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尋找新生活(10)
圓環謀劃好了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確切地說不是溝通,而是生活——他已經準備好要「打入」雙舍星人「內部」了。圓環通過信息場訪問了很多大學和研究所的科學家,查閱了很多資料,雙舍星人的身體結構、元素構成、生理特點,他知道的一點兒也不比專家們少。
可是,有一個問題仍然橫亘在面前: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雙舍星人?圓球人會變形,但外形好變,內部的生理結構、元素比例,卻沒法改變。如果僅僅變成一個雙舍星人的形狀去到它們中間,不要說對方是智慧生命,就是野蠻生物,也完全感覺得出來。這怎麼辦?圓環苦苦思索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萬全之策:
雙舍星人有一個專門控制身體行為和精神活動的器官,這個器官就在它們那隻橢球形觸手裡面。其他觸手被置換不會改變這個人,但若是這隻觸手、或者這個器官被置換了,它就完全換了個人。那麼,只要自己進入一個雙舍星人的橢球形觸手,替換掉裡面的控制器官,並能通過雙舍星人的身體為自己攝取生存所需的養料(也就是把雙舍星人變成「宿主」),自己就變成一個雙舍星人了。再加上若離告訴他的方法,他可以選擇一個即將孕育出體的雙舍星胎兒,從牙牙學語開始,一點點了解它們的生活、了解它們的思想。
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距離10120光年的置換手術,如何進行?什麼樣的儀器,能把雙舍星人攝取的能量轉換成自己需要的養分,並妥善地處理排泄物?怎樣才能騙過它們的檢測設備,讓自己的身體不至於被發現?
圓環又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推翻了一種又一種方案。忽然有一天,他想到自己的特殊體質、想到裹著自己的超韌度孢膜,靈感就倏然而至了:包裹著孢質的孢膜,就能從外界吸收養分,轉變成孢質可以吸收的成分,供孢體生長使用,並將孢體產生的廢物過濾出膜。孢體與成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當然不同。但是,如果能製造一種與孢膜功能類似的材料,裹在身體上,只要能從環境中得到相應的「原料」,合成圓球人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圓環開始向他認識的每一個人求助。
圓環找到寒圓,跟他講明了自己的計劃。起初寒圓也覺得圓環是去送死。但埋藏在心底的另一件事,又讓他打住了竭力勸阻圓環的念頭:圓環這一去,不成功不說,即便成功了,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來,自己後面的研究成果,不就可以發表了嗎?而且,看圓環的意思,是橫下了一條心,不成功則成仁,自己勸也沒用。他願意這麼做,這麼做又方便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猜也猜得到),圓環是個「雜種」,不是個純粹的「人」。按照人類至上主義原則,沒必要對他太認真,自己也不會因此過於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譴責……寒圓滿口答應幫圓環想辦法,甚至主動利用自己的關係四處求助,鼎力支持圓環。
圓環又去找了暖環。暖環是醫學專家,一定知道這種特殊的「孢膜」怎麼做。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圓環才說服暖環接受他的計劃,為他提供幫助。
圓環的舉動自然瞞不過他周圍的人。世上又是無奇不傳,一傳十十傳百,馬上就有很多相識的、不相識的人知道了圓環的瘋狂計劃。再加上他是那篇轟動全球的生物學論文的作者之一,不到一年,圓環的事跡已經傳遍了整個圓球。迄今為止最遠距離的載人宇航飛行,最神奇的外科手術,第一次與外星人面對面接觸的嘗試,第一次身臨其境體驗外星人生活的嘗試……這裡面的每個「最」、每個「第一」,都足以引起萬眾矚目。把它們加在一起,轟動可想而知。
一座座城市、一所所大學、一家家公司……一名又一名執政官、一位又一位科學家、一個又一個普通人……關注圓環的人越來越多,了解他的人也越來越多。起初很多人一聽說圓環要「拜訪外星人」,都以為這是一個志大才疏的窮小子坐在家裡異想天開。等他們真正了解了圓環,了解到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決心,尤其是他正在做的事,就沒有人再嘲笑他了。他們開始發自內心地敬佩圓環,敬佩他的精神。他們主動提出幫助圓環、幫助宇航俱樂部實現夢想。
人多力量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組織參與進來,原理上的、技術上的、經濟上的、方方面面的,原先看起來是問題的問題全都輕鬆化解,最終只剩下一個問題:追夢的主人公是否擁有挑戰生死極限的膽量。大多數敢於冒險的圓球人還不具備「冒死」的勇氣。而對圓環來說,這正好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遠在金城的小環聽說此事,也是既震驚又佩服,他終於明白「以後就沒機會了」指的是什麼意思。
