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長孫無忌對房玄齡感同身受
第263章 長孫無忌對房玄齡感同身受
李世民最終同意了太子花費甚大的奢侈行為。
左右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利潤,說到底還是在用太子的錢辦太子的事。
君臣議事結束後,群臣告退。
「無忌,你留一下,朕尚且有其他事要與你說。」
李世民開口吩咐道。
長孫無忌作揖道:「是,陛下。」
很快,其他大臣離開了。
房間裡就剩下李世民,長孫無忌,還有內侍張阿難。
李世民先行開口嘆息道:「如今太子在遼東待久了,行事越發有主見。」
「便是這棉花之事,他就是篤定了朕不會拒絕於他,便就行先斬後奏之事。」
「還有他的那些新政,在遼東推行得風生水起,好事是好事,就是行事方面,過於粗暴直接了一些,這讓大唐的世家們,心裡頭想法頗多。」
「百濟之事,便是投降朝廷,太子肯定不會是輕易放過。」
「海東之地,地處偏遠,雖是投降,然朝廷對其鞭長莫及,太子近水樓台,強行在海東推行新政,置百濟貴族於不顧,恐怕是會牽扯甚多。」
長孫無忌一聽,心裡頓時明白陛下所慮。
看似說的是百濟的事,其實根結在於壓制太子權勢,那海東偏僻之地,尚且如何,又能對大唐產生多少影響,大唐境內地界,隨便哪裡都比海東更有價值。
這裡面就是牽扯到陛下跟太子之間的父子矛盾。
還有涉及到天下世家對太子的看法。
當然,這些話可不能當面說,於是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大唐勢力盤根錯節,朝堂諸臣,各有各的算盤,勛貴圖軍功延續,世家重祖制傳承,牽一髮而動全身,太子殿下一腔熱血,只是行事或欠考量。」
李世民目光突然銳利起來,直勾勾看著長孫無忌:「無忌,朕有個想法,打算把百濟政務大權交到你手上,你覺得如何?」
百濟偏遠,地處海東,朝廷這邊接受百濟投降後,肯定是要派遣封疆大吏過去的。
否則這投降就沒有了意義。
只是這朝廷上下,誰能能太子對弈?
一般的官員去了,面對太子的威勢,哪敢去對著幹呢。
長孫無忌只覺腦袋嗡的一聲,瞬間懵了,好半晌才回過神,忙不迭起身,一躬到地:「陛下如此厚愛,臣實在誠惶誠恐。這這百濟政務,絕非小事,臣一時之間,心亂如麻,不知該如何應答。」
站直了身子,長孫無忌臉上滿是糾結之色,「陛下,非是臣推諉,實在是此事干係太大。」
站在長孫無忌的立場,他現在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完全不用參與到陛下跟太子之間的爭鬥中去。
可是事與願違,偏偏這個時候,陛下讓他去百濟。
這個問題可就麻煩了,直接讓他陷入到兩難之地。
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肯定是要壓制太子,不讓太子對於已經投降後的百濟過分干預。
然而他可是正兒八經的太子黨啊。
這去跟太子面對對掰扯,太子還能領他的好了?
