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尋找新生活(7)
寒圓和圓環要做的實驗,至少就他們所知,還沒有人做過——用胞元成像儀分析密粒在相互交流時的胞元點陣結構變化。因為使用胞元成像儀要求被觀察對象全身的胞元接近靜止,所以它更多地被用於分析生物屍體,最多可以用在被次低溫冷凍的生物身上(次低溫冷凍不會要了它們的命,但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損傷)。用它掃描常溫下的活體生物,即便出了圖像,也需要精密而耐心的分析,才能辨認。用它來「觀察」處於活動、甚至興奮狀態的生物,不是人們不想嘗試,而是根本無法嘗試。其實,也正是這種和運動同樣無休止的願望,推動著動態胞元成像儀的發展。
直接用胞元成像儀觀察兩隻「對話」中的密粒,寒圓不會做這種徒勞的努力。他設計了一種方法:用兩隻陌生的密粒,將它們從相遇到靠近、到伸長尖頭、到「對話」、到互相認識對方,每一步驟的狀態都「固定」下來,一「幀」一「幀」地把密粒的交流過程記錄在案。對密粒來說,每一「幀」的獲得都是一次折磨:從見面開始,交流過程進行一段,便對它們施行「速凍」,使它們暫時靜止,然後用胞元成像儀掃描,掃描完畢,再「解凍」,讓它們繼續,等再交流一段,再「速凍」,再掃描……如此重複,直至交流完畢。雖然「速凍」不可能使胞元完全靜止,但相比它們活躍時的狀態,已算安靜得多了。如果把實驗對象換作人,這兩個可憐的人就會像穿曲宇航時代以前在兩顆星球之間通話的太空人一樣,說上一句話,要等半天才能收到回話:「你好!」……「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兒來?」……短短的一場相識,可能被拉長好幾倍。為了取得更精細的記錄,寒圓不僅把每段交流過程的持續時間壓縮得很短(即增加圖像的「幀」數),還大大增加了實驗樣本數量。儘管圓環對如此折磨這種可憐的小生物持有異議,卻無法阻擋寒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的名字恰如其分,」圓環悄悄地想:「圓光本是個熱氣炙人的大火球,偏偏在前面安個『寒』字,可見他有多冷漠。」
隨著實驗的進行,樣本越來越多。每得到一幅新圖像,寒圓便會興奮一陣。一個多月過去,寒圓已經獲得了2112(六十八)對密粒交流的全過程「定像圖譜」。這一個多月里,圓環除去上課、應付日常事務,餘下的時間就是跑到實驗室,協助寒圓掃描、記錄,並利用自己的特長,給密粒作「心理調試」,以免它們因痛苦煩躁而拒絕合作。
實驗結果證實了寒圓的猜想:密粒在相互交流時,會用它們的尖頭向對方發送一些信號,這些信號攜帶著自己獨特的胞元點陣結構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方的胞元點陣,使之與自己的類似,通過這種行為,讓對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記住自己,下次見面時,只要稍稍靠近,它們便能感受到對方的信號,通過與「記憶」中的胞元點陣相比較,辨認出對方的身份。
假設是被證實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卻讓寒圓困惑、甚至有些不安了:圓環為什麼也和密粒一樣,擁有這種能力?
自然而然的推理,使他有了一個新的、更瘋狂的念頭——他想知道,在密粒與圓環的相互交流中,密粒是否也獲知了圓環的胞元點陣信息?
寒圓把這個想法告訴圓環,圓環暗自傷感:又一群密粒要慘遭煎熬了。但這個問題實在太誘人,又讓他忍不住心動。雖然擔心自己的生命信息有可能因此泄漏,圓環還是答應跟寒圓合作。只有一點(但這一點至關重要):圓環並不知道怎樣向密粒發送自己的胞元點陣結構,只能接收。如果密粒收不到自己的信號,那麼實驗將是無意義的。
「你有沒有嘗試過向它們發送信息?」
「沒。要不是跟你合作,我根本想不到它們是用這種方法辨別身分。」
寒圓沉默了好一會兒,突然伸出一隻觸手,在關著密粒的實驗皿上逐個點道:「那你就想想多種不同的方法,我用不同的密粒一個一個試,也幫你出主意、想新點子。如果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試了,密粒還是不能從你那裡獲得信息,實驗也就『結束』了。」「結束」說得很重,圓環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真冷!」話沒說出來,圓環只打了個寒顫,好像自己馬上要被「速凍」了一樣。他提出先看看自己「認識」的那幾隻密粒認不認識自己。寒圓覺得有理,於是把所有與圓環進行過「對話」的密粒都擺出來,讓圓環挨個去試。結果很詭異:第一次實驗中那10(三)只密粒馬上認出了圓環,後面幾次實驗中所有的密粒都不認識他,但是它們會被圓環身上一種獨特的東西吸引,再次和他交流,把自己的胞元點陣信息傳給圓環。試過多次,毫無例外。沒辦法,問題一大堆,只等用實驗說話吧。
實驗又進行了一個多月。這回沒有上次那麼幸運,相反,寒圓一次比一次沮喪:他幾乎想盡了所有辦法,都沒能讓密粒從圓環那裡得到哪怕一點點有用的信息。這些把自己秘密告訴圓環的密粒,下次見到圓環,仍形同陌路。山窮水盡之際,寒圓想起了影像記錄中圓環第一次與密粒接觸時的情景。一想到此,連他自己也打了個寒顫:難道非要這麼做不可?
