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紮營之要
龍驤軍的軍營乃是劉隱徵發廣州役夫修築的,背依蒲澗山(今白雲山),西憑文溪;占地約三百步見方;四周以木柵欄相圍,東西各有一座營門。
不過這軍營搭築之時,正趕上春耕忙碌,州縣無法調集過多民力;劉陟也急於募兵,等不了太多時間;再加上又有其他的考慮,大營只耗了千餘人數日的功夫便草草創立。
所以這營壘的不足之處,可謂頗多:
首先是作為營寨柵欄的問題,由於工時工序皆不到位,其間多有疏漏之處;如今別說營壘的防禦功能了,就連防止營中士卒逃竄出去都做不到,只能姑且當個分界的標誌;
其次營中結構也比較混亂,沒有劃分軍下各營的營地位置;整個軍營里除了校場內,軍帳搭的到處都是。原先龍驤軍還未分成七營時,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如今七營已分,就必須恪守原則,做到六營各分營在外,拱衛中軍於內。
還有一點便是,立營之時對如廁問題考慮不周;這幫素質低下的新卒便在營中到處撒放那些腌臢物,不僅搞得營內四處惡臭熏天;還有使軍中生出疫病的風險。
感到鼻翼處泛起一股若有若無的騷臭味,劉陟不由地皺起了眉頭,「這重立大營確實是此刻的頭等大事,怎麼,要我重新選一處營址麼?」
李守鄘見劉陟良久不言,暗忖自己這番言論是不是過於直白,等到其肯定的回覆,他才心中稍安,「那倒不用,都指揮使為軍營所選之址,尤為合適。」
「那是當然,這方良地,可是我親自挑選,」這句恭維,倒是說道劉陟心坎里去了,他順勢賣弄起來,「地之善者,左有草澤,右有流泉,背山險,向易平,通達樵牧,謂之四備。」
見馮全乂一副嘖嘖稱奇的樣子,劉陟又繼續介紹道:
「此外,軍營還要不居無障塞四通八達之地,以防多面受敵;不居深草密林中,防敵火燒潛襲;不居低洼之地,防敵軍水攻;不居下濕瘴癘之地,防士卒多病。」
他臉不紅氣不喘地用了劉伯溫《兵法心要》的內容,並儼然一副自己原創的樣子。
「都指揮使言簡意賅,說得甚為通透,」馮全乂聽得十分認真,直接取出隨身攜帶的紙筆記錄起來,同時嘴上還說著:「這行軍打仗、安營紮寨非我所長,以後還請都指揮使多多賜教。」
「賜教不說不上,你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即可。」見自己這位判官十分虛心,劉陟也收起來了那份得意,解釋起他當時匆忙立營的另一層考慮:
「這紮營之法,也是士卒所必須修習的,我草創此營,一來是為了速速成軍;二嘛,就是為了正式立營之時,讓新卒親身參與,讓他們熟稔立營的工序,技巧。」
聽了這般解釋,李守鄘輕「哦」一聲表示理解;他自然明白士卒紮營的速度與質量,也是衡量軍隊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劉陟則沒有注意李守鄘的反映,他的腦子裡已經閃過很多關於安營紮寨的許多要點。
營寨之別主要有三,一是方營,二是六花營,三則是半月營。
方營,此營顧名思義,就是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在無險可守的廣闊平原上,就要立這種營壘。
與如今龍驤軍這個只有外形類似方營的假架子不同,真正的方營,要將除中軍的六營各分為三個營區宿營,用十八個營區將中軍護在中間;營區與營區之間,則還要空出些距離,以保證營區廣闊,道路寬敞。
如果地勢比較狹窄,就需要扎六花型的營壘,還是中軍在里,其餘六軍像六邊形的六條邊往外擴張。
若是有險峰激流的地形以為依仗,就可以扎一個形如卻月陣一般的半月營;正面對著平坦地,背靠江河、崇山之險阻;兩翼依託險阻、六營成單列配置,列成一個半弧形。
雖然三種營型看上去差距頗大,但其布置原則、防禦思想、構築的順序都是相通的,以一種為基礎開始學習,熟練之後,其他兩種稍加訓練便能很快熟稔。
背依蒲澗山(今白雲山)、西憑文溪,擁有良好地理條件的龍驤軍,自然要立一個半月營。
