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6章 土地,土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05章 土地,土地

  兩個子敬相互看著,拱了拱手。

  久仰久仰,失敬失敬。

  兩人毫無營養的一陣客套。

  斐潛微微笑著,站在一旁,不予置評。

  斐潛對待三國人物的態度,是隨著認知的提升而不斷變化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斐潛其實自我認知是很渺小的,畢竟他原先的身份就是一個屁民,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司小吏而已。在工作之中,哪一個老總都能叼他,在家庭裡面,他的地位比狗都低。

  這樣的人見到了傳說中的三國人物,自然免不了會有些激動,就像是平常人見到了明星。至於像是什麼鍵盤俠,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當然也就看不起斐潛謹小慎微的模樣。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斐潛也從盲目的崇拜,或者叫做經驗性的信賴之中醒悟過來,明白了三國之中的這些人並不是簡單的一個符號,抑或是固定的一個模板。

  他們也會有情感,有錯誤,也會拉屎放屁講粗話,著急了跳腳罵娘。也不是什麼一登場就是數值全滿,技能全亮,隨時都能開個大什麼的……

  直至當下……

  先是馬越,後是魯肅,最終使得斐潛對於三國人物的態度,走向了一個較為成熟穩健的方向。

  這些三國人物,首先是一個人!

  不是簡單的一個名字,或者是一個符號!

  人就有七情六慾!

  魯肅的『七情六慾』又是什麼?

  歷史上只是注釋了魯肅和周瑜的交情,和孫權之間的關係,但是實際上魯肅和周瑜之間的友情,真的就是牢不可破,情比真金?

  顯然也不完全是。

  關係好,是因為魯肅和周瑜的利益並沒有太大的衝突,而且從某個方面來說,周瑜是魯肅的舉薦人……

  不過,有意思的是,既然周瑜早在孫策時期,就已經拐走了魯肅,為什麼到了孫權之時,魯肅才真正的進入了江東政治生態圈子裡面呢?

  可以說是孫策和魯肅之間相性不合,但是斐潛更相信是孫策和魯肅沒能聊到一塊去。

  對於孫策來說,可能當時孫策根本就沒有想要在江東久待,他可能更想要加入中原角逐,至少是先回到江淮一帶去發展壯大,所以對於江東士族很不客氣。這在後來孫策遺言當中也略有展現,他對於孫權也談不上多麼看好,甚至告訴孫權不行就走……

  可是孫權不一樣。

  孫權的目標,一切的一切,就是保全江東基業,尤其是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孫權的情況下,魯肅出現了。魯肅肯定了孫權有『大帝』之姿,並且獻出了以江東為基業,覬覦江北,尋找機會問鼎中原的大戰略。

  雖然這個大戰略在後期看來有些扯蛋,但是無疑當時給予了孫權一劑強心針!

  因此孫權和魯肅才真正水乳交融起來……

  所以歷史上,魯肅到了江東,在孫策期間得不到重用,默默無聞,到了孫權時期,在赤壁之戰才真正嶄露頭角,成為重要的謀臣智囊!

  而現在麼,赤壁之戰沒了,魯肅在江東的重要性,也就沒有像是歷史上的那麼高。

  這是斐潛覺得有機會拉魯肅過來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真正見到了魯肅之後,在魯肅恭敬卻疏遠的言辭之下,斐潛就意識到,他有些自以為是了,魯肅不太願意來關中。

  斐潛甚至一度想過,要用周瑜的病來要挾魯肅,可是細細思量之後,斐潛也打消了這個設想。一來是這樣做多少有些卑劣,二來是魯肅和周瑜的友情,真的能像是劉備三兄弟那麼親密無間?

  顯然不是。

  如果周瑜真的和魯肅關係密切到如同兄弟一般,那麼魯肅應該在孫策時期就已經上位了,不必等到孫權之時才獲得晉升的空間。

  所以魯肅和周瑜應該是密友,利益不矛盾,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配合的相關體,但是絕對不是什麼生死兄弟。以周瑜來要挾魯肅,顯然不會成功。

  那麼,以其他的方面,來滿足魯肅的需求呢?

