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心靈導師
第464章 心靈導師
從汴京出師後,趙孝騫心思都在宋遼戰事上,偶有分心之時,分出來的心也在婆娘身上,一時間竟真忘了,蘇軾出使遼國居然小半年了。
誰家好人出使別國,一待就是半年的?
難道蘇軾的祖上是蘇武,就喜歡在異國他鄉牧羊,挑戰生存極限?
趙孝騫眉想了很久,覺得有點不對。
「陳守,去把趙信召來,另外———-雞湯里多放點薑片,加少許黃酒去腥。」
趙信來得很快,他是皇城司勾押官,作為十分重要的情報部門,趙信一直隨趙孝騫和龍衛營行動,只不過最近兩軍交戰,刺探軍情的事都交給了軍中斥候,相比皇城司密探,軍情的活兒更適合讓斥候干。
趙信見到趙孝騫時兩眼泛紅,就像被拐賣多年的孩子見到了親生父母,
差點都哭了。
「難得見你一面,卻一副如喪考姚的樣子,你家有長輩仙逝了?」趙孝騫仿佛喝了摻砥霜的雞湯,小嘴兒抹了毒。
趙信哭喪著臉道:「是下官難得見郡王殿下一面啊,下官一直隨軍而動,宋遼兩番交戰,殿下卻從未動用過皇城司,下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以為殿下已忘了咱皇城司這些苦命的娃兒.
「這話說的,皇城司乾的是狗狗崇崇的勾當,兩軍交戰,刺探軍情,我用得著皇城司嗎?這活兒軍中斥候比你們內行,你們皇城司最近啥都不用干,還白領朝廷的餉,你倒抱怨上了。」
趙孝騫斜眼也著他,道:「你若真有一腔報國的心思,下次我把你編入前鋒敢死隊,單人單騎向遼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能活著回來我給你記頭功,
怎樣?考慮一下。」
趙信臉色一僵,山山一笑:「..殿下就當下官啥都沒說。」
接著趙信又道:「今日殿下召下官來,想必要動用皇城司,殿下儘管吩咐,皇城司自下官而下,願為殿下效死。」
「不好意思,你們還是繼續白領朝廷餉銀吧,這次還是用不到你。」趙孝騫頓了頓,道:「甄慶如今可還在遼國上京?」
甄慶是皇城司三大勾當公事之一,也是趙信的上司,趙信聞言急忙道:「是的,甄勾當一直留在上京,據說正忙著與遼國權貴結交,最近甄勾當鎖定了一個人,名叫『蕭奉先』————.」
趙孝騫嗯了一聲,道:√「你派人給甄慶送一封密信,讓他打聽一下蘇軾的情況,蘇學士出使遼國小半年了,至今未歸,也不給個說法,這事兒讓遼國上京的皇城司所屬去查查,儘快回報。」
趙信凜然道:「下官領命,最遲半月可有消息。」
說完趙信突然吸了吸鼻子,一臉疑惑:「哪裡來的香氣?好香啊,似乎是雞湯的氣味趙孝騫正色道:「你最近可能患鼻炎了,嗅覺在欺騙你,回去趕緊找個大夫看看。」
「鼻——鼻炎?」趙信一臉迷茫地告辭。
趙孝騫目送他離開,嘴角微微一笑。
除了蘇軾,郡王殿下不喜歡與別人分享美食,就喜歡吃獨食。
遼國上京。
蘇軾為何遲遲未歸?遼國都城的母豬為何半夜慘叫?
