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暗生嫌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潼關一眾叛軍高層又驚又喜。

  喜的是李唐內部肯定產生了分裂,李隆基、李亨、李璘三人圍繞那把椅子會暗中角力。

  這是天賜良機。

  驚的是李璘攝取了巨大權力,如游龍入海,沒有了楊國忠處處使絆子,更加難對付。

  局面複雜了起來。

  於是,安慶緒將稍晚直取華州的行動暫時擱置,召集眾人又開始討論作戰計劃。

  「我真是受不了了。」孫曉哲用力拍著桌子,「從昨日下午占了潼關到現在。磨蹭個沒完沒了,一會要西進,一會要等等。」

  「拖吧,拖吧,你們就拖吧!」他指著一眾人質問道:「拖得良機逝去,拖得朔方軍到了長安,拖得陛下發怒,到時候誰都沒好果子吃!」

  他看似在指責每一個人,實則矛頭指向安慶緒。

  安慶緒沒見多生氣,不緊不慢道:「你可帶你的兵馬先去,我不攔著,有本事就拿下長安,讓大傢伙瞧瞧。」

  孫曉哲嗤笑一聲,叱道:「想讓我打頭陣消耗?你想得美!」

  「不去就乖乖閉嘴。」安慶緒斜眼看了孫孝哲一眼。

  孫孝哲準備再反駁幾句,忽聽外面傳來馬嘶鳴的聲音。

  難道是又有塘騎回來了?

  他心底一沉,正要喚人出去看看,恰好見到一滿頭大汗的塘騎進了營帳里。

  「可是有緊急軍情?快講。」

  那塘騎立刻拱手道:「稟晉王、魏王,僕固懷恩撤離了華陰,看樣子應該是去了渭南。」

  「棄華陰?」眾人有些驚訝。

  高尚眼睛一閃,本能覺得不對。

  他們剛才討論的就是李璘既然做了天下兵馬大元帥,會不會領兵支援華陰,在後面設伏。

  還是對朔方先鋒大軍不聞不問,冷眼旁觀。

  眼下,僕固懷恩主動放棄了華陰,是不是意味著沒有援軍才西撤。

  但也可能是疑兵之計,李璘實在狡猾。

  「可曾看到長安有軍隊出城?」高尚問道。

  「不知,繞路前往長安的人這會還沒回來。」塘騎答道。

  安慶緒眉頭皺的很高,嘆道:「變故太多了。」

  高尚想到的問題,他也在考慮。

  「呵呵。」孫曉哲冷笑道:「又開始畏首畏尾了,既然華陰都空了,為何先不占了華陰再說?斷個手把魂都丟了。」

  「孫孝哲!」安慶緒怒火終於被勾了起來,叱道:「滾出去!帶著你的兵一起,我們各自行動,我不想再看到你。」

  「一個殘廢怕是不能為儲君了,哈哈哈哈。」孫曉哲大笑,扭頭準備離開,他決定先領兵拿下華陰。

  這句話毫無疑問又戳到了安慶緒痛處。

  安慶緒抄起酒杯就要砸向孫孝哲,被崔乾祐眼疾手快攔住了。

  「李十六與李三郎、李亨起了內訌,我們怎麼也開始了?」高尚見狀,難得語氣嚴厲,拽住孫孝哲,「魏王,我們和氣一點,這樣的話語以後不要再講了。」

  顯然他對孫孝哲這麼意氣用事很不贊同。

  孫孝哲不打算搭理,伸手扯掉高尚的手臂,仍準備離開。

  剛掀開帘子,又迎面碰上一名宦官。

  屋裡幾人頓時一驚,這宦官他們認識,乃是洛陽皇宮裡的人。

  「安慶緒、孫孝哲、崔乾祐、高尚。」不等幾人打招呼,面無表情的宦官聲音冰冷念道:「接旨。」

  「臣等在!」

  幾人立刻跪在地上聽那宦官念詔書。

  宦官用特有的公鴨嗓很快念完了詔書上的內容,眼神不善的看向領頭的安慶緒,「記住了?陛下可要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安慶緒緩緩接過詔書,朝著洛陽方向磕頭道:「麻煩回去轉告陛下,兒一定五日內拿下長安!」

  「不必了。」宦官面無表情道:「陛下說了,五日內要看到報信的烽火再燃起。若看不到,就讓你們回洛陽。」

  「到時候,鄭王和趙王會過來。」

  鄭王?趙王?


