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旁聽者
好吧,顧深承認,他之所以認為蘇錦兒跟他是良配的關鍵原因,是他覺得蘇錦兒很漂亮。
蘇錦兒不是那種艷麗無雙,傾國傾城的容貌,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女孩,姿容秀麗,溫婉可人。
但不耽誤顧深覺得蘇錦兒很漂亮。
對「美」這個詞,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這個「美」,其實是很主觀的一種東西。
而顧深,偏巧就覺得,蘇錦兒的相貌,正好長在了自己的審美點上。
再加上蘇錦兒在跟顧深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展現出來的那種女強人的氣質,讓顧深有種面對現代獨立女性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很親切。
因此,張岊的那番話,在王單和張岊看來,可能就是一時失言,但顧深卻是動了心的。
只是,顧深現在還缺乏一個契機,去跟蘇錦兒認真的的談談這個事情......總不能直接找上門去吧?!
這種事兒,肯定是要先提前通過氣才行的。
機會,總還會有的......等忙完了春耕,差不多也該到了蘇錦兒出城來簽訂蠶絲收購契約的時候了。
那時候蘇錦兒肯定還會來姚家村,而作為姚家村蠶絲契約的保人,顧深也一定會跟蘇錦兒再見面的。
到那個時候,再跟蘇錦兒好好聊聊就是了。
現在嘛......還是先當好自己的教書先生,同時認真讀書,準備未來的科舉吧。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顧深基本都是按照原有的生活規律,上午去村學教書,下午回家溫習功課,有時候王單和張岊過來了,就一起喝酒打屁聊天。
就這樣過了快一個月的時間,眼瞅著景祐元年的春耕即將結束,顧深沒等來蘇娘子,倒是等來了一個中年大叔。
這事兒吧,還得從顧深的日常生活說起。
那一天,顧深早早的起來,在院子裡按照張岊所教授的強身健體的法子運動了一下,然後穿上自己的儒服青衫,前往村學教書。
教授的既然是啟蒙課業嘛,顧深也就沒客氣,直接借用了後世的三本傳世啟蒙巨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俗稱「三百千」。
《千字文》成書了於南北朝時期,如今雖然很少被用作啟蒙讀物,但要找來用用也不難,而《百家姓》本來就成書於宋代,且書中都是姓氏而已,這兩本書並不犯任何忌諱。
唯獨《三字經》這本書吧,有點特殊。
《三字經》確實是成書於南宋,但問題是,《三字經》歷經每個朝代,都在往裡面加東西,顧深上輩子背下來的,大概是章太炎編纂的版本......別說南宋了,連元明清甚至民國都有。
顧深就算是想斷,也不太好斷。
更別說,後面的勸學章還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樣的話......蘇洵這會兒才剛剛開始讀書,蘇軾才剛剛出生,蘇門三學士還沒影子呢,有個毛線的教育意義啊。
還有「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梁灝確實是狀元,但他可不是八十二歲考上的狀元,他是宋太宗雍熙二年的狀元,考取狀元那年他才二十三歲。
別說他四十二歲就去世了,哪怕他現在還活著,活到景祐元年,他也不夠八十二歲。
這後面不僅要刪,還得改......顧深實在沒這個心思來動筆,也不覺得自己能寫好。
因此吧,顧深在回憶《三字經》內容的時候,直接把結尾定在了「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這段上。
後面那一大圈的什麼歷史世系表和舉例勸學的內容,統統都給刪了。
只是這麼一來的話......這個殘缺版的《三字經》,就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起碼某個在村學外旁聽的中年男人,覺得很是意猶未盡。
說好的「考世系,知始終」呢?!
世系跑哪兒去了?!
如果不是村學之內,顧深正在給孩子們上課,額外講解《千字文》的內容,范仲淹都想直接進去問問,怎麼還敢給人斷章的?!
