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後
那次交談,顧深和范仲淹聊了大半天的時間,從孔融的事兒開始,最後收尾的話題居然是誰會成為當今官家的新皇后......聊到最後,兩人都忘了,一開始的話題,明明是關於孩子們的教育話題。
這聊天的跳躍性,就挺大的,到最後,就是純粹的瞎聊天。
其實吧,你也不能怪這兩人沒溜。
顧深是見到了自己的偶像,有些激動,又有點想顯擺,所以話題也就沒個准了,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而范仲淹呢,他是因為閒著沒事兒做。
是的,堂堂蘇州知州范仲淹,如今還真的是沒事兒做的狀態。
范仲淹就不想在蘇州當知州,他已經不知道第幾次上書給官家請求調職了......哪有本地人在本地當官的道理?!
也因此,除了府衙的日常事務外,范仲淹並沒有打算在蘇州做什麼大事,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調走,冒然施政,結果沒做多久就被調走了,下一任知州上任如果全盤推翻了,那不是浪費民力嘛。
所以啊,范仲淹上午負責處理府衙的公務,下午就打著督造郡學的名義,到處瞎溜達,看一看蘇州的水景和風土人情。
就跟他在睦州幹的事兒差不多。
而現在嘛,范仲淹貌似找到了新的樂趣,有事兒沒事兒的,就會來找顧深。
有時候是考教一下顧深的學問,好歹也是人家的師伯嘛。
有時候,也就跟第一次交談一樣,就純粹是拉著顧深瞎聊天......而且貌似范仲淹還挺喜歡這種瞎聊天。
聊天的話題,那真的是什麼都有。
小到蘇州的風土人情,地理特產,大到朝廷又頒布了什麼政令,范仲淹借著機會發表一些看法,偶爾也會問問顧深對政令有什麼看法。
在其位,謀其政這種事兒,在范仲淹這邊是行不通的,人家范公講究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嗯,也就搭著宋初在這方面的風氣開放,而范仲淹和顧深,一個是官,一個是貢生,勉強也夠資格可以暢聊這些。
只是吧,最近的朝堂上,除了呂夷簡建議增設大宗正,對大宋宗室加強管理外......也就只有官家趙禎選後的事情了。
而官家選後這件事情上吧......雖然范仲淹沒有明說,但顧深總感覺范仲淹有種幸災樂禍的嫌疑。
范仲淹到底是范仲淹,他並不缺乏獲知朝廷情況的渠道,更別說在汴梁,他還有一群迷弟們......其中最大牌的,就是未來的一代文宗,歐陽修。
選後這事兒,還是歐陽修寫信告訴范仲淹的,范仲淹閒的無聊,就跟顧深也說了一下。
畢竟吧,選後這事兒,算是國政大事兒,也不能算是宮闈隱秘了,大臣們參與討論,在宋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范仲淹之所以幸災樂禍,是因為啊......官家最後還是選了一個將門之女,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當新任的皇后。
所以啊,折騰了那麼一圈,最後不還是一樣的麼?!
尤其是呂夷簡,更是讓范仲淹一陣嘲笑。
主要是呂夷簡在選新後這件事上,前後的反應,實在是變化太大了。
當初呂夷簡支持官家廢后,范仲淹還以為呂夷簡這是要迎合上意呢,結果有小道消息說啊,官家親自看中了一個宮中女子,連官家的「小娘娘」楊太妃都認可了......反倒是呂夷簡為首的一幫宰執們,集體上書反對。
理由是——門第不合。
是的,呂夷簡認為那個宮中女子出身貧寒,恐怕無力管束後宮眾妃,不適合作為一國國母......那早知道這樣,當初廢郭后幹什麼?!
又想要人能在後宮當家做主,管束住後宮群妃,又閒著沒事兒把身為將門之女的郭后給廢了......你呂夷簡到底在圖啥?!
最後挑來挑去,不還是選了一個將門之女曹氏當皇后嘛!!!