想到此處,劉陟也拿了一套紙筆,一面想著,一面已經開始畫自己營壘的平面示意圖了。
李守鄘湊上前來一瞧,立即認出了半月營,帶著疑惑道:「這城北地勢也算開闊,我以為都指揮使會先從最簡單的方營入手,也好讓士卒們學習紮營有個漸進的過程,沒曾想到都指揮使這一上來,便要扎一個半月營。」
劉陟手上沒停,計算這所需的帳幕以及占地的大小,回道:「這又不是難上天的事情,『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對他們要求高些,他們完成地也會更好些。」
「再說,我有地利卻不使用,反而圖省事立營在平地,到時候因此遭逢險釁,那不是要貽笑大方?」
李守鄘從劉陟的話語中聽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暗想著:「這都指揮使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還防備著牙外軍,怕他們會兵戎相見麼?」
劉陟看著這人陷入了沉思,也不再說這事,吩咐起了馮全乂:「德操,這紮營所用土石木料,還需要你統一調配。」
「但憑軍主吩咐!」
「好,你聽好我的要求,」劉陟說著拿起了畫好的示意圖,遞給了馮全乂,「這營壘的外壁的高度要在一丈半以上;寬則要起碼能容納五人並肩而行,木柵之內要以夯土填實;另外還要在營區外側留足夠的縱深,來設置木柵、壕溝等障礙物。」
馮全乂微微頷首,左右接過營圖,右手還在奮筆疾書,同時應道:「全義自當親力親為,務必確保都指揮使的要求盡數達成。」
「都指揮使還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李守鄘也不再想劉陟與牙外軍的糾葛,轉而提醒了一句,引得二人側目。
「什麼事?」記好了上官要求的馮全乂抬起頭來,追問道。
李守鄘捂了捂鼻子,笑指向帳外,「李衛公曾云:『諸兵士每下營訖,先會兩隊共掘一廁』,這如廁可是頭等大事啊!」
「對,把設立廁所這一項也記上!」劉陟訕訕一笑,拍著馮全乂肩膀道。
不過這軍營搭築之時,正趕上春耕忙碌,州縣無法調集過多民力;劉陟也急於募兵,等不了太多時間;再加上又有其他的考慮,大營只耗了千餘人數日的功夫便草草創立。
所以這營壘的不足之處,可謂頗多:
首先是作為營寨柵欄的問題,由於工時工序皆不到位,其間多有疏漏之處;如今別說營壘的防禦功能了,就連防止營中士卒逃竄出去都做不到,只能姑且當個分界的標誌;
其次營中結構也比較混亂,沒有劃分軍下各營的營地位置;整個軍營里除了校場內,軍帳搭的到處都是。原先龍驤軍還未分成七營時,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如今七營已分,就必須恪守原則,做到六營各分營在外,拱衛中軍於內。
還有一點便是,立營之時對如廁問題考慮不周;這幫素質低下的新卒便在營中到處撒放那些腌臢物,不僅搞得營內四處惡臭熏天;還有使軍中生出疫病的風險。
感到鼻翼處泛起一股若有若無的騷臭味,劉陟不由地皺起了眉頭,「這重立大營確實是此刻的頭等大事,怎麼,要我重新選一處營址麼?」
李守鄘見劉陟良久不言,暗忖自己這番言論是不是過於直白,等到其肯定的回覆,他才心中稍安,「那倒不用,都指揮使為軍營所選之址,尤為合適。」
「那是當然,這方良地,可是我親自挑選,」這句恭維,倒是說道劉陟心坎里去了,他順勢賣弄起來,「地之善者,左有草澤,右有流泉,背山險,向易平,通達樵牧,謂之四備。」
見馮全乂一副嘖嘖稱奇的樣子,劉陟又繼續介紹道:
「此外,軍營還要不居無障塞四通八達之地,以防多面受敵;不居深草密林中,防敵火燒潛襲;不居低洼之地,防敵軍水攻;不居下濕瘴癘之地,防士卒多病。」
他臉不紅氣不喘地用了劉伯溫《兵法心要》的內容,並儼然一副自己原創的樣子。
「都指揮使言簡意賅,說得甚為通透,」馮全乂聽得十分認真,直接取出隨身攜帶的紙筆記錄起來,同時嘴上還說著:「這行軍打仗、安營紮寨非我所長,以後還請都指揮使多多賜教。」
