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章 黃州有變,吳討襲請援
「我於巴水岸故布疑兵,大張聲勢。黃州震盪,那岑炳若領大軍而來,我抽身而退便是,絕不過多糾纏,如此徒耗其人力物力,並不算虧,亦測試出岑炳態度,我方當著重經營蘄州,使其為西面屏障。若岑炳不來,其態度已然明了,絕不會東向擾我後庭,我廬州西境再無憂矣,只需在江邊建一二營寨監視長江水路,便可全力向東,只待揚州有變。」
田頵言罷,滿廳再無一人反對,唯有嘆服田頵謀略過人聲。
只楊行愍仍覺心有不妥。
好端端的去招惹岑炳干甚!萬一攪個馬蜂窩出來,惹得武安軍跨巴水、一路向東,又如何收場……
廳內善謀之輩,除田頵袁襲,尚有徐溫。只徐溫心思深沉,廳內議事時,多靜觀一旁,輕易不會張口。
楊行愍單獨問向徐溫:「徐參軍有何見解?」
徐溫答:「田將軍高瞻遠矚,謀略非凡,吾等唯有稱服。」
連徐溫也贊同,楊行愍方不再做他想,只心裡不大放心,提醒田頵道:「二哥只領五百人而往,實在少了些,且等我再為二哥調些人馬……」
楊行愍話未道完,已被田頵大手一揮阻斷:「五百人足矣,多了反而不妙。主公但管放心。」
楊行愍如何能放心,可抬眼見廳內無人附和,也只得作罷,任由田頵自去操辦。
眾人心思,楊行愍多少也能猜知一二。田頵素來心高氣傲,人緣不佳,他領五百人經蘄州去黃州,事成,自然是奇功一件,算他田頵了得;若不成,也可藉此打壓田頵的囂張個性,於眾人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
趙德諲好算計,曾劍鋒好口才,然岑炳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主動去招惹秦宗言。
另要防範秦宗言是個傻子,聽信趙氏鬼話,來惹隨州麻煩。
許存曾在汝州帳下效力,有過論斷,秦宗言此人志小又才疏,又暴虐易怒,又心胸狹隘,又貪財好色,眼裡只有女人與銀子兩樣,不值得謀事……
岑炳托馮子德選派一能言善辯的知客,為隨州信使,攜厚禮出使新野,勸和兩家。
待知客自新野歸來,岑炳親往詢問。
知客報,郡王見厚禮而不喜,直言隨州庶足、倉廩豐實,明知新野缺少糧秣,為何不直接輸運三萬石糧米來,誰稀罕這些不能吃的勞什物!
知客又道在新野見聞,郡王所領汝州兵確實少糧,多四散開來到處劫掠。但據知客所見,新野位於襄、鄧、唐三州分野處,亂兵之外再添匪患,無從劫得大量糧食,倒是抓了不少躲藏山林的百姓,成串地押回新野。
張口便要三萬石糧米,秦宗言胃口不小。
岑炳問可試探出秦宗言南下意圖。
知客報,郡王動輒易怒,他沒說上兩句便被轟出來,只耳聽得兩句,一句「早知襄州與汝州一般窮,老子就不來了」,一句「一個叫老子去襄州,一個叫老子去隨州,如今又來一個……老子肚兒都餓癟了,吃不飽,去哪都沒力氣。」
若秦宗言沒有耍詐,所說屬實,那派他來襄州的自然是秦皇帝。秦皇帝授予秦宗言的使職為荊南招討使,奪的是趙德諲的權,自然也是沖襄州而去,絕非曾劍鋒所謂衝著隨州來。
支使他來隨州的自然是趙德諲,欲假借其手謀除隨州。即使謀除不了,教秦宗言與岑炳兩敗俱傷,最終無論誰被逐,都是趙德諲的利好。
秦宗言又會聽信於誰?