嗯,兩者並無關係。
蘇軾一直住在上京的館驛里,他最近忙著應酬不得不說,蘇軾不愧是當世文豪,他的粉絲不僅遍布大宋,就連遼國的粉絲也不少。
其中甚至包括遼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這人其實是頗為傾向漢學的,他登基之後積極學習大宋的聖賢經義,學習中原的禮儀,包括道家學問等等。
後來到了晚年,耶律洪基迷上了佛家,沉迷於此不可自拔,於是遼國到處都建了寺廟,無數百姓棄耕出家,賺取香火。
耶律洪基的這個愛好太昂貴,這也是導致遼國漸現頹勢的原因之一。
早年間,耶律洪基一度也是蘇軾的粉絲,對蘇詞尤為欣贊,從大宋得蘇詞一首,常常愛不釋手,掩卷伴眠。
可惜耶律洪基不僅是粉絲,同時也是遼國的皇帝。
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冷靜的。
愛豆再牛逼,他也不可能變成腦殘。耶律洪基知道,愛是克制,
蘇軾這次出使遼國,耶律洪基從頭到尾只召見了他一次,然後將蘇軾安排在館驛住下,從此不聞不問。
然而令耶律洪基奇怪的是,以宋遼如今的關係,基本已是雙方不宣而戰的敵國了,而蘇軾這位宋使卻留在上京遲遲不肯歸國。
這是啥情況?
耶律洪基想不通,咱們兩國都交戰了,你還賴看不肯走,難道等我遼國給你發俸祿?你是宋國的官兒啊,瘋了吧你。
趙孝騫赴任真定府後,兩國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耶律洪基忙著與朝臣商議對付宋軍,一時竟將蘇軾這位宋使給忘了。
而蘇軾呢?
他在上京過得很快活,因為粉絲眾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堵館驛的門,有遼國文人登門求教,也有高傲者要求與蘇軾辯經,更多的卻是上京權貴的千金小姐,以及青樓的花魁娘子們。
蘇軾身負使命,無心風月,後來遼帝召見過後,蘇軾不知為何卻換了性子,開始小批量地會見粉絲。
後來粉絲聽說蘇軾願意見他們後,頓時又在上京造成了轟動,於是各方粉絲紛至背來,館驛門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蘇軾也不擺架子,每日固定時間會見一批粉絲,大約一二十人左右,粉絲們狂喜,蘇軾也一臉應酬式假笑。
後來蘇軾與遼國的權貴們頻頻飲宴,青樓買醉,不知不覺間,蘇軾好像已融入了遼國的社會。
可是,仍然沒人知道,蘇軾為何賴在上京不走。
直到數日前,(上京傳出一個消息,耶律淳兵敗真定府,宋國郡公趙孝騫率部與遼軍交戰,五萬遼軍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上京,遼人的天都塌了。
街頭巷尾,朝堂寺廟,都在議論宋遼這一戰,遼人無不悲憤長嘆,或是跳腳大罵耶律淳和趙孝騫。
遼國兵敗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蘇軾的耳中,聽說趙孝騫率部全殲五萬遼軍後,蘇軾在館驛里仰天長笑,笑聲數十息而不止,笑到最後,蘇軾老淚縱橫,豪陶大哭,跪在院子裡,面朝南方汴京方向三拜。
時局到了這般時候,蘇軾還是沒走,每日仍熱情地會見粉絲,與遼國的文人們高談闊論,與權貴們飲宴妓,樂不思蜀。
後來,館驛的下人們專門騰出了一間大屋子,裡面擺上了矮桌和蒲團,
蘇軾會見粉絲的方式也變了。
蘇軾變成了蘇老師,他開始給遼國的粉絲們上課。
學生是經過蘇軾挑選的,大多是一些慕名而來的權貴子弟,還有一些不懂中原文化的將門之後,以及少許權貴千金腦殘粉。
這些學生有一個統一的特點,他們的父輩都當權,而且整個家族的文化都不高,對中原文化尤為陌生。
能被名滿天下的蘇學士親自授課,對遼國這些大老粗權貴來說,那是何等的榮耀。
這時遼國的權貴們都忘了蘇軾的宋使身份,一個個喜笑顏開,嚴厲勒令被蘇軾選上的學生必須上課,但凡敢遲到早退曠課,皮都給你扒了。
遼軍兵敗數日後,蘇軾坐在館驛的課堂里將須,面容沉穩。
學生們陸續進來,朝蘇軾行禮,口稱「夫子」。
蘇軾淡淡地回應,所有學生到齊後,才淺啜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
「上一課,老夫教你們秦史,爾等可還記得?」蘇軾緩緩問道。
學生們紛紛應是。
蘇軾目光閃動,又道:「秦亡於二世,何也?蓋因始皇殘暴,苛法治民,而致民不聊生,天下遂反。」
「爾等可還記得,陳勝吳廣起事之時,以何為名?」
一眾學生齊聲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蘇軾笑了:,「沒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就是,憑什麼你那麼好的命能當皇帝和王侯,這皇帝王侯為何不能是我?」
緩緩環視一圈,蘇軾加重了語氣:1「這句話,爾等當牢記,日後若遇不公時,不妨想想這句話,當可受益良多。」
學生們齊聲應了,當然,其中少數兩個長了腦子的學生,腦海里莫名浮出一個疑惑。
蘇夫子說這番話時,表情為何如此陰險?是錯覺嗎?
