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負神童
李璘醒來時,太陽已經掛在靠西的天邊,依然很刺眼。
吃了點東西,出去逛了一圈,他叫來了皇甫勁松。
「我無暇每日跑來香積寺,我只給你留一個營的天策軍,你要用這二百人訓練兩千士兵,同時慢慢招募想要參軍的百姓。」
「至於招募規則,今晚我和他們商議後,會找人送過來,你試著看。」
皇甫勁松撓著腦袋,有些為難道:「大帥,卑職為您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可幹這事,真的要了我的老命。」
「您找個人來做吧,這些人難管死了,您又不讓輕易打罵,我看有的人就是來混一口吃的。」
李璘笑了一聲,「我那會看到了,你要知道,他們就沒正經打過仗,哪裡和我們天策軍一般。」
「你先盯著,訓練這些人服從軍令。三次違抗軍令者,直接逐出去。」頓了頓,李璘又道:「我會儘快找人過來協助你。」
一直讓皇甫勁松負責這事也不行,李璘計劃中,皇甫勁松會是一名廂將,組建一支神兵營。
「好吧。」皇甫勁松只得同意。
李璘很快從香積寺後院騎著馬回到了長安城內。
他去了楊暄的舊府邸暫時歇息。
十王宅,李璘是不打算回去了,一走進那座囚籠,他就覺得不舒服。何況裡面其餘諸多兄弟還住著呢,怎麼都不方便。
而楊暄舊府邸,將會是李琩搬出十王宅後的府邸,這點他已和李琩通過氣。
等天策府初步修繕好,李璘就搬過去,到時候李琩再搬過來。
李隆基半載前殺了安慶宗,其府邸,李璘打算給王思禮。
而高適會獲得楊國忠三子楊曉的府邸。
「十六郎,這地兒比十王宅寬敞多了。」侯莫陳妃十分高興,她從未感到自己今日能如此揚眉吐氣。
現在,誰見了她都客客氣氣,不敢有半點不敬,連那太子良娣張氏今日都對她笑意吟吟。
「去,把如詩、如畫叫進來給我捶背。」
「妾身伺候你,不行嗎?」
「這是婢女才做的事,你摻和什麼?」李璘示意侯莫陳妃出去。
其實是李璘習慣了雙胞胎侍女的服務,他很喜歡在兩女給自己按摩肩、腿、背,扇風扇的時候,靜靜思考一些事。
侯莫陳妃努努嘴,離開了屋子。
沒一會兒,如詩、如畫走了進來。
她們臉上掛著喜悅的笑容。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作為李璘的貼身侍女,倆人地位也漲了不少。
一晃快一個時辰過去,李璘從沉思中掙脫出來,「好了,不要按了。」
「是。」雙胞胎侍女停了下來,她們額頭上早滲出了細密的汗水。
「阿郎,柴銘找您。」恰在這時,李璘的老管家侯貴在外低聲稟告一聲。
「讓進來。」
「好。」
柴銘輕輕走了進來,開口說道:「僕固懷恩從華陰撤到了渭南,也不讓百姓進城,許多華陰百姓正往長安這邊來。」
「他是在逼我們發兵支援。」李璘看了看雙胞胎,「你們先出去。」
「是。」
等雙胞胎出了屋子後,李璘才問道:「你說我們要不要派兵去渭南?」
柴銘想了想,說道:「卑職覺得可以派,就是咱這麼點兵馬,又不能全派過去。不派的話,難免會引起僕固懷恩不滿,等朔方大軍到了,他會在郭將軍、李將軍前告狀的。」
「沒錯,是這個理,得派兵。」李璘拿起桌子上的一顆桃子啃了口,沉聲道:「就讓梁丘傑帶著弩兵營,外加五千城防軍、一千禁軍前去支援好了。」
「需不需要和王將軍、高將軍商議?」柴銘問。
「不必了,我心中有數。我寫個條子,你拿給梁丘傑,讓他挑人趁著天色還有一點點亮光就出發吧。」
「遵命。」
夜色西沉時,高適帶著一名雙鬢微白,臉色淡然的中年男子走進了李璘所在的楊暄舊府邸。
正是劉宴。
「你在外面等著,我先去和永王說一聲。」
「好的。」
高適走進李璘屋子,直接說道:「永王,劉宴我帶來了,現在人在外面等著。我仔細打聽了一圈劉宴的為人,還到文部調了他的檔案仔細看了一番。」
「這劉宴算是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侍御史,之前他任夏縣縣令的時候,治理有方,並未嚴苛催過賦稅,百姓竟能足額繳納。後又調任溫縣縣令,依然為官有道,百姓甚至刻碑傳誦。」
「還有這事?」李璘微微驚訝。
百姓拖欠賦稅歷朝歷代都很常見,不用一些非常手段是很難足額收繳的,即使開元盛世期間也不例外。
