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長生天氣力里
第307章 長生天氣力里
「皮連長,前面街口右拐就是府衙。」
嚮導在前面帶著路,禁衛一旅火槍二營一連的連長皮昀聽完,立刻大手一揮,沖身後的士卒喊道,「快,一連的跟我上,儘快拿下府衙,然後往西門進攻。」
士卒們聞言立刻加速沖了過去。
建康是元朝集慶路的首府,城中衙門眾多,且都分布在城池正中心的部分,正好處于禁衛旅的進攻區域。
因為這裡曾經是南唐的國都,南唐的中書省和六部都在這裡,城中心位置的辦公衙門一大堆。
再加上前宋的時候,趙構南下,曾經想在建康定都,還讓人修繕過這些衙門,於是元朝就順手保留了下來。
至於為什麼後來趙構又跑去了杭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杭州緊鄰杭州灣,方便坐海船逃跑。
研究過南宋杭州臨安皇宮『行在』的地圖就明白,趙構在杭州的皇宮,那真叫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出了宮門不到一公里就是海港,登上船就能直接潤,那叫一個方便.
另外還有個原因,趙構本來確實想在建康定都的,但當時建康城內澇嚴重,每逢雨季,城內直接變成一片澤國,真『江南水鄉』。
宋朝的時候,王安石曾經主政過建康,這位變法派的頭子,他的各種想法初衷本來是好的,但做事完全不計後果,最終往往好心辦壞事,王安石在建康當官的時候也是。
他為了給建康增加農田面積,讓人把玄武湖填平,改成水田,此舉確實增加了不少田產和糧食,但副作用嘛,導致建康城在雨季無處泄洪,年年內澇。
一直到了元朝時期,元朝官府又把玄武湖挖了出來,才徹底解決城池內澇的問題。
當時趙構南下的時候,一看建康這情況,果斷放棄在此建都的念頭,跑去了杭州
「皮連長,前面轉過去路邊有樓。」眾人正往前跑著,嚮導再次提醒道。
皮昀聞言當即道,「小心路邊制高點,警惕敵軍弓手!」
士卒聞言,轉過彎去唰唰唰的紛紛舉起火槍,瞄向兩側的樓房。
樓上的百姓原本還在探頭探腦的觀戰,一見聖武軍把槍口對準他們,嚇得紛紛縮頭跑回了屋裡。
「關門關門,快頂住,賊兵人不多,咱們只要死守一會,平章大人就會帶兵來援,快把門頂住!」
一連的戰士還是跑的慢了些,大軍才剛殺到府衙,那邊就聽到嘭的一聲關門聲,裡面傳來元軍的喊話聲和上門閂的聲音。
跑在前面的尖兵立刻回報,「連長,府衙裡面有人,把門閂插了,說是要死守。」
皮昀聞言當即道,「把炮拉上來!」
然後自己帶兵跑去府衙門口,沖裡面大聲喊道,「裡面的人聽著,趕快開門投降,饒你們不死,不然等我打進去,一個不留!」
裡面根本沒什麼動靜,過了幾秒,有個元軍從旁邊的院牆探出腦袋張望,結果外面嘭的一聲槍響,那名元軍當場仰頭栽了下去,嚇得裡面的其他元軍頓時瑟瑟發抖。
「炮來了。」
「裝彈,瞄準大門!」
這次炮班為了進城能跟上主攻部隊,保持靈活機動,連彈藥車都沒帶,找了一堆竹筐背簍,讓士卒自己背著,四五十人每人背一發彈藥,如此一來,只要是人能進的地方,彈藥就能送的上去。
炮班聽到皮昀的命令,當即從背簍里找了一發霰彈開始裝填。
皮昀那邊下達最後通牒,「快開門投降,不然我就放炮了!」
裡面的元軍和官吏可能還不知道大炮是什麼東西,他們不僅不當回事,甚至還有人在裡面叫囂,「城外的賊將聽著,現在投降反正,朝廷還能赦免你們的死罪,趕快投降,不然一會平章帶兵殺過來,你們一個都活不了!」
「他媽的,不見棺材不落淚,開炮!」
轟隆一聲巨響,不到十米的距離,數百顆葡萄大的霰彈被噴了出去,把府衙大門的門板打的千瘡百孔,裡面頂門的元軍更是直接碎了一地,其餘站在大門裡面兩側的元軍差點就嚇尿了。
有聖武軍將士上前查看,發現裡面的門閂居然還沒打斷,「連長,門閂沒斷,還頂著呢。」
「再打一炮!瞄準門閂再打。」
裡面一名小吏聞言,連忙大喊道,「別打了別打了,俺們開門降了。」
吱呀一聲,大門終於打開,只見一名皂衣小吏哆哆嗦嗦的,踩著遍地碎肉將大門打開,剛一開門,就見到外面數十名黃甲士卒,端著火槍瞄準門內,還有一個架在車輪上的鐵炮正對著大門,嚇得他連忙舉起雙手。