是的,沒事兒在村學外偷聽的中年男人,就是新任的蘇州知州范仲淹。
一個月的時間,也足夠這位新任知州上任了。
而范仲淹之所以會打破官場慣例,以「本地人」的身份出任知蘇州......這事兒還得從郭皇后的「降龍十八掌」說起。
明道二年,劉太后去世,官家趙禎終於能名正言順的親政了。
只是吧,咱們得這位趙官家,也不知道是之前被劉太后給管的太嚴了,還是繼承自他老爹骨子裡的那個「寡人之疾」的基因,又或者是兩者皆有之......反正吧,親政後的趙禎,大事兒沒幹成幾件,倒是在後宮裡給自己找了一堆小老婆。
其中最受寵的小老婆有兩個,一個楊氏,一個尚氏。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娥還真的是挺懂趙家這對父子的。
只是吧,趙禎這麼一出溜,皇后郭氏不幹了。
劉娥在位的時候,為了防止趙禎「操勞過度」,趙禎的後宮就只有郭氏一個皇后,啥小老婆的,想都別想。
而且,郭氏雖然性子燥了點,但一度和趙禎之間相處的也不錯,兩個人還是有感情的。
所以,當趙禎這麼放飛自我的時候,郭氏第一個站了出來,實名制反對趙禎「雨露均沾」。
你可以說郭氏是在追求愛情的專一性,但......這年月,是封建禮教的年月,尤其是老趙家本來就人丁不旺,皇帝的子嗣問題,從來就不是小事兒。
郭皇后跟趙禎結婚九年了,一個孩子都沒有,如今還反對趙禎雨露均沾,這多少是有點過分了。
連王安石這種根本沒心思納妾的人,自家老婆都得給他硬塞一個小妾的社會風氣下,郭皇后這個醋吃的,在百官眼裡,多少是沒點道理的。
當然,如果僅僅是如此,倒也罷了,但偏巧郭皇后的性子急躁,跟趙禎的關係是越來越差,再加上一直護著她的劉太后去世,而早年她得罪過的呂夷簡又回朝出任宰執......一場後宮飛醋,就變成了一場權利交替期的政治鬥爭。
當年呂夷簡罷相離京,就是因為郭皇后在劉太后面前挑撥,如今劉太后去世,呂夷簡回來了......就呂夷簡的性子,能饒得了郭皇后?!
說起呂夷簡這個人吧,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呂夷簡正憋著一股勁,找郭皇后的麻煩呢。
而偏巧,郭皇后還真就給呂夷簡遞上了刀子......尚氏在後宮恃寵而驕,言語衝撞了皇后郭氏,郭氏一怒之下,將門虎女的脾氣犯了,要跟尚氏來一場battle。
結果一個不巧,一巴掌扇在趙禎的臉上。
給趙禎都扇的都破了相了。
趙禎當時就大怒,再加上早年一直被劉太后和郭后壓制,導致身邊連半個花花草草都沒有的逆反心理集中爆發......盛怒之下,趙禎決定,要廢后。
呂夷簡一看機會來了,當即幫忙煽風點火,以郭氏無出為由,給趙禎遞上了廢后的重要理論依據。
當時的范仲淹,正好是右司諫,身為言官御史,自然是要上書反對的。
事情鬧得很大,但可惜,這時候的小范,肯定不是多年官油子老呂的對手。
范仲淹和權御史中丞孔道輔,御史孫祖德一起,上書反對廢后。
老呂一看,行,你們要聯名上書是吧,那老子拔網線——中書省拒絕接納台諫的疏奏。
小范等人一看老呂用這種流氓手段,也怒了——掀桌子是吧,行,誰怕誰啊。
小范隔天帶著十幾個御史言官,把垂拱殿給堵了。
不讓我們線上交流,那我們就線下堵門,堵到你呂夷簡出來跟我們當面對質。
老呂倒也還算有擔當,沒有躲在垂拱殿內不出來,只是他人是出來了,但卻被一群御史言官給罵了個狗血淋頭,到最後連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一階段性的勝利,讓小范等人很是高興,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再接再勵,讓官家徹底收回廢后的決定。
結果這些人誰都沒想到,老呂挨完罵後,轉身就去找了趙禎,並且說動趙禎立刻下旨,把范仲淹等人挨個外放。
甚至老呂都不給他們第二天上朝的機會,當天下午就派人押著這幾個人,挨個出京。
呂夷簡就是用這樣不要臉的手段,把范仲淹給逼出了汴梁,出任地方。
而趙禎呢,雖然在廢后這件事情上,是站在呂夷簡一邊的,但他終究是那個廟號為「仁宗」的男人......這事兒確實不怎麼占理,趙禎自己也心虛。
再加上范仲淹這個人,趙禎是一直記得他的好呢......當初劉太后把持朝政,趙禎成年後遲遲不願交還權柄,連呂夷簡,王曾這些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就是范仲淹第一個上書,要求劉太后還政的。
這份人情,趙禎一直記得,再加上廢后一事的理虧,因此,趙禎給范仲淹安排的外放之地,是山明水秀的睦州......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附近。
相當於公費旅遊了。
這下,范仲淹還真的就在睦州玩的挺嗨,接連留下了不少的名篇。
趙禎一看,這不是個事兒啊......雖然是讓你去散散心的,但玩這麼嗨,是不是有點不太好?!
