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承乾:我看不見,那就是沒投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4章 李承乾:我看不見,那就是沒投降

  隨著出征的號角在天地間撕裂出激昂的聲響,大唐的軍隊如滾滾鐵流,向著百濟境內迅猛突進。

  裴行儉率一萬精銳,仿若暗夜幽靈,悄無聲息地潛入百濟邊境的隱秘山谷。

  與此同時,陳雲超統領的一萬中路大軍,軍旗烈烈,鑼鼓喧天,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百濟守軍壓去。那遮天蔽日的軍旗、震耳欲聾的戰鼓,無不彰顯著大唐的赫赫軍威。

  雖說這些軍隊,實際上大部分成員都是高麗新羅人。

  百濟軍隊見狀,匆忙調集重兵,妄圖在中路抵擋住大唐的攻勢。

  轉瞬之間,戰機閃現。

  裴行儉一聲令下,精銳們從山谷中如猛虎出山般呼嘯而出,直撲百濟東部重城熊津。

  剎那間,喊殺聲震天動地,熊津城的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

  裴行儉的士兵們迅速點燃霹靂火,那是他們手中威力驚人的炸藥包。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炸藥包在熊津城的城門處炸開,火光沖天,巨大的衝擊力將城門炸得粉碎,磚石飛濺,守軍被氣浪掀飛數丈之遠。

  熊熊烈火瞬間席捲了熊津城,城內陷入一片混亂。

  百姓們驚恐地尖叫,四處奔逃,而守軍們則被這從未見過的恐怖武器嚇得呆若木雞。大唐士兵們趁勢攻入城中,如入無人之境。這霹靂火的威力在戰場上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百濟的東部防線就此土崩瓦解。

  視線轉至西側,薛仁貴帶領五千輕騎在深山老林中艱難前行。

  山林中荊棘叢生,道路崎嶇難行,但將士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完成使命。

  當東路與中路的戰火燃起,薛仁貴一聲怒吼,五千輕騎如離弦之箭,從山林深處飛馳而出。他們以風馳電掣之勢截斷了百濟西去的退路,封鎖了所有可能的援軍通道。

  在遼闊的海面上,程名振率領的五千水師乘風破浪,戰艦如鋼鐵巨獸般向著百濟都城泗沘城全速進發。

  程名振原先只是果毅都尉,在先前東征遼東之際脫穎而出,作為講武堂學子,雖比不得薛仁貴跟裴行儉,但也是極其優秀了。

  或許在原本的歷史上默默無名,但此刻,卻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當陸地戰場的硝煙瀰漫至海上,程名振果斷下令攻擊。水師的戰艦上,士兵們點燃了霹靂火,床弩將其射向百濟的艦隊。

  轟!轟!轟!

  一連串的爆炸聲在海面上響起,百濟的戰艦被炸得四分五裂,火光映紅了整片海面,海水被染成了暗紅色,殘骸碎片漂浮得到處都是。

  火藥在這個時代來到的,完全是碾壓級別的勝利。

  另一邊,同樣的講武堂遊戲學子的劉仁軌,率領的水師在巡邏時,敏銳地發現了妄圖支援百濟的倭國艦隊。

  劉仁軌目光如炬,果斷下令迎擊。

  兩支艦隊在茫茫大海上相遇,一場驚心動魄的海戰就此展開。

  大唐水師的士兵們將霹靂火投向倭國艦隊,那巨大的爆炸聲讓倭國水手們驚恐萬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恐怖的武器,一時間亂了陣腳。

  這個時期,倭國水師呈現出特定的發展狀態。

  從組織架構來看,倭國水師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軍事編制。

  它有地方徵集士兵的體系,各地豪族需要提供一定數量的船隻和人員。這些船隻和人員構成了水師的基礎力量,不過這種編制相對鬆散,主要是基於地方勢力的配合,中央的統籌管理能力有限。

  裝備方面,倭國水師的船隻多為小型木質船。這些船主要靠人力划槳來驅動,船身長度一般在數米到十幾米不等。船隻的構造較為簡單,船舷較低,防護能力差。

  在武器配備上,主要是近戰的兵器,如竹槍、短刀之類。

  雖然也有少量的弓箭用於遠程攻擊,但射程和威力都無法與唐朝的弓弩相比。

  同時,由於航海技術有限,船上缺乏精準的導航設備,主要依靠有經驗的船員通過觀測星辰、地標等來辨別方向。

  在作戰理念上,倭國水師此時還是比較傳統和簡單的。

  作戰時多採取集群衝鋒的方式,試圖憑藉數量優勢衝擊對方防線。

  由於缺乏大型的戰艦和有效的戰術配合,他們在面對組織嚴密、裝備精良的水師時很容易陷入混亂。


  而且,倭國水師當時缺乏大規模海戰的經驗,對於海戰中的風向、水流等自然因素的利用也不夠成熟,這使得他們在海上作戰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面對霹靂火這等跨時代的火器時,表現得不堪一擊。