「我所言無一句虛假,除非文部的人說謊,檔案造假。」高適解釋道。
「肯定不會,他要是有那本事,現在起碼也是個四五品大官或者地方大吏了。」李璘笑道:「他知道我找他要做什麼嗎?」
「應該不知道,倒也不見他有什麼懼怕。」
「行,帶進來,我會會他。」
十幾息後,劉宴走了進來。
「不知永王找卑職有何事?」他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問道。
「沒別的,就隨意聊聊,坐吧。」李璘示意劉宴坐下,正色道:「汝自小便有神童之美譽,卻蹉跎四十載,如今只是個從六品侍御史。」
「汝有何感慨?」
劉宴緩緩坐下,目光沉穩,輕撫了撫衣袖,緩緩開口:「永王所言極是,某自幼被冠以神童之名,確曾有過一番抱負與志向。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四十載光陰,某有過得意,亦有過失意,如今能安然坐在您面前,已是難得。」
「侍御史之位,雖不高顯,卻也讓某得以揪出危害朝廷和百姓的不法之吏,施展抱負,某很滿足。所以蹉跎二字,某不敢苟同。或許在外人看來,某未能飛黃騰達,但某心中自有丘壑,知自己所求為何。」
李璘哈哈大笑,「說的很好,能言善辯,不負神童之名。」
「說說你做縣令的時候,為何能不靠酷刑逼之,而足額收繳賦稅吧。」
「永王對這個感興趣?」劉宴有些意外。
「我既為相,不僅謀兵事,理政也是份內之事,為何不能問呢。」李璘垂眸看向劉宴。
聞言,劉宴放下心中疑惑,坐直了身子,一字一頓道:「也沒什麼,只不過是嚴查地方鄉紳與里正互相勾結,欺壓百姓之事,帶人到處查訪。」
「百姓只要能安居樂業,不遇天災和突發人禍,自然會勤懇耕地,就能足額上交賦稅。」
「說的好!」李璘忍不住讚賞道:「朝廷所定稅賦的額度,充分考慮了民情,但經常會出現拖欠稅賦之事,盛世也不例外。」
「其中原因,多為地方豪紳與貪官污吏勾結,魚肉鄉里,欺壓百姓,想盡辦法巧取豪奪田地,藏匿田產所致。」
「要杜絕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卻難如登天,你卻能做到,真不負神童之名。」李璘認真說道。
吃了點東西,出去逛了一圈,他叫來了皇甫勁松。
「我無暇每日跑來香積寺,我只給你留一個營的天策軍,你要用這二百人訓練兩千士兵,同時慢慢招募想要參軍的百姓。」
「至於招募規則,今晚我和他們商議後,會找人送過來,你試著看。」
皇甫勁松撓著腦袋,有些為難道:「大帥,卑職為您上刀山、下火海都行。可幹這事,真的要了我的老命。」
「您找個人來做吧,這些人難管死了,您又不讓輕易打罵,我看有的人就是來混一口吃的。」
李璘笑了一聲,「我那會看到了,你要知道,他們就沒正經打過仗,哪裡和我們天策軍一般。」
「你先盯著,訓練這些人服從軍令。三次違抗軍令者,直接逐出去。」頓了頓,李璘又道:「我會儘快找人過來協助你。」
一直讓皇甫勁松負責這事也不行,李璘計劃中,皇甫勁松會是一名廂將,組建一支神兵營。
「好吧。」皇甫勁松只得同意。
李璘很快從香積寺後院騎著馬回到了長安城內。
他去了楊暄的舊府邸暫時歇息。
十王宅,李璘是不打算回去了,一走進那座囚籠,他就覺得不舒服。何況裡面其餘諸多兄弟還住著呢,怎麼都不方便。
而楊暄舊府邸,將會是李琩搬出十王宅後的府邸,這點他已和李琩通過氣。
等天策府初步修繕好,李璘就搬過去,到時候李琩再搬過來。
李隆基半載前殺了安慶宗,其府邸,李璘打算給王思禮。
而高適會獲得楊國忠三子楊曉的府邸。
「十六郎,這地兒比十王宅寬敞多了。」侯莫陳妃十分高興,她從未感到自己今日能如此揚眉吐氣。
現在,誰見了她都客客氣氣,不敢有半點不敬,連那太子良娣張氏今日都對她笑意吟吟。
「去,把如詩、如畫叫進來給我捶背。」
「妾身伺候你,不行嗎?」
「這是婢女才做的事,你摻和什麼?」李璘示意侯莫陳妃出去。
其實是李璘習慣了雙胞胎侍女的服務,他很喜歡在兩女給自己按摩肩、腿、背,扇風扇的時候,靜靜思考一些事。
侯莫陳妃努努嘴,離開了屋子。
沒一會兒,如詩、如畫走了進來。
她們臉上掛著喜悅的笑容。
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作為李璘的貼身侍女,倆人地位也漲了不少。