皮昀見狀立刻命令道,「一排進駐府衙,清剿殘敵,抓捕俘虜,控制典籍帳簿,所有活人找個院子關起來,敢鬧事就全殺了,派人到四面路口警戒,給你們多留幾顆手榴彈。
「二三四排跟我繼續向西進攻,嚮導在前面帶路!」
「是!」
皮昀說完連府衙大門都沒進,安排完任務就帶著剩餘士兵直接走了。
北城的玄武門那邊。
董興堯的新編37團也跟著進了城,他麾下的營官陳豪,剛開始膽子不大,不敢跟元軍拼命,可進了城之後,遇到一股元軍,大炮一開火,元軍頓時死傷遍地,其餘人也立刻坐鳥獸散。
逆風局陳豪不敢打,但現在既然元軍都潰了,那他也不介意打打順風仗,跟著撿便宜,有大炮和火槍兵頂在前面,他那個營也朝著元軍潰兵奮勇追擊,越打越勇了起來。
膽小的陳豪尚且如此,吳叔同和陸海安那邊更不用多說,尤其是陸海安,這貨是個武痴,不怎麼關心政治,現在既然投了聖武軍,魯帥又敢用他們,還給他們分配和主力一樣的甲冑和兵器,也沒區別對待,那他還有什麼好說的,自然也賣力殺起元軍來。
正在他們往前進攻時,有一隊元軍弓箭手擋住了去路,禁衛一旅車營的張珍立刻帶火槍兵上前,一輪排槍將堵路的元軍打崩,大軍立刻繼續向前突進。
吳叔同那邊也抓到一夥元軍,他們在嚮導的帶領下,分出兵力左右包抄,一舉將數百元軍堵到一處路口,裡面還有個元軍百戶在大聲叫喊。
「大夥不要信他們的鬼話,投降就是個死,隨我突圍殺出去,殺了賊將重重有賞!」
吳叔同那個營的訓導官關良,聞言當即向包圍圈裡的元軍喊道。
「投降不殺,不投降馬上就是死,大夥都是漢人兄弟,不要再給韃子賣命了,只要投降,魯帥就能給你們免了印子錢,家裡沒田的還給你們分田,快快保留性命回家分田啊,要是你們死了,家中的妻兒老小,可就要被韃子賣做驅口奴隸了!」
包圍圈中的元軍士卒頓時面面相覷,只有那個百戶還在著急的大喊道,「大夥別聽他們胡說八道,那都是騙你們的,天下哪有恁好的事,跟我殺出去,殺啊,只要殺了敵將你們就有用不完的銀子!」
「他奶奶的。」關良一聽也火了,當即跳著腳大喊道,「手榴彈呢,給我炸死那廝!」
當即有個車營來的火槍手,點燃一顆手榴彈甩入元軍人群之中,下一刻,轟隆一聲巨響,將那名百戶連同周圍好幾人當場炸翻,吳叔同趁著元軍被炸懵的空擋,再次大喊道,「投降不殺!」
嘩啦啦一片刀槍落地聲,這次剩下的元軍立刻就降了,那名被炸傷的百戶軍官也被自己的手下趁機殺死。
吳叔同見狀頓時讚嘆道,「這手榴彈可真好使,等戰後讓大帥給咱們37團也分一點,不能因為我們是新來的就厚此薄彼啊。」
訓導官關良當即道,「這東西產量少,不到大戰都捨不得拿出來用的,不能浪費,而且也不是大帥厚此薄彼,37團是新團,沒經過投彈訓練,大部分士卒都不會用這東西,胡亂發下去,沒準他們還會炸到自己人,等戰後統一訓練了再說吧。」
「嗯,關訓導此言有理,來人看著俘虜,其他人繼續向南進攻!」
南門這邊,張德勝帶領17團打過鎮淮橋,17團二營的營官賈伯英抓到一群元軍俘虜,從俘虜口中得知,有人看到平章完者不花從西門跑了,賈伯英立刻急著找張德勝報告。
「指揮,有俘虜說看到完者不花從西門跑了,這可怎麼辦?」
張德勝完全不在意道,「沒事,外面有葉指揮的騎兵團看著,他跑不了。」
賈伯英一聽頓時唉聲嘆氣,「唉,便宜騎兵團了。」
張德勝聞言立刻火了,當即罵道,「什麼叫便宜騎兵團,那是兄弟友軍,沒有騎兵偵察哨探,光靠你步兵能打的了仗嗎?」
賈伯英撇了撇嘴,張德勝又說道。
「葉指揮是第一個歸順我聖武軍的將領,早在我們還沒打下廬州時,他就歸降了大帥,自投軍以來,任勞任怨,每戰必上,從不抱怨,之前小茅山一役,全軍步兵加起來都沒人家騎兵傷亡大,你聽見葉指揮抱怨過一句嗎?人家都沒說什麼呢,你還有臉跟騎兵搶功?
「那完者不花就算騎兵不抓,你光靠兩條腿能追得上,逮得著他嗎?」
賈伯英被罵了個灰頭土臉,當即討饒道,「別罵了別罵了,我知道錯了,指揮快喘口氣歇歇,我這就帶二營當先鋒,去給咱們團在前面開道。」
說完也不等張德勝回話,立刻一溜煙跑去了前面。
張德勝見狀頓時在後面喊道,「你娘的跑那麼快,快去前面跟禁衛旅會師,然後咱們調頭往西打,把元軍圍起來勸降。」
「知道了,二營的跟我上!」賈伯英在前面遠遠的回了一句,很快消失在前方的街道上.