范仲淹主要就是在笑呂夷簡瞎折騰,一方面認定,當初呂夷簡支持廢后,就是在公報私仇,但另一方面,范仲淹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大事情上,呂夷簡還是有操守底線的,不會一昧的迎合上意。
就像之前顧深所評價的那樣,呂夷簡雖然不是君子,但他到底在國事上,還是做到了一個宰執該有的樣子。
就是有點瞎折騰。
而這事兒......說實話,如果老呂現在就在范仲淹面前,估計老呂都得跟范仲淹吐苦水。
是,當初廢后,老呂確實是公報私仇來著,但是吧......老呂也沒想到,官家居然能這麼不靠譜啊。
多寵幸幾個妃子,為皇家開支散葉沒問題,但問題是,官家就做到了前半句,後半句壓根沒影啊。
沒能為皇家開枝散葉也就算了,官家甚至到了因為寵幸後宮,而出現「不豫」的情況......這個詞兒,一般都是皇帝臨死前才會用到的詞。
現在老呂算是明白了,為啥當初劉太后在世的時候,會把官家管束的那麼嚴了......不嚴不行啊。
為此,呂夷簡直接火力全開,帶頭對趙禎上書勸諫,疏奏里就差直說趙禎是「荒淫無道」了。
而那些御史言官們的疏奏里,更是直言不諱的斥責趙禎,你就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老呂算是琢磨明白過來了,就官家那個好色的脾氣,後宮沒有一個將門之女鎮著,指不定能亂成什麼樣子呢。
當然了,郭后已經被廢了,老呂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讓郭后再回來......那麼另找一個將門之女為新後,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由此可見,老呂雖然人品上確實有點問題,但做事,那是真的不帶含糊的。
只是,顧深在聽到曹氏成為官家新後的時候,多少有點可憐曹氏的。
一個才十六歲的少女,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丈夫,還得替丈夫撐起一整個後宮的所有事務.......憑啥曹氏就那麼倒霉的呢?!
就算是二婚,也不帶這麼欺負人的。
好吧,這些話,也就是顧深自己想想而已,說是說不出來的......就算說出來,范仲淹估計也不會想聽。
老范關注的,永遠是大宋朝堂穩定,只要曹氏是合適的國母人選,老范就支持......至於幸不幸福的問題,那應該是官家去考慮的。
而很顯然,在這件事情里,老范只是有點嘲笑呂夷簡瞎折騰,對於曹氏這個新後人選,那是半點意見都沒有。
而且,老范跟顧深說這件事,一半是為了嘲笑呂夷簡,另一半,卻也是為了給顧深帶一個消息。
據說啊,官家因為這次二婚有感,準備下詔天下,正式修改婚嫁律法,規定男子十五而娶,女子十三而嫁,違者,家人坐之。
老范來找顧深說這事兒,就是為了讓顧深早點做好準備......都二十四了還不成家,像話麼!!!
好嘛,顧深這下是真的著急了。
以前王單說這事兒的時候,顧深還能不當回事,畢竟消息來源是百花樓.......青樓里得來的消息,有幾個是可靠的?!
可如今,這個消息經過了范仲淹的傳遞,那就不可能是流言了......范仲淹這個級別的准大佬,不可能傳遞出這種流言的。
所以說......官家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所以變著法的要讓天下人的婚姻都不幸福?!
在送走了跑來催婚的范仲淹後,顧深在家裡轉了好幾圈,經過一番思慮後決定——進城。
得去找王單,拜託他想辦法,讓自己更蘇錦兒見上一面。
時間不等人,就算顧深能跟蘇錦兒談妥婚嫁,但按照婚禮的籌辦流程,至少也得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天知道官家是打算在婚前下詔還是在婚後下詔啊。
所以,顧深決定,自己還是得主動出擊,去找蘇錦兒談談。
行的話,那就兩人先相處相處,培養培養感情,可如果不行的話,顧深也得趕緊想辦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成親人選。
只是,顧深到底是男人,如果就這麼冒然的上門去談婚論嫁的話......顧深覺得自己會被蘇錦兒給打出來。
所以,需要有個中間人,先把人約出來,然後才能談。
而這個人選,顧深只能拜託王單的妻子,也就是顧深的嫂子。
畢竟,王家是蘇州城內的大豪商,在商界應該是有些面子的,而王單的妻子程玉,應該,也許,會跟蘇錦兒有些交情。
她做中人,約請蘇錦兒來做客,再介紹自己更蘇錦兒認識......這樣的流程,比較合適一些。
這聊天的跳躍性,就挺大的,到最後,就是純粹的瞎聊天。
其實吧,你也不能怪這兩人沒溜。
顧深是見到了自己的偶像,有些激動,又有點想顯擺,所以話題也就沒個准了,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而范仲淹呢,他是因為閒著沒事兒做。
是的,堂堂蘇州知州范仲淹,如今還真的是沒事兒做的狀態。
范仲淹就不想在蘇州當知州,他已經不知道第幾次上書給官家請求調職了......哪有本地人在本地當官的道理?!