  倭國還是很有野心的,這個時期的倭國很是驕傲自大,還沒完全被大唐所臣服。

  歷史記載,663年白江口之戰時,倭國出動了戰船千餘余艘,水軍四萬餘人。

  如今為了支援百濟,大約有四百多艘戰艦,水軍一萬多人。

  然而在面對劉仁軌百餘艘戰艦,不過五千水師時,完全沒有抵抗能力。

  視線回到中路戰場上,陳雲超所率大軍承受著百濟主力的強大壓力。

  以一萬兵力,對抗數萬大軍。

  但他們宛如屹立不倒的鋼鐵長城,以盾牌和長矛組成堅固防線,一次次將百濟軍隊的進攻狠狠擊退。

  儘管敵軍攻勢兇猛,中路軍壓力如山,但李德謇率領的八千後備軍及時趕到。生力軍的加入,讓中路軍士氣大振。

  按照太子的定策,霹靂火不可能輕易動用。

  唯有在取得優勢,或是呈現敗勢時,方可使用。

  此刻有了得勝之機,陳雲超果然使用霹靂火,向著百濟軍隊發起了更為猛烈的反攻。

  炸藥包在百濟軍隊中炸開,血肉橫飛,百濟士兵們被嚇得連連後退。

  百濟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打得陣腳大亂,紛紛丟盔棄甲,轉身向後逃竄。

  陳雲超見狀,抓住這絕佳的戰機,大手一揮,高呼:「殺!」

  中路軍如同猛虎下山,以排山倒海之勢向百濟軍隊壓去。

  他們手持利刃,如入無人之境,一路砍殺,百濟士兵的慘叫聲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裴行儉在熊津城已經站穩腳跟,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駐守熊津城,自己則率領其餘精銳,迅速向百濟都城泗沘城方向進發,準備與程名振的水師以及陳雲超的中路軍會合,對泗沘城形成合圍之勢。

  薛仁貴那邊,率領的五千輕騎成功截斷了百濟西去的退路後,並沒有閒著。

  他派出小股部隊,四處出擊,騷擾百濟的後方,使得百濟軍隊人心惶惶。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在百濟後方的要道上設下埋伏,等待百濟軍隊潰敗至此。

  程名振的水師在炸毀百濟的艦隊後,一路乘風破浪,順利抵達了泗沘城的港口。他們迅速登陸,與從陸路趕來的裴行儉所部會合。

  兩支隊伍稍作休整後,便一同向泗沘城方向發起進攻。

  百濟王都泗沘城,王宮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仿佛空氣都被恐懼與絕望填滿。

  百濟大王扶餘義慈,這位曾經在百濟朝堂上一言九鼎、威風八面的君主,此刻卻滿面愁容,在大殿中來回踱步,腳步沉重得如同拖著千斤鐐銬。

  每一步落下,都似在臣子們的心上狠狠踩下一腳,發出沉悶而絕望的聲響。

  扶餘義慈自幼在宮廷中長大,親眼目睹了百濟在父親的統治下,國力逐漸強盛,領土不斷擴張。他繼位後,也一直懷揣著讓百濟成為半島強國的雄心壯志。

  然而,如今面對大唐軍隊排山倒海般的攻勢,他的雄心壯志仿佛被一盆冷水澆滅。

  前方傳來的一道道敗報,讓其臉色愈發陰沉。

  臣子們個個低垂著頭,噤若寒蟬,大殿內死寂一片,只有扶餘義慈的腳步聲在空蕩蕩的殿內迴響。

  他猛地停下,目光如炬卻又滿含焦慮地掃向群臣,聲音里透著難以掩飾的焦灼與憤怒:「諸位愛卿,如今大唐軍隊攻勢凌厲,熊津城已然淪陷,多地接連失守,咱們百濟的疆土正被一點點蠶食,你們倒是說說,到底該如何是好?」

  年逾古稀的三朝元老金在賢,身形佝僂,顫顫巍巍地邁出一步,聲音帶著哭腔,哆哆嗦嗦地說道:「大王啊,大唐太子戰力強盛,兵強馬壯,此番又有備而來,咱們實在是難以抗衡啊。依老臣之見,要不,咱們就順應大勢,投降吧。」