  斐潛思考之後,覺得不妥。

  斐潛確實也可以給魯肅很高的,超出江東水準的待遇,但是那樣很不妥。

  名氣和能力,現如今不再是斐潛所關注三國人物的重點!


  現在斐潛需要的是『合適』!

  或者遊戲化一些的名詞,叫做『相性』也可以。

  這不得不要感謝馬越。

  正是馬越給斐潛敲響了一記警鐘,讓斐潛從戰勝曹操的喜悅和驕傲之中,清醒過來。

  馬越是老資格了,但是老資格並不代表著就一定會和斐潛思維一致,步調一致!

  那麼,還有多少『馬越』會出現?

  引進新的人才,就能改變解決這個問題麼?

  引進人才不是不好,但是沒有任何想法,也沒有任何的規劃,只是為了引進而引進,那就肯定會出問題。

  斐潛想起了後世公司裡面,幾乎年年都在喊著引進人才,將原本的老員工當作牛馬,新員工一進來的工資就可以比老員工要高,然後還美名其曰是鲶魚效應,但是實際上是怨聲載道。能不能有鲶魚效應,是要看老員工的具體情況,而不是隨便往水裡丟鲶魚。

  從桓靈二帝開始,因為長達近兩百年的平安富足生活,山東大小地主,士族豪強也漸漸偏向於放縱疏狂享樂一流,直至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集體嗑五石散都算是雅事,一群人裸體跳舞鬧市癲狂,都是風流,要的就是自由奔放,放蕩不羈。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家國天下雖然被名士掛在嘴邊,但是實際上真正去做實事的並不多……

  江東山東的名士,很多都是如此,魯肅有沒有多少的這樣習慣?

  斐潛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再觀察觀察。

  斐潛帶著魯肅來,就是為了這一點。

  魯肅魯子敬,棗衹棗子敬。

  兩個人的名字都是子敬,但是做著不同的事情。

  魯肅在江東有沒有受到萬人敬仰,百姓擁護,斐潛不清楚,但是在關中,棗衹的名聲在田間地頭,比斐潛的這個驃騎,還要更受歡迎!

  普通百姓民眾對於斐潛,是尊敬,但是對於棗衹,卻是發自內心的感激!

  因為關中農業水利方面的事情,幾乎就是棗衹一手操辦起來的,甚至包括畜牧業和林業。畢竟大漢『農桑』都算是在一起,沒有分得那麼詳細。

  幾乎每一年秋獲之後,都會有一些鄉野里的老人,會帶著一些農產品,特意走上十里八里的路,送到棗衹的家裡。

  或許只是一些粟米,或許只是一些野果,都不是很值錢的東西,但是年年如此,送到了,磕個頭,放下就走。

  斐潛笑說這是百姓將棗衹當神靈在祭拜……

  對於關中的百姓來說,斐潛太過於遙遠,不可觸摸,難以接觸,而棗衹才是他們最經常見到,而且帶著他們真正變得生活富足起來的官吏!

  當一名官吏真正的為百姓民眾辦事,將百姓民眾的疾苦放在心上,並且認真去做去解決的時候,百姓民眾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擁護他,根本就不需要官吏在台上賣命嘶吼。

  斐潛需要的是真正做事的官吏,而不是只會賣命喊口號的官吏。

  正所謂,不曾經歷,不為經驗。

  在馬越事件之後,魯肅到來的思維碰撞,再加上斐潛的自我反省,最終使得斐潛對於人才的態度和觀念,趨於完善和成熟。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像是水到渠成。

  『子敬,怎麼穿這麼少?』在兩個子敬簡短寒暄之後,斐潛上前拉住棗衹的手,覺得棗衹手有些寒涼,便很是自然的解下了身上的皮裘,蓋在了棗衹身上,渾然不在意棗衹手上身上沾染的泥土和污垢。