由於建康城太大,聖武軍的主攻兵力又不算多,這一戰從上午九點,一直打到下午三點左右,才把建康城內的元軍徹底肅清。
江浙行省參政伯家奴,還有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兩人寧死不屈,力戰而死,都被火槍兵打成了馬蜂窩。
江浙行省第二平章完者不花,試圖從西門逃跑,結果被騎兵一團二營的沈仁當場抓獲,生擒活捉。
而聖武軍在此次攻城戰中,總共抓獲了三萬多俘虜,陣斬元軍大約三四千人,聖武軍自身損失大概兩個連,總傷亡應該在四百人左右,具體戰損和戰果還未統計出來。
等到下午申時,有傳令兵從城裡跑來報告,說城內皆已平定,李善長和馮國用頓時激動道,「大帥,進城吧?」
魯錦點了點頭,望著城外的五萬多俘虜,這次又在建康城抓了三萬多,不算現有編制,這又多出來近九萬兵源,十個團也才四萬五千人,有了這九萬俘虜,就可以再擴編二十個團了,這下楊璟華東方面軍的兵力不用愁了.
「傳我軍令!」魯錦當即對跑來的傳令兵命令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俘虜全部押往城外,俞通海的九團鎮守南城,楊璟的四團鎮守北城,董興堯的37團鎮守西城,禁衛二旅鎮守東城,張德勝的17團維護城中治安,禁衛一旅和騎兵團在南城外紮營,看押俘虜。
「炮營把炮台都拆掉,夯土填回原位,炮營集結後找各自部隊歸建,讓後勤司給炮營和禁衛旅補充彈藥。
「另,集慶路從即日起,改為順天府,聖武軍元帥府移駐順天府城,貼安民告示,招募賢臣猛士。」
李善長聞言一愣,問道,「不叫應天府嗎?」
魯錦搖了搖頭,「河南有一個應天府了,就別跟人家湊熱鬧了,再說咱們是順天應民,才起兵反元的嘛,就叫順天府。」
「這,也好。」李善長表示認可。
西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十月初六,建康城破!
聖武軍自九月初九重陽節渡江以來,十月初六克復建康,歷經萬人以上的大戰四次,共計26天,攻克城池七座(不算采石磯港口),殲滅太平路元軍三萬,生俘納哈出,殲滅集慶路元軍十五萬以上,合計殲滅18萬敵軍。
斬獲江浙行省大平章月魯帖木兒,生俘二平章完者不花,斬獲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寶奇、伯家奴,民兵元帥陳野先、陳兆先父子,還有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
聖武軍自身損失約一個營,不到一千人,擴軍十五個團,另尚存九萬俘虜還未進行整編,交出一份足以震驚九州的傲人戰績,只是這個消息暫時還未傳開。
周圍的其他勢力目前最多知道魯錦帶聖武軍渡江了,但渡江後的戰績他們暫時還不知道
魯錦帶著帥府的文官們進了城,朱壽和張溫立刻跑過來報告,「大帥,城裡有座懷王府,聽說是韃子文宗皇帝以前住的地方,住了沒多久就去大都當了皇帝,這王府要不要給大帥留下居住?」
張溫瘋狂暗示,不過他說的倒是不假,元文宗圖帖穆爾最早是在海南島就藩,後來又被移鎮建康,封為懷王,再後來就趕上燕帖木兒毒殺泰定帝,還把懷王圖帖穆爾接到大都,擁立為皇帝,繼而發起兩都之戰,那才是二十年多年前的事。
也正因如此,圖帖穆爾才把建康改為集慶路,得封懷王是一重喜慶,去大都登基稱帝是二重喜慶,所以就把建康路改為重.咳咳,集慶路吧。
不過四川那個重慶的地名,和集慶路的來歷也差不多,反正都是那個意思,類似的地名後世還有一個,因為挖出石油而改名大慶的地方
魯錦這次沒有拒絕,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讓人把懷王府收拾一下,回來把芸繡和鉭兒接過來搬進去。」
張溫一聽頓時喜笑顏開,看來魯錦是明白他的意思了。
當初打下廬州時,就收繳了兩處王府,但魯錦那時放著王府不住,非要住府衙,一來是立志,不僅是給自己立志,更是給巢湖諸將立志,讓他們別眼皮子那麼淺,更是告誡諸將不要忘記初心,別剛打下一兩座城池就開始享福,咱們今後是要繼續打天下呢,未來的地盤大著呢,一座廬州城才哪到哪啊。
二是為了低調,深刻貫徹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堅決不住王府,先苟住悶頭發展根據地再說。