寒圓叫來圓環,惴惴不安地向圓環說出了自己的「最後一招」。因為這要讓圓環冒很大的風險,所以他只是徵求意見。
好奇心戰勝了對危險的恐懼,圓環答應再用一次「窒息法」。當然,寒圓要竭盡全力,保證圓環有驚無險、有身心之苦而無性命之虞。他設計製造了一件特殊的實驗皿,它內部有兩個通道:一個連接圓環,使他時刻處於身體機能檢測系統的監控下,一旦圓環的生命體徵逼近危險臨界值,馬上中止實驗進程;一個連接密粒,隨時可以將密粒冷凍起來,而不會傷到圓環。實驗皿組裝好,又試過多次,確定運轉正常以後,寒圓和圓環重現了那幕讓人揪心的場景。只一次便可,因為這回只要知道結果——如果密粒與圓環接觸後胞元點陣發生變化,實驗就算成功了一半。
圓環從實驗皿里被拽出來的時候,渾身灰暗。寒圓馬上將準備好的強生劑噴在他身上。片刻,圓環恢復正常,開始和寒圓一起觀察胞元成像儀中的密粒。
結果讓人興奮:密粒的胞元點陣果然換了一種排列,這種排列,也是寒圓和圓環從未見過的。把它和一些已公開的人類個體胞元點陣相比,有不少相似之處,卻也有許多不同。再往下的想法,寒圓不敢付諸實施了——他怕觸犯隱私法。但是,憑藉多年實驗生理學研究積累的經驗和對人體、對其他生物體結構的了解,他隱隱約約感到有些地方不對頭。實驗雖然結束了,他並未急著發表結果,也沒有再叫圓環。圓環正好要應付其他課程的考試,暫時減少了與寒圓的接觸。寒圓把這次實驗中記錄下來的圖像進行了詳細分析,幾乎是逐點逐點地與他手頭的人類個體、密粒個體的胞元點陣作比較,又單獨工作了一個月。研究結果越明朗,他越喪失了把它們告訴圓環的勇氣。天然而生的道德感讓他不斷在心中默念:「這不是真的,這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密粒的胞元點陣在人類胞元點陣影響下變成的一種特殊形制。否則,就太……不可能了!」這種發自本真的道德感力量強大,幾乎讓寒圓抱持了一種偏執的信念:圓環不可能是那樣的,他僅僅是一個「善知獸語」的特殊人而已。直到有一天——
寒圓進入培養室,照例要查看一下他的這些小傢伙們。可他發現,有幾個培養皿空了。沒容他反應過來,另一幕更讓他驚異的場景出現了:11(四)只密粒,正蕩漾在培養室角落一個盛滿營養液的池子裡,擺動著尖頭,還不時把尖頭指向其他密粒,似乎正處於興奮狀態,像一群沉醉於熱烈討論中的人。熟知密粒秉性的寒圓馬上看出,這幾隻密粒在交流一件讓它們特別感興趣的事。他打算不動聲響地觀察一段時間,哪知密粒竟知道他進來,一陣窸窸索索響過之後,全都不見蹤跡。寒圓幾個滾衝過去,卻只見泛著漣漪、空空如也的營養液池子,其他什麼都沒有。再去看那幾個培養皿,仍舊空著。
寒圓正心急如焚地四下尋找,突然,有一件事情激得他渾身一緊,心也收緊了:空了的那幾隻培養皿,關的正是「認識」圓環的那幾隻密粒——不多不少,正好11(四)只!池子裡的那11(四)只密粒,也正好是它們嗎?寒圓仔細檢查了每個培養皿,確定無疑,只有這11(四)只密粒跑出來了。他搜遍了培養室每個角落,竟沒有發現它們。
寒圓飛奔回辦公室,調出培養室的監控影像,這才得以目睹了也許是密粒「文明」史上第一次驚心動魄(讓人類驚心動魄!)的「勝利大逃亡」:從很早開始,這11(四)只密粒在各自的培養皿里就互致信號,隨後,它們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突然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11(四)只空空的培養皿,而營養液池裡,卻出現了它們的身影;可沒等它們「說」上幾句話,自己就進去了,接著就是他剛才所見的場景。連監控影像都看不出這11(四)只密粒跑到哪裡去了。