「賜教不說不上,你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即可。」見自己這位判官十分虛心,劉陟也收起來了那份得意,解釋起他當時匆忙立營的另一層考慮:
「這紮營之法,也是士卒所必須修習的,我草創此營,一來是為了速速成軍;二嘛,就是為了正式立營之時,讓新卒親身參與,讓他們熟稔立營的工序,技巧。」
聽了這般解釋,李守鄘輕「哦」一聲表示理解;他自然明白士卒紮營的速度與質量,也是衡量軍隊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劉陟則沒有注意李守鄘的反映,他的腦子裡已經閃過很多關於安營紮寨的許多要點。
營寨之別主要有三,一是方營,二是六花營,三則是半月營。
方營,此營顧名思義,就是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在無險可守的廣闊平原上,就要立這種營壘。
與如今龍驤軍這個只有外形類似方營的假架子不同,真正的方營,要將除中軍的六營各分為三個營區宿營,用十八個營區將中軍護在中間;營區與營區之間,則還要空出些距離,以保證營區廣闊,道路寬敞。
如果地勢比較狹窄,就需要扎六花型的營壘,還是中軍在里,其餘六軍像六邊形的六條邊往外擴張。
若是有險峰激流的地形以為依仗,就可以扎一個形如卻月陣一般的半月營;正面對著平坦地,背靠江河、崇山之險阻;兩翼依託險阻、六營成單列配置,列成一個半弧形。
雖然三種營型看上去差距頗大,但其布置原則、防禦思想、構築的順序都是相通的,以一種為基礎開始學習,熟練之後,其他兩種稍加訓練便能很快熟稔。
背依蒲澗山(今白雲山)、西憑文溪,擁有良好地理條件的龍驤軍,自然要立一個半月營。
想到此處,劉陟也拿了一套紙筆,一面想著,一面已經開始畫自己營壘的平面示意圖了。
李守鄘湊上前來一瞧,立即認出了半月營,帶著疑惑道:「這城北地勢也算開闊,我以為都指揮使會先從最簡單的方營入手,也好讓士卒們學習紮營有個漸進的過程,沒曾想到都指揮使這一上來,便要扎一個半月營。」
劉陟手上沒停,計算這所需的帳幕以及占地的大小,回道:「這又不是難上天的事情,『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對他們要求高些,他們完成地也會更好些。」
「再說,我有地利卻不使用,反而圖省事立營在平地,到時候因此遭逢險釁,那不是要貽笑大方?」
李守鄘從劉陟的話語中聽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暗想著:「這都指揮使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還防備著牙外軍,怕他們會兵戎相見麼?」
劉陟看著這人陷入了沉思,也不再說這事,吩咐起了馮全乂:「德操,這紮營所用土石木料,還需要你統一調配。」
「但憑軍主吩咐!」
「好,你聽好我的要求,」劉陟說著拿起了畫好的示意圖,遞給了馮全乂,「這營壘的外壁的高度要在一丈半以上;寬則要起碼能容納五人並肩而行,木柵之內要以夯土填實;另外還要在營區外側留足夠的縱深,來設置木柵、壕溝等障礙物。」
馮全乂微微頷首,左右接過營圖,右手還在奮筆疾書,同時應道:「全義自當親力親為,務必確保都指揮使的要求盡數達成。」
「都指揮使還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李守鄘也不再想劉陟與牙外軍的糾葛,轉而提醒了一句,引得二人側目。
「什麼事?」記好了上官要求的馮全乂抬起頭來,追問道。
李守鄘捂了捂鼻子,笑指向帳外,「李衛公曾云:『諸兵士每下營訖,先會兩隊共掘一廁』,這如廁可是頭等大事啊!」
「對,把設立廁所這一項也記上!」劉陟訕訕一笑,拍著馮全乂肩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