  『方才活動了一下,也不覺很冷……』棗衹笑道,並沒有因為斐潛解衣推食的舉動就顯得格外激動,『主公怎麼來此?』

  『聽聞你在這裡修葺,便是來看看……水渠修葺進度如何……』斐潛問道。

  棗衹站在土山之上,用手指點著,『那邊靠近白渠一段,已經修得差不多了,現在就是趕工這邊一截……』

  斐潛一邊聽,一邊看,時不時點點頭,『熱湯呢?水渠下面也要生火保暖……柴火煤炭可要備夠。』

  『都有。』棗衹說道,『前幾天剛拉了兩三車來,在那邊……』

  『草蓑呢?凍傷的多不多?』斐潛又是問道。

  『還行。輕微凍傷的在所難免……每一個時辰就會輪換,回土屋烤火取暖飲用熱湯……』

  『你也要穿厚一些……你原來那件皮裘了?』


  『不小心沾了水,正在烤……』

  『那這件你就先穿著……』

  魯肅在一旁,看著斐潛和棗衹之間的互動模樣,心中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有點不是滋味。

  魯肅下意識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遠處的鄭國渠上。

  關中冬日,已經是頗為寒冷了,可是前方鄭國渠之處依舊是熱火朝天。

  大漢並沒有嚴格的什麼水渠修葺安全管理制度,所以現場的調度和安排就顯得很重要,一旦出現只想要撈政績而不顧一切的官吏,那麼勞役苦工死傷就不可避免的會大量出現……

  魯肅慢慢的看著,卻沒有看到有什麼勞役傷亡的情況。

  石料和木料等物品,分門別類的堆放在水渠的一側。

  運輸的車輛和人,將水渠邊上的土地已經踩出了一條道路來。

  在水渠的另一面,搭建了一些臨時的棚子,正在冒著熱騰騰的煙火氣。

  遠遠的,勞役悠揚的號子聲傳來,雖然聽不清楚具體在喊著一些什麼,但是魯肅也能聽出在呼喊之中,並沒有太多的怨恨,憤怒等負面的情緒,反而是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

  這……

  完全不一樣。

  在江東,每一次的大規模勞役,都是官吏撈錢的好機會,都是平頭百姓的大禍臨頭。

  依稀之間,魯肅聽到了斐潛似乎問起了勞役死傷……

  魯肅愣了一下,轉頭過去。

  『搬石頭的時候,有兩個沒拿穩,一個砸斷了腿,另外一個壓死了……』棗衹嘆了口氣,『斷腿的那個,醫師說接不上,就直接砍斷了……』

  『撫恤發了沒有……』

  『已經派人去發了……』

  斐潛和棗衹兩人的話,魯肅聽了,卻覺得難以置信。

  開什麼玩笑,這麼大的工程,就只有一死一傷?

  而且還有撫恤金?!

  這……

  不會是裝出來的吧?

  大漢什麼時候會給勞役苦工撫恤金了?

  不都是生死有命麼?

  可是,接下來斐潛和棗衹的話題,卻不僅沒有讓魯肅釋疑,反而更加的糊塗起來。

  『這段時間,有沒有發現什麼人才?』

  『有幾個,準備讓他們去工學院學兩年……』

  斐潛笑著點頭,『善!我看可以再增一門課,專注水力工程……像是這些水渠橋樑,碼頭灘涂,磨坊水車……或許和營造科有些重複……』

  『去掉磨坊,加入樓船?』棗衹說道。

  『有道理……』斐潛說道,『先試一兩屆,再行調整……呃,這個……江東水道繁雜,橋樑水渠眾多,子敬不妨請這位子敬一同看看,也提點些建議……』

  後半句話,斐潛是轉頭向魯肅示意了一下。

  棗衹眉眼一動,『鄭國渠?』

  斐潛點了點頭,『鄭國渠。』

  棗衹笑道,『明白了。』

  於是棗衹就上前,邀請魯肅一同前往鄭國渠工地去看看……

  在江東,裝模作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嘴上說的漂亮和手下實際怎麼做也是完全不相干的兩碼事,所以魯肅對於當下斐潛所作所為,將信將疑。