寒圓又把前幾天、前幾個月的影像調出來看。這麼一看,他才開始後悔——那幾隻特殊密粒之間的「交流」不止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最早「認識」圓環的那10(三)只密粒,從認識他以後,就有些異樣:它們常常興奮地交談,更甚者,它們還試圖去影響其他密粒(幸虧其他密粒都不認識圓環)。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不可思議的是,有幾次,關它們的培養皿竟然是空的!有時空一隻,有時空好幾隻。將影像記錄調到最慢,寒圓發現,它們的確是在瞬間消失的,像是神秘的幽靈,忽而全形畢露,忽而首尾不見。當然,這些行為都背著寒圓,寒圓一進培養室,它們就和別的密粒一樣了。因為自己每天都要親自去培養室,所以寒圓很少看監控影像。哪怕早一天看到這情景,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事發生。現在倒好,一個月前又增加了一隻認識圓環的密粒,它們竟共同密謀,從監控嚴密的培養室成功逃脫了!
對寒圓來說,這無異於一場事故。他再也按捺不住,把圓環叫來,將密粒如何預謀、如何逃出培養室的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他。
雖然寒圓並沒有任何埋怨與責怪,但事實再清楚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和自己的接觸,密粒如何有這樣的想法、做法?圓環成了被動協助密粒逃跑的「罪魁」。他當然知道寒圓擔心什麼,因為此人也是一個「人類至上主義者」,密粒稍稍表現出接近於人類智慧的行為,就會讓他心神不寧。這回密粒竟在他眼皮底下跑掉,若是跑到其他地方,憑它們已經獲得的「高級智慧」,還有那種瞬間化身為無形的能力,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圓環,」寒圓斟酌良久,終於決定說出實情:「我必須告訴你最近這一個月我獲得的一些成果,它和你密切相關。」
圓環沒說話,把寒圓請到一把椅子前,請他坐上去。他自己也找了把椅子,鄭重其事地聽寒圓對他講。
「我一直願意這麼認為:那次窒息法得到的密粒胞元點陣圖像,是密粒的胞元點陣結構在人類影響下不完全重構的結果,這樣就可以解釋那些密粒胞元怪異的排列方式。但還有另一種猜測,你——明白什麼意思吧?」
「還有什麼可能?」
「你沒跟我裝糊塗?」
「嗯?」圓環實在想不出寒圓還有什麼天大的秘密隱藏在心裡。
「你……真的想知道?」
「想。」
「……」寒圓好幾次欲言又止,猶豫了大半天。最後,他伸出觸手使勁錘了錘自己,狠下心道:「我還是不願意直接告訴你。這樣,我問你,假如那隻密粒復現的是你的胞元點陣模式,而圖像上明明白白地顯示,裡面不僅有人類特有的結構,還有密粒所特有的結構,你……還不明白什麼意思?」
圓環認真聽著,仔細想著,等寒圓把話說完,他也品出了寒圓話中的意思,明白寒圓猶豫的原因了。
整個世界,瞬間在圓環面前崩潰。
寒圓這一問,不亞于晴天霹靂。要不是椅子承著,圓環幾乎要一沉到底了。他說不出話,曾經的一切如全息影像般歷歷閃過:與他興趣迥異的1000(二十七)位朋友,包裹著他的超韌度孢膜,他驚險的出生,他異常嬌小的體型,他喜好非人生物,他喜歡在室外活動,他厭惡與人交往,他與密粒的特殊感應……未來的種種也如暴風雨般襲來:朋友們的驚異,同學們的好奇,無心人的議論,夥伴們的質疑……更有可能的,是來自四面八方、遠遠近近、不知天上還是地下的指指點點:「他是個『密粒人』,」「他是個『雜種』!」……是,自己是對其他生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但自己已經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員,與人共同生活了這麼久,整個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已經是一個人。假如事實上自己竟不是一個純粹的「人」,不要說那些人類至上主義者,就是普通人,也要拿自己當笑話看,甚至鄙視自己、排斥自己,自己還怎么正常地生活,怎麼在這個世界上立足,還談什麼美好的未來……現實啊,現實!面對活生生的現實,再深邃的思想、再偉大的精神、再美妙的形式、再強悍的心靈,又如何?