圓環的探險準備和大學學業同時進行。臨近畢業,圓環所有課程的結業考試都是滿分,得到了氦城大學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全優獎。按規定,畢業生還要完成一篇畢業論文,或設計一項新實驗,或推翻一個舊結論,或提出一個新命題,才算真正完成學業,獲得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資格。但鑑於圓環正在實施的這項計劃前無古人,氦城大學破例把它當作了圓環的畢業實驗,並公開宣布:學校全體師生和工作人員祝圓環實驗成功,但無論成功與否,他都將是氦城大學歷史上最優秀的畢業生之一,他的成就將永載史冊。
直到現在,只有圓環自己、他的1000(二十七)位朋友和寒圓,知道圓環的真實「血統」。在別人眼裡,圓環仍是一個純粹而偉大的英雄,他的行為,是圓球人探索精神的終極體現。
有一天,圓環正忙著準備畢業的事情,偶然和遊蕩在校園裡的小圓打了個照面。小圓對誰都是那副不冷不熱的樣子,見了圓環,慢悠悠地問好:「你好啊,圓環!實驗準備得怎麼樣了?」
「差不多。生命維持系統是最後一個難關,現在已經突破了。」
「哦……哎,你真的要從一個雙舍星人嬰兒做起,體驗它們的生活?」
「是啊。」
「那我告訴你,你辦不到。」
眼見實驗的一切準備幾已就緒,卻有人來了這麼一句,圓環頓時心生懊惱。但細細一想,又覺得小圓並不是在潑冷水開玩笑。他一向就是這個樣子,這回也一定是認真的。圓環停下來,湊過去問:「怎麼辦不到?」
「你想啊,你一個在大學裡得全優獎的人,去人家那裡當一個不諳世事的嬰兒,你又是滿身的圓球味道——你知道,我指的是你的語言、行為、思維方式,怎麼能裝得像呢?再說,雙舍星人的物質、能量、信息代謝速率和我們是不是相同,你去了以後是會慢到像一個反應遲鈍的白痴,還是會快到像一束一閃而過的白光,你想過嗎?」
「哎呀!」——這的確是個問題。千想萬想,包括圓環自己在內,所有人把所有能想到的情況都想遍了,卻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圓環這回真的像被潑了一身冷水,自己就先沒了信心。
「那怎麼辦?」
小圓神神秘秘地顫了顫身子,悄悄告訴圓環:「我知道有一種手術,能把一個人的記憶暫時屏蔽,也可以暫時改變一個人的意識狀態——通過改變他的生命代謝速率——使它加速或減速,但不會破壞他的身體和智力。只要通過簡單的恢復手術,就可以讓他復原如初。你覺得可行性怎麼樣?」
「屏蔽了以後,我會不會變成一個傻瓜?能學到新東西嗎?」
「完全沒問題!就像把信息場的記憶庫暫時封閉起來、與世隔絕,重新開始輸入其他記憶一樣,信息場的存儲、處理能力一點不變。」
「那可好!哪兒能做這種手術?」
「你自己查去吧,我可不當兇手!」小圓扭著身體走開了。
「這個怪人!什麼意思啊?」圓環又詫異又好奇,走到一個沒人的角落,進入信息場,查找有關「屏蔽記憶」的信息。
原來,「記憶屏蔽」是一種還不太成熟的手術。它是從心理治療手術那裡發展來的。許多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被一些抹不去的或痛苦、或恐怖的記憶所困擾,醫學家們便發展出一種手術,像清理信息場的記憶庫一樣,將他們身體中的這些記憶「清理」掉。有了這樣的技術以後,人類的好奇心又讓他們產生了更多新奇的想法:光「清理」掉記憶不行,如果這些記憶在今後對他們還有用,要恢復,怎麼辦呢?於是,就有人開始研究「屏蔽」記憶的方法,要讓這些記憶在需要時顯露,不需要時封存。這項技術進一步發展,就接近於屏蔽認知系統、思維方式和一切記憶的程度了。可正是由於技術本身尚未完善,所以,在當下,一旦接受了這種「全屏蔽」手術,被「屏蔽」記憶的人便會面臨一種風險:去掉屏蔽以後的認識、思維和記憶,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沒有活力的。就像長久不更新的信息庫,將產生「滯化」現象。具體的記憶滯化了沒有大礙,若是所有的記憶、乃至認知和思維都滯化了,最好的情況是此人的記憶不完整或者思考不流暢,最壞的結果是徹底成為一個思維混亂、記憶顛倒的精神病或「痴呆者」。
圓環再查「意識狀態改變」和「代謝速率改變」,才知道小圓說得煞有介事的這兩個名詞其實就是「內意識」和「外意識」的切換(簡稱「內外意識切換」或「意識切換」)。因為同樣涉及人類思維和認知的改變,所以和記憶屏蔽手術極為相似,幾乎可以合二為一。只不過意識狀態切換相比記憶屏蔽風險更低,而且很少有人會同時接受這兩種手術。
「原來如此啊!」圓環搓搓地面,自言自語道:「沒什麼了不起!」他首先去找若離了解了雙舍星人的生命代謝速率——果不出小圓所料,他們的平均壽命比圓球人短得多,相應的代謝速率、思維速率也快得多,大概是10001(八十二):1。若不做意識切換,雙舍星人真的就會變成圓環眼中一閃而過的「白光」,而圓環則會成為雙舍星人眼中慢到短時間內看不出變化的「植物」(雙舍星上相對於「動物」而言的、一大類無法自主移動的生物)。了解之後,他就向幾所醫院和大學提出了自己想要接受這種手術的想法。接到圓環這樣的請求,醫生和學者們都很為難:誰也不願承擔風險如此巨大的手術。但圓環決心已定,誰也攔不住,誰也勸不回。無奈之下,經過眾多醫院、大學、研究所的篩選和推舉,最後決定由氧城大學聚集全球相關領域的力量,設計出最安全、最完善的記憶屏蔽和意識切換手術流程,確保萬無一失之後,再對圓環實施手術。
