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放鴿子
原本白色的奶塊編成了淡黃色的硬塊,手摸上去,有一種光滑的質感。
除夕前,有族人來找她請教問題,發現了這個東西,用小刀切下一塊品嘗後,發現味道居然還不錯,於是熊葉和奶酪就這樣出現在張洪的視線里。
張洪自然知道奶酪的作用,後世橫掃歐羅巴大陸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成吉思汗,他們的部隊就會隨身帶著這些東西,當做乾糧。
在知曉熊葉的故事之後,張洪也開始製作這個東西,奶酪。
「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為醴酪。」
製作奶酪的第一步是將乳清與凝乳分離,為了更好地達到這個效果,從野外收集到不知名的酸果——保存到現在居然還沒有壞——就被碾碎加入到牛奶中;
然後是將凝乳中的水分去除,並在模具上壓實。模具是個大圓桶,可以放上好幾斤的凝乳,基本上現在部落一天的牛奶量只夠製作兩個的。
接著就是將定型的奶塊放在盆里用鹽摩擦,給它洗個鹽浴,這樣會讓它更有風味,同時也能減少一些有害細菌的繁殖。
做完這些,就要放到架子上發酵了,因為是第一批,張洪決定後面要經常來品嘗這個奶酪的發酵程度,確定最佳的食用時間。
只要這些奶酪能夠成功,那麼即便是沒有多少食物補充,每個人攜帶上一些,再帶上水,就能維持基本的吃喝問題,讓族人在長途中補充營養和熱量。
長途行動還有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那就是方向的辨別。
沒有GPS和各種電子地圖的指示,在野外如何保持方向、不迷失道路,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張洪這次出去,憑藉著前世探索隊的經驗,能夠明顯感覺到沿途各個部落所修的道路,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原本可以直接沿直線連接的兩處地點,非要拐個大彎,一處兩處可能是為了避開樹林、巨石這些障礙,但西線這一路上,像這樣的地點有很多,粗略算下來,有至少30多處。
這個可能跟各個部落修路的水平有關,有時修著修著,路就開始偏移,發現偏移後,路也修的差不多了,怎麼辦?拆掉重新修嗎?那就只能將就著用唄,反正比原來多不了多少。
一個部落如此,各個部落都如此呢?
張洪也大概了解原因,在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除非在平地上沒有樹木的阻擋,修出來的路才筆直,否則就會很歪。
還有一個需要指南針的原因,張洪不可能一直圍繞著熟悉的這十幾個部落打轉,不去探索更遠的地方。
以這次冬季尋找野馬為例子,張洪為了避免迷失方向,每經過一段距離,就會插下一面旗子或者將旗子捆在樹上作為沿途的標記,回程的時候也會沿著這些標記返回。
中途有過兩次,標記的旗杆被刮斷或者被野獸破壞,那兩次就差點迷失方向,要不是有族人還勉強記得周圍的地形,找到了下一處地點的旗幟,那麼張洪等人現在搞不好還在雪原上打轉呢。
這兩次的教訓讓張洪加大了對沿途插旗子做標記的力度,也讓他極度渴望得到能夠辨別方向的東西——磁石。
其實現在也不是沒有辨別方向的方法,只不過限制條件很多,比如夜晚看北極星,可以分辨出北方,但夜晚也不趕路啊;白天的時候倒是可以依靠陽光,但限制依舊也有,有時候天氣陰沉或者下雪,這種辦法就沒法使用了。
而如果有了磁石就不同了,稍加打磨就可以製成指南針,再結合現在的手繪地圖,至少可以保證外出上一兩百公里的範圍不會迷路。
磁石礦沒有發現,但去年在鐵礦石開採地發現了伴生的磁石,雖然只有不到拳頭大的一塊,但已經足夠部落製作出幾十個準確的指南針了。
將這塊磁石給敲碎,由於結構的原因,這塊磁石碎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塊,但基本上都是細長狀的,這些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用細線吊著,讓這些磁針的兩端達到平衡,靜置一段時間後,就能知道南方和北方了,在北極一端做好標記,這根磁針就能夠讓族人在野外不至於迷失方向了。
……