說到底,一個不滿101(十)歲的孩子,怎能承受這樣的事實?寒圓感到愧疚,卻也無可奈何。這件事早晚要讓圓環知道。他盡力寬解:「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做一次徹底的體檢,如果否證了我的懷疑,那麼皆大歡喜。如果是……我一定替你保密!」
圓環年齡雖小,感情卻敏銳細膩,他明明聽出寒圓那最後一句話說得勉勉強強。他苦笑一下——抖抖渾身的皮膚,努力從椅子裡撐起來:「行,你帶我走。」這句話說得楚楚可憐,無奈又無助,大有「隨便你」的意思,弄得寒圓也不忍再說什麼了。兩個人一前一後,一路無語,來到氦城醫院。
「你要做生命信息檢測?」醫生問。
圓環一動也不動,寒圓拉著他,替他壓壓身子表示肯定。
誰都知道,若不是發生什麼至關重要的大事,一般人不會來做生命信息檢測,這是一項稍不留神就可能觸犯法律的行為。
醫生讓寒圓退到一邊,再次鄭重其事地,只盯住圓環一個人,問:「你要做生命信息檢測?」
圓環看著醫生,壓了壓身子。
「好吧,請做一下登記。」
準備工作異常繁瑣——都不是醫學上的,而是法律上的。除了登記註冊、提交檢測申請、啟動檢測準備程序之外,接診醫生、圓環、寒圓,包括檢測室主任、負責檢測的醫生、專管儀器的技術員、醫院院長等,所有與生命信息檢測相關的人必須一致簽署協議:絕對保證被測者的個人隱私權不受侵害,也決不泄露法律允許之外的任何信息,並且自協議簽署之時起承擔與此有關的一切法律責任。
所有手續都辦妥,由一位年長和藹的老醫生開始了對圓環的檢測。
「你好,孩子,我叫暖環。」
帶著暖意的名字,讓圓環內心稍有安慰。
「看樣子你還小。請別緊張——上學了嗎?」
圓環想說自己已經上了半年大學,可沒說出來,只壓了壓身體。
「哦,別緊張別緊張!外面那人是你的朋友?」
「不是。」
暖環沒再問下去。他悄聲細語地哄著圓環,好像哄一個嬰兒。圓環的記憶中,好久沒有人這樣哄自己了。老醫生的耐心撫慰,加上微量藥物的催眠,使圓環漸入夢鄉……
一份檢測結果通過檢測終端直接輸入到了圓環的個人信息場終端。那將保證除圓環自己和做檢測的儀器外,誰都不知道他生命信息的詳情,包括給他做檢測的暖環和操作儀器的技術員。當然,儀器是不會說話的。檢測結果一經輸出,它就自動銷毀內部的檢測信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暖環,」不知為什麼,這個老醫生給圓環的感覺,就像小環、小圓給他的感覺一樣,雖然沒有長時間的接觸、交往,但令他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種親近感,讓圓環不由得想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對他講出來:「你說,人和其他生物,是不是平等的?」
暖環對這樣小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驚訝——他並不知道圓環的真實年齡。「當然,是平等的,我們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最寶貴。」
「那,如果我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生物,你還會喜歡我不?」
「你覺得呢?」暖環慈愛地伸出觸手將圓環托起——他的直徑超過圓環的10(三)倍,是個名副其實的「巨人」,「你本來不就是個小生物嗎?我是個老生物!」
「哈哈哈……」圓環終於被逗笑了。暖環的話,雖然不夠嚴肅,卻在情在理。也許只有這樣年齡的人才能如此豁達——在他們看來,世間眾生皆可愛、可貴。這讓圓環覺得,眼前的暖環比外面的寒圓可靠得多。「如果我有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事找你談,你能不能替我保密?」
「嘿嘿!幸虧我已經裂殖過了,應該可以。否則說不定我的破娃就會知道你那些小秘密嘍!」暖環明知不可能,故意開玩笑。
圓環又被逗樂了。經過短暫的休眠和與暖環的相處,他的心已經慢慢平靜下來。圓環打定了一個主意:誰也不問,靠自己的努力,解讀自己的生命信息,倒要看看自己究竟是個什麼「人」。等真相大白時,如果寒圓非要打聽結果,就告訴他。一來自己本就喜歡生物,尤其喜歡密粒,如果不考慮人間輿論,能與密粒對話、訴說自己的衷腸,正是求之不得的呢。二來自己又不去招惹誰,大不了被別人議論幾句罷了,不論生命信息里有什麼,自己的人權是受法律保護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人越軌非為。退一萬步說,空氣和土地是大家的,誰也不能壟斷。只要有它們,自己也能維持生存。這麼一想,圓環也就釋然了。