在手術設計的過程中,對雙舍星人有過專門研究的科學家又指出了一個新問題:雙舍星人和圓球人在交流方式上有一點最大的不同——他們是用聲波來傳遞信息、而用電磁波來思考的,這有可能會導致一種情況,那就是完全以電磁波來交流和思考(只是所用頻域不同)的圓球人也許會「看」到雙舍星人「心」里的想法,雙舍星人的思想將對圓環完全透明。如果是這樣,那麼圓環即使被屏蔽了記憶,也無法在雙舍星人群中正常地生活——別人想什麼他都知道。
為此,在雙舍星人研究專家們的參與下,生物學家和醫學家們在記憶屏蔽和意識切換手術之外,又增加設計了第10(三)項手術——感知域限制手術:削弱圓環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削弱他的身體「捕捉」電磁波的能力),讓他只能感覺到雙舍星人「宿主」體內的電磁波,只能接收「宿主」通過神經系統「轉譯」自不同感官的電磁信號。此外,考慮到雙舍星人會周期性地進入「休眠」狀態,這項手術的另一個效果就是:保證圓環的作息節律與他所進入的宿主的作息節律完全一致,從而使他更「像」雙舍星人。
大學畢業後,圓環接受了近一年的穿曲宇航專業訓練,並進行了幾次短距離穿曲宇航,全都安全順利。按照實驗計劃,所有手術將在正式啟航前實施。這意味著圓環將無法用意識控制自己主動適應長途飛行,而完全要靠無意識的身體被動對抗險惡的飛行環境。因此,普通穿曲宇航訓練告一段落之後,圓環又開始了「休眠」狀態下的穿曲宇航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時間不長,只有不到一個月。加上前一階段的基礎訓練,正好一年。
這一年裡,各實驗系統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圓環的實驗也從接受全球人的幫助逐漸轉為與全球人共同進行。實驗的操作步驟,也早已擬好:
在對雙舍星進行準確定位並保持監控以後,先對圓環實施記憶屏蔽、意識切換和感知域限制手術,同時使他進入休眠狀態(因為暫時失去了所有記憶,意識歸零,所以保持一無所知的清醒狀態對圓環更加危險,徹底的休眠才相對安全),然後在他身上包裹一層可以雙向轉化分子結構、提供適宜生存環境的生物膜,再送入飛船,發射至預先確定好的坐標位置,啟動11(四)維自動手術系統,將他通過第11(四)維空間,植入事先選好的雙舍星人胎兒(也就是「宿主」)體內。由於普通生物生活在10(三)維空間,所以這一手術能夠避開任何阻礙(即使對方有所感覺,也無能為力),直達目標。手術成功後,恢復圓環的意識。等這個胎兒脫離舍主,圓環就可以控制它了。圓環將從「蒙昧」的一無所知的狀態,從零開始,學習雙舍星人的知識,體驗雙舍星人的生活,感悟雙舍星人的思想。待到這個雙舍星人長到成年以後的某個時間——也許在這段時間內,會有更新的技術突破——再遠程實施記憶啟封手術,解除屏蔽,發送回歸指令,將圓環送回飛船,重返圓球。此時他將具備兩種文明的知識、記憶甚至是思想。
根據資料分析推測,雙舍星人從孢子融合到長大成人大約需要22000(二百一十六)至100000(二百四十三)天。若按與圓球同樣的規則定義雙舍星的「日、月、年」,那麼就相當於他們的211(二十二)年到221(二十五)年。算上往返行程和可能發生的其他變故,這次穿曲宇航總共需要不少於101000(二百七十)天,也就是超過12(五)個月之久。看起來不算長,可是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一點微小的差錯就可能導致圓環永遠無法返回,或者根本到不了目的地。這也是所有熟悉圓環的人都隱隱感覺到一種訣彆氣氛的原因。然而,同樣的氣氛,在不同人心中卻各有分別。
圓環猜到,寒圓一定會在自己走後不長時間,發表他們後兩個月的實驗結果。那時,自己「雜合」的秘密就再也保不住了。知道這個秘密以後,全球的人們,將繼續把他看成一個英雄,還是轉而認為他是一個「活該尋死」的小可憐蟲,就說不準了。即使實驗成功,他能順利返航,圓球人還能不能接納他,也要打個問號。也許,從1001(二十八)個孢子合為一體的那天開始,就註定了自己此刻的命運(雖然圓環不相信「宿命」,但有些先定的存在,確實無法改變)。
這些都不去想了!只要記憶屏蔽手術做過,自己就會忘記一切,沉沉入睡,或許從此一睡不醒。即使實驗順利,能夠正常甦醒(恢復意識),自己也不會知道。因為此前所有的記憶全部「封存」,醒來的已是另一個「我」。真正甦醒的日子,可能就是記憶屏蔽啟封的那天。那一天能否來臨,對現在的「我」,都不重要。一旦踏上這段旅程,生與死便融為一體,再不能分離。況且,捨去現在的記憶,拋棄原來的自己,與死本無分別。
圓環的朋友們,因為知道圓環的秘密,此時內心充滿矛盾:圓環再怎麼有密粒的血統,畢竟也有他們的血統,親手將自己的破娃送上可能的不歸之路,他們並不能心安理得;但翻回來想,即使圓環再「像」一個人,畢竟仍有密粒的成分,而人是萬物之靈,萬物之靈的身上有了低等生物的信息,總讓他們耿耿於懷。也許只有這個「密粒人」的短暫離去(也可能是永久離去)才能讓他們暫時緩解一下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至少在這段時間裡,完全可以不去想他。因此,他們一面捨不得圓環,希望他能回來,另一面又希望圓環離開,最好是永遠從圓球上消失,省得心裡疙疙瘩瘩。再裂殖一次,或許會出現一個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業繼承人。