再這麼玩下去,沒點政績托底,以後不好再召回來重用啊......趙禎一琢磨,得給范仲淹換個地方。
所以,在睦州玩了三個月的范仲淹,還沒玩盡興呢,就被調任知蘇州。
這個安排,也是趙禎認真考慮過的。
范仲淹的祖籍是吳縣人,知蘇州,就等於是本地人在本地當官......這雖然是破壞了官場慣例,但同時,也是表達了對范仲淹的看重。
另一方面,蘇州不同於睦州,睦州那邊是真的地方小,事情少,可蘇州不一樣,蘇州是江南賦稅重鎮,把范仲淹調到這地方來,也容易讓范仲淹做出政績來,以後好調回中樞重用。
只是這麼一來,范仲淹的壓力,就變得很大了。
范仲淹也不是第一天當官了,對官場的潛規則也很清楚......讓本地人當本地官,本來就不合規矩,官家還是這麼做了,而更要命的是,朝中的宰執們,包括呂夷簡在內,居然都沒有反對。
這件事本身傳遞出的政治含義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范仲淹在接到了任命後,第一件事就是上疏官家,請求調任其他地方......在蘇州當官,不合規矩。
小范這輩子追求的,就是一個規矩。
但趙禎沒理他......小范的壓力變的更大了。
而范仲淹剛一到蘇州,就有蘇州本地的豪商,給他送上了蘇州城外的一大片土地,說是要給他興造莊園......小范的壓力就更大了。
這地能收麼?!
肯定不能收啊。
但是能這麼直白的拒絕掉麼?!
范仲淹又不是第一天當官了,他太清楚地方地頭蛇的作用了,想要在蘇州做出一番成績來,沒有這些地頭蛇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但范仲淹到底是范仲淹,他做出了一個相當高明的決定——用這塊地,營造蘇州郡學。
蘇錦兒不是那種艷麗無雙,傾國傾城的容貌,她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女孩,姿容秀麗,溫婉可人。
但不耽誤顧深覺得蘇錦兒很漂亮。
對「美」這個詞,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這個「美」,其實是很主觀的一種東西。
而顧深,偏巧就覺得,蘇錦兒的相貌,正好長在了自己的審美點上。
再加上蘇錦兒在跟顧深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展現出來的那種女強人的氣質,讓顧深有種面對現代獨立女性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很親切。
因此,張岊的那番話,在王單和張岊看來,可能就是一時失言,但顧深卻是動了心的。
只是,顧深現在還缺乏一個契機,去跟蘇錦兒認真的的談談這個事情......總不能直接找上門去吧?!
這種事兒,肯定是要先提前通過氣才行的。
機會,總還會有的......等忙完了春耕,差不多也該到了蘇錦兒出城來簽訂蠶絲收購契約的時候了。
那時候蘇錦兒肯定還會來姚家村,而作為姚家村蠶絲契約的保人,顧深也一定會跟蘇錦兒再見面的。
到那個時候,再跟蘇錦兒好好聊聊就是了。
現在嘛......還是先當好自己的教書先生,同時認真讀書,準備未來的科舉吧。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顧深基本都是按照原有的生活規律,上午去村學教書,下午回家溫習功課,有時候王單和張岊過來了,就一起喝酒打屁聊天。
就這樣過了快一個月的時間,眼瞅著景祐元年的春耕即將結束,顧深沒等來蘇娘子,倒是等來了一個中年大叔。
這事兒吧,還得從顧深的日常生活說起。
那一天,顧深早早的起來,在院子裡按照張岊所教授的強身健體的法子運動了一下,然後穿上自己的儒服青衫,前往村學教書。
教授的既然是啟蒙課業嘛,顧深也就沒客氣,直接借用了後世的三本傳世啟蒙巨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俗稱「三百千」。