但如今的聖武軍,和去年剛起兵那會相比,早已今非昔比,這次渡江,光是在江南就擴編出十五個團,馬上還要再擴編二十個團,甚至還要成立方面軍這種單位,都成長到這種規模了,就算他想繼續低調發展,恐怕也藏不住了。
但是稱王他暫時仍不做考慮,最起碼也要再拿下江浙和江西,手中有個幾十萬大軍的時候,才有底氣稱王。
魯錦也沒先去王府,而是讓張德勝帶人去清查懷王府,找人打掃乾淨,派士兵衛戍,他自己則是先帶著文官武將們去了集慶路的府衙,看看今後帥府的各個機構在哪裡辦公。
另外又讓張德勝把完者不花等人的宅邸全部查封,財產充公,房子則是分給文武官員居住。
江寧站情報站長紀軒,正式被魯錦封為順天知府,上任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貼安民告示,然後給帥府官員找房子住
等一行人到了府衙,張溫又問道,「大帥,咱們什麼時候把廬州那邊的家眷接過來?」
魯錦帶著他們跨過門檻,指了指府衙門口的滿地血跡,還有打成篩子的大門說道,「先收拾收拾,到處都是血,別嚇到了女眷和孩子,晚幾天再接她們過來,反正十月底之前要全搬過來。」
「那也行。」張溫一想也是,這滿地是血的,走起路來都黏糊糊的粘鞋,他妻子還正懷著孕呢,別嚇到了女人和孩子,魯錦的孩子現在也太小了,剛剛兩個月而已,是要小心照看著些。
等進了府衙,魯錦到前院和二進院子看了看,這才說道,「你們先各自去安排城防和紮營,不要騷擾百姓,安排好了再來府衙找我開會,咱們要繼續擴軍,兩個禁衛旅都要擴編成禁衛師,你們去安排一下。」
「是!」朱壽和張溫答應一聲,立刻去安排各自的軍務。
魯錦又叫來傳令兵,讓人把還在江面巡防的俞通淵叫來,另外再讓人去問問朱亮祖和廖永忠到哪了,魯錦前兩天讓他們來找自己報告,商量事情,怎麼還沒到。
一直到了當日傍晚,朱亮祖和廖永安終於姍姍來遲,兩人風塵僕僕的渡江趕了過來,看到建康路已經被聖武軍占領,兩人都是一陣欣喜,看來魯錦帶領37軍渡江之後,打的很順利啊。
等二人到了府衙見到魯錦,立刻參拜道,「拜見大帥!」
「都是自家兄弟,還那麼多禮幹啥,快快起來,來人,搬椅子,上茶,沒一點眼力勁。」
等兩人坐下,朱亮祖立刻掏出一封信,遞給魯錦說道,「大帥先看看這個?」
魯錦好奇的接過來問道,「這是什麼?」
朱亮祖當即道,「這是徐州芝麻李跟咱們交易的時候,派人送過來的,是元廷大都中樞那邊的皇帝聖旨,韃子皇帝給咱們的最後通牒。」
魯錦打開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生天氣力里(奉天),大福蔭護助里(承運):徐州內外,及廬州、太平群聚之眾,限二十日,不分首從,並與赦原。欽此。」
魯錦翻了翻,見後面什麼都沒了,忍不住吐槽道,「就這?老子不用他赦免,有本事來砍了我啊!他要不來弄死我,我早晚有一天北伐把他逮過來。」
「哈哈哈哈哈哈————」朱亮祖和廖永忠聞言頓時大笑起來。
魯錦把那張紙放到桌子上,用手指點了點,「徐州芝麻李給你送這玩意幹啥,他知道我帶兵渡江了?」
「嗯,他們知道了。」朱亮祖點了點頭,解釋道。
「自六月份咱們開始和徐州交易,到九月底,已經交易了四次,每次兩千副甲冑,已經賣給他八千副,再有一個月就交易完成了。
「芝麻李和趙均用一直在猜測,咱們如此大方,賣給他鐵甲做什麼,懷疑咱們有什麼目的,現在韃子皇帝的這封聖旨下來,他們總算是想通了。
「九月二十六,和咱們第四次交易的時候,來的人就送來了這玩意,還跟我陰陽怪氣,說大帥你好算計,賣給徐州甲冑,讓他們在北邊給咱們聖武軍擋著,自己卻偷偷渡江打進了江南。
「我當時就反唇相譏,就是要用他們擋災,他又能如何,這鐵甲他要不要,不要咱們還不想賣呢。
「那使者就說,如今元廷發出最後通牒,不出半個月,脫脫的大軍肯定會兵臨徐州,要是徐州擋不住,咱們聖武軍也別想好,所以他們請求我們提前進行第五次交易,把剩下那兩千副鐵甲給他們,另外如果咱們還有多餘的甲冑,希望咱們可以再支援一些。
「現在那使者還在濠州等著呢,他們也見到了俞通源的兵力調動,知道咱們往濠州前線增兵了,大帥要不要答應他們。」
魯錦手指敲著桌子想了想說道,「說出去的話不能食言,一萬副甲冑分五次交易,這第五批的可以提前賣給他們,但什麼都不給,就想讓我白白支援,那也是不可能的,他們又不是我的兵,我憑什麼要自掏腰包武裝他們?