  投降兩個字,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一塊大石。

  所有人的面色都變得極其難看起來。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向大唐太子投降,難道要經歷遼東新羅那樣的情況嗎。


  大唐太子,可是把遼東新羅的貴族,大臣們,幾乎都一網打盡了。

  只是金在賢心裡清楚,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反抗的機會了。

  雖說歸於大唐太子統治,貴族大臣家產散盡,但大部分還是能活命的。

  況且聽說在新羅境內,大唐太子行事已經沒有在遼東那麼霸道了,只要是飽學之士,即便不能登臨高位,但還是能施展抱負的。

  再說,他們現在,還能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嗎。

  泗沘城的城牆,又哪裡能抵擋得住大唐太子的霹靂火。

  熊津城是百濟最為重要的軍事基地,卻在面對大唐太子大軍的攻勢下,連三日都沒能守住。

  那麼泗沘城,又能堅守幾日。

  五日?

  七日?

  這又有何意義呢。

  扶餘義慈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雙眼圓睜,怒聲吼道:「住口!本王堂堂百濟之主,怎可輕易言降?我百濟立國多年,歷經風雨,從先輩手中接過這大好江山,怎能在我手中斷送!我怎能背負這千古罵名!」

  扶餘義慈心中滿是不甘,他想起自己曾經在百濟的土地上縱橫馳騁,接受萬民朝拜,又怎能輕易向大唐太子低頭。

  這時,百濟老將廉成挺身而出,雙手抱拳,大聲說道:「大王,末將願率死士,與大唐軍隊決一死戰,定要殺殺他們的威風!」

  扶餘義慈還沒來得及回應,文臣朴順楨趕忙上前勸阻:「不可啊,大王!大唐軍隊謀略過人,部署周密,咱們貿然出擊,正中他們下懷。況且他們那霹靂火威力驚人,咱們的士兵面對這等武器,士氣大受影響,實在不宜正面強攻。」

  扶餘義慈沉默,他知道文臣朴順楨說得沒錯。

  這個時候派遣軍隊去跟大唐太子的軍隊正面硬鋼,不過是送死罷了。

  只是如今百濟國土大半淪陷,還能有什麼轉機?

  思考良久後,扶餘義慈猛地轉身,眼神堅定卻又帶著一絲孤注一擲地說道:「本王決意親征!本王就不信,我百濟的萬千勇士,還抵不過大唐的軍隊。我百濟勇士向來以勇猛著稱,此次定要讓大唐知道,我百濟絕非輕易可欺!」.

  扶餘義慈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

  大唐太子若破泗沘城,他能活嗎?

  大概是活不了的。

  既然都是死,那不如是轟轟烈烈的戰死。

  大臣金洪吉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大王親征,定能鼓舞我軍士氣。不過,依臣之見,咱們此番出征,不必與大唐軍隊硬拼,只需拖延時間。」

  「此前王太子已秘密前往長安向大唐朝廷投降,只要拖到投降的消息傳來,大唐太子定會下令退兵。」

  這句話,給絕望的百濟朝廷,帶來最後的一絲希望。

  如今時間已經是六月中。

  王太子扶餘隆出發已經有兩個月了。

  早在一月前,王太子扶餘隆已經從長安傳來消息,大唐皇帝已經在朝會上,同意接受百濟投降。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大唐太子會在此時,在烈日炎炎之際,舉兵強攻百濟。

  更沒想到的是,百濟軍隊面對大唐太子大軍,猶如琉璃,一碰既碎。

  只是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是層層推進,勢不可擋。

  之所以是一個月打到現在的局面,大唐太子大軍所受到的限制,根本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行軍速度上。

  曾經面對新羅強勢的百濟軍隊,現在面對大唐太子軍隊,就跟紙糊的一樣。

  最為可笑的是,大唐太子麾下的軍隊,幾乎過半都是曾經被百濟打得節節敗退的新羅士兵。

  另一邊。

  神武宮內。

  面對朝廷來的使者,李承乾淡淡對內侍文忠道:「孤身體欠佳,今日不見。」

  內侍文忠微微躬身:「是,殿下,奴婢這就去通傳。」

  因為李承乾強行發兵的緣由。

  長安城中,王太子扶餘隆得到消息,連忙請魏王幫忙。

  朝會上群臣上奏,李世民也只能派遣傳話,讓太子退兵。

  長孫無忌慢悠悠趕路,毫不在意。

  御史卻不敢耽誤,連忙趕到了遼州神武宮。

  面對過來傳詔的御史,李承乾謊稱生病,不宜見人。

  就這麼硬生生的拖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