這十來天的節日假期,讓忙碌一年的族人們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好消息有很多,比如族中又有2個小生命誕生了。
這2個嬰兒的父親,都不是熊部落的族人,是去年和前年相親中,被熊巫用很多物資「換」回來的,跟熊部落的女性成家後,很快就融入到了部落中,而有了孩子後,他們對熊部落的羈絆就會更深。
張洪還抽空去看了看這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很可愛,沒有什麼事情是比部落添丁更讓人開心的了。
在張洪的鼓勵下,部落這兩年自然出生的人口達到了15人,原本還擔心有族人難產或者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的情況,在引入了張洪一知半解所知不多的後世經驗後,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
而且原始人本來體質就要好一些,生出來的嬰兒體重也沒有後世那麼重,對生產的各項要求也不算高,幸而這兩年來,孕婦及嬰兒的死亡人數為零。
不過要保持這樣的水準,還有很多路要走。
在族人們休息的時候,張洪也帶著族中的小孩子們在雪地里抓鳥。
過完除夕之後沒幾天,又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地面都被積雪覆蓋,張洪休息的時候,忽然想起後世學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了,在雪天用秕谷和篩子捕捉鳥雀的事情。
說干就干,張洪從廚房拿了兩個竹篩和兩根木棍,又從麻布坊那邊扯了一團麻線,順便從穀倉旁邊,讓值守的族人舀了一木碗的穀子出來。
帶著幾個小孩來到南門門口,外面的積雪要比圍牆裡面更厚,離門口不遠的地方,張洪掃出了一塊半徑2米左右的空地,然後用繩子捆在棍子上,再把棍子豎起來,將篩子的邊沿放在棍子頂端,與地面形成一個三角形後,在篩子底下撒上一把穀子。
剩下要做的事情就簡單了,在離這裡十幾米遠的另一處,也按照這樣的辦法做了一個陷阱。
除夕前,有族人來找她請教問題,發現了這個東西,用小刀切下一塊品嘗後,發現味道居然還不錯,於是熊葉和奶酪就這樣出現在張洪的視線里。
張洪自然知道奶酪的作用,後世橫掃歐羅巴大陸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和成吉思汗,他們的部隊就會隨身帶著這些東西,當做乾糧。
在知曉熊葉的故事之後,張洪也開始製作這個東西,奶酪。
「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為醴酪。」
製作奶酪的第一步是將乳清與凝乳分離,為了更好地達到這個效果,從野外收集到不知名的酸果——保存到現在居然還沒有壞——就被碾碎加入到牛奶中;
然後是將凝乳中的水分去除,並在模具上壓實。模具是個大圓桶,可以放上好幾斤的凝乳,基本上現在部落一天的牛奶量只夠製作兩個的。
接著就是將定型的奶塊放在盆里用鹽摩擦,給它洗個鹽浴,這樣會讓它更有風味,同時也能減少一些有害細菌的繁殖。
做完這些,就要放到架子上發酵了,因為是第一批,張洪決定後面要經常來品嘗這個奶酪的發酵程度,確定最佳的食用時間。
只要這些奶酪能夠成功,那麼即便是沒有多少食物補充,每個人攜帶上一些,再帶上水,就能維持基本的吃喝問題,讓族人在長途中補充營養和熱量。
長途行動還有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那就是方向的辨別。
沒有GPS和各種電子地圖的指示,在野外如何保持方向、不迷失道路,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張洪這次出去,憑藉著前世探索隊的經驗,能夠明顯感覺到沿途各個部落所修的道路,有著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原本可以直接沿直線連接的兩處地點,非要拐個大彎,一處兩處可能是為了避開樹林、巨石這些障礙,但西線這一路上,像這樣的地點有很多,粗略算下來,有至少30多處。
這個可能跟各個部落修路的水平有關,有時修著修著,路就開始偏移,發現偏移後,路也修的差不多了,怎麼辦?拆掉重新修嗎?那就只能將就著用唄,反正比原來多不了多少。
一個部落如此,各個部落都如此呢?
