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解釋
顧深帶著一文錢的賣身契,領著依然一臉懵懂的小漁娘,在范仲淹五味雜陳的眼光注視下......落荒而逃的跑出了府衙大門。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顧深不得不收留小漁娘當丫鬟,那麼賣身契這種東西,也是要交到官府去備案的。
其實這點小事兒顧深根本不用來蘇州府衙備案,去附郭的吳縣縣衙就可以了......但是吧,這一文錢的賣身契,多少有點是在打臉鑽空子的意思,顧深也怕吳縣知縣不收。
所以吧,就來找范仲淹,一來走走關係,在府衙備案,二來,總得跟范仲淹說清楚,自己收留漁娘的前因後果吧。
萬一咱們的兩宋第一完人,認為顧深是個好色之徒可咋辦?!
事實上,范仲淹確實很不滿,但並不是認為顧深是好色之徒。
這年月的文人風氣如此,范仲淹自己都有小妾,身邊也不缺使喚小廝和丫鬟,沒道理因為顧深收了一個丫鬟就覺得顧深好色的。
只要顧深做事沒有違反法律和社會倫理道德,那范仲淹也懶得管顧深的私事兒。
范仲淹主要是覺得吧,顧深這個人,有點太能折騰了。
讓他去找富戶弄個捐款,他非給你搞出一個什麼「總預算」出來,讓他去崑山縣催促當地開公廩放糧,他沒事兒跟張方平攪和到一起,搞出了一個「公廩案」......如今張方平的說明書信都已經送到了自己的案桌上,就等著自己批覆了。
張方平很夠意思。
崑山縣的公廩案,張方平雖然跟顧深有些分歧,最終選擇了維持「體面」,讓縣丞三人在退完贓款,補充公廩後,允許他們主動請辭歸鄉,但具體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處理,張方平還是得寫信跟范仲淹說清楚的。
而在信中,張方平到底沒有忘了顧深的功勞,專門寫信給范仲淹,對顧深的功勞一一列舉,誇讚了一番。
結果前腳范仲淹還對顧深在崑山縣做的事情頗感欣慰呢,後腳顧深就帶著小漁娘來府衙備案一文錢的賣身契了。
就不能幹點正事兒麼?!
這次從崑山回來後,范仲淹特意沒有給顧深安排其他的事情去做,就是因為聽說了顧深和蘇錦兒的事情,專門留出時間來,讓顧深趕緊把婚事操辦了。
結果倒好,婚沒結呢,先往家裡扒拉了一個侍女丫鬟......范仲淹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以顧深小地主加貢生的身份,買一個丫鬟不算事兒,而且顧深也專門來解釋了緣由,他這麼做,倒也算是情有可原。
但......就不能老老實實的,安安心心的,先把婚結了麼?!
為什麼每次讓這個小子做什麼事情,他總能給你節外生枝出一些什麼東西來呢?!
范仲淹越想,越覺得鬱悶......就算是年輕人特有的浮躁,但自己當初二十幾歲的時候,也沒跟顧深這樣,惹出這麼多的事情來吧?!
說實話,范仲淹的性格,其實跟顧深真的差很多。
范仲淹做事厚重,不迂腐,有君子之風。
而顧深做事跳脫,腦子活,機巧多變。
但有一點,范仲淹還是認可顧深的......顧深的心,還是挺正的。
這一點,足以掩蓋顧深身上的其他不足。
其他的東西,可以慢慢的後天培養,但心正不正,能不能堅守住自己的本心,這一點,卻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
因此,范仲淹對顧深,確實是當成了子侄輩來看待的,也有心在培養他......否則一個蘇州知州,在治理水患的百忙之中,還去關心顧深的婚事幹什麼?!