真就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李世民起身,踱步到長孫無忌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無忌,你莫要謙遜。你身為國舅,身份尊貴,在朝中威望素著,處理政務的手段朕向來信得過。」
「再者,你與太子親緣深厚,由你接手百濟,太子就算心中有想法,也不至於肆意胡來。」
這番話讓長孫無忌怎麼接,只能苦澀回道:「陛下,臣在朝中雖有些威望,可處理百濟政務,畢竟人生地不熟。百濟剛降,風俗民情、地方勢力皆需從頭摸索,臣怕上手慢,誤了陛下大事。」
頓了頓,偷看了眼陛下,見其神色未變,才接著說道:「太子殿下那邊,臣實在憂心。」
「若是太子跟臣說起新政,這讓臣又如何去拒絕,若是拒絕,太子必會心生怨恨。」
李世民安撫道:「無忌,你的顧慮朕明白,但朕選你,自有道理。」
「你處事向來沉穩,經驗豐富,雖說百濟陌生,可只要你去了,用心經營,摸清門道不是難事。」
「至於太子,正因你是他親舅舅,血濃於水,說話才更有分量,只要你把利弊講清楚,他定是會懂的。」
長孫無忌苦笑:「陛下,話雖如此,可這分寸極難拿捏。說得輕了,太子不當回事,說得重了,又怕傷了情分。」
李世民回到御案後,坐下沉思片刻:「所以才要你跑這一趟遼東,打著慰問軍務的幌子,先探探太子口風。你把朕的意思委婉透露,就說朕知曉他的抱負,只是當下百濟初降,局勢不穩,需穩重之人先穩住局面,等時機成熟,他的想法仍有施展空間。」
長孫無忌很是無奈,無意間目光躍過張阿難。
張阿難連忙避開。
讓長孫無忌去遼東當陛下跟太子之間的中間人,還有接管百濟之事,可都是他出的主意。
這等於是把長孫無忌架在火上烤。
可偏偏朝廷上下,也只能是長孫無忌有這身份跟能力。
長孫無忌此刻也感覺到了,陛下已經是鐵了心要把他安排到百濟那邊去。
只能最後掙扎道:「陛下,話是這麼講,可這安撫太子的心,談何容易?太子認定之事,八頭牛都拉不回,臣該怎麼措辭,稍有不慎,恐生禍亂啊。」.
李世民目光灼灼,透著不容置疑的信任:「無忌,朕信得過你的本事。你此去遼東,隨機應變,先摸透太子心思,後續朕自會安排妥當。」
長孫無忌無奈作揖:「是,陛下。」
——
貞觀十八年,五月初三。
李承乾開始籌備對百濟的戰爭。
這個時候,可不是打仗的好時候。
夏天天氣炎熱,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鎧甲,在高溫下容易中暑、脫水,甚至會因過度疲勞而失去戰鬥力。
而且金屬鎧甲在太陽暴曬下會變得滾燙,對士兵的身體造成傷害。
夏季是雨季,降雨頻繁,容易引發洪澇災害。道路會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速度緩慢,甚至會導致軍隊迷失方向。同時,河流漲水也會給渡河作戰帶來困難,增加軍隊的傷亡風險。
夏天的高溫和雨水會使糧草容易發霉變質,難以保存。
而且道路泥濘,運輸工具行駛困難,糧草的運輸效率低下,無法及時供應給前線的士兵。如果軍隊缺乏足夠的糧草,士兵們就會飢餓疲憊,影響戰鬥力。
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軍隊對水源的需求大增。但在乾旱地區,水源可能會變得稀缺,尋找水源也會成為軍隊的一大難題。如果軍隊不能及時找到充足的水源,士兵們就會口渴難耐,甚至會因缺水而死亡。
士兵們在野外露營,衛生條件差,更容易感染疾病。一旦疾病在軍隊中傳播開來,就會導致大量士兵生病,戰鬥力下降。
炎熱的天氣會讓人感到煩躁不安,士兵們在夏天打仗,不僅要忍受高溫的煎熬,還要面對戰爭的壓力,容易產生厭戰情緒,士氣低落。
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夏天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耕種、灌溉、除草等工作。如果在夏天發動戰爭,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徵召入伍,就會導致農田無人耕種,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更何況現在正是遼東新羅開荒之際,大家的心思都在攢家底上。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神武宮側殿。
李承乾高坐主位,麾下是蘇定方,陳雲超,李德謇,薛仁貴,裴行儉。
李承乾率先打破沉默,目光掃過諸位將領,沉聲道:「諸位,本王今日把大家叫來,是作戰計劃有了變動。原想著等九月糧食收割完備,咱們糧草充足、毫無後顧之憂時,再劍指百濟。可如今,局勢有變。」
蘇定方性子直,當即抱拳問道:「太子殿下,末將愚鈍,不知是何變故?還望殿下明示。」
李承乾微微皺眉,說道:「剛收到確切消息,百濟派遣王太子扶餘隆秘密前往長安,已經向朝廷投降。」
「眼下雖說朝廷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但若是接受了百濟投降,對於孤之大計,必有影響。」
「因此,雖說不利於天時,然也只能強行出兵,占據先機。」
李德謇略一思索說道:「殿下顧慮極是,可如今提前出兵,糧草籌備怕是來不及,軍中存糧支撐一場大戰,恐怕有些勉強。」
這跟開荒有關係。
為了更好的達到開荒效果,所以李承乾在收了那些貴族的儲糧後,便對下不斷分發,保障百姓開荒體力,包括一些災情的防備。
李承乾點點頭:「所以,攻打百濟,要快,不可拖延。」
「孤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霹靂火,足夠快速推平百濟各大要城,直取百濟王都,泗沘城。」
說到這裡,李承乾起身,走到沙盤前。
「蘇將軍,如何作戰,便可交於你了。」
李承乾雖說也懂得作戰部署,但他作為太子,不可能說什麼戰事都親自去上。
這要到以後當皇帝,是不是動輒就要御駕親征?