寒圓則是一門心思等著圓環早點飛入深空,好讓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他相信這回將比上一回引起更大的轟動。只恨圓環離開的時間太短,只有區區12(五)個月。他倒不一定會把圓環的「密粒人」身份主動透露出來,但肯定會有人追著這個問題不放,早晚紙里包不住火。既然人與密粒能夠「雜合」出完全具有人類特性的生物,那麼密粒就有可能真的會發展出類人、甚至高於人的智慧(圓環不是得了全優獎嗎!)。這足以封住那些樂觀的「人類至上主義者」之口,讓全人類都注意提防密粒的異常進化,以免它們「反戈一擊」,挑戰人類在圓球上的統治地位。另外,寒圓一直對那11(四)只憑空消失的「越獄密粒」心存隱憂,尤其對它們的「化身」能力恐懼萬分。這件事除了圓環和他,沒人知道。據他私底下了解,只有一種技術——物質和能量的完全「信息化」——可以讓它們躲過質能監測系統,消失於「無形」。這種技術在人類的物理學領域,尚處於實驗階段。密粒,可畏!
暖環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擔心,有焦慮,有憐愛,有惋惜,有敬佩,還有一點點疑惑。當他得知,做生命信息檢測的那個看起來還沒到學齡的孩子,竟然是氦城大學全優獎的獲得者,一位勇於向遙遠天界挑戰的英雄,簡直不敢相信。他真心企盼圓環能帶著夢想和希望平安歸來,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繼續創造人間的奇蹟。好在12(五)個多月並不算長,很快就能見到這一天了。
小環是圓環的朋友。他總是覺得,圓環這次探險的決定,和在金城大學看到的那兩個遠古故事有關。他甚至有些後悔讓圓環過來了——假如圓環從沒來過金城大學,從未聽說過探險隊和孤獨旅行者的故事,他也許就不會受到鼓動,要去做一個「孤獨的探險者」了,而是會留在圓球上,繼續自己的事業。那樣,他將來很可能會成為一名一流的科學家。人類需要這樣的智者推動文明前進,圓環也一定會成為這樣的智者。即使沒有這次宇際之行,他的成就也足以名標青史、萬世流傳。
若離是所有人裡面最痛苦的。他一遍又一遍地自責:不該把圓環引入「歧途」,讓他對外星人有了興趣,弄到今天自己去找外星人的「荒唐」地步。「只要他能回來!」「只要他能回來!」……他不停地在心裡默念著這半句話,下半句是「我就算洗清了罪孽!」
當熟悉小圓的夥伴們了解到小圓在這件事裡所起的作用,知道了是小圓給圓環出的一個「餿主意」,讓圓環徹底變成了個「白痴」,為他一意孤行實施這次冒險計劃鋪平了道路、創造了條件,他們都埋怨小圓。小圓不服氣,反駁道:「你們有能耐攔住他別走,或者出個更好的主意啊!」此話一出,大家也無言以對了。
實驗當天,依照計算好的數據和步驟,所有的實驗參與者——包括圓環在內,都各安其位,一絲不苟地按步驟、按指令操作著:實施手術——包裹生物膜——入艙——封艙——準備發射……
全球人都通過實況直播觀看著實驗過程。倒計時完畢之後,圓光系中最大的穿曲加速器(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製造的最大的穿曲加速器)開啟。強大能量產生的引力,將宇宙引力場在第11(四)維空間上打出一個蟲洞。載著圓環的飛船隨即從圓球表面起飛,穿過大氣層,到達圓球外空間的蟲洞入口。進入蟲洞的瞬間,飛船就像憑空彌散的信息場,平平靜靜、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它在蟲洞中飛行的這段時間,人們將無法獲得任何信息。這是此次航行中最危險的一段航程。圓環的生死成敗,此時也不在圓球人手裡掌握。直到飛船從蟲洞的另一個開口出去,信息監控系統才能重新捕捉到飛船,按照事先的定位和操作規程,幫助圓環進入雙舍星人胎兒體內。自此以後,由於能量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信息監控系統將暫時關閉,接受維護和檢修,以備下一次使用。到下次蟲洞開啟時,系統會再次啟動,對圓環進行短時間探測,然後再次關閉,繼續維護、檢修……結果就是,這12(五)個月之久的外星生活,要全靠圓環自己了,等待他的只有未知。他是否如願以償找到了另一個新文明、過上了另一種新生活呢?這個問題,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
可是,有一個問題仍然橫亘在面前: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雙舍星人?圓球人會變形,但外形好變,內部的生理結構、元素比例,卻沒法改變。如果僅僅變成一個雙舍星人的形狀去到它們中間,不要說對方是智慧生命,就是野蠻生物,也完全感覺得出來。這怎麼辦?圓環苦苦思索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萬全之策:
雙舍星人有一個專門控制身體行為和精神活動的器官,這個器官就在它們那隻橢球形觸手裡面。其他觸手被置換不會改變這個人,但若是這隻觸手、或者這個器官被置換了,它就完全換了個人。那麼,只要自己進入一個雙舍星人的橢球形觸手,替換掉裡面的控制器官,並能通過雙舍星人的身體為自己攝取生存所需的養料(也就是把雙舍星人變成「宿主」),自己就變成一個雙舍星人了。再加上若離告訴他的方法,他可以選擇一個即將孕育出體的雙舍星胎兒,從牙牙學語開始,一點點了解它們的生活、了解它們的思想。
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距離10120光年的置換手術,如何進行?什麼樣的儀器,能把雙舍星人攝取的能量轉換成自己需要的養分,並妥善地處理排泄物?怎樣才能騙過它們的檢測設備,讓自己的身體不至於被發現?