  在場所有人紛紛側目看向安慶緒和孫孝哲。

  安祿山有十一個兒子,安慶宗是長子,和安慶緒是一母同胞。

  安祿山起兵後,安慶宗和其母親,也就是安祿山的原配正宮夫人康氏,一同在長安被殺。

  事情傳到了剛攻下陳留郡的安祿山耳里,其盛怒之下,把怒火發泄到投降的當地唐軍身上,令他們用刀互相砍殺,六七千人因此斃命。

  至此,嫡子安慶緒便成為了順位繼承人。

  由於父親安祿山一直不喜歡康氏,導致安慶緒性格自小比較懦弱,說話常常結巴。

  這讓安祿山就更不喜歡安慶緒了,他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子很窩囊。

  可誰知,安慶宗一死,安慶緒便知道自己是第一繼承人,打起仗來格外勇猛,屢立戰功,自信增加了不少。

  也開始變得有脾氣了,也不怎麼結巴了。

  宦官口中提到的鄭王是安祿山三子安慶和,也有些暗中覬覦皇位。

  畢竟,安祿山做了皇帝後並未冊立太子,只是封了最寵愛的段氏為皇后,甚至都沒有象徵性追封康氏為皇后。

  李隆基好歹在武惠妃死後,追封了她為貞順皇后,高下立判。

  段皇后之子安慶恩被封趙王,隨著段氏被封后,他事實成為了燕朝的嫡子。

  其實,安祿山一度想立安慶恩為太子,但被嚴莊和高尚勸住了。

  倆人稱這時候立無軍功的安慶恩為太子,會引起許多在外征戰將領不滿,要立太子也得平定天下後。

  安祿山聽勸了,沒有付諸行動。

  可現在,安祿山的暗示就很明顯了。

  拿不下長安,安慶緒很大可能要失去繼承人資格,到時候安慶恩和安慶和就會過來頂替他與孫孝哲。

  安慶恩和安慶和儼然已暗中結盟,謀求把安慶緒從繼承人位子上拉下來。

  事態現在變得非常嚴重,安慶緒感到了壓力巨大,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本王知道了,多謝提醒。」安慶緒低頭,左手臂背在身後,伸出右手前去接詔書。

  他現在不敢暴露沒了左手的事實,擔心安祿山更加厭惡自己。

  孫孝哲心裡也舒服不到哪裡去,若安祿山只是令安慶緒到時候回洛陽倒還好,可加上自己,就耐人尋味了。

  他忍住將安慶緒左手斷了一事透露給眼前宦官的想法。

  如今,他意識到自己和安慶緒成為了一條繩上的螞蚱。

  高尚瞬間也明白了安祿山要表達的意思,他看到安慶緒起接了詔書身後,也趕緊跟著起身走到宦官身前,擋住其視線,客氣道:「請到營中坐坐,吃點茶水和酒。」

  「恩,多謝。為我備架舒服的馬車,明日我就回洛陽。」宦官還算客氣應了聲,他八百里加急,晝夜不息趕過來,一路顛,確實疲累。

  回去倒是不用那麼急,可以坐著馬車舒服趕路。

  說話時,他餘光瞄到安慶緒左臂一直在身後背著,頓感不太對。

  止住好奇心,他扭頭出了營帳,「請高侍郎帶路。」

  高尚領著那宦官出了營帳。

  安慶緒把詔書隨意往桌子上一扔,握緊了右手拳頭。

  孫孝哲湊上來,陰惻惻說道:「他好像注意到了你的左手臂,要不要找機會......?」

  他做出了抹脖子的動作。

  「我來辦這件事。」崔乾祐立刻說道:「我派人在他回去的路上伏擊,佯裝成盜賊劫殺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