所以軍事作戰方面,李承乾更多旁聽,具體作戰計劃跟部署,都是交給蘇定方負責。
蘇定方微微點頭,作揖後走到沙盤旁邊,指著上面的地形說道:「此次臣以為,可兵分五路。」
「由守約率一萬精銳,攜帶霹靂火,先行潛入百濟邊境。」
「尋一處隱秘山谷屯駐,待中路軍與百濟守軍交鋒,攪亂他們的部署後,便可瞅準時機,直擊百濟東部重城熊津。」
「熊津乃百濟東部重鎮,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一破此城,敵軍東部防線必亂,屆時可放起霹靂火,燒他個措手不及。」
蘇定方看向裴行儉:「要注意防範敵軍的反撲,務必堅守熊津,等待後續支援。」
裴行儉作揖道:「末將定不辱命!」
蘇定方繼續道:「陳將軍,你領中路軍,統領一萬大軍,大張旗鼓進軍,不必隱匿行跡,越是張揚越好。沿途多設旌旗,白日敲鑼打鼓,讓百濟以為我軍主力盡在你這一路,把他們的主力都吸引過來。」
「待敵軍集結,你且堅守不攻,消磨他們的士氣,為裴將軍創造突襲良機。不過,敵軍狡詐,謹防他們使出誘敵之計,切莫貿然出擊。」
陳雲超抱拳應道:「殿下、蘇將軍放心,末將知曉其中利害,定能拖住敵軍。只是怕敵軍全力壓來,我軍壓力過重,還望能有後援及時策應。」
李承乾開口道:「陳將軍無需憂慮,李德謇將軍率後備軍八千在後方待命,你處吃緊,他即刻馳援。」
李德謇忙抱拳:「末將定保中路軍無虞,請太子殿下與蘇將軍安心。」
蘇定方又指向沙盤西側:「薛仁貴,西路就交給你了。你率五千輕騎繞道百濟西側的深山老林,那裡地勢複雜,敵軍料想不到我軍會從此處迂迴。」
「待東路、中路戰事一起,你便迅速殺出,截斷百濟西去的退路,封鎖一切可能的援軍通道,讓百濟徹底淪為瓮中之鱉。仁貴擅長奔襲作戰,此行定能不辱使命。」
薛仁貴昂首挺胸,朗聲道:「殿下、蘇將軍,末將這把長戟早就盼著飲敵血,定讓那百濟援兵一個都過不來!」
蘇定方接著部署:「還有兩路水軍,一路由程名振將軍率領五千水師,從海路出發,直逼百濟都城泗沘城。」
「待陸地上的戰鬥打響,程將軍便率水軍發起攻擊,配合陸軍形成水陸夾擊之勢,叫敵軍首尾難顧。」
「另一路由劉仁軌將軍率領五千水師,負責在海上巡邏警戒,密切監視倭國艦隊的動向。」
「如今聽聞百濟可能聯合倭國,海上戰艦不少,一旦發現倭國艦隊前來支援百濟,劉將軍立即迎頭痛擊,哪怕游擊騷擾,也絕不讓他們與百濟艦隊會合。」
李承乾微微頷首,目光堅毅地看向眾人:「諸位將軍,孤知此刻出征,天時不利,困難重重。可時勢逼人,我等已無退路,唯有速戰速決,方能成就大業。此次出征,關乎我大唐榮耀與疆土拓展,望各位齊心,凱旋而歸,孤等著為諸位慶功!」
眾將齊聲高呼:「願為殿下效死,必破百濟!」
聲震屋瓦,滿是昂揚鬥志。
(本章完)