也因此,除了府衙的日常事務外,范仲淹並沒有打算在蘇州做什麼大事,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調走,冒然施政,結果沒做多久就被調走了,下一任知州上任如果全盤推翻了,那不是浪費民力嘛。
所以啊,范仲淹上午負責處理府衙的公務,下午就打著督造郡學的名義,到處瞎溜達,看一看蘇州的水景和風土人情。
就跟他在睦州幹的事兒差不多。
而現在嘛,范仲淹貌似找到了新的樂趣,有事兒沒事兒的,就會來找顧深。
有時候是考教一下顧深的學問,好歹也是人家的師伯嘛。
有時候,也就跟第一次交談一樣,就純粹是拉著顧深瞎聊天......而且貌似范仲淹還挺喜歡這種瞎聊天。
聊天的話題,那真的是什麼都有。
小到蘇州的風土人情,地理特產,大到朝廷又頒布了什麼政令,范仲淹借著機會發表一些看法,偶爾也會問問顧深對政令有什麼看法。
在其位,謀其政這種事兒,在范仲淹這邊是行不通的,人家范公講究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嗯,也就搭著宋初在這方面的風氣開放,而范仲淹和顧深,一個是官,一個是貢生,勉強也夠資格可以暢聊這些。
只是吧,最近的朝堂上,除了呂夷簡建議增設大宗正,對大宋宗室加強管理外......也就只有官家趙禎選後的事情了。
而官家選後這件事情上吧......雖然范仲淹沒有明說,但顧深總感覺范仲淹有種幸災樂禍的嫌疑。
范仲淹到底是范仲淹,他並不缺乏獲知朝廷情況的渠道,更別說在汴梁,他還有一群迷弟們......其中最大牌的,就是未來的一代文宗,歐陽修。
選後這事兒,還是歐陽修寫信告訴范仲淹的,范仲淹閒的無聊,就跟顧深也說了一下。
畢竟吧,選後這事兒,算是國政大事兒,也不能算是宮闈隱秘了,大臣們參與討論,在宋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范仲淹之所以幸災樂禍,是因為啊......官家最後還是選了一個將門之女,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當新任的皇后。
所以啊,折騰了那麼一圈,最後不還是一樣的麼?!
尤其是呂夷簡,更是讓范仲淹一陣嘲笑。
主要是呂夷簡在選新後這件事上,前後的反應,實在是變化太大了。
當初呂夷簡支持官家廢后,范仲淹還以為呂夷簡這是要迎合上意呢,結果有小道消息說啊,官家親自看中了一個宮中女子,連官家的「小娘娘」楊太妃都認可了......反倒是呂夷簡為首的一幫宰執們,集體上書反對。
理由是——門第不合。
是的,呂夷簡認為那個宮中女子出身貧寒,恐怕無力管束後宮眾妃,不適合作為一國國母......那早知道這樣,當初廢郭后幹什麼?!
又想要人能在後宮當家做主,管束住後宮群妃,又閒著沒事兒把身為將門之女的郭后給廢了......你呂夷簡到底在圖啥?!
最後挑來挑去,不還是選了一個將門之女曹氏當皇后嘛!!!