依親疏遠近而論,秦宗言當聽信皇兄之言,以監視謀除襄州為要,偏偏秦宗言其人無才又無德,故計早把他皇兄的叮囑拋諸腦後。
秦宗言目前最緊需的是能養活部眾的糧米,照此看來,隨州安危不保。
因襄州各處動盪,不事民生,隨州則糧米充裕。
岑炳不得不多方準備。
再遣客使往新野,傳岑炳之言,隨州可奉上糧米萬石,但前提是汝州軍遠離隨州,最好是去往荊州——這話自然不能直說。需客使多言利害,多逞口舌利,勸說秦宗言,荊州內亂、不難奪取,又有隨州供糧秣為後援,只待荊州一下,不但城內金銀錢帛盡得,亦是開疆拓土奇功一件,遠好過困居新野碌碌無為……
信使往來逞能口舌只一方面,另一方面調逄鵬飛率部駐守棗陽,完善城防,以備不時之虞。
又傳令周雄領伏遠兩營入復州境,窺探荊州周邊虛實。
又令各部暫停休假,各點齊部眾,定遠威遠兩都聚雲夢營,輕騎都聚厲鄉驛營,水軍聚平塘營,兩日一練,十日一會操,為臨戰備。
這方安排畢。
尚未等來客使回信,不辨秦宗言如何決斷,忽有人自安州飛船來隨州報:黃州有變,吳討襲請援。
屋漏偏逢連夜雨!
又接連有人來隨州報信,可見黃州事急。亦大概描述出事情原貌,蘄州、廬州、舒州三地兵馬忽攜手西進,前鋒已達巴水東岸,正搜羅船隻、搶搭浮橋,隨時預備殺入黃州境。且從搭建的浮橋規模來看,三州兵馬當不下萬數,來勢洶洶。吳討襲不能敵,也不敢敵,只龜縮黃州城內,急派人來安州求救。
考慮到來往傳信路途所耗時日,岑炳眼下收到消息的節點,指不定三州兵馬已入黃州境,正大肆攻掠。
岑炳只得留下旌旗符節,做出仍坐鎮隨州的假象,領親兵悄然返安州。
不入安陸,徑赴雲夢營。
會見李季方、趙敢當等都將同時,亦囑託其封鎖消息,不得泄露自己身在何出。
再聽聞黃州形勢。自前幾日,吳討襲求救的信使一路接一路,快要踩平府衙門檻,可見黃州危急。劉威亦遣人來報,所領兵馬駐木蘭山下未動,只遣斥候去東邊刺探,得來消息與吳討襲所報同,巴水東岸旌旗林立,賊眾如雲,滿眼望去皆是,恐不下萬人之數。
只一點與吳討襲所報不同,賊人大部未渡巴水。
這給了武安軍最後的戰機。
因巴水本為黃州蘄州分野,去黃州城只百里,相較之下,雲夢去黃州城整三百里有餘,若賊人已然渡水,再去救援,已落後手被動之極。
田頵言罷,滿廳再無一人反對,唯有嘆服田頵謀略過人聲。
只楊行愍仍覺心有不妥。
好端端的去招惹岑炳干甚!萬一攪個馬蜂窩出來,惹得武安軍跨巴水、一路向東,又如何收場……
廳內善謀之輩,除田頵袁襲,尚有徐溫。只徐溫心思深沉,廳內議事時,多靜觀一旁,輕易不會張口。
楊行愍單獨問向徐溫:「徐參軍有何見解?」
徐溫答:「田將軍高瞻遠矚,謀略非凡,吾等唯有稱服。」
連徐溫也贊同,楊行愍方不再做他想,只心裡不大放心,提醒田頵道:「二哥只領五百人而往,實在少了些,且等我再為二哥調些人馬……」
楊行愍話未道完,已被田頵大手一揮阻斷:「五百人足矣,多了反而不妙。主公但管放心。」
楊行愍如何能放心,可抬眼見廳內無人附和,也只得作罷,任由田頵自去操辦。
眾人心思,楊行愍多少也能猜知一二。田頵素來心高氣傲,人緣不佳,他領五百人經蘄州去黃州,事成,自然是奇功一件,算他田頵了得;若不成,也可藉此打壓田頵的囂張個性,於眾人而言,未嘗不是好事。
……
趙德諲好算計,曾劍鋒好口才,然岑炳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主動去招惹秦宗言。
另要防範秦宗言是個傻子,聽信趙氏鬼話,來惹隨州麻煩。
許存曾在汝州帳下效力,有過論斷,秦宗言此人志小又才疏,又暴虐易怒,又心胸狹隘,又貪財好色,眼裡只有女人與銀子兩樣,不值得謀事……
岑炳托馮子德選派一能言善辯的知客,為隨州信使,攜厚禮出使新野,勸和兩家。
待知客自新野歸來,岑炳親往詢問。
知客報,郡王見厚禮而不喜,直言隨州庶足、倉廩豐實,明知新野缺少糧秣,為何不直接輸運三萬石糧米來,誰稀罕這些不能吃的勞什物!