李世民最終同意了太子花費甚大的奢侈行為。
左右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利潤,說到底還是在用太子的錢辦太子的事。
君臣議事結束後,群臣告退。
「無忌,你留一下,朕尚且有其他事要與你說。」
李世民開口吩咐道。
長孫無忌作揖道:「是,陛下。」
很快,其他大臣離開了。
房間裡就剩下李世民,長孫無忌,還有內侍張阿難。
李世民先行開口嘆息道:「如今太子在遼東待久了,行事越發有主見。」
「便是這棉花之事,他就是篤定了朕不會拒絕於他,便就行先斬後奏之事。」
「還有他的那些新政,在遼東推行得風生水起,好事是好事,就是行事方面,過於粗暴直接了一些,這讓大唐的世家們,心裡頭想法頗多。」
「百濟之事,便是投降朝廷,太子肯定不會是輕易放過。」
「海東之地,地處偏遠,雖是投降,然朝廷對其鞭長莫及,太子近水樓台,強行在海東推行新政,置百濟貴族於不顧,恐怕是會牽扯甚多。」
長孫無忌一聽,心裡頓時明白陛下所慮。
看似說的是百濟的事,其實根結在於壓制太子權勢,那海東偏僻之地,尚且如何,又能對大唐產生多少影響,大唐境內地界,隨便哪裡都比海東更有價值。
這裡面就是牽扯到陛下跟太子之間的父子矛盾。
還有涉及到天下世家對太子的看法。
當然,這些話可不能當面說,於是附和道:「陛下所言極是,大唐勢力盤根錯節,朝堂諸臣,各有各的算盤,勛貴圖軍功延續,世家重祖制傳承,牽一髮而動全身,太子殿下一腔熱血,只是行事或欠考量。」
李世民目光突然銳利起來,直勾勾看著長孫無忌:「無忌,朕有個想法,打算把百濟政務大權交到你手上,你覺得如何?」
百濟偏遠,地處海東,朝廷這邊接受百濟投降後,肯定是要派遣封疆大吏過去的。
否則這投降就沒有了意義。
只是這朝廷上下,誰能能太子對弈?
一般的官員去了,面對太子的威勢,哪敢去對著幹呢。
長孫無忌只覺腦袋嗡的一聲,瞬間懵了,好半晌才回過神,忙不迭起身,一躬到地:「陛下如此厚愛,臣實在誠惶誠恐。這這百濟政務,絕非小事,臣一時之間,心亂如麻,不知該如何應答。」
站直了身子,長孫無忌臉上滿是糾結之色,「陛下,非是臣推諉,實在是此事干係太大。」
站在長孫無忌的立場,他現在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完全不用參與到陛下跟太子之間的爭鬥中去。
可是事與願違,偏偏這個時候,陛下讓他去百濟。
這個問題可就麻煩了,直接讓他陷入到兩難之地。
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肯定是要壓制太子,不讓太子對於已經投降後的百濟過分干預。
然而他可是正兒八經的太子黨啊。
這去跟太子面對對掰扯,太子還能領他的好了?
