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海轉》165安全會議
以後,每個月的月份初,都是我們的安全會議。
海靈格爺爺有一本自傳,名字就叫,這一生為何而來。
我也明白了,我越發堅信,我這一生,為了愛我的母親,保護我的母親而來。
我讀書喜歡找它們的相似和共同點,有限責任家庭和這不是你的錯,關於母親,馬老師專門拿自身家庭經歷和早期分離介紹,還設專題,足見重要性。
安全會議,保密會議,其實我原本是打算,每個月末開一次,後來我覺得,月初開,才起的到震懾效果,所以月初開。
今天我讀到了精神健康講記,李辛老師,關於療愈書一樣的知識,叫回溯。
把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納入現在的意識中。
一般來說,我們和周圍人的關係,比如領導老師同事,屬於外圍關係,和比較熟悉的朋友就近了一層,和家人最近。
我們處理這些關係的反應模式,是從我們和自己內部關係開始的。
如果我們和自己沒有良好的關係,比如不喜歡自己,總是認為或擔心自己做不好,這也會影響到自己和家人以及很親近的朋友的關係,所以我建議你要開始留意,自己平時的內心狀態。
書中強調:和父母完成未完成的溝通。
哪怕父母已經過世了。
回溯練習需要建立在,初,中放鬆與覺察練習的基礎之上。
聊聊為什麼開安全會議?
首先,我們和父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開始和意識模式,會影響對外我們的延伸關係模式。
我們家族最初那個「大嘴巴」的人是誰?早在我出生之前這個人就存在了。
我大姨。
她是個什麼都說的人。
她到現在可能都還在宣傳,我母親的惡言惡語。
大姨,我爸爸,還有小姨姥姥的女兒,他們一直互相有聯繫。
我姥姥什麼時候開始迷信的?
從我大姨有了一個同樣迷信的同事開始。
我姥爺是淮海戰役和解放上海的英雄,但是我們家什麼徽章都沒有了!
因為大姨給我姥姥找了一個「乾兒子」,他是個騙子,騙走了我姥爺的徽章在內的全部資產。
我媽媽告訴我,其實書中內容,很多療愈書都是藥引子,要報線下課才能學完整。
我的建議是,首先學習一本書,可以看看上面有沒有作家本人和工作坊的聯繫方式,其次看看書本上架是不是「心理自助」,這不是你的錯就是心理自助,真的讓我可以收益一生。
還要就是多看書,多學習,找師傅,找老師。
我媽媽告訴我,她跟著周鼎文老師很久,所以這個老師的書,我媽媽都不需要看,也能學會。
核心的東西可能不在書中,但是書一定是有用的。
我突然發現,沒有媽媽,我就是個屁。
但是我有現成的母親,她可以教會我這一切的體系走進。
我和母親關於家族事件的誤解,是她擔心我不會保護自己,被套話,我擔心我媽媽總是不想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舉個例子,我從被人得知,還要去上學開始,被常居爆冷,我的媽媽一個阿姨更可憐。
因為她曾經被上司什麼都不知道,被上司待遇非常好,我阿姨刻苦能幹,勤勞善良。
後來因為離婚官司,實在是需要老闆開個「工作證明」
老闆這才了解了阿姨的家事,從那以後,什麼補助都沒有了,還各種制裁。
我爸爸從不教我任何保護自己的技巧。
因此,我加固城防就兩件事:
讀書和母親。
讀書,看看情商和語言的書。
母親,我最該愛的人。
我甚至了解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嵇康和鍾會的故事,我老興奮了,因為我玩過三國殺。
與其我自己狹隘的想怎麼保護自己,不如看看書,我的大嘴巴也和原生家庭早期經歷的某種創傷模式,息息相關。
為什麼所有人都不要放過我的媽媽呢?
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哪怕是我的情緒,也讓我成了一個排斥母親,不能接納母親的愛,並且不懂得感恩的人。
我了解了,哪怕甄嬛傳的皇后,也會被安陵容用「把她內心的話複述一遍」的方式,給「套話」
我感覺我真的晚上睡不著覺,不能安全。
套話無處不在,假如說,我去廣東學醫,然後,我媽媽後來告訴我,你先跟著他學,然後回來了我再給你找老師。
我假如說出來,我的師傅說,那你去找他吧。
或者我在常居,上司問我,小王,今年十月份往後(上學是九月初一般),我們公司有個活動,你到時候可不要缺席啊!
我哪怕疑惑了一點點神情,被捕捉到,我還是可能被人懷疑。
我媽媽告訴我了什麼是人性,大家都想看你的不好的地方,然後各種對外宣傳。
一般很少有人有境界,真正祝福自己的前任,承認我確實配不上她,我還需要修煉自己,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
雖然我們知道,李雪老師說,這些都是投射,可是,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一定牢牢把握。
知識井噴、我的發展,我的創傷療愈修復和人格堅強人格健全,不被創傷影響……
母親。
都是離不開她。
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信念系統,我們的人際圈子,還真不是我不學習就能掌握的,我的爸爸不教我,好沒有關係,可以沒有爸爸,但是不能沒有媽媽。
我現在學習都還來得及。
陳萬舉那年遇到一個來求醫的同鄉:
他張口就來,真是今非昔比,陳萬舉這樣的人也配做中醫了嗎?