蘇軾翻開一頁書,又道:「上次說了秦史,這次老夫與爾等說漢史—.」
學生們剛翻開史書,本以為蘇軾會從楚漢相爭說起,然而蘇軾卻擺了擺手,道:「漢史的內容,爾等回去自讀便是,老夫今日重點講義講漢朝末年,話說有一位名叫張角的大賢良師.—.」
「這位大賢良師了不得啊,見漢帝昏庸,朝堂奸侯當道,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天下不公甚也,張角遂號召教眾起事,喊出了振聾發的聲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蘇軾的眼睛赫然睜大,一臉欽敬崇拜:「我輩男兒,正應如大賢良師,
若遇不公,何須忍耐,但凡熱血未涼者,當提三尺青鋒斬妖除魔,為自己,
為天下人博個公道!」
「爾等以為呢?」
學生們一愣,紛紛附和:「不錯,我輩正應效仿張角,若遇不公,便召集起事,寧折不屈!」
蘇軾重重點頭,欣慰大笑:「不得不說,老夫生平弟子無數,沒想到在你們遼國,卻遇到爾等這群天賦高絕之輩,不枉老夫與爾等這份師生之緣,
快哉快哉!」
「哈哈,興之所起,不必拘泥,來人,取一壇酒來,老夫邊飲酒邊授業,爾等當不會怪老夫無狀吧?」
學生們急忙起身行禮:「蘇夫子正是性情之人,灑脫不群,名士風采,
弟子素仰欽崇之。」
從汴京出師後,趙孝騫心思都在宋遼戰事上,偶有分心之時,分出來的心也在婆娘身上,一時間竟真忘了,蘇軾出使遼國居然小半年了。
誰家好人出使別國,一待就是半年的?
難道蘇軾的祖上是蘇武,就喜歡在異國他鄉牧羊,挑戰生存極限?
趙孝騫眉想了很久,覺得有點不對。
「陳守,去把趙信召來,另外———-雞湯里多放點薑片,加少許黃酒去腥。」
趙信來得很快,他是皇城司勾押官,作為十分重要的情報部門,趙信一直隨趙孝騫和龍衛營行動,只不過最近兩軍交戰,刺探軍情的事都交給了軍中斥候,相比皇城司密探,軍情的活兒更適合讓斥候干。
趙信見到趙孝騫時兩眼泛紅,就像被拐賣多年的孩子見到了親生父母,
差點都哭了。
「難得見你一面,卻一副如喪考姚的樣子,你家有長輩仙逝了?」趙孝騫仿佛喝了摻砥霜的雞湯,小嘴兒抹了毒。
趙信哭喪著臉道:「是下官難得見郡王殿下一面啊,下官一直隨軍而動,宋遼兩番交戰,殿下卻從未動用過皇城司,下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以為殿下已忘了咱皇城司這些苦命的娃兒.