這是真拿自己當顧深的長輩了啊。
但現在看來,范仲淹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太能管束的住顧深......一個不留神,他就給你找了個丫鬟回來,還拿著一文錢的賣身契來府衙備案。
雖然說這事兒合法,也情有可原......但老范總覺得這小子是在鑽官府僕役制度的空子。
而范仲淹本身呢,又要忙於安撫受災百姓,過段時間還要組織僱傭百姓疏浚五河,興修水利,實在沒那麼多時間來看著顧深。
因此,老范琢磨了一會兒,回到書房,給自己的老師胡瑗,寫了一封信。
本來范仲淹就已經寫信給胡瑗了,希望胡瑗能夠來蘇州,主持蘇州郡學的教學工作......胡瑗收到信後,雖然也答應了儘快南下,但如今卻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范仲淹打算再寫一封信催促一下,順便把顧深的事兒說一遍。
自己這個師伯管不了這小子,找師爺來管,也是一樣的。
范仲淹就不信了,有胡瑗這樣的教育大家管著顧深,顧深還有心思給自己整出一堆么蛾子出來。
這邊范仲淹忙著給顧深找個人來管管,而顧深呢,回到王家後,也正面臨著另一個棘手的情況。
還有一個人,需要顧深給出合理的解釋。
蘇錦兒。
跟蘇錦兒約定的日期已經到了,蘇錦兒打著來看望好妹妹程玉的名義,再次拜訪了王家,實則,是來跟顧深商議兩人的婚期的。
沒辦法,兩家家裡都沒大人了,這種事情,總得他們倆自己做主。
但是吧,在商議婚期之前......蘇錦兒主動提出,她要見見小漁娘。
現在顧深嚴重懷疑,蘇錦兒是不是在這個王家內部安插了細作,怎麼王家發生了什麼事兒,她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
好吧,這事兒,還真的不是蘇錦兒主動打聽的,是程玉告訴蘇錦兒的。
畢竟是在商議婚期的節骨眼上,小漁娘又是那麼大大咧咧的來的王家,蘇錦兒早晚能知道真相......程玉的想法,是早點告訴蘇錦兒為好。
左右不過是多了一個丫鬟而已,而且就算真的是貼身侍女,顧深再喜歡,將來也不過是個妾室,沒必要因此隱瞞,造成未來顧家當家主母的不快。
蘇錦兒生氣麼?!
有點。
之前顧深招呼都不打一個的跑去了崑山縣,蘇錦兒還得通過程玉才能知道顧深的去向,蘇錦兒那時候心裡就已經有點不太舒服了。
但考慮到顧深去崑山是公務,而且兩人也確實還沒結婚,理論上顧深沒有向蘇錦兒告知的必要......蘇錦兒才說服自己,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生氣。
後來顧深和王單一起失蹤,當時程玉擔心的要死,蘇錦兒正好也在王家做客,雖然也擔心,但因為還要安慰程玉,所以雖然擔心,她也不能說出來。
萬幸的是,兩人失蹤時間不長就平安歸來了,而回蘇州後,顧深也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自己解釋......這點上,蘇錦兒還是挺開心的,約定了三天後上門,商議兩人婚期。
結果,就這三天的時間裡,顧深給自己找了一個貼身丫鬟......站在任何一個女人的立場上,都不會開心到哪兒去的。
蘇錦兒跟顧深想像中的,其實不一樣。
蘇錦兒不是那種心裡只有事業的女人,她對自己的婚姻也是有暢想的。
而這個時代的女性,不管多麼的自立,總會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既然已經決定了要嫁給顧深了,那麼蘇錦兒也做好了相夫教子的覺悟的。
這跟愛情無關,是這個時代的道德風氣約束。
但是吧,再怎麼受到道德風氣的約束,蘇錦兒還是對顧深這種婚前突然收貼身侍女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你姓顧的到底是幾個意思?!
所以,今天在商議婚期之前,蘇錦兒要求,必須先見見顧深新收的小侍女,否則的話......她會很生氣。
嗯,也就只能很生氣而已。
顧深的六禮已經送過了,八字也合過了,婚書都已經送到衙門裡去了。
現在蘇州城內都知道她蘇錦兒即將嫁給顧貢生,兩人差的,不過是一個正式的婚禮......沒有合適的理由,是沒法退婚的。
宋律規定,無理退婚者,仗八十。
而顯然,未婚夫在婚前收一個丫鬟,無論如何都不能作為退婚的理由。
別說收了一個丫鬟,就是先納了一個小妾,只要正房主母的位置是她蘇錦兒的,她都沒有理由退婚。
沒辦法,這就是這個時代女人的悲哀......蘇錦兒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見見那個丫鬟。
如果這個丫鬟是個本分人呢,蘇錦兒就得拿出未來顧家大婦的氣度來,樹立其自己的威嚴。
如果這個丫鬟是個小狐狸精呢,蘇錦兒就得拿出未來當家主母的手段來,震懾住這個跟自己搶男人的小狐狸。
然後吧......蘇錦兒就有點傻眼了。
漁娘那個人高馬大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蘇錦兒面前時,蘇錦兒的心裡,是充滿了震撼的。
不是說是太湖漁夫之女麼......
蘇錦兒還以為,漁娘是跟她一樣的江南水鄉之女,甚至蘇錦兒還腦補過,漁娘是那種嬌小柔弱,跟自己風格不同,又長的頗有幾分姿色,故而被顧深看上了呢。
這長的......感覺比北地女子還要高大了吧?!
再仔細看看漁娘的長相......蘇錦兒就更不明白了。
漁娘的長相吧,可以說是清秀,但也僅止於清秀了。
蘇錦兒自問,自己也不是那種國色天香之人,但......怎麼也比這大個丫頭長的漂亮吧?!