《千字文》成書了於南北朝時期,如今雖然很少被用作啟蒙讀物,但要找來用用也不難,而《百家姓》本來就成書於宋代,且書中都是姓氏而已,這兩本書並不犯任何忌諱。
唯獨《三字經》這本書吧,有點特殊。
《三字經》確實是成書於南宋,但問題是,《三字經》歷經每個朝代,都在往裡面加東西,顧深上輩子背下來的,大概是章太炎編纂的版本......別說南宋了,連元明清甚至民國都有。
顧深就算是想斷,也不太好斷。
更別說,後面的勸學章還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樣的話......蘇洵這會兒才剛剛開始讀書,蘇軾才剛剛出生,蘇門三學士還沒影子呢,有個毛線的教育意義啊。
還有「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梁灝確實是狀元,但他可不是八十二歲考上的狀元,他是宋太宗雍熙二年的狀元,考取狀元那年他才二十三歲。
別說他四十二歲就去世了,哪怕他現在還活著,活到景祐元年,他也不夠八十二歲。
這後面不僅要刪,還得改......顧深實在沒這個心思來動筆,也不覺得自己能寫好。
因此吧,顧深在回憶《三字經》內容的時候,直接把結尾定在了「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這段上。
後面那一大圈的什麼歷史世系表和舉例勸學的內容,統統都給刪了。
只是這麼一來的話......這個殘缺版的《三字經》,就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起碼某個在村學外旁聽的中年男人,覺得很是意猶未盡。
說好的「考世系,知始終」呢?!
世系跑哪兒去了?!
如果不是村學之內,顧深正在給孩子們上課,額外講解《千字文》的內容,范仲淹都想直接進去問問,怎麼還敢給人斷章的?!
是的,沒事兒在村學外偷聽的中年男人,就是新任的蘇州知州范仲淹。
一個月的時間,也足夠這位新任知州上任了。
而范仲淹之所以會打破官場慣例,以「本地人」的身份出任知蘇州......這事兒還得從郭皇后的「降龍十八掌」說起。
明道二年,劉太后去世,官家趙禎終於能名正言順的親政了。
只是吧,咱們得這位趙官家,也不知道是之前被劉太后給管的太嚴了,還是繼承自他老爹骨子裡的那個「寡人之疾」的基因,又或者是兩者皆有之......反正吧,親政後的趙禎,大事兒沒幹成幾件,倒是在後宮裡給自己找了一堆小老婆。
其中最受寵的小老婆有兩個,一個楊氏,一個尚氏。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娥還真的是挺懂趙家這對父子的。
只是吧,趙禎這麼一出溜,皇后郭氏不幹了。
劉娥在位的時候,為了防止趙禎「操勞過度」,趙禎的後宮就只有郭氏一個皇后,啥小老婆的,想都別想。
而且,郭氏雖然性子燥了點,但一度和趙禎之間相處的也不錯,兩個人還是有感情的。
所以,當趙禎這麼放飛自我的時候,郭氏第一個站了出來,實名制反對趙禎「雨露均沾」。
你可以說郭氏是在追求愛情的專一性,但......這年月,是封建禮教的年月,尤其是老趙家本來就人丁不旺,皇帝的子嗣問題,從來就不是小事兒。
郭皇后跟趙禎結婚九年了,一個孩子都沒有,如今還反對趙禎雨露均沾,這多少是有點過分了。
連王安石這種根本沒心思納妾的人,自家老婆都得給他硬塞一個小妾的社會風氣下,郭皇后這個醋吃的,在百官眼裡,多少是沒點道理的。
當然,如果僅僅是如此,倒也罷了,但偏巧郭皇后的性子急躁,跟趙禎的關係是越來越差,再加上一直護著她的劉太后去世,而早年她得罪過的呂夷簡又回朝出任宰執......一場後宮飛醋,就變成了一場權利交替期的政治鬥爭。
當年呂夷簡罷相離京,就是因為郭皇后在劉太后面前挑撥,如今劉太后去世,呂夷簡回來了......就呂夷簡的性子,能饒得了郭皇后?!