「這話說的,皇城司乾的是狗狗崇崇的勾當,兩軍交戰,刺探軍情,我用得著皇城司嗎?這活兒軍中斥候比你們內行,你們皇城司最近啥都不用干,還白領朝廷的餉,你倒抱怨上了。」
趙孝騫斜眼也著他,道:「你若真有一腔報國的心思,下次我把你編入前鋒敢死隊,單人單騎向遼軍發起自殺式衝鋒,能活著回來我給你記頭功,
怎樣?考慮一下。」
趙信臉色一僵,山山一笑:「..殿下就當下官啥都沒說。」
接著趙信又道:「今日殿下召下官來,想必要動用皇城司,殿下儘管吩咐,皇城司自下官而下,願為殿下效死。」
「不好意思,你們還是繼續白領朝廷餉銀吧,這次還是用不到你。」趙孝騫頓了頓,道:「甄慶如今可還在遼國上京?」
甄慶是皇城司三大勾當公事之一,也是趙信的上司,趙信聞言急忙道:「是的,甄勾當一直留在上京,據說正忙著與遼國權貴結交,最近甄勾當鎖定了一個人,名叫『蕭奉先』————.」
趙孝騫嗯了一聲,道:√「你派人給甄慶送一封密信,讓他打聽一下蘇軾的情況,蘇學士出使遼國小半年了,至今未歸,也不給個說法,這事兒讓遼國上京的皇城司所屬去查查,儘快回報。」
趙信凜然道:「下官領命,最遲半月可有消息。」
說完趙信突然吸了吸鼻子,一臉疑惑:「哪裡來的香氣?好香啊,似乎是雞湯的氣味趙孝騫正色道:「你最近可能患鼻炎了,嗅覺在欺騙你,回去趕緊找個大夫看看。」
「鼻——鼻炎?」趙信一臉迷茫地告辭。
趙孝騫目送他離開,嘴角微微一笑。
除了蘇軾,郡王殿下不喜歡與別人分享美食,就喜歡吃獨食。
遼國上京。
蘇軾為何遲遲未歸?遼國都城的母豬為何半夜慘叫?
嗯,兩者並無關係。
蘇軾一直住在上京的館驛里,他最近忙著應酬不得不說,蘇軾不愧是當世文豪,他的粉絲不僅遍布大宋,就連遼國的粉絲也不少。
其中甚至包括遼帝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這人其實是頗為傾向漢學的,他登基之後積極學習大宋的聖賢經義,學習中原的禮儀,包括道家學問等等。
後來到了晚年,耶律洪基迷上了佛家,沉迷於此不可自拔,於是遼國到處都建了寺廟,無數百姓棄耕出家,賺取香火。
耶律洪基的這個愛好太昂貴,這也是導致遼國漸現頹勢的原因之一。
早年間,耶律洪基一度也是蘇軾的粉絲,對蘇詞尤為欣贊,從大宋得蘇詞一首,常常愛不釋手,掩卷伴眠。
可惜耶律洪基不僅是粉絲,同時也是遼國的皇帝。
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冷靜的。
愛豆再牛逼,他也不可能變成腦殘。耶律洪基知道,愛是克制,
蘇軾這次出使遼國,耶律洪基從頭到尾只召見了他一次,然後將蘇軾安排在館驛住下,從此不聞不問。
然而令耶律洪基奇怪的是,以宋遼如今的關係,基本已是雙方不宣而戰的敵國了,而蘇軾這位宋使卻留在上京遲遲不肯歸國。
這是啥情況?
耶律洪基想不通,咱們兩國都交戰了,你還賴看不肯走,難道等我遼國給你發俸祿?你是宋國的官兒啊,瘋了吧你。
趙孝騫赴任真定府後,兩國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耶律洪基忙著與朝臣商議對付宋軍,一時竟將蘇軾這位宋使給忘了。
而蘇軾呢?