知客又道在新野見聞,郡王所領汝州兵確實少糧,多四散開來到處劫掠。但據知客所見,新野位於襄、鄧、唐三州分野處,亂兵之外再添匪患,無從劫得大量糧食,倒是抓了不少躲藏山林的百姓,成串地押回新野。
張口便要三萬石糧米,秦宗言胃口不小。
岑炳問可試探出秦宗言南下意圖。
知客報,郡王動輒易怒,他沒說上兩句便被轟出來,只耳聽得兩句,一句「早知襄州與汝州一般窮,老子就不來了」,一句「一個叫老子去襄州,一個叫老子去隨州,如今又來一個……老子肚兒都餓癟了,吃不飽,去哪都沒力氣。」
若秦宗言沒有耍詐,所說屬實,那派他來襄州的自然是秦皇帝。秦皇帝授予秦宗言的使職為荊南招討使,奪的是趙德諲的權,自然也是沖襄州而去,絕非曾劍鋒所謂衝著隨州來。
支使他來隨州的自然是趙德諲,欲假借其手謀除隨州。即使謀除不了,教秦宗言與岑炳兩敗俱傷,最終無論誰被逐,都是趙德諲的利好。
秦宗言又會聽信於誰?
依親疏遠近而論,秦宗言當聽信皇兄之言,以監視謀除襄州為要,偏偏秦宗言其人無才又無德,故計早把他皇兄的叮囑拋諸腦後。
秦宗言目前最緊需的是能養活部眾的糧米,照此看來,隨州安危不保。
因襄州各處動盪,不事民生,隨州則糧米充裕。
岑炳不得不多方準備。
再遣客使往新野,傳岑炳之言,隨州可奉上糧米萬石,但前提是汝州軍遠離隨州,最好是去往荊州——這話自然不能直說。需客使多言利害,多逞口舌利,勸說秦宗言,荊州內亂、不難奪取,又有隨州供糧秣為後援,只待荊州一下,不但城內金銀錢帛盡得,亦是開疆拓土奇功一件,遠好過困居新野碌碌無為……
信使往來逞能口舌只一方面,另一方面調逄鵬飛率部駐守棗陽,完善城防,以備不時之虞。
又傳令周雄領伏遠兩營入復州境,窺探荊州周邊虛實。
又令各部暫停休假,各點齊部眾,定遠威遠兩都聚雲夢營,輕騎都聚厲鄉驛營,水軍聚平塘營,兩日一練,十日一會操,為臨戰備。
這方安排畢。
尚未等來客使回信,不辨秦宗言如何決斷,忽有人自安州飛船來隨州報:黃州有變,吳討襲請援。
屋漏偏逢連夜雨!
又接連有人來隨州報信,可見黃州事急。亦大概描述出事情原貌,蘄州、廬州、舒州三地兵馬忽攜手西進,前鋒已達巴水東岸,正搜羅船隻、搶搭浮橋,隨時預備殺入黃州境。且從搭建的浮橋規模來看,三州兵馬當不下萬數,來勢洶洶。吳討襲不能敵,也不敢敵,只龜縮黃州城內,急派人來安州求救。
考慮到來往傳信路途所耗時日,岑炳眼下收到消息的節點,指不定三州兵馬已入黃州境,正大肆攻掠。
岑炳只得留下旌旗符節,做出仍坐鎮隨州的假象,領親兵悄然返安州。
不入安陸,徑赴雲夢營。
會見李季方、趙敢當等都將同時,亦囑託其封鎖消息,不得泄露自己身在何出。
再聽聞黃州形勢。自前幾日,吳討襲求救的信使一路接一路,快要踩平府衙門檻,可見黃州危急。劉威亦遣人來報,所領兵馬駐木蘭山下未動,只遣斥候去東邊刺探,得來消息與吳討襲所報同,巴水東岸旌旗林立,賊眾如雲,滿眼望去皆是,恐不下萬人之數。
只一點與吳討襲所報不同,賊人大部未渡巴水。
這給了武安軍最後的戰機。
因巴水本為黃州蘄州分野,去黃州城只百里,相較之下,雲夢去黃州城整三百里有餘,若賊人已然渡水,再去救援,已落後手被動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