從醫院裡出來,寒圓卻出乎意料地什麼都沒問,兩人又是一路沉默回到氦城大學。
直接用胞元成像儀觀察兩隻「對話」中的密粒,寒圓不會做這種徒勞的努力。他設計了一種方法:用兩隻陌生的密粒,將它們從相遇到靠近、到伸長尖頭、到「對話」、到互相認識對方,每一步驟的狀態都「固定」下來,一「幀」一「幀」地把密粒的交流過程記錄在案。對密粒來說,每一「幀」的獲得都是一次折磨:從見面開始,交流過程進行一段,便對它們施行「速凍」,使它們暫時靜止,然後用胞元成像儀掃描,掃描完畢,再「解凍」,讓它們繼續,等再交流一段,再「速凍」,再掃描……如此重複,直至交流完畢。雖然「速凍」不可能使胞元完全靜止,但相比它們活躍時的狀態,已算安靜得多了。如果把實驗對象換作人,這兩個可憐的人就會像穿曲宇航時代以前在兩顆星球之間通話的太空人一樣,說上一句話,要等半天才能收到回話:「你好!」……「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兒來?」……短短的一場相識,可能被拉長好幾倍。為了取得更精細的記錄,寒圓不僅把每段交流過程的持續時間壓縮得很短(即增加圖像的「幀」數),還大大增加了實驗樣本數量。儘管圓環對如此折磨這種可憐的小生物持有異議,卻無法阻擋寒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的名字恰如其分,」圓環悄悄地想:「圓光本是個熱氣炙人的大火球,偏偏在前面安個『寒』字,可見他有多冷漠。」
隨著實驗的進行,樣本越來越多。每得到一幅新圖像,寒圓便會興奮一陣。一個多月過去,寒圓已經獲得了2112(六十八)對密粒交流的全過程「定像圖譜」。這一個多月里,圓環除去上課、應付日常事務,餘下的時間就是跑到實驗室,協助寒圓掃描、記錄,並利用自己的特長,給密粒作「心理調試」,以免它們因痛苦煩躁而拒絕合作。
實驗結果證實了寒圓的猜想:密粒在相互交流時,會用它們的尖頭向對方發送一些信號,這些信號攜帶著自己獨特的胞元點陣結構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方的胞元點陣,使之與自己的類似,通過這種行為,讓對方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記住自己,下次見面時,只要稍稍靠近,它們便能感受到對方的信號,通過與「記憶」中的胞元點陣相比較,辨認出對方的身份。
假設是被證實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卻讓寒圓困惑、甚至有些不安了:圓環為什麼也和密粒一樣,擁有這種能力?
自然而然的推理,使他有了一個新的、更瘋狂的念頭——他想知道,在密粒與圓環的相互交流中,密粒是否也獲知了圓環的胞元點陣信息?
寒圓把這個想法告訴圓環,圓環暗自傷感:又一群密粒要慘遭煎熬了。但這個問題實在太誘人,又讓他忍不住心動。雖然擔心自己的生命信息有可能因此泄漏,圓環還是答應跟寒圓合作。只有一點(但這一點至關重要):圓環並不知道怎樣向密粒發送自己的胞元點陣結構,只能接收。如果密粒收不到自己的信號,那麼實驗將是無意義的。
「你有沒有嘗試過向它們發送信息?」
「沒。要不是跟你合作,我根本想不到它們是用這種方法辨別身分。」
寒圓沉默了好一會兒,突然伸出一隻觸手,在關著密粒的實驗皿上逐個點道:「那你就想想多種不同的方法,我用不同的密粒一個一個試,也幫你出主意、想新點子。如果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試了,密粒還是不能從你那裡獲得信息,實驗也就『結束』了。」「結束」說得很重,圓環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真冷!」話沒說出來,圓環只打了個寒顫,好像自己馬上要被「速凍」了一樣。他提出先看看自己「認識」的那幾隻密粒認不認識自己。寒圓覺得有理,於是把所有與圓環進行過「對話」的密粒都擺出來,讓圓環挨個去試。結果很詭異:第一次實驗中那10(三)只密粒馬上認出了圓環,後面幾次實驗中所有的密粒都不認識他,但是它們會被圓環身上一種獨特的東西吸引,再次和他交流,把自己的胞元點陣信息傳給圓環。試過多次,毫無例外。沒辦法,問題一大堆,只等用實驗說話吧。
實驗又進行了一個多月。這回沒有上次那麼幸運,相反,寒圓一次比一次沮喪:他幾乎想盡了所有辦法,都沒能讓密粒從圓環那裡得到哪怕一點點有用的信息。這些把自己秘密告訴圓環的密粒,下次見到圓環,仍形同陌路。山窮水盡之際,寒圓想起了影像記錄中圓環第一次與密粒接觸時的情景。一想到此,連他自己也打了個寒顫:難道非要這麼做不可?