「告訴他們,我剛剛打下建康,在江南擴編了二十萬大軍,自己的甲冑還不夠用呢,要支援?一個甲片也沒有!能把第五批甲冑賣給他,已經是我守諾重信了,不然換個人,他們別想再買到一副鐵甲。」
(本章完)
「皮連長,前面街口右拐就是府衙。」
嚮導在前面帶著路,禁衛一旅火槍二營一連的連長皮昀聽完,立刻大手一揮,沖身後的士卒喊道,「快,一連的跟我上,儘快拿下府衙,然後往西門進攻。」
士卒們聞言立刻加速沖了過去。
建康是元朝集慶路的首府,城中衙門眾多,且都分布在城池正中心的部分,正好處于禁衛旅的進攻區域。
因為這裡曾經是南唐的國都,南唐的中書省和六部都在這裡,城中心位置的辦公衙門一大堆。
再加上前宋的時候,趙構南下,曾經想在建康定都,還讓人修繕過這些衙門,於是元朝就順手保留了下來。
至於為什麼後來趙構又跑去了杭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杭州緊鄰杭州灣,方便坐海船逃跑。
研究過南宋杭州臨安皇宮『行在』的地圖就明白,趙構在杭州的皇宮,那真叫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出了宮門不到一公里就是海港,登上船就能直接潤,那叫一個方便.
另外還有個原因,趙構本來確實想在建康定都的,但當時建康城內澇嚴重,每逢雨季,城內直接變成一片澤國,真『江南水鄉』。
宋朝的時候,王安石曾經主政過建康,這位變法派的頭子,他的各種想法初衷本來是好的,但做事完全不計後果,最終往往好心辦壞事,王安石在建康當官的時候也是。
他為了給建康增加農田面積,讓人把玄武湖填平,改成水田,此舉確實增加了不少田產和糧食,但副作用嘛,導致建康城在雨季無處泄洪,年年內澇。
一直到了元朝時期,元朝官府又把玄武湖挖了出來,才徹底解決城池內澇的問題。
當時趙構南下的時候,一看建康這情況,果斷放棄在此建都的念頭,跑去了杭州
「皮連長,前面轉過去路邊有樓。」眾人正往前跑著,嚮導再次提醒道。
皮昀聞言當即道,「小心路邊制高點,警惕敵軍弓手!」
士卒聞言,轉過彎去唰唰唰的紛紛舉起火槍,瞄向兩側的樓房。
樓上的百姓原本還在探頭探腦的觀戰,一見聖武軍把槍口對準他們,嚇得紛紛縮頭跑回了屋裡。
「關門關門,快頂住,賊兵人不多,咱們只要死守一會,平章大人就會帶兵來援,快把門頂住!」
一連的戰士還是跑的慢了些,大軍才剛殺到府衙,那邊就聽到嘭的一聲關門聲,裡面傳來元軍的喊話聲和上門閂的聲音。
跑在前面的尖兵立刻回報,「連長,府衙裡面有人,把門閂插了,說是要死守。」
皮昀聞言當即道,「把炮拉上來!」
然後自己帶兵跑去府衙門口,沖裡面大聲喊道,「裡面的人聽著,趕快開門投降,饒你們不死,不然等我打進去,一個不留!」
裡面根本沒什麼動靜,過了幾秒,有個元軍從旁邊的院牆探出腦袋張望,結果外面嘭的一聲槍響,那名元軍當場仰頭栽了下去,嚇得裡面的其他元軍頓時瑟瑟發抖。
「炮來了。」
「裝彈,瞄準大門!」
這次炮班為了進城能跟上主攻部隊,保持靈活機動,連彈藥車都沒帶,找了一堆竹筐背簍,讓士卒自己背著,四五十人每人背一發彈藥,如此一來,只要是人能進的地方,彈藥就能送的上去。
炮班聽到皮昀的命令,當即從背簍里找了一發霰彈開始裝填。
皮昀那邊下達最後通牒,「快開門投降,不然我就放炮了!」
裡面的元軍和官吏可能還不知道大炮是什麼東西,他們不僅不當回事,甚至還有人在裡面叫囂,「城外的賊將聽著,現在投降反正,朝廷還能赦免你們的死罪,趕快投降,不然一會平章帶兵殺過來,你們一個都活不了!」
「他媽的,不見棺材不落淚,開炮!」
轟隆一聲巨響,不到十米的距離,數百顆葡萄大的霰彈被噴了出去,把府衙大門的門板打的千瘡百孔,裡面頂門的元軍更是直接碎了一地,其餘站在大門裡面兩側的元軍差點就嚇尿了。
有聖武軍將士上前查看,發現裡面的門閂居然還沒打斷,「連長,門閂沒斷,還頂著呢。」
「再打一炮!瞄準門閂再打。」
裡面一名小吏聞言,連忙大喊道,「別打了別打了,俺們開門降了。」
吱呀一聲,大門終於打開,只見一名皂衣小吏哆哆嗦嗦的,踩著遍地碎肉將大門打開,剛一開門,就見到外面數十名黃甲士卒,端著火槍瞄準門內,還有一個架在車輪上的鐵炮正對著大門,嚇得他連忙舉起雙手。