說起呂夷簡這個人吧,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呂夷簡正憋著一股勁,找郭皇后的麻煩呢。
而偏巧,郭皇后還真就給呂夷簡遞上了刀子......尚氏在後宮恃寵而驕,言語衝撞了皇后郭氏,郭氏一怒之下,將門虎女的脾氣犯了,要跟尚氏來一場battle。
結果一個不巧,一巴掌扇在趙禎的臉上。
給趙禎都扇的都破了相了。
趙禎當時就大怒,再加上早年一直被劉太后和郭后壓制,導致身邊連半個花花草草都沒有的逆反心理集中爆發......盛怒之下,趙禎決定,要廢后。
呂夷簡一看機會來了,當即幫忙煽風點火,以郭氏無出為由,給趙禎遞上了廢后的重要理論依據。
當時的范仲淹,正好是右司諫,身為言官御史,自然是要上書反對的。
事情鬧得很大,但可惜,這時候的小范,肯定不是多年官油子老呂的對手。
范仲淹和權御史中丞孔道輔,御史孫祖德一起,上書反對廢后。
老呂一看,行,你們要聯名上書是吧,那老子拔網線——中書省拒絕接納台諫的疏奏。
小范等人一看老呂用這種流氓手段,也怒了——掀桌子是吧,行,誰怕誰啊。
小范隔天帶著十幾個御史言官,把垂拱殿給堵了。
不讓我們線上交流,那我們就線下堵門,堵到你呂夷簡出來跟我們當面對質。
老呂倒也還算有擔當,沒有躲在垂拱殿內不出來,只是他人是出來了,但卻被一群御史言官給罵了個狗血淋頭,到最後連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一階段性的勝利,讓小范等人很是高興,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再接再勵,讓官家徹底收回廢后的決定。
結果這些人誰都沒想到,老呂挨完罵後,轉身就去找了趙禎,並且說動趙禎立刻下旨,把范仲淹等人挨個外放。
甚至老呂都不給他們第二天上朝的機會,當天下午就派人押著這幾個人,挨個出京。
呂夷簡就是用這樣不要臉的手段,把范仲淹給逼出了汴梁,出任地方。
而趙禎呢,雖然在廢后這件事情上,是站在呂夷簡一邊的,但他終究是那個廟號為「仁宗」的男人......這事兒確實不怎麼占理,趙禎自己也心虛。
再加上范仲淹這個人,趙禎是一直記得他的好呢......當初劉太后把持朝政,趙禎成年後遲遲不願交還權柄,連呂夷簡,王曾這些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就是范仲淹第一個上書,要求劉太后還政的。
這份人情,趙禎一直記得,再加上廢后一事的理虧,因此,趙禎給范仲淹安排的外放之地,是山明水秀的睦州......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附近。
相當於公費旅遊了。
這下,范仲淹還真的就在睦州玩的挺嗨,接連留下了不少的名篇。
趙禎一看,這不是個事兒啊......雖然是讓你去散散心的,但玩這麼嗨,是不是有點不太好?!
再這麼玩下去,沒點政績托底,以後不好再召回來重用啊......趙禎一琢磨,得給范仲淹換個地方。
所以,在睦州玩了三個月的范仲淹,還沒玩盡興呢,就被調任知蘇州。
這個安排,也是趙禎認真考慮過的。
范仲淹的祖籍是吳縣人,知蘇州,就等於是本地人在本地當官......這雖然是破壞了官場慣例,但同時,也是表達了對范仲淹的看重。
另一方面,蘇州不同於睦州,睦州那邊是真的地方小,事情少,可蘇州不一樣,蘇州是江南賦稅重鎮,把范仲淹調到這地方來,也容易讓范仲淹做出政績來,以後好調回中樞重用。
只是這麼一來,范仲淹的壓力,就變得很大了。
范仲淹也不是第一天當官了,對官場的潛規則也很清楚......讓本地人當本地官,本來就不合規矩,官家還是這麼做了,而更要命的是,朝中的宰執們,包括呂夷簡在內,居然都沒有反對。
這件事本身傳遞出的政治含義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范仲淹在接到了任命後,第一件事就是上疏官家,請求調任其他地方......在蘇州當官,不合規矩。
小范這輩子追求的,就是一個規矩。
但趙禎沒理他......小范的壓力變的更大了。
而范仲淹剛一到蘇州,就有蘇州本地的豪商,給他送上了蘇州城外的一大片土地,說是要給他興造莊園......小范的壓力就更大了。
這地能收麼?!
肯定不能收啊。
但是能這麼直白的拒絕掉麼?!
范仲淹又不是第一天當官了,他太清楚地方地頭蛇的作用了,想要在蘇州做出一番成績來,沒有這些地頭蛇的支持,根本不可能。
但范仲淹到底是范仲淹,他做出了一個相當高明的決定——用這塊地,營造蘇州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