寒圓叫來圓環,惴惴不安地向圓環說出了自己的「最後一招」。因為這要讓圓環冒很大的風險,所以他只是徵求意見。
好奇心戰勝了對危險的恐懼,圓環答應再用一次「窒息法」。當然,寒圓要竭盡全力,保證圓環有驚無險、有身心之苦而無性命之虞。他設計製造了一件特殊的實驗皿,它內部有兩個通道:一個連接圓環,使他時刻處於身體機能檢測系統的監控下,一旦圓環的生命體徵逼近危險臨界值,馬上中止實驗進程;一個連接密粒,隨時可以將密粒冷凍起來,而不會傷到圓環。實驗皿組裝好,又試過多次,確定運轉正常以後,寒圓和圓環重現了那幕讓人揪心的場景。只一次便可,因為這回只要知道結果——如果密粒與圓環接觸後胞元點陣發生變化,實驗就算成功了一半。
圓環從實驗皿里被拽出來的時候,渾身灰暗。寒圓馬上將準備好的強生劑噴在他身上。片刻,圓環恢復正常,開始和寒圓一起觀察胞元成像儀中的密粒。
結果讓人興奮:密粒的胞元點陣果然換了一種排列,這種排列,也是寒圓和圓環從未見過的。把它和一些已公開的人類個體胞元點陣相比,有不少相似之處,卻也有許多不同。再往下的想法,寒圓不敢付諸實施了——他怕觸犯隱私法。但是,憑藉多年實驗生理學研究積累的經驗和對人體、對其他生物體結構的了解,他隱隱約約感到有些地方不對頭。實驗雖然結束了,他並未急著發表結果,也沒有再叫圓環。圓環正好要應付其他課程的考試,暫時減少了與寒圓的接觸。寒圓把這次實驗中記錄下來的圖像進行了詳細分析,幾乎是逐點逐點地與他手頭的人類個體、密粒個體的胞元點陣作比較,又單獨工作了一個月。研究結果越明朗,他越喪失了把它們告訴圓環的勇氣。天然而生的道德感讓他不斷在心中默念:「這不是真的,這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密粒的胞元點陣在人類胞元點陣影響下變成的一種特殊形制。否則,就太……不可能了!」這種發自本真的道德感力量強大,幾乎讓寒圓抱持了一種偏執的信念:圓環不可能是那樣的,他僅僅是一個「善知獸語」的特殊人而已。直到有一天——
寒圓進入培養室,照例要查看一下他的這些小傢伙們。可他發現,有幾個培養皿空了。沒容他反應過來,另一幕更讓他驚異的場景出現了:11(四)只密粒,正蕩漾在培養室角落一個盛滿營養液的池子裡,擺動著尖頭,還不時把尖頭指向其他密粒,似乎正處於興奮狀態,像一群沉醉於熱烈討論中的人。熟知密粒秉性的寒圓馬上看出,這幾隻密粒在交流一件讓它們特別感興趣的事。他打算不動聲響地觀察一段時間,哪知密粒竟知道他進來,一陣窸窸索索響過之後,全都不見蹤跡。寒圓幾個滾衝過去,卻只見泛著漣漪、空空如也的營養液池子,其他什麼都沒有。再去看那幾個培養皿,仍舊空著。
寒圓正心急如焚地四下尋找,突然,有一件事情激得他渾身一緊,心也收緊了:空了的那幾隻培養皿,關的正是「認識」圓環的那幾隻密粒——不多不少,正好11(四)只!池子裡的那11(四)只密粒,也正好是它們嗎?寒圓仔細檢查了每個培養皿,確定無疑,只有這11(四)只密粒跑出來了。他搜遍了培養室每個角落,竟沒有發現它們。
寒圓飛奔回辦公室,調出培養室的監控影像,這才得以目睹了也許是密粒「文明」史上第一次驚心動魄(讓人類驚心動魄!)的「勝利大逃亡」:從很早開始,這11(四)只密粒在各自的培養皿里就互致信號,隨後,它們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突然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11(四)只空空的培養皿,而營養液池裡,卻出現了它們的身影;可沒等它們「說」上幾句話,自己就進去了,接著就是他剛才所見的場景。連監控影像都看不出這11(四)只密粒跑到哪裡去了。
寒圓又把前幾天、前幾個月的影像調出來看。這麼一看,他才開始後悔——那幾隻特殊密粒之間的「交流」不止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最早「認識」圓環的那10(三)只密粒,從認識他以後,就有些異樣:它們常常興奮地交談,更甚者,它們還試圖去影響其他密粒(幸虧其他密粒都不認識圓環)。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不可思議的是,有幾次,關它們的培養皿竟然是空的!有時空一隻,有時空好幾隻。將影像記錄調到最慢,寒圓發現,它們的確是在瞬間消失的,像是神秘的幽靈,忽而全形畢露,忽而首尾不見。當然,這些行為都背著寒圓,寒圓一進培養室,它們就和別的密粒一樣了。因為自己每天都要親自去培養室,所以寒圓很少看監控影像。哪怕早一天看到這情景,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事發生。現在倒好,一個月前又增加了一隻認識圓環的密粒,它們竟共同密謀,從監控嚴密的培養室成功逃脫了!