圓環又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推翻了一種又一種方案。忽然有一天,他想到自己的特殊體質、想到裹著自己的超韌度孢膜,靈感就倏然而至了:包裹著孢質的孢膜,就能從外界吸收養分,轉變成孢質可以吸收的成分,供孢體生長使用,並將孢體產生的廢物過濾出膜。孢體與成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當然不同。但是,如果能製造一種與孢膜功能類似的材料,裹在身體上,只要能從環境中得到相應的「原料」,合成圓球人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圓環開始向他認識的每一個人求助。
圓環找到寒圓,跟他講明了自己的計劃。起初寒圓也覺得圓環是去送死。但埋藏在心底的另一件事,又讓他打住了竭力勸阻圓環的念頭:圓環這一去,不成功不說,即便成功了,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回來,自己後面的研究成果,不就可以發表了嗎?而且,看圓環的意思,是橫下了一條心,不成功則成仁,自己勸也沒用。他願意這麼做,這麼做又方便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猜也猜得到),圓環是個「雜種」,不是個純粹的「人」。按照人類至上主義原則,沒必要對他太認真,自己也不會因此過於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譴責……寒圓滿口答應幫圓環想辦法,甚至主動利用自己的關係四處求助,鼎力支持圓環。
圓環又去找了暖環。暖環是醫學專家,一定知道這種特殊的「孢膜」怎麼做。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圓環才說服暖環接受他的計劃,為他提供幫助。
圓環的舉動自然瞞不過他周圍的人。世上又是無奇不傳,一傳十十傳百,馬上就有很多相識的、不相識的人知道了圓環的瘋狂計劃。再加上他是那篇轟動全球的生物學論文的作者之一,不到一年,圓環的事跡已經傳遍了整個圓球。迄今為止最遠距離的載人宇航飛行,最神奇的外科手術,第一次與外星人面對面接觸的嘗試,第一次身臨其境體驗外星人生活的嘗試……這裡面的每個「最」、每個「第一」,都足以引起萬眾矚目。把它們加在一起,轟動可想而知。
一座座城市、一所所大學、一家家公司……一名又一名執政官、一位又一位科學家、一個又一個普通人……關注圓環的人越來越多,了解他的人也越來越多。起初很多人一聽說圓環要「拜訪外星人」,都以為這是一個志大才疏的窮小子坐在家裡異想天開。等他們真正了解了圓環,了解到他的經歷、他的成就、他的決心,尤其是他正在做的事,就沒有人再嘲笑他了。他們開始發自內心地敬佩圓環,敬佩他的精神。他們主動提出幫助圓環、幫助宇航俱樂部實現夢想。
人多力量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組織參與進來,原理上的、技術上的、經濟上的、方方面面的,原先看起來是問題的問題全都輕鬆化解,最終只剩下一個問題:追夢的主人公是否擁有挑戰生死極限的膽量。大多數敢於冒險的圓球人還不具備「冒死」的勇氣。而對圓環來說,這正好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遠在金城的小環聽說此事,也是既震驚又佩服,他終於明白「以後就沒機會了」指的是什麼意思。
圓環的探險準備和大學學業同時進行。臨近畢業,圓環所有課程的結業考試都是滿分,得到了氦城大學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全優獎。按規定,畢業生還要完成一篇畢業論文,或設計一項新實驗,或推翻一個舊結論,或提出一個新命題,才算真正完成學業,獲得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資格。但鑑於圓環正在實施的這項計劃前無古人,氦城大學破例把它當作了圓環的畢業實驗,並公開宣布:學校全體師生和工作人員祝圓環實驗成功,但無論成功與否,他都將是氦城大學歷史上最優秀的畢業生之一,他的成就將永載史冊。
直到現在,只有圓環自己、他的1000(二十七)位朋友和寒圓,知道圓環的真實「血統」。在別人眼裡,圓環仍是一個純粹而偉大的英雄,他的行為,是圓球人探索精神的終極體現。
有一天,圓環正忙著準備畢業的事情,偶然和遊蕩在校園裡的小圓打了個照面。小圓對誰都是那副不冷不熱的樣子,見了圓環,慢悠悠地問好:「你好啊,圓環!實驗準備得怎麼樣了?」