一晃快一個時辰過去,李璘從沉思中掙脫出來,「好了,不要按了。」
「是。」雙胞胎侍女停了下來,她們額頭上早滲出了細密的汗水。
「阿郎,柴銘找您。」恰在這時,李璘的老管家侯貴在外低聲稟告一聲。
「讓進來。」
「好。」
柴銘輕輕走了進來,開口說道:「僕固懷恩從華陰撤到了渭南,也不讓百姓進城,許多華陰百姓正往長安這邊來。」
「他是在逼我們發兵支援。」李璘看了看雙胞胎,「你們先出去。」
「是。」
等雙胞胎出了屋子後,李璘才問道:「你說我們要不要派兵去渭南?」
柴銘想了想,說道:「卑職覺得可以派,就是咱這麼點兵馬,又不能全派過去。不派的話,難免會引起僕固懷恩不滿,等朔方大軍到了,他會在郭將軍、李將軍前告狀的。」
「沒錯,是這個理,得派兵。」李璘拿起桌子上的一顆桃子啃了口,沉聲道:「就讓梁丘傑帶著弩兵營,外加五千城防軍、一千禁軍前去支援好了。」
「需不需要和王將軍、高將軍商議?」柴銘問。
「不必了,我心中有數。我寫個條子,你拿給梁丘傑,讓他挑人趁著天色還有一點點亮光就出發吧。」
「遵命。」
夜色西沉時,高適帶著一名雙鬢微白,臉色淡然的中年男子走進了李璘所在的楊暄舊府邸。
正是劉宴。
「你在外面等著,我先去和永王說一聲。」
「好的。」
高適走進李璘屋子,直接說道:「永王,劉宴我帶來了,現在人在外面等著。我仔細打聽了一圈劉宴的為人,還到文部調了他的檔案仔細看了一番。」
「這劉宴算是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侍御史,之前他任夏縣縣令的時候,治理有方,並未嚴苛催過賦稅,百姓竟能足額繳納。後又調任溫縣縣令,依然為官有道,百姓甚至刻碑傳誦。」
「還有這事?」李璘微微驚訝。
百姓拖欠賦稅歷朝歷代都很常見,不用一些非常手段是很難足額收繳的,即使開元盛世期間也不例外。
「我所言無一句虛假,除非文部的人說謊,檔案造假。」高適解釋道。
「肯定不會,他要是有那本事,現在起碼也是個四五品大官或者地方大吏了。」李璘笑道:「他知道我找他要做什麼嗎?」
「應該不知道,倒也不見他有什麼懼怕。」
「行,帶進來,我會會他。」
十幾息後,劉宴走了進來。
「不知永王找卑職有何事?」他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問道。
「沒別的,就隨意聊聊,坐吧。」李璘示意劉宴坐下,正色道:「汝自小便有神童之美譽,卻蹉跎四十載,如今只是個從六品侍御史。」
「汝有何感慨?」
劉宴緩緩坐下,目光沉穩,輕撫了撫衣袖,緩緩開口:「永王所言極是,某自幼被冠以神童之名,確曾有過一番抱負與志向。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四十載光陰,某有過得意,亦有過失意,如今能安然坐在您面前,已是難得。」
「侍御史之位,雖不高顯,卻也讓某得以揪出危害朝廷和百姓的不法之吏,施展抱負,某很滿足。所以蹉跎二字,某不敢苟同。或許在外人看來,某未能飛黃騰達,但某心中自有丘壑,知自己所求為何。」
李璘哈哈大笑,「說的很好,能言善辯,不負神童之名。」
「說說你做縣令的時候,為何能不靠酷刑逼之,而足額收繳賦稅吧。」
「永王對這個感興趣?」劉宴有些意外。
「我既為相,不僅謀兵事,理政也是份內之事,為何不能問呢。」李璘垂眸看向劉宴。
聞言,劉宴放下心中疑惑,坐直了身子,一字一頓道:「也沒什麼,只不過是嚴查地方鄉紳與里正互相勾結,欺壓百姓之事,帶人到處查訪。」
「百姓只要能安居樂業,不遇天災和突發人禍,自然會勤懇耕地,就能足額上交賦稅。」
「說的好!」李璘忍不住讚賞道:「朝廷所定稅賦的額度,充分考慮了民情,但經常會出現拖欠稅賦之事,盛世也不例外。」
「其中原因,多為地方豪紳與貪官污吏勾結,魚肉鄉里,欺壓百姓,想盡辦法巧取豪奪田地,藏匿田產所致。」
「要杜絕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卻難如登天,你卻能做到,真不負神童之名。」李璘認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