所以......姓顧的收這麼一個丫鬟,到底是圖什麼?!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顧深不得不收留小漁娘當丫鬟,那麼賣身契這種東西,也是要交到官府去備案的。
其實這點小事兒顧深根本不用來蘇州府衙備案,去附郭的吳縣縣衙就可以了......但是吧,這一文錢的賣身契,多少有點是在打臉鑽空子的意思,顧深也怕吳縣知縣不收。
所以吧,就來找范仲淹,一來走走關係,在府衙備案,二來,總得跟范仲淹說清楚,自己收留漁娘的前因後果吧。
萬一咱們的兩宋第一完人,認為顧深是個好色之徒可咋辦?!
事實上,范仲淹確實很不滿,但並不是認為顧深是好色之徒。
這年月的文人風氣如此,范仲淹自己都有小妾,身邊也不缺使喚小廝和丫鬟,沒道理因為顧深收了一個丫鬟就覺得顧深好色的。
只要顧深做事沒有違反法律和社會倫理道德,那范仲淹也懶得管顧深的私事兒。
范仲淹主要是覺得吧,顧深這個人,有點太能折騰了。
讓他去找富戶弄個捐款,他非給你搞出一個什麼「總預算」出來,讓他去崑山縣催促當地開公廩放糧,他沒事兒跟張方平攪和到一起,搞出了一個「公廩案」......如今張方平的說明書信都已經送到了自己的案桌上,就等著自己批覆了。
張方平很夠意思。
崑山縣的公廩案,張方平雖然跟顧深有些分歧,最終選擇了維持「體面」,讓縣丞三人在退完贓款,補充公廩後,允許他們主動請辭歸鄉,但具體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處理,張方平還是得寫信跟范仲淹說清楚的。
而在信中,張方平到底沒有忘了顧深的功勞,專門寫信給范仲淹,對顧深的功勞一一列舉,誇讚了一番。
結果前腳范仲淹還對顧深在崑山縣做的事情頗感欣慰呢,後腳顧深就帶著小漁娘來府衙備案一文錢的賣身契了。
就不能幹點正事兒麼?!
這次從崑山回來後,范仲淹特意沒有給顧深安排其他的事情去做,就是因為聽說了顧深和蘇錦兒的事情,專門留出時間來,讓顧深趕緊把婚事操辦了。
結果倒好,婚沒結呢,先往家裡扒拉了一個侍女丫鬟......范仲淹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以顧深小地主加貢生的身份,買一個丫鬟不算事兒,而且顧深也專門來解釋了緣由,他這麼做,倒也算是情有可原。
但......就不能老老實實的,安安心心的,先把婚結了麼?!
為什麼每次讓這個小子做什麼事情,他總能給你節外生枝出一些什麼東西來呢?!
范仲淹越想,越覺得鬱悶......就算是年輕人特有的浮躁,但自己當初二十幾歲的時候,也沒跟顧深這樣,惹出這麼多的事情來吧?!
說實話,范仲淹的性格,其實跟顧深真的差很多。
范仲淹做事厚重,不迂腐,有君子之風。
而顧深做事跳脫,腦子活,機巧多變。
但有一點,范仲淹還是認可顧深的......顧深的心,還是挺正的。
這一點,足以掩蓋顧深身上的其他不足。
其他的東西,可以慢慢的後天培養,但心正不正,能不能堅守住自己的本心,這一點,卻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
因此,范仲淹對顧深,確實是當成了子侄輩來看待的,也有心在培養他......否則一個蘇州知州,在治理水患的百忙之中,還去關心顧深的婚事幹什麼?!