「差不多。生命維持系統是最後一個難關,現在已經突破了。」
「哦……哎,你真的要從一個雙舍星人嬰兒做起,體驗它們的生活?」
「是啊。」
「那我告訴你,你辦不到。」
眼見實驗的一切準備幾已就緒,卻有人來了這麼一句,圓環頓時心生懊惱。但細細一想,又覺得小圓並不是在潑冷水開玩笑。他一向就是這個樣子,這回也一定是認真的。圓環停下來,湊過去問:「怎麼辦不到?」
「你想啊,你一個在大學裡得全優獎的人,去人家那裡當一個不諳世事的嬰兒,你又是滿身的圓球味道——你知道,我指的是你的語言、行為、思維方式,怎麼能裝得像呢?再說,雙舍星人的物質、能量、信息代謝速率和我們是不是相同,你去了以後是會慢到像一個反應遲鈍的白痴,還是會快到像一束一閃而過的白光,你想過嗎?」
「哎呀!」——這的確是個問題。千想萬想,包括圓環自己在內,所有人把所有能想到的情況都想遍了,卻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圓環這回真的像被潑了一身冷水,自己就先沒了信心。
「那怎麼辦?」
小圓神神秘秘地顫了顫身子,悄悄告訴圓環:「我知道有一種手術,能把一個人的記憶暫時屏蔽,也可以暫時改變一個人的意識狀態——通過改變他的生命代謝速率——使它加速或減速,但不會破壞他的身體和智力。只要通過簡單的恢復手術,就可以讓他復原如初。你覺得可行性怎麼樣?」
「屏蔽了以後,我會不會變成一個傻瓜?能學到新東西嗎?」
「完全沒問題!就像把信息場的記憶庫暫時封閉起來、與世隔絕,重新開始輸入其他記憶一樣,信息場的存儲、處理能力一點不變。」
「那可好!哪兒能做這種手術?」
「你自己查去吧,我可不當兇手!」小圓扭著身體走開了。
「這個怪人!什麼意思啊?」圓環又詫異又好奇,走到一個沒人的角落,進入信息場,查找有關「屏蔽記憶」的信息。
原來,「記憶屏蔽」是一種還不太成熟的手術。它是從心理治療手術那裡發展來的。許多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被一些抹不去的或痛苦、或恐怖的記憶所困擾,醫學家們便發展出一種手術,像清理信息場的記憶庫一樣,將他們身體中的這些記憶「清理」掉。有了這樣的技術以後,人類的好奇心又讓他們產生了更多新奇的想法:光「清理」掉記憶不行,如果這些記憶在今後對他們還有用,要恢復,怎麼辦呢?於是,就有人開始研究「屏蔽」記憶的方法,要讓這些記憶在需要時顯露,不需要時封存。這項技術進一步發展,就接近於屏蔽認知系統、思維方式和一切記憶的程度了。可正是由於技術本身尚未完善,所以,在當下,一旦接受了這種「全屏蔽」手術,被「屏蔽」記憶的人便會面臨一種風險:去掉屏蔽以後的認識、思維和記憶,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沒有活力的。就像長久不更新的信息庫,將產生「滯化」現象。具體的記憶滯化了沒有大礙,若是所有的記憶、乃至認知和思維都滯化了,最好的情況是此人的記憶不完整或者思考不流暢,最壞的結果是徹底成為一個思維混亂、記憶顛倒的精神病或「痴呆者」。
圓環再查「意識狀態改變」和「代謝速率改變」,才知道小圓說得煞有介事的這兩個名詞其實就是「內意識」和「外意識」的切換(簡稱「內外意識切換」或「意識切換」)。因為同樣涉及人類思維和認知的改變,所以和記憶屏蔽手術極為相似,幾乎可以合二為一。只不過意識狀態切換相比記憶屏蔽風險更低,而且很少有人會同時接受這兩種手術。
「原來如此啊!」圓環搓搓地面,自言自語道:「沒什麼了不起!」他首先去找若離了解了雙舍星人的生命代謝速率——果不出小圓所料,他們的平均壽命比圓球人短得多,相應的代謝速率、思維速率也快得多,大概是10001(八十二):1。若不做意識切換,雙舍星人真的就會變成圓環眼中一閃而過的「白光」,而圓環則會成為雙舍星人眼中慢到短時間內看不出變化的「植物」(雙舍星上相對於「動物」而言的、一大類無法自主移動的生物)。了解之後,他就向幾所醫院和大學提出了自己想要接受這種手術的想法。接到圓環這樣的請求,醫生和學者們都很為難:誰也不願承擔風險如此巨大的手術。但圓環決心已定,誰也攔不住,誰也勸不回。無奈之下,經過眾多醫院、大學、研究所的篩選和推舉,最後決定由氧城大學聚集全球相關領域的力量,設計出最安全、最完善的記憶屏蔽和意識切換手術流程,確保萬無一失之後,再對圓環實施手術。
在手術設計的過程中,對雙舍星人有過專門研究的科學家又指出了一個新問題:雙舍星人和圓球人在交流方式上有一點最大的不同——他們是用聲波來傳遞信息、而用電磁波來思考的,這有可能會導致一種情況,那就是完全以電磁波來交流和思考(只是所用頻域不同)的圓球人也許會「看」到雙舍星人「心」里的想法,雙舍星人的思想將對圓環完全透明。如果是這樣,那麼圓環即使被屏蔽了記憶,也無法在雙舍星人群中正常地生活——別人想什麼他都知道。
