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70章 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此時的遼東城,高句麗的北部薩高元武,與一眾將領齊聚一堂。

  商議如何對敵。

  高元武的意見是,就在遼東城,堅壁不出,跟梁軍耗下去,等他們糧食耗盡主動退兵再行追擊,必能大獲全勝。

  淵子由的直接就問,以梁軍之精銳,器械之精良,若揮軍強攻我大軍,就算我軍固守能不能守得住?

  高元武不說話了,他雖然是主帥,但也是非常信任淵子由的,對方作為高句麗大將,出身大族,幾乎世代與王族聯姻,用兵治政都是上上之選,其兄高元朗也囑咐他要多聽淵將軍的意見。

  淵子由繼續說,我們久在遼東,早就適應了遼東的嚴寒,但現在已經入春了,接下來一直都是梁軍可以適應作戰的氣候,此時我們應該留下一員大將鎮守遼東城,而後帶著主力繼續向東退卻,如果梁軍來的追兵少,我們就跟他們打,

  如果追兵多,留守遼東城的軍隊伺機襲擊他的後隊。

  梁軍如果不追來,就會攻打遼東城,我們就可以趁著梁軍圍攻遼東的時候襲擾他。

  梁軍的糧草從遠處運來,消耗一定很大,不可能跟我們耗的太久,到了九月十月就一定要撤兵了,不然這個氣候他們堅持不下來的..,

  李如願幾乎是預判了高句麗人的戰略安排,並且做出了針對部署。

  梁軍這邊作出了出兵的準備,李如願帶著北軍之中的武衛營三千步卒、驍騎營騎軍三千、長水營步卒三千、屯騎營騎軍兩千、越騎營騎軍兩千、虎步營、虎衛營、長林營步軍各兩千人,另有代州那羅延甲騎千人,輕騎兩千,幽州突騎營申騎千人,步卒兩千,雍州軍步騎三千,秦州軍騎軍千人.:.另有河西、隴右、遼東的從屬藩騎六千人。

  完全就是把各部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精銳部隊調集起來,跟他去干高句麗人的主力大軍。

  統率這些精銳的將領,也都是在中原赫赫有名的戰將。

  毛襄和李峻擔任行軍左右總管,李如願則自率中軍,將軍隊分作三部。

  其中劉絳和張子悅、李衡、李熊心、趙夜叉、蔡機、段屈直、羊忻等一眾大將軍、刺史級別的高級將領,在這支軍隊之中,全都統率幾千人精銳作為普通的將領跟隨作戰。

  兩日後,高句麗大軍真的應李如願所說,主力向東退卻,只留下一座孤城,

  和八千精銳士卒鎮守。

  李如願則按照提前分配好的方案,率領五萬精銳步騎進行追擊,留下主力大軍十餘萬人包圍了遼東城。

  當得知李如願僅僅率領幾萬士卒追過來的時候,高元武和淵子由第一時間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仿佛打探之後,得知了事實果真如此之後,就開始覺得,

  天佑高句麗。

  劉絳此時統率的軍隊,只有雍州步騎三千人,和自己三百部曲,此外還有四千藩騎因為是來自隴右河西,屬於關西軍隊範疇,歸屬他統一指揮。

  李如願則非常的興奮,雖然大梁的騎兵現在很多了,多了這麼多的養馬地騎兵規模連年擴大。

  ,但這次不一樣,頭一次率領的騎兵多過步兵,李老闆也是覺得自己更平安城下的李雲龍一個心裡,八輩子都沒打過的富裕仗,五萬大軍,三萬多是騎兵!

  這比例,太讓人興奮了。

  他起兵壽春的時候,騎兵只有千餘人。這已經是南國最多了。

  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時候,他已經掌握了南國的幾乎全部軍隊,也只能湊出來兩千多騎兵參與作戰。

  現在看?這次出兵算上藩騎,騎兵就超過了四萬人!

  這是什麼感念?以前想都不敢想啊。現在是要什麼有什麼了。

  那還有什麼理由,不打個勝仗?

  李皇帝一路興致都很高,不見半分疲態,依舊穿著當年劉絳的便宜老丈人前楚九江王桓瑛送他的那件貂裘大髦,已經有些陳舊了,但他這麼多年,還是只穿這一件。

  或許是習慣了這件衣服,或許是懷念故人。

  劉絳這次的作戰序列是在中軍,因此跟張子悅、李衡幾人一起,都隨侍在皇帝身側。

  隨侍的將領和官員還包括司空、楚王李煦,太尉、趙王段千士,尚書左僕射陶弘孝,兵部尚書、長史、撫軍大將軍張公健,中領軍、開府大將軍雷政宗,侍中、晉國公韓智積,武衛將軍韓智略,北軍長水將軍趙長民,等一眾高級官員和將領。


  即便是劉絳的官職和序列,也才勉強排在三四位的樣子。

  行軍的時候,老將毛襄率領左軍居前,李如願作為中軍居中,李峻率右軍居後,因為行走的多為上路,所以沿途行進的時候非常的謹慎,派出了大批的斥候探查情況。

  大軍沿著高句麗大軍的退卻的方向,一連走了半個月,翻過了千山山脈,到達了鴨綠江畔的烏骨城。

  高句麗人也終於停下來了,準備跟梁軍干一仗了。

  此時,高句麗王高元朗也從平壤率軍趕來,帶來了高句麗國內幾乎是窮兵武之後真徵召的最後一撥人馬,五萬多兵力。

  合軍二十五萬。

  見到梁軍兵少,也終於是起了輕視之心,高元朗直接派遣使節,遞交戰書,

  要跟大梁皇帝碰一碰。

  你到我地了,我的主場,你還是勞師遠征,追了幾百里山路。師老兵疲了吧?

  李如願這時候的反應也很經典,對著高句麗的使節說,我們本來就是就是想來跟你們大王會個盟,沒想著要刀兵相見,怎麼還真打起來了?這不是我的本意啊.

  高句麗使臣一聽說,直接愣住了,然後非常張狂的說,皇帝陛下既然來了遼東,那不如就一起去看看平壤吧。

  李如願隨後裝作面色不虞,然後揮手示意送使者回去。

  要麼是等到使者已經被送出營了之後,李如願終於是按耐不住,笑了起來。

  一眾將領剛才也都低著頭忍耐著笑意,這時候聽到皇帝都開始笑了,也都哈哈大笑了。

  因為他們還從來沒見過皇帝陛下這麼「委屈求全」過。

  那李如願平常的暴脾氣跟你來這個呢?他有八千人的時候就干整個南國的軍隊。

  現在帶著五萬精銳,會跟你示弱?

  不過高元朗聽完使者的話之後,還真信了。「大梁皇帝李如願率軍來此,勞師遠征,必定師老兵疲,現在出擊,必定能大獲全勝,要是能夠生擒梁帝,未必沒有機會入主中原..:」

  「再給梁軍傳遞戰書,邀其眾會戰!定然要大破梁軍,生擒梁帝!」

  於是,高元朗帶著整個高句麗窮兵武之後的二十多萬軍力,坐上了牌桌。

  他要梭哈,賭一手國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