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三國失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63章 三國失衡

  當初的宋夏之戰,對西夏人而言,是留下深深的心理陰影的,陰影面積用數學公式可求。

  大宋火器的登場亮相,第一個被針對的對象就是西夏,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碾壓,西夏被壓成了大宋的形狀—.·

  後來的西夏梁太后被殺,停戰和談,李乾順和一眾西夏臣子在宋軍的裹挾下親政,和談割讓城池和土地給大宋等等。

  一系列的操作下來,西夏像被寡婦榨乾的中年姦夫,徹底軟了。

  如今西夏的國君李乾順心態穩的一批,不惹事,也怕事。

  關上門一心只求發展內政,外面的宋遼打生打死,他都不感興趣,只希望自己是個小透明,宋遼這兩個魁梧壯漢最好不要看到自己。

  小伙子還很年輕,跟大宋官家趙煦算是同齡,挨了現實社會的耳光後,

  表現得無比乖巧懂事。

  有心逃避宋遼發生的任何事,然而宋遼之戰終究還是被西夏的御史帶上了朝堂,這下躲不過去了。

  面對群臣的議論,李乾順沒表態,一副沉穩且自信的模樣,仿佛宋遼之戰的結果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散朝之後,李乾順召來了兩位重臣,一個名叫鬼名阿吳,一個名叫仁多保忠。

  這兩位在西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當初小梁太后還活著時,便是太后的左膀右臂,李乾順親政後,他們又被李乾順倚重。

  鬼名阿吳是西夏皇族宗親,「名」這個姓就是西夏皇族原來的姓氏。

  至於西夏國主為何姓李,是因為在唐朝時,党項族的首領為朝廷平黃巢之亂有功,被唐信宗賜姓「李」,這個姓氏成了党項一族的榮耀,於是被一代代繼承下來。

  被李乾順倚重的兩位重臣,不是他們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們背後的家族很強大,西夏國內如果要以家族排名次的話,皇族自然是無可爭議的第一,而第二第三便是這兩位重臣背後的家族。

  當年小梁太后的兄長梁乙通篡權謀反,就是被這兩位重臣鎮壓了,從此西夏皇族對兩大家族深為信任。

  留下兩位重臣,李乾順自然是要垂問宋遼之事。

  以前宋遼夏三國關係微妙,三國之間打打和和,互相鉗制,百餘年下來倒也勉強算是形成了平衡。

  如今宋遼已開戰,而且明顯是宋國占了上風,作為西夏國主,李乾順不得不拿出態度了,總不能真的裝聾作啞吧?

  名義上,遼國是西夏的宗主國,然而宋夏一戰後,西夏又對大宋稱臣,

  這關係就有點亂了。

  總之就是,西夏如今是兩頭當孫子,比誰都矮了一頭,偏偏這種現狀還無法改變,這也是李乾順刻意逃避與宋遼兩國打交道的原因,心裡堵得慌。

  「宋軍大勝,殲遼軍五萬,這個結果委實—」鬼名阿吳搖頭嘆道。

  仁多保忠也嘆道:「這才幾年光景,宋國竟已如此強大了,看這情勢,

  恐怕宋遼夏三國中,以後要以宋國為尊了,就連遼國也不得不在宋國面前低頭...」

  鬼名阿吳冷冷一笑:「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年,都不知有沒有『遼國』這個國家了。」

  殿內二人一驚,臉色瞬變。

  這個說法看似荒謬,但仔細一想,好像不算誇張。

  宋國有了那種神秘古怪的火器,在冷兵器戰爭里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只要宋國皇帝有雄心壯志,數年之後,遼國會不會被滅國,實在很難說。

  「宋廷若真滅了遼國,接下來是不是輪到——咱們西夏了?」李乾順眼中露出惶恐之色。

  兩位重臣互視一眼,沒回答,但沉默的態度已是明確的答案。

  冤名阿吳寬慰道:「陛下勿憂,宋人皆受中原聖賢教化,做事還是講規矩的,西夏已對宋國稱臣,成了藩屬國,只要咱們保持稱臣的態度,每年攜禮朝賀,那麼宋廷就不會輕易對西夏動手。」