張洪也大概了解原因,在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除非在平地上沒有樹木的阻擋,修出來的路才筆直,否則就會很歪。
還有一個需要指南針的原因,張洪不可能一直圍繞著熟悉的這十幾個部落打轉,不去探索更遠的地方。
以這次冬季尋找野馬為例子,張洪為了避免迷失方向,每經過一段距離,就會插下一面旗子或者將旗子捆在樹上作為沿途的標記,回程的時候也會沿著這些標記返回。
中途有過兩次,標記的旗杆被刮斷或者被野獸破壞,那兩次就差點迷失方向,要不是有族人還勉強記得周圍的地形,找到了下一處地點的旗幟,那麼張洪等人現在搞不好還在雪原上打轉呢。
這兩次的教訓讓張洪加大了對沿途插旗子做標記的力度,也讓他極度渴望得到能夠辨別方向的東西——磁石。
其實現在也不是沒有辨別方向的方法,只不過限制條件很多,比如夜晚看北極星,可以分辨出北方,但夜晚也不趕路啊;白天的時候倒是可以依靠陽光,但限制依舊也有,有時候天氣陰沉或者下雪,這種辦法就沒法使用了。
而如果有了磁石就不同了,稍加打磨就可以製成指南針,再結合現在的手繪地圖,至少可以保證外出上一兩百公里的範圍不會迷路。
磁石礦沒有發現,但去年在鐵礦石開採地發現了伴生的磁石,雖然只有不到拳頭大的一塊,但已經足夠部落製作出幾十個準確的指南針了。
將這塊磁石給敲碎,由於結構的原因,這塊磁石碎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塊,但基本上都是細長狀的,這些只要稍加打磨,就可以用細線吊著,讓這些磁針的兩端達到平衡,靜置一段時間後,就能知道南方和北方了,在北極一端做好標記,這根磁針就能夠讓族人在野外不至於迷失方向了。
……
這十來天的節日假期,讓忙碌一年的族人們身心都得到了放鬆。好消息有很多,比如族中又有2個小生命誕生了。
這2個嬰兒的父親,都不是熊部落的族人,是去年和前年相親中,被熊巫用很多物資「換」回來的,跟熊部落的女性成家後,很快就融入到了部落中,而有了孩子後,他們對熊部落的羈絆就會更深。
張洪還抽空去看了看這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很可愛,沒有什麼事情是比部落添丁更讓人開心的了。
在張洪的鼓勵下,部落這兩年自然出生的人口達到了15人,原本還擔心有族人難產或者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的情況,在引入了張洪一知半解所知不多的後世經驗後,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
而且原始人本來體質就要好一些,生出來的嬰兒體重也沒有後世那麼重,對生產的各項要求也不算高,幸而這兩年來,孕婦及嬰兒的死亡人數為零。
不過要保持這樣的水準,還有很多路要走。
在族人們休息的時候,張洪也帶著族中的小孩子們在雪地里抓鳥。
過完除夕之後沒幾天,又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地面都被積雪覆蓋,張洪休息的時候,忽然想起後世學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了,在雪天用秕谷和篩子捕捉鳥雀的事情。
說干就干,張洪從廚房拿了兩個竹篩和兩根木棍,又從麻布坊那邊扯了一團麻線,順便從穀倉旁邊,讓值守的族人舀了一木碗的穀子出來。
帶著幾個小孩來到南門門口,外面的積雪要比圍牆裡面更厚,離門口不遠的地方,張洪掃出了一塊半徑2米左右的空地,然後用繩子捆在棍子上,再把棍子豎起來,將篩子的邊沿放在棍子頂端,與地面形成一個三角形後,在篩子底下撒上一把穀子。
剩下要做的事情就簡單了,在離這裡十幾米遠的另一處,也按照這樣的辦法做了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