為此,在雙舍星人研究專家們的參與下,生物學家和醫學家們在記憶屏蔽和意識切換手術之外,又增加設計了第10(三)項手術——感知域限制手術:削弱圓環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削弱他的身體「捕捉」電磁波的能力),讓他只能感覺到雙舍星人「宿主」體內的電磁波,只能接收「宿主」通過神經系統「轉譯」自不同感官的電磁信號。此外,考慮到雙舍星人會周期性地進入「休眠」狀態,這項手術的另一個效果就是:保證圓環的作息節律與他所進入的宿主的作息節律完全一致,從而使他更「像」雙舍星人。
大學畢業後,圓環接受了近一年的穿曲宇航專業訓練,並進行了幾次短距離穿曲宇航,全都安全順利。按照實驗計劃,所有手術將在正式啟航前實施。這意味著圓環將無法用意識控制自己主動適應長途飛行,而完全要靠無意識的身體被動對抗險惡的飛行環境。因此,普通穿曲宇航訓練告一段落之後,圓環又開始了「休眠」狀態下的穿曲宇航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時間不長,只有不到一個月。加上前一階段的基礎訓練,正好一年。
這一年裡,各實驗系統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圓環的實驗也從接受全球人的幫助逐漸轉為與全球人共同進行。實驗的操作步驟,也早已擬好:
在對雙舍星進行準確定位並保持監控以後,先對圓環實施記憶屏蔽、意識切換和感知域限制手術,同時使他進入休眠狀態(因為暫時失去了所有記憶,意識歸零,所以保持一無所知的清醒狀態對圓環更加危險,徹底的休眠才相對安全),然後在他身上包裹一層可以雙向轉化分子結構、提供適宜生存環境的生物膜,再送入飛船,發射至預先確定好的坐標位置,啟動11(四)維自動手術系統,將他通過第11(四)維空間,植入事先選好的雙舍星人胎兒(也就是「宿主」)體內。由於普通生物生活在10(三)維空間,所以這一手術能夠避開任何阻礙(即使對方有所感覺,也無能為力),直達目標。手術成功後,恢復圓環的意識。等這個胎兒脫離舍主,圓環就可以控制它了。圓環將從「蒙昧」的一無所知的狀態,從零開始,學習雙舍星人的知識,體驗雙舍星人的生活,感悟雙舍星人的思想。待到這個雙舍星人長到成年以後的某個時間——也許在這段時間內,會有更新的技術突破——再遠程實施記憶啟封手術,解除屏蔽,發送回歸指令,將圓環送回飛船,重返圓球。此時他將具備兩種文明的知識、記憶甚至是思想。
根據資料分析推測,雙舍星人從孢子融合到長大成人大約需要22000(二百一十六)至100000(二百四十三)天。若按與圓球同樣的規則定義雙舍星的「日、月、年」,那麼就相當於他們的211(二十二)年到221(二十五)年。算上往返行程和可能發生的其他變故,這次穿曲宇航總共需要不少於101000(二百七十)天,也就是超過12(五)個月之久。看起來不算長,可是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一點微小的差錯就可能導致圓環永遠無法返回,或者根本到不了目的地。這也是所有熟悉圓環的人都隱隱感覺到一種訣彆氣氛的原因。然而,同樣的氣氛,在不同人心中卻各有分別。
圓環猜到,寒圓一定會在自己走後不長時間,發表他們後兩個月的實驗結果。那時,自己「雜合」的秘密就再也保不住了。知道這個秘密以後,全球的人們,將繼續把他看成一個英雄,還是轉而認為他是一個「活該尋死」的小可憐蟲,就說不準了。即使實驗成功,他能順利返航,圓球人還能不能接納他,也要打個問號。也許,從1001(二十八)個孢子合為一體的那天開始,就註定了自己此刻的命運(雖然圓環不相信「宿命」,但有些先定的存在,確實無法改變)。
這些都不去想了!只要記憶屏蔽手術做過,自己就會忘記一切,沉沉入睡,或許從此一睡不醒。即使實驗順利,能夠正常甦醒(恢復意識),自己也不會知道。因為此前所有的記憶全部「封存」,醒來的已是另一個「我」。真正甦醒的日子,可能就是記憶屏蔽啟封的那天。那一天能否來臨,對現在的「我」,都不重要。一旦踏上這段旅程,生與死便融為一體,再不能分離。況且,捨去現在的記憶,拋棄原來的自己,與死本無分別。
圓環的朋友們,因為知道圓環的秘密,此時內心充滿矛盾:圓環再怎麼有密粒的血統,畢竟也有他們的血統,親手將自己的破娃送上可能的不歸之路,他們並不能心安理得;但翻回來想,即使圓環再「像」一個人,畢竟仍有密粒的成分,而人是萬物之靈,萬物之靈的身上有了低等生物的信息,總讓他們耿耿於懷。也許只有這個「密粒人」的短暫離去(也可能是永久離去)才能讓他們暫時緩解一下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至少在這段時間裡,完全可以不去想他。因此,他們一面捨不得圓環,希望他能回來,另一面又希望圓環離開,最好是永遠從圓球上消失,省得心裡疙疙瘩瘩。再裂殖一次,或許會出現一個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業繼承人。