范仲淹主要就是在笑呂夷簡瞎折騰,一方面認定,當初呂夷簡支持廢后,就是在公報私仇,但另一方面,范仲淹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大事情上,呂夷簡還是有操守底線的,不會一昧的迎合上意。
就像之前顧深所評價的那樣,呂夷簡雖然不是君子,但他到底在國事上,還是做到了一個宰執該有的樣子。
就是有點瞎折騰。
而這事兒......說實話,如果老呂現在就在范仲淹面前,估計老呂都得跟范仲淹吐苦水。
是,當初廢后,老呂確實是公報私仇來著,但是吧......老呂也沒想到,官家居然能這麼不靠譜啊。
多寵幸幾個妃子,為皇家開支散葉沒問題,但問題是,官家就做到了前半句,後半句壓根沒影啊。
沒能為皇家開枝散葉也就算了,官家甚至到了因為寵幸後宮,而出現「不豫」的情況......這個詞兒,一般都是皇帝臨死前才會用到的詞。
現在老呂算是明白了,為啥當初劉太后在世的時候,會把官家管束的那麼嚴了......不嚴不行啊。
為此,呂夷簡直接火力全開,帶頭對趙禎上書勸諫,疏奏里就差直說趙禎是「荒淫無道」了。
而那些御史言官們的疏奏里,更是直言不諱的斥責趙禎,你就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老呂算是琢磨明白過來了,就官家那個好色的脾氣,後宮沒有一個將門之女鎮著,指不定能亂成什麼樣子呢。
當然了,郭后已經被廢了,老呂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讓郭后再回來......那麼另找一個將門之女為新後,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由此可見,老呂雖然人品上確實有點問題,但做事,那是真的不帶含糊的。
只是,顧深在聽到曹氏成為官家新後的時候,多少有點可憐曹氏的。
一個才十六歲的少女,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丈夫,還得替丈夫撐起一整個後宮的所有事務.......憑啥曹氏就那麼倒霉的呢?!
就算是二婚,也不帶這麼欺負人的。
好吧,這些話,也就是顧深自己想想而已,說是說不出來的......就算說出來,范仲淹估計也不會想聽。
老范關注的,永遠是大宋朝堂穩定,只要曹氏是合適的國母人選,老范就支持......至於幸不幸福的問題,那應該是官家去考慮的。
而很顯然,在這件事情里,老范只是有點嘲笑呂夷簡瞎折騰,對於曹氏這個新後人選,那是半點意見都沒有。
而且,老范跟顧深說這件事,一半是為了嘲笑呂夷簡,另一半,卻也是為了給顧深帶一個消息。
據說啊,官家因為這次二婚有感,準備下詔天下,正式修改婚嫁律法,規定男子十五而娶,女子十三而嫁,違者,家人坐之。
老范來找顧深說這事兒,就是為了讓顧深早點做好準備......都二十四了還不成家,像話麼!!!
好嘛,顧深這下是真的著急了。
以前王單說這事兒的時候,顧深還能不當回事,畢竟消息來源是百花樓.......青樓里得來的消息,有幾個是可靠的?!
可如今,這個消息經過了范仲淹的傳遞,那就不可能是流言了......范仲淹這個級別的准大佬,不可能傳遞出這種流言的。
所以說......官家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所以變著法的要讓天下人的婚姻都不幸福?!
在送走了跑來催婚的范仲淹後,顧深在家裡轉了好幾圈,經過一番思慮後決定——進城。
得去找王單,拜託他想辦法,讓自己更蘇錦兒見上一面。
時間不等人,就算顧深能跟蘇錦兒談妥婚嫁,但按照婚禮的籌辦流程,至少也得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天知道官家是打算在婚前下詔還是在婚後下詔啊。
所以,顧深決定,自己還是得主動出擊,去找蘇錦兒談談。
行的話,那就兩人先相處相處,培養培養感情,可如果不行的話,顧深也得趕緊想辦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成親人選。
只是,顧深到底是男人,如果就這麼冒然的上門去談婚論嫁的話......顧深覺得自己會被蘇錦兒給打出來。
所以,需要有個中間人,先把人約出來,然後才能談。
而這個人選,顧深只能拜託王單的妻子,也就是顧深的嫂子。
畢竟,王家是蘇州城內的大豪商,在商界應該是有些面子的,而王單的妻子程玉,應該,也許,會跟蘇錦兒有些交情。
她做中人,約請蘇錦兒來做客,再介紹自己更蘇錦兒認識......這樣的流程,比較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