  李乾順心中稍安,但臉上卻露出了苦笑。

  拿宋人所謂的承諾,去賭西夏的國運,這是多麼無奈且不靠譜的事兒啊「宋遼之戰已至此,我西夏當如何向兩國表態?」李乾順文問道,

  兩位重臣沉默了一會兒,鬼名阿吳道:「臣以為,應向宋廷上表賀勝,

  並向宋廷送去牛羊戰馬等重禮,以彰我西夏臣服之意。」


  李乾順忍不住問道:「西夏若徹底倒向宋國,遼國會是怎樣的反應?」

  二人又不說話了,一碗水沒那麼容易端平,尤其是三國之間的關係,西夏如今就像在走鋼絲,任何失衡的動作都有可能國破家亡。

  見二人不說話,李乾順也陷入了沉思。

  良久,李乾順突然一咬牙:「向宋廷上表賀勝是應該的,但遼國也不能忽視。」

  「朕去年剛親政不久,今年恰好已十六歲,到了大婚的年紀,這樣吧,

  西夏遣臣出使遼國,以朕的名義向遼國請求和親,朕願迎娶遼國公主,冊立為後,請遼帝恩允。」

  二人聽後,頓時兩眼放光。

  「陛下好主意!如此正好平衡了西夏與宋遼的關係,對宋國賀勝,對遼國求親,兩方都不得罪。」

  二人深深地注視著李乾順。

  他還只是個十六歲的少年,而且去年才執掌朝政,但他的謀略與遠見遠超同齡人,少年已有英主氣象,假以時日,西夏未必不能重振雄風。

  李乾順沉思片刻,又補充道:「另外,西夏再遣使向真定府的趙孝騫送去一萬頭牛羊,五千匹戰馬,也以賀勝的名義。」

  二人不解地看著他。

  李乾順嘆道:「趙孝騫,此人你們應該不陌生吧?」

  二人面容苦澀地點頭,怎會陌生?西夏國淪為今日的境地,皆因此子而起。

  至今西夏都城興慶府還流傳看趙孝騫的種種傳說,畢竟當初就是他領軍破了興慶府,在城裡大殺四方,殘酷冷血的手段,城中孺兒聞之止啼。

  李乾順無奈地道:(「這次宋遼之戰,領兵擊敗遼軍的,又是趙孝騫。宋國真是撞了大運,老天賜給宋國一位了不得的少年英雄。這樣的豪傑人物為何不出生在我西夏.·

  「以往種種恩怨不必再提,朕斷定此人是當世英雄,對英雄萬不可交惡,唯有禮敬如國賓,方可消英雄殺機戾氣。」

  朕送他牛羊戰馬,正是與他結一份善緣,這份善緣未來或許能讓西夏逃過一回劫數。」

  兩位重臣躬身行禮:「陛下遠見高瞻,得陛下英主,西夏有幸,萬民有幸。」

  飛狐兵馬司。

  上上站中一著的遼軍倉惶逃竄,敗軍收攏之後,向東北面的析津府集結。

  也就是說,數日前宋遼再度交戰之後,遼國再次後撤,飛狐兵馬司方圓百里內,已無遼軍的痕跡,宋軍扎紮實實地控制了拒馬河南岸所有的土地村莊和堡寨。

  接下來便是向汴京報捷,更重要的是,督請趙煦和章馬上派遣官吏,

  接管這片新占領的土地。

  快馬送出奏疏後,趙孝騫又無所事事了。

  具體的事情自然交給下面的牛馬去做,不然呢?難道領導親自做嗎?

  儘管已停戰,但按照趙孝騫的軍令,龍衛營三萬將士仍不能懈怠,每日在校場上操練,上午下午皆有科目。

  操練的內容不僅是列陣射擊,還包括冷兵器。

  這也是趙孝騫的指示。大家手裡有火器,但人不能完全依賴它,如果遇到火器不好使的境況,也要保證龍衛營將士抄刀就上,一點不含糊。

  於是,兵馬司的校場上,每日都能聽到將士們的喊殺聲,激起黃塵滾滾,瀰漫四周。

  趙孝騫則每日待在官署里,心情特別愉悅,尤其是看到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唯獨他無所事事像條掛在房檐下的鹹魚,感覺實在太妙了。

  這就像暴發戶地主看著家裡的牛馬拉磨似的,你們忙成了狗,但你們卻不知道所有的勞動成果都歸我,爽不爽?

  現在趙孝騫終於有點理解前世公司的領導,為何老是叫員工加班了,其實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加班的,可領導偏偏要把大家留下來,直到天黑才放人沒別的,就不樂意看到員工拿著自己發的工資到點就走人,必須要把這點工資發揮到效益最大化,哪怕沒事你們也得在公司里留著,敢怒不敢言的樣子讓心靈得到極度變態的爽感。

  陽春時節,天氣已暖,陽光灑在身上,身子從裡到外都暖和起來,像泡在溫泉里一樣舒服。

  官署的院子裡,趙孝騫翹看二郎腿,眼晴眯成一條縫。

  陳守站在他身前,正向他稟報重要事情,———.—中午吃什麼。

  『燉只整雞,薑片搞裡頭,山參切幾片搞裡頭,枸杞紅棗搞裡頭,砂鍋慢火燉足半個時辰—.」說起做菜,趙孝騫滔滔不絕,越說越餓。

  陳守一一記下,隨即又道:「世子上次醃製的熊掌,存了很久了,風乾後一直留在陰涼處,末將總擔心下面哪個不開眼的崽子偷偷吃了,要不世子勉為其難,把熊掌做了?」

  趙孝騫瞪眼:1「誰敢偷吃我的熊掌?再存一段日子,我給別人留著呢,

  食材難得,要與好友分享—」」

  「誰?」

  趙孝騫脫口道:「蘇軾———

  說完這個名字,趙孝騫突然一愣,扭頭看著陳守:「蘇軾出使遼國多久了?」

  「蘇學士在世子從汴京出發前就去遼國了,至今未歸,算算日子,已小半年了。」

  趙孝騫皺眉,心裡愈發不踏實,摸著下巴喃喃道:,「老傢伙該不會被遼國哪個貴族招為贅婿了吧?使不得啊!一大把年紀了晚節不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