皮昀見狀立刻命令道,「一排進駐府衙,清剿殘敵,抓捕俘虜,控制典籍帳簿,所有活人找個院子關起來,敢鬧事就全殺了,派人到四面路口警戒,給你們多留幾顆手榴彈。
「二三四排跟我繼續向西進攻,嚮導在前面帶路!」
「是!」
皮昀說完連府衙大門都沒進,安排完任務就帶著剩餘士兵直接走了。
北城的玄武門那邊。
董興堯的新編37團也跟著進了城,他麾下的營官陳豪,剛開始膽子不大,不敢跟元軍拼命,可進了城之後,遇到一股元軍,大炮一開火,元軍頓時死傷遍地,其餘人也立刻坐鳥獸散。
逆風局陳豪不敢打,但現在既然元軍都潰了,那他也不介意打打順風仗,跟著撿便宜,有大炮和火槍兵頂在前面,他那個營也朝著元軍潰兵奮勇追擊,越打越勇了起來。
膽小的陳豪尚且如此,吳叔同和陸海安那邊更不用多說,尤其是陸海安,這貨是個武痴,不怎麼關心政治,現在既然投了聖武軍,魯帥又敢用他們,還給他們分配和主力一樣的甲冑和兵器,也沒區別對待,那他還有什麼好說的,自然也賣力殺起元軍來。
正在他們往前進攻時,有一隊元軍弓箭手擋住了去路,禁衛一旅車營的張珍立刻帶火槍兵上前,一輪排槍將堵路的元軍打崩,大軍立刻繼續向前突進。
吳叔同那邊也抓到一夥元軍,他們在嚮導的帶領下,分出兵力左右包抄,一舉將數百元軍堵到一處路口,裡面還有個元軍百戶在大聲叫喊。
「大夥不要信他們的鬼話,投降就是個死,隨我突圍殺出去,殺了賊將重重有賞!」
吳叔同那個營的訓導官關良,聞言當即向包圍圈裡的元軍喊道。
「投降不殺,不投降馬上就是死,大夥都是漢人兄弟,不要再給韃子賣命了,只要投降,魯帥就能給你們免了印子錢,家裡沒田的還給你們分田,快快保留性命回家分田啊,要是你們死了,家中的妻兒老小,可就要被韃子賣做驅口奴隸了!」
包圍圈中的元軍士卒頓時面面相覷,只有那個百戶還在著急的大喊道,「大夥別聽他們胡說八道,那都是騙你們的,天下哪有恁好的事,跟我殺出去,殺啊,只要殺了敵將你們就有用不完的銀子!」
「他奶奶的。」關良一聽也火了,當即跳著腳大喊道,「手榴彈呢,給我炸死那廝!」
當即有個車營來的火槍手,點燃一顆手榴彈甩入元軍人群之中,下一刻,轟隆一聲巨響,將那名百戶連同周圍好幾人當場炸翻,吳叔同趁著元軍被炸懵的空擋,再次大喊道,「投降不殺!」
嘩啦啦一片刀槍落地聲,這次剩下的元軍立刻就降了,那名被炸傷的百戶軍官也被自己的手下趁機殺死。
吳叔同見狀頓時讚嘆道,「這手榴彈可真好使,等戰後讓大帥給咱們37團也分一點,不能因為我們是新來的就厚此薄彼啊。」
訓導官關良當即道,「這東西產量少,不到大戰都捨不得拿出來用的,不能浪費,而且也不是大帥厚此薄彼,37團是新團,沒經過投彈訓練,大部分士卒都不會用這東西,胡亂發下去,沒準他們還會炸到自己人,等戰後統一訓練了再說吧。」
「嗯,關訓導此言有理,來人看著俘虜,其他人繼續向南進攻!」
南門這邊,張德勝帶領17團打過鎮淮橋,17團二營的營官賈伯英抓到一群元軍俘虜,從俘虜口中得知,有人看到平章完者不花從西門跑了,賈伯英立刻急著找張德勝報告。
「指揮,有俘虜說看到完者不花從西門跑了,這可怎麼辦?」
張德勝完全不在意道,「沒事,外面有葉指揮的騎兵團看著,他跑不了。」
賈伯英一聽頓時唉聲嘆氣,「唉,便宜騎兵團了。」
張德勝聞言立刻火了,當即罵道,「什麼叫便宜騎兵團,那是兄弟友軍,沒有騎兵偵察哨探,光靠你步兵能打的了仗嗎?」
賈伯英撇了撇嘴,張德勝又說道。
「葉指揮是第一個歸順我聖武軍的將領,早在我們還沒打下廬州時,他就歸降了大帥,自投軍以來,任勞任怨,每戰必上,從不抱怨,之前小茅山一役,全軍步兵加起來都沒人家騎兵傷亡大,你聽見葉指揮抱怨過一句嗎?人家都沒說什麼呢,你還有臉跟騎兵搶功?
「那完者不花就算騎兵不抓,你光靠兩條腿能追得上,逮得著他嗎?」
賈伯英被罵了個灰頭土臉,當即討饒道,「別罵了別罵了,我知道錯了,指揮快喘口氣歇歇,我這就帶二營當先鋒,去給咱們團在前面開道。」
說完也不等張德勝回話,立刻一溜煙跑去了前面。
張德勝見狀頓時在後面喊道,「你娘的跑那麼快,快去前面跟禁衛旅會師,然後咱們調頭往西打,把元軍圍起來勸降。」
「知道了,二營的跟我上!」賈伯英在前面遠遠的回了一句,很快消失在前方的街道上.