真就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李世民起身,踱步到長孫無忌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無忌,你莫要謙遜。你身為國舅,身份尊貴,在朝中威望素著,處理政務的手段朕向來信得過。」
「再者,你與太子親緣深厚,由你接手百濟,太子就算心中有想法,也不至於肆意胡來。」
這番話讓長孫無忌怎麼接,只能苦澀回道:「陛下,臣在朝中雖有些威望,可處理百濟政務,畢竟人生地不熟。百濟剛降,風俗民情、地方勢力皆需從頭摸索,臣怕上手慢,誤了陛下大事。」
頓了頓,偷看了眼陛下,見其神色未變,才接著說道:「太子殿下那邊,臣實在憂心。」
「若是太子跟臣說起新政,這讓臣又如何去拒絕,若是拒絕,太子必會心生怨恨。」
李世民安撫道:「無忌,你的顧慮朕明白,但朕選你,自有道理。」
「你處事向來沉穩,經驗豐富,雖說百濟陌生,可只要你去了,用心經營,摸清門道不是難事。」
「至於太子,正因你是他親舅舅,血濃於水,說話才更有分量,只要你把利弊講清楚,他定是會懂的。」
長孫無忌苦笑:「陛下,話雖如此,可這分寸極難拿捏。說得輕了,太子不當回事,說得重了,又怕傷了情分。」
李世民回到御案後,坐下沉思片刻:「所以才要你跑這一趟遼東,打著慰問軍務的幌子,先探探太子口風。你把朕的意思委婉透露,就說朕知曉他的抱負,只是當下百濟初降,局勢不穩,需穩重之人先穩住局面,等時機成熟,他的想法仍有施展空間。」
長孫無忌很是無奈,無意間目光躍過張阿難。
張阿難連忙避開。
讓長孫無忌去遼東當陛下跟太子之間的中間人,還有接管百濟之事,可都是他出的主意。
這等於是把長孫無忌架在火上烤。
可偏偏朝廷上下,也只能是長孫無忌有這身份跟能力。
長孫無忌此刻也感覺到了,陛下已經是鐵了心要把他安排到百濟那邊去。
只能最後掙扎道:「陛下,話是這麼講,可這安撫太子的心,談何容易?太子認定之事,八頭牛都拉不回,臣該怎麼措辭,稍有不慎,恐生禍亂啊。」.
李世民目光灼灼,透著不容置疑的信任:「無忌,朕信得過你的本事。你此去遼東,隨機應變,先摸透太子心思,後續朕自會安排妥當。」
長孫無忌無奈作揖:「是,陛下。」
——
貞觀十八年,五月初三。
李承乾開始籌備對百濟的戰爭。
這個時候,可不是打仗的好時候。
夏天天氣炎熱,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鎧甲,在高溫下容易中暑、脫水,甚至會因過度疲勞而失去戰鬥力。
而且金屬鎧甲在太陽暴曬下會變得滾燙,對士兵的身體造成傷害。
夏季是雨季,降雨頻繁,容易引發洪澇災害。道路會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速度緩慢,甚至會導致軍隊迷失方向。同時,河流漲水也會給渡河作戰帶來困難,增加軍隊的傷亡風險。
夏天的高溫和雨水會使糧草容易發霉變質,難以保存。
而且道路泥濘,運輸工具行駛困難,糧草的運輸效率低下,無法及時供應給前線的士兵。如果軍隊缺乏足夠的糧草,士兵們就會飢餓疲憊,影響戰鬥力。
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快,軍隊對水源的需求大增。但在乾旱地區,水源可能會變得稀缺,尋找水源也會成為軍隊的一大難題。如果軍隊不能及時找到充足的水源,士兵們就會口渴難耐,甚至會因缺水而死亡。
士兵們在野外露營,衛生條件差,更容易感染疾病。一旦疾病在軍隊中傳播開來,就會導致大量士兵生病,戰鬥力下降。
炎熱的天氣會讓人感到煩躁不安,士兵們在夏天打仗,不僅要忍受高溫的煎熬,還要面對戰爭的壓力,容易產生厭戰情緒,士氣低落。
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夏天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耕種、灌溉、除草等工作。如果在夏天發動戰爭,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徵召入伍,就會導致農田無人耕種,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更何況現在正是遼東新羅開荒之際,大家的心思都在攢家底上。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神武宮側殿。
李承乾高坐主位,麾下是蘇定方,陳雲超,李德謇,薛仁貴,裴行儉。
李承乾率先打破沉默,目光掃過諸位將領,沉聲道:「諸位,本王今日把大家叫來,是作戰計劃有了變動。原想著等九月糧食收割完備,咱們糧草充足、毫無後顧之憂時,再劍指百濟。可如今,局勢有變。」
蘇定方性子直,當即抱拳問道:「太子殿下,末將愚鈍,不知是何變故?還望殿下明示。」
李承乾微微皺眉,說道:「剛收到確切消息,百濟派遣王太子扶餘隆秘密前往長安,已經向朝廷投降。」
「眼下雖說朝廷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但若是接受了百濟投降,對於孤之大計,必有影響。」
「因此,雖說不利於天時,然也只能強行出兵,占據先機。」
李德謇略一思索說道:「殿下顧慮極是,可如今提前出兵,糧草籌備怕是來不及,軍中存糧支撐一場大戰,恐怕有些勉強。」
這跟開荒有關係。
為了更好的達到開荒效果,所以李承乾在收了那些貴族的儲糧後,便對下不斷分發,保障百姓開荒體力,包括一些災情的防備。
李承乾點點頭:「所以,攻打百濟,要快,不可拖延。」
「孤已經準備了足夠的霹靂火,足夠快速推平百濟各大要城,直取百濟王都,泗沘城。」
說到這裡,李承乾起身,走到沙盤前。
「蘇將軍,如何作戰,便可交於你了。」
李承乾雖說也懂得作戰部署,但他作為太子,不可能說什麼戰事都親自去上。
這要到以後當皇帝,是不是動輒就要御駕親征?