寒圓則是一門心思等著圓環早點飛入深空,好讓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他相信這回將比上一回引起更大的轟動。只恨圓環離開的時間太短,只有區區12(五)個月。他倒不一定會把圓環的「密粒人」身份主動透露出來,但肯定會有人追著這個問題不放,早晚紙里包不住火。既然人與密粒能夠「雜合」出完全具有人類特性的生物,那麼密粒就有可能真的會發展出類人、甚至高於人的智慧(圓環不是得了全優獎嗎!)。這足以封住那些樂觀的「人類至上主義者」之口,讓全人類都注意提防密粒的異常進化,以免它們「反戈一擊」,挑戰人類在圓球上的統治地位。另外,寒圓一直對那11(四)只憑空消失的「越獄密粒」心存隱憂,尤其對它們的「化身」能力恐懼萬分。這件事除了圓環和他,沒人知道。據他私底下了解,只有一種技術——物質和能量的完全「信息化」——可以讓它們躲過質能監測系統,消失於「無形」。這種技術在人類的物理學領域,尚處於實驗階段。密粒,可畏!
暖環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擔心,有焦慮,有憐愛,有惋惜,有敬佩,還有一點點疑惑。當他得知,做生命信息檢測的那個看起來還沒到學齡的孩子,竟然是氦城大學全優獎的獲得者,一位勇於向遙遠天界挑戰的英雄,簡直不敢相信。他真心企盼圓環能帶著夢想和希望平安歸來,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繼續創造人間的奇蹟。好在12(五)個多月並不算長,很快就能見到這一天了。
小環是圓環的朋友。他總是覺得,圓環這次探險的決定,和在金城大學看到的那兩個遠古故事有關。他甚至有些後悔讓圓環過來了——假如圓環從沒來過金城大學,從未聽說過探險隊和孤獨旅行者的故事,他也許就不會受到鼓動,要去做一個「孤獨的探險者」了,而是會留在圓球上,繼續自己的事業。那樣,他將來很可能會成為一名一流的科學家。人類需要這樣的智者推動文明前進,圓環也一定會成為這樣的智者。即使沒有這次宇際之行,他的成就也足以名標青史、萬世流傳。
若離是所有人裡面最痛苦的。他一遍又一遍地自責:不該把圓環引入「歧途」,讓他對外星人有了興趣,弄到今天自己去找外星人的「荒唐」地步。「只要他能回來!」「只要他能回來!」……他不停地在心裡默念著這半句話,下半句是「我就算洗清了罪孽!」
當熟悉小圓的夥伴們了解到小圓在這件事裡所起的作用,知道了是小圓給圓環出的一個「餿主意」,讓圓環徹底變成了個「白痴」,為他一意孤行實施這次冒險計劃鋪平了道路、創造了條件,他們都埋怨小圓。小圓不服氣,反駁道:「你們有能耐攔住他別走,或者出個更好的主意啊!」此話一出,大家也無言以對了。
實驗當天,依照計算好的數據和步驟,所有的實驗參與者——包括圓環在內,都各安其位,一絲不苟地按步驟、按指令操作著:實施手術——包裹生物膜——入艙——封艙——準備發射……
全球人都通過實況直播觀看著實驗過程。倒計時完畢之後,圓光系中最大的穿曲加速器(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製造的最大的穿曲加速器)開啟。強大能量產生的引力,將宇宙引力場在第11(四)維空間上打出一個蟲洞。載著圓環的飛船隨即從圓球表面起飛,穿過大氣層,到達圓球外空間的蟲洞入口。進入蟲洞的瞬間,飛船就像憑空彌散的信息場,平平靜靜、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它在蟲洞中飛行的這段時間,人們將無法獲得任何信息。這是此次航行中最危險的一段航程。圓環的生死成敗,此時也不在圓球人手裡掌握。直到飛船從蟲洞的另一個開口出去,信息監控系統才能重新捕捉到飛船,按照事先的定位和操作規程,幫助圓環進入雙舍星人胎兒體內。自此以後,由於能量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信息監控系統將暫時關閉,接受維護和檢修,以備下一次使用。到下次蟲洞開啟時,系統會再次啟動,對圓環進行短時間探測,然後再次關閉,繼續維護、檢修……結果就是,這12(五)個月之久的外星生活,要全靠圓環自己了,等待他的只有未知。他是否如願以償找到了另一個新文明、過上了另一種新生活呢?這個問題,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