由於建康城太大,聖武軍的主攻兵力又不算多,這一戰從上午九點,一直打到下午三點左右,才把建康城內的元軍徹底肅清。
江浙行省參政伯家奴,還有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兩人寧死不屈,力戰而死,都被火槍兵打成了馬蜂窩。
江浙行省第二平章完者不花,試圖從西門逃跑,結果被騎兵一團二營的沈仁當場抓獲,生擒活捉。
而聖武軍在此次攻城戰中,總共抓獲了三萬多俘虜,陣斬元軍大約三四千人,聖武軍自身損失大概兩個連,總傷亡應該在四百人左右,具體戰損和戰果還未統計出來。
等到下午申時,有傳令兵從城裡跑來報告,說城內皆已平定,李善長和馮國用頓時激動道,「大帥,進城吧?」
魯錦點了點頭,望著城外的五萬多俘虜,這次又在建康城抓了三萬多,不算現有編制,這又多出來近九萬兵源,十個團也才四萬五千人,有了這九萬俘虜,就可以再擴編二十個團了,這下楊璟華東方面軍的兵力不用愁了.
「傳我軍令!」魯錦當即對跑來的傳令兵命令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俘虜全部押往城外,俞通海的九團鎮守南城,楊璟的四團鎮守北城,董興堯的37團鎮守西城,禁衛二旅鎮守東城,張德勝的17團維護城中治安,禁衛一旅和騎兵團在南城外紮營,看押俘虜。
「炮營把炮台都拆掉,夯土填回原位,炮營集結後找各自部隊歸建,讓後勤司給炮營和禁衛旅補充彈藥。
「另,集慶路從即日起,改為順天府,聖武軍元帥府移駐順天府城,貼安民告示,招募賢臣猛士。」
李善長聞言一愣,問道,「不叫應天府嗎?」
魯錦搖了搖頭,「河南有一個應天府了,就別跟人家湊熱鬧了,再說咱們是順天應民,才起兵反元的嘛,就叫順天府。」
「這,也好。」李善長表示認可。
西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十月初六,建康城破!
聖武軍自九月初九重陽節渡江以來,十月初六克復建康,歷經萬人以上的大戰四次,共計26天,攻克城池七座(不算采石磯港口),殲滅太平路元軍三萬,生俘納哈出,殲滅集慶路元軍十五萬以上,合計殲滅18萬敵軍。
斬獲江浙行省大平章月魯帖木兒,生俘二平章完者不花,斬獲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寶奇、伯家奴,民兵元帥陳野先、陳兆先父子,還有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
聖武軍自身損失約一個營,不到一千人,擴軍十五個團,另尚存九萬俘虜還未進行整編,交出一份足以震驚九州的傲人戰績,只是這個消息暫時還未傳開。
周圍的其他勢力目前最多知道魯錦帶聖武軍渡江了,但渡江後的戰績他們暫時還不知道
魯錦帶著帥府的文官們進了城,朱壽和張溫立刻跑過來報告,「大帥,城裡有座懷王府,聽說是韃子文宗皇帝以前住的地方,住了沒多久就去大都當了皇帝,這王府要不要給大帥留下居住?」
張溫瘋狂暗示,不過他說的倒是不假,元文宗圖帖穆爾最早是在海南島就藩,後來又被移鎮建康,封為懷王,再後來就趕上燕帖木兒毒殺泰定帝,還把懷王圖帖穆爾接到大都,擁立為皇帝,繼而發起兩都之戰,那才是二十年多年前的事。
也正因如此,圖帖穆爾才把建康改為集慶路,得封懷王是一重喜慶,去大都登基稱帝是二重喜慶,所以就把建康路改為重.咳咳,集慶路吧。
不過四川那個重慶的地名,和集慶路的來歷也差不多,反正都是那個意思,類似的地名後世還有一個,因為挖出石油而改名大慶的地方
魯錦這次沒有拒絕,點了點頭說道,「可以,讓人把懷王府收拾一下,回來把芸繡和鉭兒接過來搬進去。」
張溫一聽頓時喜笑顏開,看來魯錦是明白他的意思了。
當初打下廬州時,就收繳了兩處王府,但魯錦那時放著王府不住,非要住府衙,一來是立志,不僅是給自己立志,更是給巢湖諸將立志,讓他們別眼皮子那麼淺,更是告誡諸將不要忘記初心,別剛打下一兩座城池就開始享福,咱們今後是要繼續打天下呢,未來的地盤大著呢,一座廬州城才哪到哪啊。
二是為了低調,深刻貫徹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針,堅決不住王府,先苟住悶頭發展根據地再說。
但如今的聖武軍,和去年剛起兵那會相比,早已今非昔比,這次渡江,光是在江南就擴編出十五個團,馬上還要再擴編二十個團,甚至還要成立方面軍這種單位,都成長到這種規模了,就算他想繼續低調發展,恐怕也藏不住了。