所以軍事作戰方面,李承乾更多旁聽,具體作戰計劃跟部署,都是交給蘇定方負責。
蘇定方微微點頭,作揖後走到沙盤旁邊,指著上面的地形說道:「此次臣以為,可兵分五路。」
「由守約率一萬精銳,攜帶霹靂火,先行潛入百濟邊境。」
「尋一處隱秘山谷屯駐,待中路軍與百濟守軍交鋒,攪亂他們的部署後,便可瞅準時機,直擊百濟東部重城熊津。」
「熊津乃百濟東部重鎮,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一破此城,敵軍東部防線必亂,屆時可放起霹靂火,燒他個措手不及。」
蘇定方看向裴行儉:「要注意防範敵軍的反撲,務必堅守熊津,等待後續支援。」
裴行儉作揖道:「末將定不辱命!」
蘇定方繼續道:「陳將軍,你領中路軍,統領一萬大軍,大張旗鼓進軍,不必隱匿行跡,越是張揚越好。沿途多設旌旗,白日敲鑼打鼓,讓百濟以為我軍主力盡在你這一路,把他們的主力都吸引過來。」
「待敵軍集結,你且堅守不攻,消磨他們的士氣,為裴將軍創造突襲良機。不過,敵軍狡詐,謹防他們使出誘敵之計,切莫貿然出擊。」
陳雲超抱拳應道:「殿下、蘇將軍放心,末將知曉其中利害,定能拖住敵軍。只是怕敵軍全力壓來,我軍壓力過重,還望能有後援及時策應。」
李承乾開口道:「陳將軍無需憂慮,李德謇將軍率後備軍八千在後方待命,你處吃緊,他即刻馳援。」
李德謇忙抱拳:「末將定保中路軍無虞,請太子殿下與蘇將軍安心。」
蘇定方又指向沙盤西側:「薛仁貴,西路就交給你了。你率五千輕騎繞道百濟西側的深山老林,那裡地勢複雜,敵軍料想不到我軍會從此處迂迴。」
「待東路、中路戰事一起,你便迅速殺出,截斷百濟西去的退路,封鎖一切可能的援軍通道,讓百濟徹底淪為瓮中之鱉。仁貴擅長奔襲作戰,此行定能不辱使命。」
薛仁貴昂首挺胸,朗聲道:「殿下、蘇將軍,末將這把長戟早就盼著飲敵血,定讓那百濟援兵一個都過不來!」
蘇定方接著部署:「還有兩路水軍,一路由程名振將軍率領五千水師,從海路出發,直逼百濟都城泗沘城。」
「待陸地上的戰鬥打響,程將軍便率水軍發起攻擊,配合陸軍形成水陸夾擊之勢,叫敵軍首尾難顧。」
「另一路由劉仁軌將軍率領五千水師,負責在海上巡邏警戒,密切監視倭國艦隊的動向。」
「如今聽聞百濟可能聯合倭國,海上戰艦不少,一旦發現倭國艦隊前來支援百濟,劉將軍立即迎頭痛擊,哪怕游擊騷擾,也絕不讓他們與百濟艦隊會合。」
李承乾微微頷首,目光堅毅地看向眾人:「諸位將軍,孤知此刻出征,天時不利,困難重重。可時勢逼人,我等已無退路,唯有速戰速決,方能成就大業。此次出征,關乎我大唐榮耀與疆土拓展,望各位齊心,凱旋而歸,孤等著為諸位慶功!」
眾將齊聲高呼:「願為殿下效死,必破百濟!」
聲震屋瓦,滿是昂揚鬥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