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章 陳兵巴水即是利
「正是。」
田頵微一點頭,應道。
他確要興兵黃州。
「只怕……」楊行愍似有遲疑,卻未道出。
淮南三十六英雄並非全是英雄,多忝列名牆之人。逐一而論,其中陶雅、劉威二人以資歷最長,且氣度雅量能服眾;蔡儔本廬州大戶,多出財力資助,且慷慨樂施,亦得眾人擁護;李神福、台濛、張訓等人熟知兵家事,有百戰百勝之能,可掌兵;袁襲、徐溫等人善計謀,出謀劃策之外,又能處理內政……這些人皆各有所長,為三十六英雄中真英雄。
而論個人綜合才能,田頵能文善武,智謀百出,又有服人之能,可居三十六英雄第一。
便是三十六英雄位列首位的楊行愍亦遜色幾分。
故田頵主張興兵黃州,甚至未經眾議,已私下調撥軍隊,便是楊行愍有微詞,也不得不再三斟酌,反覆掂量,不敢輕言反對。
廳下十二人,袁襲本楊府門客出身,是楊行愍的絕對心腹,主公有難處,便當由他出面來發聲:「某不解,黃州既不與廬州接壤,無利害衝突,又素來沒有瓜葛,何故興兵去犯?」
「三十六郎話說得奇怪。當此之世,所圖皆一利字爾,我若去犯人,但問有利可圖,與人可曾犯我有何干係?」
袁襲家中排行第四,田頵卻故意稱他「三十六郎」,乃是因為袁襲加入三十六英雄議事最晚,被人戲稱三十六郎,含譏諷攀附高枝之意。
田頵非魯莽之人,故意用此稱呼,是要以盛氣壓人,教其知難而退。再攜此威勢,好與袁襲背後的楊行愍辯駁。
可袁襲亦非知難而退的人,反進一步問道:「敢問田將軍,有何利可圖?」
「陳兵巴水即是利。」田頵簡短應道。
巴水乃蘄州與黃州分野,發端大別山,自北而南注入長江,亦是淮南去往荊襄陸上的屏障。可單一句陳兵巴水,教人摸不著頭腦。
楊行愍唯有親自發問:「陳兵巴水,所圖在蘄州,還是黃州?」
「蘄州亦可,黃州亦未嘗不可。」既楊行愍有問,田頵方仔細作答,「蘄州當地儘是牆頭草,一面與我廬州交好,一面又與鄂州、江州糾纏不清,前番鄂沔亂時就當全奪蘄州,無奈諸公優柔寡斷,坐失良機,如今我親領兵馬前去,必教其俯首帖耳,再不敢存他念。至於黃州吳討襲,只一砧板上的魚肉耳,取或不取,待我渡了巴水後,權宜處置。」
兵家大事,被他說得直如兒戲般簡單,在座眾人無不皺起眉頭。
劉威持重,也忍不住質問道:「既欲威服蘄州,又要謀奪黃州,田將軍預備攜多少兵馬?窮盡廬州之力,能實現將軍的宏圖大志否?」
「不勞諸公煩憂,亦無需動用廬州一兵一馬,我自領本部人馬五百,足矣。」田頵傲視廳內,悠然答道。
五百?