對寒圓來說,這無異於一場事故。他再也按捺不住,把圓環叫來,將密粒如何預謀、如何逃出培養室的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他。
雖然寒圓並沒有任何埋怨與責怪,但事實再清楚不過:如果不是因為和自己的接觸,密粒如何有這樣的想法、做法?圓環成了被動協助密粒逃跑的「罪魁」。他當然知道寒圓擔心什麼,因為此人也是一個「人類至上主義者」,密粒稍稍表現出接近於人類智慧的行為,就會讓他心神不寧。這回密粒竟在他眼皮底下跑掉,若是跑到其他地方,憑它們已經獲得的「高級智慧」,還有那種瞬間化身為無形的能力,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圓環,」寒圓斟酌良久,終於決定說出實情:「我必須告訴你最近這一個月我獲得的一些成果,它和你密切相關。」
圓環沒說話,把寒圓請到一把椅子前,請他坐上去。他自己也找了把椅子,鄭重其事地聽寒圓對他講。
「我一直願意這麼認為:那次窒息法得到的密粒胞元點陣圖像,是密粒的胞元點陣結構在人類影響下不完全重構的結果,這樣就可以解釋那些密粒胞元怪異的排列方式。但還有另一種猜測,你——明白什麼意思吧?」
「還有什麼可能?」
「你沒跟我裝糊塗?」
「嗯?」圓環實在想不出寒圓還有什麼天大的秘密隱藏在心裡。
「你……真的想知道?」
「想。」
「……」寒圓好幾次欲言又止,猶豫了大半天。最後,他伸出觸手使勁錘了錘自己,狠下心道:「我還是不願意直接告訴你。這樣,我問你,假如那隻密粒復現的是你的胞元點陣模式,而圖像上明明白白地顯示,裡面不僅有人類特有的結構,還有密粒所特有的結構,你……還不明白什麼意思?」
圓環認真聽著,仔細想著,等寒圓把話說完,他也品出了寒圓話中的意思,明白寒圓猶豫的原因了。
整個世界,瞬間在圓環面前崩潰。
寒圓這一問,不亞于晴天霹靂。要不是椅子承著,圓環幾乎要一沉到底了。他說不出話,曾經的一切如全息影像般歷歷閃過:與他興趣迥異的1000(二十七)位朋友,包裹著他的超韌度孢膜,他驚險的出生,他異常嬌小的體型,他喜好非人生物,他喜歡在室外活動,他厭惡與人交往,他與密粒的特殊感應……未來的種種也如暴風雨般襲來:朋友們的驚異,同學們的好奇,無心人的議論,夥伴們的質疑……更有可能的,是來自四面八方、遠遠近近、不知天上還是地下的指指點點:「他是個『密粒人』,」「他是個『雜種』!」……是,自己是對其他生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但自己已經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員,與人共同生活了這麼久,整個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已經是一個人。假如事實上自己竟不是一個純粹的「人」,不要說那些人類至上主義者,就是普通人,也要拿自己當笑話看,甚至鄙視自己、排斥自己,自己還怎么正常地生活,怎麼在這個世界上立足,還談什麼美好的未來……現實啊,現實!面對活生生的現實,再深邃的思想、再偉大的精神、再美妙的形式、再強悍的心靈,又如何?