  不管是橫向比,還是縱向比。

  眼前的這一切,關中所有的情況,都讓人難以置信。

  棗衹這麼一邀請,魯肅正好心中多有疑惑,也就半推半就的從了,跟著棗衹一同返回鄭國渠的工地。

  斐潛看著魯肅跟著棗衹往前,示意黃旭囑咐護衛小心看護。

  雖然說魯肅從見到了斐潛之後都表現得很是老實,就算是斐潛邀請一同而行,也都是恭敬的距離斐潛一兩步,既不會太遠也不會靠得太近,顯示出良好的禮儀風範,依舊不可以掉以輕心。縱然魯肅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他有兼職刺客的習慣,但依舊要有必要的防護和謹慎。

  現如今這個階段,收集三國人物,斐潛覺得,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了。

  反倒是如何經營好現在的這個基業,制定相對應的策略,以及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才是更為重要的事項!


  斐潛站在土山上,眺望著周邊的關中土地。

  華夏歷史上,在封建王朝之中,沒有多少土地水土保持的意識,所以關中到了唐末之時,不管是植被還是土地的肥力,都被漸漸的消耗殆盡,在沒有足夠的農業產品的情況下,關中無法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帝國核心圈。

  所以,從唐之後,人口逐漸是向東向南流動的,南方比北方的災荒少,戰亂少,淮河江浙一帶才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成為了支撐整個國家重要的糧倉。江南就變成了財賦之地,稅收可以占到國家收入的一半,在南宋之後,就更上一層樓,甚至還可以花錢買命……

  隨後在南宋也展開了對外的航海貿易,這些確實都是江南的優勢,也是江南對於整個國家的貢獻,無須懷疑和否認。

  隨著歷史上的南方進一步的開發,引進了產量更高的水稻品種,江南作為農業支撐的地位,也越發的不可撼動起來,帶來了江南的大小地主階級的興起,以及從宋代持續到了清朝,這麼的長時間所構建出來的地主階級官僚體系。

  沒錯,對於這些江東江南的地主階級體系當中的某個,或是某些人來說,他們並沒有覺醒所謂階級的概念,更多的只是下意識的抱團,老鄉,同門,或者朋黨。可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維護江東江南的地主階級利益,利用土地寄生在國家之上吸血,在上盤根錯節,相互包庇,對下殘酷無情剝削,欺壓百姓。

  就算是到了清朝,在改朝換代之後,江南的士族子弟集團,也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繼續利用土地向上對清朝統治者媾和,向下最大程度的剝削百姓,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土地,土地。

  眾所周知,華夏其實並不是什麼物產豐富的國家。後世早期的宣傳,無非是要提振民族自尊心,可是被一些學者專家扭曲成為接近『天朝上國』的意味……

  尤其是華夏缺乏貴重金屬。

  這一點,非常致命。

  而距離華夏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也是最為方便的兩個貴重金屬來源地,一個就是東倭,另外一個就是波斯。

  可是以土地發家,並且以土地挾持國家國民的地主階級,阻擾了華夏航海的發展,燒掉了航海圖紙……

  他們不願意離開土地。

  當然,一個帝國如人一樣,同樣也會變老。

  大漢如此,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如此。

  斐潛知道,關中必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延長青壯期,然這個衰敗來得更晚一點。

  而延緩衰敗的關鍵,不是一個人,而應該是一群人。

  這個『群』的數量越大,就越有力量。

  否則……

  『主公……』黃旭在一旁低聲說道,『這魯子敬……要不要留下來?』

  斐潛沉吟了片刻,便是笑著搖了搖頭,『不必了……若是他願意留,自然就留,不願意……何必強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