眾人無不驚愕萬分:「田將軍莫不是在說笑話?」
「田某從不說笑。」田頵從容道,「蘄州當地盡無膽鼠輩,前番鄂沔亂時已經證實。便是我全無人馬,但去一信使,還不乖乖開門讓道?若不讓,倒正遂了我意,正可一舉而下,往後亦省去了使者書信之勞。黃州亦不足為慮,被人奪去縣地,吳討襲卻是屁都不敢放一個,如此窩囊廢物,哼,我敢斷言,只要我陳兵巴水東岸,那吳討襲或降或逃,絕不敢舉兵相抗。」
眾人聽罷,倒也嘆服田頵的謀略與辯才了得,一時無從勸阻。
只袁襲擺著頭道:「田將軍深謀遠慮,在下佩服,可智者千慮,難免一失。就算蘄州易取,吳討襲亦不足為慮,可黃州卻不只有吳討襲,偽齊節帥岑炳亦涉足其中,此人所領軍馬氣勢正盛,連下安州沔州,絕不是好相與之輩。若他興兵來犯,將軍又當如何應對?」
田頵自信地答道:「且管放心,岑炳絕不會興兵向東。」
袁襲心知田頵信心由來。
岑炳所領武安軍正當壯時,吳討襲只領黃州兵馬,無從抵擋,當可一鼓作氣全占黃州,卻聽聞上月岑炳親赴黃州,與吳討襲握手言和。何故?足可說明岑炳之意不在東邊,故主動罷手。
可單憑此舉,就斷定岑炳會任由他人占去黃州,未免太過武斷。
袁襲進言道:「岑炳自是無意向東,然將軍領兵馬犯黃州,主動招惹,怎敢斷定岑炳不會奮起反擊!其時,武安軍大舉攻來,我亦成騎虎難下之勢,欲要罷兵亦無可能,唯訴諸一戰……可黃州毗鄰安州,而去廬州甚遠,如何能戰?恐危矣。」
田頵似有所思,未答。
「再且,」袁襲壓低了嗓音,進一步勸道,「揚州(淮南道治所)亂象已生,不出年底,必有滔天巨變,亦我等得逞夙願之時……此時更不宜分兵他向。」
聞聽此言,眾人無不點頭稱是,不自覺地望向揚州所向。
那裡,才是他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地方。
揚州城內各方勢力暗流涌動,隨時可釀成巨變……到那時,廬州亦要及時加入進去,不可錯失了這奪占揚州、統領淮南的天賜良機。
不想田頵突發奇言:「正因為揚州隨時有變,隨時需要出兵,才要及早清掃後庭,威服蘄州、黃州。」
他這一觀點角度新奇,便是機智如袁襲,也一時未能想明白其中道理。
待到袁襲率先明白過來,一改先前態度,不由稱讚道:「田將軍果深謀遠慮。」
田頵此時方為眾人解釋道:「如先前所言,蘄州、黃州皆不足慮,杜洪、鍾傳亦不足慮,所慮者唯岑炳而已。諸公設想,若我等領兵往揚州,正後庭空虛,岑炳忽領兵馬自漢口發、順江水而下,當如何是好?」
眾人不想則已,一想不禁額頭冒汗。
別看黃州去廬州陸上路途遙遠,可乘船順江水而下,不出三日,便可陳大軍城下。屆時,莫說奪占揚州,便是廬州已必陷賊手。
「是以,」田頵接著道,「我要陳兵巴水岸,威服蘄州黃州只其一,試探岑炳方是重點。」
「如何個試探法?」
有人仍不解地問道。
田頵微一點頭,應道。
他確要興兵黃州。
「只怕……」楊行愍似有遲疑,卻未道出。
淮南三十六英雄並非全是英雄,多忝列名牆之人。逐一而論,其中陶雅、劉威二人以資歷最長,且氣度雅量能服眾;蔡儔本廬州大戶,多出財力資助,且慷慨樂施,亦得眾人擁護;李神福、台濛、張訓等人熟知兵家事,有百戰百勝之能,可掌兵;袁襲、徐溫等人善計謀,出謀劃策之外,又能處理內政……這些人皆各有所長,為三十六英雄中真英雄。
而論個人綜合才能,田頵能文善武,智謀百出,又有服人之能,可居三十六英雄第一。
便是三十六英雄位列首位的楊行愍亦遜色幾分。
故田頵主張興兵黃州,甚至未經眾議,已私下調撥軍隊,便是楊行愍有微詞,也不得不再三斟酌,反覆掂量,不敢輕言反對。
廳下十二人,袁襲本楊府門客出身,是楊行愍的絕對心腹,主公有難處,便當由他出面來發聲:「某不解,黃州既不與廬州接壤,無利害衝突,又素來沒有瓜葛,何故興兵去犯?」
「三十六郎話說得奇怪。當此之世,所圖皆一利字爾,我若去犯人,但問有利可圖,與人可曾犯我有何干係?」
袁襲家中排行第四,田頵卻故意稱他「三十六郎」,乃是因為袁襲加入三十六英雄議事最晚,被人戲稱三十六郎,含譏諷攀附高枝之意。
田頵非魯莽之人,故意用此稱呼,是要以盛氣壓人,教其知難而退。再攜此威勢,好與袁襲背後的楊行愍辯駁。
可袁襲亦非知難而退的人,反進一步問道:「敢問田將軍,有何利可圖?」
「陳兵巴水即是利。」田頵簡短應道。
巴水乃蘄州與黃州分野,發端大別山,自北而南注入長江,亦是淮南去往荊襄陸上的屏障。可單一句陳兵巴水,教人摸不著頭腦。
楊行愍唯有親自發問:「陳兵巴水,所圖在蘄州,還是黃州?」
「蘄州亦可,黃州亦未嘗不可。」既楊行愍有問,田頵方仔細作答,「蘄州當地儘是牆頭草,一面與我廬州交好,一面又與鄂州、江州糾纏不清,前番鄂沔亂時就當全奪蘄州,無奈諸公優柔寡斷,坐失良機,如今我親領兵馬前去,必教其俯首帖耳,再不敢存他念。至於黃州吳討襲,只一砧板上的魚肉耳,取或不取,待我渡了巴水後,權宜處置。」
兵家大事,被他說得直如兒戲般簡單,在座眾人無不皺起眉頭。
劉威持重,也忍不住質問道:「既欲威服蘄州,又要謀奪黃州,田將軍預備攜多少兵馬?窮盡廬州之力,能實現將軍的宏圖大志否?」
「不勞諸公煩憂,亦無需動用廬州一兵一馬,我自領本部人馬五百,足矣。」田頵傲視廳內,悠然答道。
五百?