這是真拿自己當顧深的長輩了啊。
但現在看來,范仲淹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不太能管束的住顧深......一個不留神,他就給你找了個丫鬟回來,還拿著一文錢的賣身契來府衙備案。
雖然說這事兒合法,也情有可原......但老范總覺得這小子是在鑽官府僕役制度的空子。
而范仲淹本身呢,又要忙於安撫受災百姓,過段時間還要組織僱傭百姓疏浚五河,興修水利,實在沒那麼多時間來看著顧深。
因此,老范琢磨了一會兒,回到書房,給自己的老師胡瑗,寫了一封信。
本來范仲淹就已經寫信給胡瑗了,希望胡瑗能夠來蘇州,主持蘇州郡學的教學工作......胡瑗收到信後,雖然也答應了儘快南下,但如今卻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范仲淹打算再寫一封信催促一下,順便把顧深的事兒說一遍。
自己這個師伯管不了這小子,找師爺來管,也是一樣的。
范仲淹就不信了,有胡瑗這樣的教育大家管著顧深,顧深還有心思給自己整出一堆么蛾子出來。
這邊范仲淹忙著給顧深找個人來管管,而顧深呢,回到王家後,也正面臨著另一個棘手的情況。
還有一個人,需要顧深給出合理的解釋。
蘇錦兒。
跟蘇錦兒約定的日期已經到了,蘇錦兒打著來看望好妹妹程玉的名義,再次拜訪了王家,實則,是來跟顧深商議兩人的婚期的。
沒辦法,兩家家裡都沒大人了,這種事情,總得他們倆自己做主。
但是吧,在商議婚期之前......蘇錦兒主動提出,她要見見小漁娘。
現在顧深嚴重懷疑,蘇錦兒是不是在這個王家內部安插了細作,怎麼王家發生了什麼事兒,她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
好吧,這事兒,還真的不是蘇錦兒主動打聽的,是程玉告訴蘇錦兒的。
畢竟是在商議婚期的節骨眼上,小漁娘又是那麼大大咧咧的來的王家,蘇錦兒早晚能知道真相......程玉的想法,是早點告訴蘇錦兒為好。
左右不過是多了一個丫鬟而已,而且就算真的是貼身侍女,顧深再喜歡,將來也不過是個妾室,沒必要因此隱瞞,造成未來顧家當家主母的不快。
蘇錦兒生氣麼?!
有點。
之前顧深招呼都不打一個的跑去了崑山縣,蘇錦兒還得通過程玉才能知道顧深的去向,蘇錦兒那時候心裡就已經有點不太舒服了。
但考慮到顧深去崑山是公務,而且兩人也確實還沒結婚,理論上顧深沒有向蘇錦兒告知的必要......蘇錦兒才說服自己,沒必要為了這點小事生氣。
後來顧深和王單一起失蹤,當時程玉擔心的要死,蘇錦兒正好也在王家做客,雖然也擔心,但因為還要安慰程玉,所以雖然擔心,她也不能說出來。
萬幸的是,兩人失蹤時間不長就平安歸來了,而回蘇州後,顧深也專門寫了一封信給自己解釋......這點上,蘇錦兒還是挺開心的,約定了三天後上門,商議兩人婚期。
結果,就這三天的時間裡,顧深給自己找了一個貼身丫鬟......站在任何一個女人的立場上,都不會開心到哪兒去的。
蘇錦兒跟顧深想像中的,其實不一樣。
蘇錦兒不是那種心裡只有事業的女人,她對自己的婚姻也是有暢想的。
而這個時代的女性,不管多麼的自立,總會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既然已經決定了要嫁給顧深了,那麼蘇錦兒也做好了相夫教子的覺悟的。
這跟愛情無關,是這個時代的道德風氣約束。
但是吧,再怎麼受到道德風氣的約束,蘇錦兒還是對顧深這種婚前突然收貼身侍女的行為,感到無法理解......你姓顧的到底是幾個意思?!
所以,今天在商議婚期之前,蘇錦兒要求,必須先見見顧深新收的小侍女,否則的話......她會很生氣。
嗯,也就只能很生氣而已。
顧深的六禮已經送過了,八字也合過了,婚書都已經送到衙門裡去了。
現在蘇州城內都知道她蘇錦兒即將嫁給顧貢生,兩人差的,不過是一個正式的婚禮......沒有合適的理由,是沒法退婚的。
宋律規定,無理退婚者,仗八十。
而顯然,未婚夫在婚前收一個丫鬟,無論如何都不能作為退婚的理由。
別說收了一個丫鬟,就是先納了一個小妾,只要正房主母的位置是她蘇錦兒的,她都沒有理由退婚。
沒辦法,這就是這個時代女人的悲哀......蘇錦兒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見見那個丫鬟。
如果這個丫鬟是個本分人呢,蘇錦兒就得拿出未來顧家大婦的氣度來,樹立其自己的威嚴。
如果這個丫鬟是個小狐狸精呢,蘇錦兒就得拿出未來當家主母的手段來,震懾住這個跟自己搶男人的小狐狸。
然後吧......蘇錦兒就有點傻眼了。
漁娘那個人高馬大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蘇錦兒面前時,蘇錦兒的心裡,是充滿了震撼的。
不是說是太湖漁夫之女麼......
蘇錦兒還以為,漁娘是跟她一樣的江南水鄉之女,甚至蘇錦兒還腦補過,漁娘是那種嬌小柔弱,跟自己風格不同,又長的頗有幾分姿色,故而被顧深看上了呢。
這長的......感覺比北地女子還要高大了吧?!
再仔細看看漁娘的長相......蘇錦兒就更不明白了。
漁娘的長相吧,可以說是清秀,但也僅止於清秀了。
蘇錦兒自問,自己也不是那種國色天香之人,但......怎麼也比這大個丫頭長的漂亮吧?!
所以......姓顧的收這麼一個丫鬟,到底是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