說到底,一個不滿101(十)歲的孩子,怎能承受這樣的事實?寒圓感到愧疚,卻也無可奈何。這件事早晚要讓圓環知道。他盡力寬解:「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陪你一起去做一次徹底的體檢,如果否證了我的懷疑,那麼皆大歡喜。如果是……我一定替你保密!」
圓環年齡雖小,感情卻敏銳細膩,他明明聽出寒圓那最後一句話說得勉勉強強。他苦笑一下——抖抖渾身的皮膚,努力從椅子裡撐起來:「行,你帶我走。」這句話說得楚楚可憐,無奈又無助,大有「隨便你」的意思,弄得寒圓也不忍再說什麼了。兩個人一前一後,一路無語,來到氦城醫院。
「你要做生命信息檢測?」醫生問。
圓環一動也不動,寒圓拉著他,替他壓壓身子表示肯定。
誰都知道,若不是發生什麼至關重要的大事,一般人不會來做生命信息檢測,這是一項稍不留神就可能觸犯法律的行為。
醫生讓寒圓退到一邊,再次鄭重其事地,只盯住圓環一個人,問:「你要做生命信息檢測?」
圓環看著醫生,壓了壓身子。
「好吧,請做一下登記。」
準備工作異常繁瑣——都不是醫學上的,而是法律上的。除了登記註冊、提交檢測申請、啟動檢測準備程序之外,接診醫生、圓環、寒圓,包括檢測室主任、負責檢測的醫生、專管儀器的技術員、醫院院長等,所有與生命信息檢測相關的人必須一致簽署協議:絕對保證被測者的個人隱私權不受侵害,也決不泄露法律允許之外的任何信息,並且自協議簽署之時起承擔與此有關的一切法律責任。
所有手續都辦妥,由一位年長和藹的老醫生開始了對圓環的檢測。
「你好,孩子,我叫暖環。」
帶著暖意的名字,讓圓環內心稍有安慰。
「看樣子你還小。請別緊張——上學了嗎?」
圓環想說自己已經上了半年大學,可沒說出來,只壓了壓身體。
「哦,別緊張別緊張!外面那人是你的朋友?」
「不是。」
暖環沒再問下去。他悄聲細語地哄著圓環,好像哄一個嬰兒。圓環的記憶中,好久沒有人這樣哄自己了。老醫生的耐心撫慰,加上微量藥物的催眠,使圓環漸入夢鄉……
一份檢測結果通過檢測終端直接輸入到了圓環的個人信息場終端。那將保證除圓環自己和做檢測的儀器外,誰都不知道他生命信息的詳情,包括給他做檢測的暖環和操作儀器的技術員。當然,儀器是不會說話的。檢測結果一經輸出,它就自動銷毀內部的檢測信息,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暖環,」不知為什麼,這個老醫生給圓環的感覺,就像小環、小圓給他的感覺一樣,雖然沒有長時間的接觸、交往,但令他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種親近感,讓圓環不由得想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對他講出來:「你說,人和其他生物,是不是平等的?」
暖環對這樣小的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驚訝——他並不知道圓環的真實年齡。「當然,是平等的,我們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最寶貴。」
「那,如果我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生物,你還會喜歡我不?」
「你覺得呢?」暖環慈愛地伸出觸手將圓環托起——他的直徑超過圓環的10(三)倍,是個名副其實的「巨人」,「你本來不就是個小生物嗎?我是個老生物!」
「哈哈哈……」圓環終於被逗笑了。暖環的話,雖然不夠嚴肅,卻在情在理。也許只有這樣年齡的人才能如此豁達——在他們看來,世間眾生皆可愛、可貴。這讓圓環覺得,眼前的暖環比外面的寒圓可靠得多。「如果我有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事找你談,你能不能替我保密?」
「嘿嘿!幸虧我已經裂殖過了,應該可以。否則說不定我的破娃就會知道你那些小秘密嘍!」暖環明知不可能,故意開玩笑。
圓環又被逗樂了。經過短暫的休眠和與暖環的相處,他的心已經慢慢平靜下來。圓環打定了一個主意:誰也不問,靠自己的努力,解讀自己的生命信息,倒要看看自己究竟是個什麼「人」。等真相大白時,如果寒圓非要打聽結果,就告訴他。一來自己本就喜歡生物,尤其喜歡密粒,如果不考慮人間輿論,能與密粒對話、訴說自己的衷腸,正是求之不得的呢。二來自己又不去招惹誰,大不了被別人議論幾句罷了,不論生命信息里有什麼,自己的人權是受法律保護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人越軌非為。退一萬步說,空氣和土地是大家的,誰也不能壟斷。只要有它們,自己也能維持生存。這麼一想,圓環也就釋然了。
從醫院裡出來,寒圓卻出乎意料地什麼都沒問,兩人又是一路沉默回到氦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