眾人無不驚愕萬分:「田將軍莫不是在說笑話?」
「田某從不說笑。」田頵從容道,「蘄州當地盡無膽鼠輩,前番鄂沔亂時已經證實。便是我全無人馬,但去一信使,還不乖乖開門讓道?若不讓,倒正遂了我意,正可一舉而下,往後亦省去了使者書信之勞。黃州亦不足為慮,被人奪去縣地,吳討襲卻是屁都不敢放一個,如此窩囊廢物,哼,我敢斷言,只要我陳兵巴水東岸,那吳討襲或降或逃,絕不敢舉兵相抗。」
眾人聽罷,倒也嘆服田頵的謀略與辯才了得,一時無從勸阻。
只袁襲擺著頭道:「田將軍深謀遠慮,在下佩服,可智者千慮,難免一失。就算蘄州易取,吳討襲亦不足為慮,可黃州卻不只有吳討襲,偽齊節帥岑炳亦涉足其中,此人所領軍馬氣勢正盛,連下安州沔州,絕不是好相與之輩。若他興兵來犯,將軍又當如何應對?」
田頵自信地答道:「且管放心,岑炳絕不會興兵向東。」
袁襲心知田頵信心由來。
岑炳所領武安軍正當壯時,吳討襲只領黃州兵馬,無從抵擋,當可一鼓作氣全占黃州,卻聽聞上月岑炳親赴黃州,與吳討襲握手言和。何故?足可說明岑炳之意不在東邊,故主動罷手。
可單憑此舉,就斷定岑炳會任由他人占去黃州,未免太過武斷。
袁襲進言道:「岑炳自是無意向東,然將軍領兵馬犯黃州,主動招惹,怎敢斷定岑炳不會奮起反擊!其時,武安軍大舉攻來,我亦成騎虎難下之勢,欲要罷兵亦無可能,唯訴諸一戰……可黃州毗鄰安州,而去廬州甚遠,如何能戰?恐危矣。」
田頵似有所思,未答。
「再且,」袁襲壓低了嗓音,進一步勸道,「揚州(淮南道治所)亂象已生,不出年底,必有滔天巨變,亦我等得逞夙願之時……此時更不宜分兵他向。」
聞聽此言,眾人無不點頭稱是,不自覺地望向揚州所向。
那裡,才是他們真正應該關心的地方。
揚州城內各方勢力暗流涌動,隨時可釀成巨變……到那時,廬州亦要及時加入進去,不可錯失了這奪占揚州、統領淮南的天賜良機。
不想田頵突發奇言:「正因為揚州隨時有變,隨時需要出兵,才要及早清掃後庭,威服蘄州、黃州。」
他這一觀點角度新奇,便是機智如袁襲,也一時未能想明白其中道理。
待到袁襲率先明白過來,一改先前態度,不由稱讚道:「田將軍果深謀遠慮。」
田頵此時方為眾人解釋道:「如先前所言,蘄州、黃州皆不足慮,杜洪、鍾傳亦不足慮,所慮者唯岑炳而已。諸公設想,若我等領兵往揚州,正後庭空虛,岑炳忽領兵馬自漢口發、順江水而下,當如何是好?」
眾人不想則已,一想不禁額頭冒汗。
別看黃州去廬州陸上路途遙遠,可乘船順江水而下,不出三日,便可陳大軍城下。屆時,莫說奪占揚州,便是廬州已必陷賊手。
「是以,」田頵接著道,「我要陳兵巴水岸,威服蘄州黃州只其一,試探岑炳方是重點。」
「如何個試探法?」
有人仍不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