡學儼然已經成為了遼東的文萃之地。

  而作為樂浪太守的魏哲這段時間別提心情有多好了,看著不斷前來遊學的士子,他只感覺一條條魚兒在主動往他的籠子裡跳。

  須知治理地方除了要頂尖的謀士文臣之外,大量的普通文士其實也必不可少,因為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執行。

  而這其實也正是中原之地最大的優勢,譬如日後的曹操,便從來沒有人才匱乏之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