但是稱王他暫時仍不做考慮,最起碼也要再拿下江浙和江西,手中有個幾十萬大軍的時候,才有底氣稱王。
魯錦也沒先去王府,而是讓張德勝帶人去清查懷王府,找人打掃乾淨,派士兵衛戍,他自己則是先帶著文官武將們去了集慶路的府衙,看看今後帥府的各個機構在哪裡辦公。
另外又讓張德勝把完者不花等人的宅邸全部查封,財產充公,房子則是分給文武官員居住。
江寧站情報站長紀軒,正式被魯錦封為順天知府,上任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貼安民告示,然後給帥府官員找房子住
等一行人到了府衙,張溫又問道,「大帥,咱們什麼時候把廬州那邊的家眷接過來?」
魯錦帶著他們跨過門檻,指了指府衙門口的滿地血跡,還有打成篩子的大門說道,「先收拾收拾,到處都是血,別嚇到了女眷和孩子,晚幾天再接她們過來,反正十月底之前要全搬過來。」
「那也行。」張溫一想也是,這滿地是血的,走起路來都黏糊糊的粘鞋,他妻子還正懷著孕呢,別嚇到了女人和孩子,魯錦的孩子現在也太小了,剛剛兩個月而已,是要小心照看著些。
等進了府衙,魯錦到前院和二進院子看了看,這才說道,「你們先各自去安排城防和紮營,不要騷擾百姓,安排好了再來府衙找我開會,咱們要繼續擴軍,兩個禁衛旅都要擴編成禁衛師,你們去安排一下。」
「是!」朱壽和張溫答應一聲,立刻去安排各自的軍務。
魯錦又叫來傳令兵,讓人把還在江面巡防的俞通淵叫來,另外再讓人去問問朱亮祖和廖永忠到哪了,魯錦前兩天讓他們來找自己報告,商量事情,怎麼還沒到。
一直到了當日傍晚,朱亮祖和廖永安終於姍姍來遲,兩人風塵僕僕的渡江趕了過來,看到建康路已經被聖武軍占領,兩人都是一陣欣喜,看來魯錦帶領37軍渡江之後,打的很順利啊。
等二人到了府衙見到魯錦,立刻參拜道,「拜見大帥!」
「都是自家兄弟,還那麼多禮幹啥,快快起來,來人,搬椅子,上茶,沒一點眼力勁。」
等兩人坐下,朱亮祖立刻掏出一封信,遞給魯錦說道,「大帥先看看這個?」
魯錦好奇的接過來問道,「這是什麼?」
朱亮祖當即道,「這是徐州芝麻李跟咱們交易的時候,派人送過來的,是元廷大都中樞那邊的皇帝聖旨,韃子皇帝給咱們的最後通牒。」
魯錦打開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生天氣力里(奉天),大福蔭護助里(承運):徐州內外,及廬州、太平群聚之眾,限二十日,不分首從,並與赦原。欽此。」
魯錦翻了翻,見後面什麼都沒了,忍不住吐槽道,「就這?老子不用他赦免,有本事來砍了我啊!他要不來弄死我,我早晚有一天北伐把他逮過來。」
「哈哈哈哈哈哈————」朱亮祖和廖永忠聞言頓時大笑起來。
魯錦把那張紙放到桌子上,用手指點了點,「徐州芝麻李給你送這玩意幹啥,他知道我帶兵渡江了?」
「嗯,他們知道了。」朱亮祖點了點頭,解釋道。
「自六月份咱們開始和徐州交易,到九月底,已經交易了四次,每次兩千副甲冑,已經賣給他八千副,再有一個月就交易完成了。
「芝麻李和趙均用一直在猜測,咱們如此大方,賣給他鐵甲做什麼,懷疑咱們有什麼目的,現在韃子皇帝的這封聖旨下來,他們總算是想通了。
「九月二十六,和咱們第四次交易的時候,來的人就送來了這玩意,還跟我陰陽怪氣,說大帥你好算計,賣給徐州甲冑,讓他們在北邊給咱們聖武軍擋著,自己卻偷偷渡江打進了江南。
「我當時就反唇相譏,就是要用他們擋災,他又能如何,這鐵甲他要不要,不要咱們還不想賣呢。
「那使者就說,如今元廷發出最後通牒,不出半個月,脫脫的大軍肯定會兵臨徐州,要是徐州擋不住,咱們聖武軍也別想好,所以他們請求我們提前進行第五次交易,把剩下那兩千副鐵甲給他們,另外如果咱們還有多餘的甲冑,希望咱們可以再支援一些。
「現在那使者還在濠州等著呢,他們也見到了俞通源的兵力調動,知道咱們往濠州前線增兵了,大帥要不要答應他們。」
魯錦手指敲著桌子想了想說道,「說出去的話不能食言,一萬副甲冑分五次交易,這第五批的可以提前賣給他們,但什麼都不給,就想讓我白白支援,那也是不可能的,他們又不是我的兵,我憑什麼要自掏腰包武裝他們?
「告訴他們,我剛剛打下建康,在江南擴編了二十萬大軍,自己的甲冑還不夠用呢,要支援?一個甲片也沒有!能把第五批甲冑賣給他,已經是我守諾重信了,不然換個人,他們別想再買到一副鐵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