陳萬舉說,要不你去隔壁。
他兒子就這樣死掉了。
如果我們一直「散布謠言」,我們一直「打落水狗」,真的,其實,我們會給我們後代帶來無意識的壞習慣和忠誠,這真的不好。
大表哥的過世,我真的至今想破腦袋都不明白為什麼。
母親正,孩子會自然直。
寫新書了將來會開新號。
我也會一直感謝閱文集團給了我一個寫作拿起筆的機會。
海靈格爺爺有一本自傳,名字就叫,這一生為何而來。
我也明白了,我越發堅信,我這一生,為了愛我的母親,保護我的母親而來。
我讀書喜歡找它們的相似和共同點,有限責任家庭和這不是你的錯,關於母親,馬老師專門拿自身家庭經歷和早期分離介紹,還設專題,足見重要性。
安全會議,保密會議,其實我原本是打算,每個月末開一次,後來我覺得,月初開,才起的到震懾效果,所以月初開。
今天我讀到了精神健康講記,李辛老師,關於療愈書一樣的知識,叫回溯。
把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納入現在的意識中。
一般來說,我們和周圍人的關係,比如領導老師同事,屬於外圍關係,和比較熟悉的朋友就近了一層,和家人最近。
我們處理這些關係的反應模式,是從我們和自己內部關係開始的。
如果我們和自己沒有良好的關係,比如不喜歡自己,總是認為或擔心自己做不好,這也會影響到自己和家人以及很親近的朋友的關係,所以我建議你要開始留意,自己平時的內心狀態。
書中強調:和父母完成未完成的溝通。
哪怕父母已經過世了。
回溯練習需要建立在,初,中放鬆與覺察練習的基礎之上。
聊聊為什麼開安全會議?
首先,我們和父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開始和意識模式,會影響對外我們的延伸關係模式。
我們家族最初那個「大嘴巴」的人是誰?早在我出生之前這個人就存在了。
我大姨。
她是個什麼都說的人。
她到現在可能都還在宣傳,我母親的惡言惡語。
大姨,我爸爸,還有小姨姥姥的女兒,他們一直互相有聯繫。
我姥姥什麼時候開始迷信的?
從我大姨有了一個同樣迷信的同事開始。
我姥爺是淮海戰役和解放上海的英雄,但是我們家什麼徽章都沒有了!
因為大姨給我姥姥找了一個「乾兒子」,他是個騙子,騙走了我姥爺的徽章在內的全部資產。
我媽媽告訴我,其實書中內容,很多療愈書都是藥引子,要報線下課才能學完整。
我的建議是,首先學習一本書,可以看看上面有沒有作家本人和工作坊的聯繫方式,其次看看書本上架是不是「心理自助」,這不是你的錯就是心理自助,真的讓我可以收益一生。
還要就是多看書,多學習,找師傅,找老師。
我媽媽告訴我,她跟著周鼎文老師很久,所以這個老師的書,我媽媽都不需要看,也能學會。
核心的東西可能不在書中,但是書一定是有用的。
我突然發現,沒有媽媽,我就是個屁。
但是我有現成的母親,她可以教會我這一切的體系走進。
我和母親關於家族事件的誤解,是她擔心我不會保護自己,被套話,我擔心我媽媽總是不想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舉個例子,我從被人得知,還要去上學開始,被常居爆冷,我的媽媽一個阿姨更可憐。
因為她曾經被上司什麼都不知道,被上司待遇非常好,我阿姨刻苦能幹,勤勞善良。
後來因為離婚官司,實在是需要老闆開個「工作證明」
老闆這才了解了阿姨的家事,從那以後,什麼補助都沒有了,還各種制裁。
我爸爸從不教我任何保護自己的技巧。
因此,我加固城防就兩件事:
讀書和母親。
讀書,看看情商和語言的書。
母親,我最該愛的人。
我甚至了解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嵇康和鍾會的故事,我老興奮了,因為我玩過三國殺。
與其我自己狹隘的想怎麼保護自己,不如看看書,我的大嘴巴也和原生家庭早期經歷的某種創傷模式,息息相關。
為什麼所有人都不要放過我的媽媽呢?
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哪怕是我的情緒,也讓我成了一個排斥母親,不能接納母親的愛,並且不懂得感恩的人。
我了解了,哪怕甄嬛傳的皇后,也會被安陵容用「把她內心的話複述一遍」的方式,給「套話」
我感覺我真的晚上睡不著覺,不能安全。
套話無處不在,假如說,我去廣東學醫,然後,我媽媽後來告訴我,你先跟著他學,然後回來了我再給你找老師。
我假如說出來,我的師傅說,那你去找他吧。
或者我在常居,上司問我,小王,今年十月份往後(上學是九月初一般),我們公司有個活動,你到時候可不要缺席啊!
我哪怕疑惑了一點點神情,被捕捉到,我還是可能被人懷疑。
我媽媽告訴我了什麼是人性,大家都想看你的不好的地方,然後各種對外宣傳。
一般很少有人有境界,真正祝福自己的前任,承認我確實配不上她,我還需要修煉自己,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
雖然我們知道,李雪老師說,這些都是投射,可是,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一定牢牢把握。
知識井噴、我的發展,我的創傷療愈修復和人格堅強人格健全,不被創傷影響……
母親。
都是離不開她。
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信念系統,我們的人際圈子,還真不是我不學習就能掌握的,我的爸爸不教我,好沒有關係,可以沒有爸爸,但是不能沒有媽媽。
我現在學習都還來得及。
陳萬舉那年遇到一個來求醫的同鄉:
他張口就來,真是今非昔比,陳萬舉這樣的人也配做中醫了嗎?
陳萬舉說,要不你去隔壁。
他兒子就這樣死掉了。
如果我們一直「散布謠言」,我們一直「打落水狗」,真的,其實,我們會給我們後代帶來無意識的壞習慣和忠誠,這真的不好。
大表哥的過世,我真的至今想破腦袋都不明白為什麼。
母親正,孩子會自然直。
寫新書了將來會開新號。
我也會一直感謝閱文集團給了我一個寫作拿起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