他在上京過得很快活,因為粉絲眾多,每天都有很多人堵館驛的門,有遼國文人登門求教,也有高傲者要求與蘇軾辯經,更多的卻是上京權貴的千金小姐,以及青樓的花魁娘子們。
蘇軾身負使命,無心風月,後來遼帝召見過後,蘇軾不知為何卻換了性子,開始小批量地會見粉絲。
後來粉絲聽說蘇軾願意見他們後,頓時又在上京造成了轟動,於是各方粉絲紛至背來,館驛門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蘇軾也不擺架子,每日固定時間會見一批粉絲,大約一二十人左右,粉絲們狂喜,蘇軾也一臉應酬式假笑。
後來蘇軾與遼國的權貴們頻頻飲宴,青樓買醉,不知不覺間,蘇軾好像已融入了遼國的社會。
可是,仍然沒人知道,蘇軾為何賴在上京不走。
直到數日前,(上京傳出一個消息,耶律淳兵敗真定府,宋國郡公趙孝騫率部與遼軍交戰,五萬遼軍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上京,遼人的天都塌了。
街頭巷尾,朝堂寺廟,都在議論宋遼這一戰,遼人無不悲憤長嘆,或是跳腳大罵耶律淳和趙孝騫。
遼國兵敗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蘇軾的耳中,聽說趙孝騫率部全殲五萬遼軍後,蘇軾在館驛里仰天長笑,笑聲數十息而不止,笑到最後,蘇軾老淚縱橫,豪陶大哭,跪在院子裡,面朝南方汴京方向三拜。
時局到了這般時候,蘇軾還是沒走,每日仍熱情地會見粉絲,與遼國的文人們高談闊論,與權貴們飲宴妓,樂不思蜀。
後來,館驛的下人們專門騰出了一間大屋子,裡面擺上了矮桌和蒲團,
蘇軾會見粉絲的方式也變了。
蘇軾變成了蘇老師,他開始給遼國的粉絲們上課。
學生是經過蘇軾挑選的,大多是一些慕名而來的權貴子弟,還有一些不懂中原文化的將門之後,以及少許權貴千金腦殘粉。
這些學生有一個統一的特點,他們的父輩都當權,而且整個家族的文化都不高,對中原文化尤為陌生。
能被名滿天下的蘇學士親自授課,對遼國這些大老粗權貴來說,那是何等的榮耀。
這時遼國的權貴們都忘了蘇軾的宋使身份,一個個喜笑顏開,嚴厲勒令被蘇軾選上的學生必須上課,但凡敢遲到早退曠課,皮都給你扒了。
遼軍兵敗數日後,蘇軾坐在館驛的課堂里將須,面容沉穩。
學生們陸續進來,朝蘇軾行禮,口稱「夫子」。
蘇軾淡淡地回應,所有學生到齊後,才淺啜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
「上一課,老夫教你們秦史,爾等可還記得?」蘇軾緩緩問道。
學生們紛紛應是。
蘇軾目光閃動,又道:「秦亡於二世,何也?蓋因始皇殘暴,苛法治民,而致民不聊生,天下遂反。」
「爾等可還記得,陳勝吳廣起事之時,以何為名?」
一眾學生齊聲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蘇軾笑了:,「沒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就是,憑什麼你那麼好的命能當皇帝和王侯,這皇帝王侯為何不能是我?」
緩緩環視一圈,蘇軾加重了語氣:1「這句話,爾等當牢記,日後若遇不公時,不妨想想這句話,當可受益良多。」
學生們齊聲應了,當然,其中少數兩個長了腦子的學生,腦海里莫名浮出一個疑惑。
蘇夫子說這番話時,表情為何如此陰險?是錯覺嗎?
蘇軾翻開一頁書,又道:「上次說了秦史,這次老夫與爾等說漢史—.」
學生們剛翻開史書,本以為蘇軾會從楚漢相爭說起,然而蘇軾卻擺了擺手,道:「漢史的內容,爾等回去自讀便是,老夫今日重點講義講漢朝末年,話說有一位名叫張角的大賢良師.—.」
「這位大賢良師了不得啊,見漢帝昏庸,朝堂奸侯當道,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天下不公甚也,張角遂號召教眾起事,喊出了振聾發的聲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蘇軾的眼睛赫然睜大,一臉欽敬崇拜:「我輩男兒,正應如大賢良師,
若遇不公,何須忍耐,但凡熱血未涼者,當提三尺青鋒斬妖除魔,為自己,
為天下人博個公道!」
「爾等以為呢?」
學生們一愣,紛紛附和:「不錯,我輩正應效仿張角,若遇不公,便召集起事,寧折不屈!」
蘇軾重重點頭,欣慰大笑:「不得不說,老夫生平弟子無數,沒想到在你們遼國,卻遇到爾等這群天賦高絕之輩,不枉老夫與爾等這份師生之緣,
快哉快哉!」
「哈哈,興之所起,不必拘泥,來人,取一壇酒來,老夫邊飲酒邊授業,爾等當不會怪老夫無狀吧?」
學生們急忙起身行禮:「蘇夫子正是性情之人,灑脫不群,名士風采,
弟子素仰欽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