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婚姻問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深急了,是真的急了,急的滿屋子亂轉。

  但......別誤會,真不是為了蘇娘子急,顧深是為了自己而著急。

  大宋律法規定,男子十五而娶,女子十三而嫁,確有其事。

  很好理解的,中原地區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丁口稀少,大宋結束中原戰亂後,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儘快恢復丁口。

  這種事兒,唐初那會兒也幹過,根本不稀奇。

  但問題是,不管是唐初還是宋初,對於這條律法的規定,也不過是逾期不婚嫁罰錢而已,最差的結果也就是官媒強制婚配。

  顧深十五歲那年,要去安定書院讀書,所以顧松就沒給顧深定下婚約,打算是等到顧深學成歸來,再商議婚嫁的事情。

  這種事兒不少見,否則哪有那麼多的未婚進士,被那幫朝廷大佬們「榜下捉婿」呢?!

  顧松的想法就很簡單,先繳納幾年的罰款,官媒那邊也疏通一下關係......萬一哪天顧深高中進士,被哪個大官看重做了女婿,不比在鄉間隨便定個親事來的靠譜?!

  再說了,以顧家小地主的家庭條件,繳納幾年罰款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所以,這事兒就一直拖下來了,一拖就是六年。

  六年後,顧松過世,顧深按照禮制,要在家守孝三年,這三年裡,肯定是不可能談婚論嫁的,官府就算要因此罰款都不行......這事兒就繼續拖了下來。

  如今,顧深守孝期滿,本來按照顧深的想法,如果沒有合適的親事的話,大不了就繼續交罰款嘛。

  可現在,王單居然說,官家準備修改律法,逾期不婚嫁的後果不再是罰錢,而是家人連坐。

  連坐是什麼概念?!

  蹲大牢。

  作為一個立志於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因為不結婚而蹲了大牢,有了污點......以後就算考上了科舉,也會被人詬病的。

  因此,顧深是真的著急了,連忙再三追問王單。

  「此等消息,可靠否?!」

  「這......據言乃是京中貴人所言,想來,未必......不可靠吧?!」

  「據言?!」

  「據......百花樓虞娘子所言......」

  好嘛,合著王單這小子,是從青樓里聽來的消息?!

  青樓里的消息吧,有些真,有些假......畢竟青樓這個地方,魚龍混雜,有一些小道消息流傳,太正常不過了。

  但一般來說,身在蘇州的百花樓,這裡流傳的流言,越是離的蘇州城近,流言就越可靠......這種什麼京中貴人傳出來的流言,傳到蘇州,基本就不剩下多少可信度了。

  一想到這裡,顧深這才大大的鬆了口氣。

  說實話啊,都已經穿越到了這個時代了,顧深也不是非要追求什麼自由戀愛。

  但是吧,結婚這個事兒,真不是隨便劃拉個人來湊活一下就可以的。

  因此,但凡能自己選,顧深還是希望能找一個彼此都能看得順眼,也願意在一起相守一生的女人作為自己的妻子。

  真要是官家腦殘的下了那麼一個詔令的話,顧深恐怕還真的就只能隨便找個人先結婚,然後碰運氣看看婚後能不能合得來了。

  萬幸,還不到這個地步。

  顧深這邊是稍微輕鬆了一點,但王單那邊,卻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子均吶,為兄倒是以為,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王單皺著眉頭,頗有些苦口婆心的勸說道,「況且,子均今年已然二十有四,家中長輩盡皆亡故,若再不娶親......恐有人非議子均「不孝」吶!」

  自從顧深的父親顧松亡故之後,王單就因為這個事兒,跟顧深說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雖然是朋友,是兄弟,但王單到底比顧深大一歲,所以王單是很有「長兄如父」的自覺的......他覺得,自己天生就有照顧弟弟的責任。

  而顧深的婚事,就是王單最操心的一件事......都二十四了,還不結婚,像話麼?!

  就比如說自己,當年去安定書院讀書前,就跟蘇州城內另一個富商程氏長女定了婚,從汴梁回來後,就已經結婚了。

  還有張岊,別看這貨五大三粗的樣子,但其實,人都已經結婚十年了,孩子都能滿地跑的翻跟鬥了。


  就只有顧深,到現在依然孑然一身,身邊連個照顧他的人都沒有。

  所以啊,借著這個機會,王單再次勸說顧深,也是該尋個新婦了。

  以前不能娶親,是因為顧深處在喪期,要為父親守孝......可如今守孝期滿,再加上那個不知道真假的流言,王單覺得,這是一個勸說顧深娶親的好機會。

  萬一那個流言是真的,官家真的下詔了,那顧深要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妻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當下苦口婆心的又勸了起來。

  給顧深整的哭笑不得......好嘛,都穿越了,居然還是沒能躲得過催婚這檔子事兒。

  但是吧,你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這個時代,男子十五而娶,顧深都已經耽誤了九年了。

  二十四歲,在現代不過是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個過了適婚年齡的老男人了。

  人家拿你當親人,才會催著你結婚......否則王單根本不會操這份心。

  甚至於......

  「內子家有一幼妹,今年正好到了婚嫁的年齡......若子均有意,你我結為連襟,亦是一樁美事兒。」王單如此說道。

  王單為了顧深,是真的豁出去了,把自家小姨子都給賣了。

  只是這話吧,沒感動到任何人,倒把顧深和張岊一起整笑了。

  甚至張岊還說道,「少夫人平日裡最疼她那幼妹,若知少爺你今日所言......少爺回家,恐怕連坐的地方都沒有了吧!」

  王單恨恨的敗了張岊一眼......哪有你這樣揭主家老底的護院的?!

  張岊壓根不在乎的笑笑,然後轉頭,對著顧深說道,「顧兄若當真要娶妻,倒不如去與那蘇娘子談談,你二人年歲相仿,未必不是一段良緣。」

  張岊這話一出,王單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了。

  「那蘇娘子要招的是贅婿,是要延續蘇家香火的......豈能是子均良配?!」王單一臉不屑的說道。

  贅婿嘛,在這個時代,其實真沒幾個人能看得起的......但凡是心裡有點抱負的男人,都不會願意去給人家當贅婿。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贅婿是不能考科舉的。

  顧深也好,王單也罷,都是以考科舉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的,一旦成為贅婿,就等於自絕前程。

  這就是王單反對張岊這個說法的理由。

  而張岊想了想,很快也明白了王單的用意,訕訕的舉酒,示意自己失言,自罰一杯。

  但,顧深卻突然的不說話了。

  因為顧深覺得吧,張岊說的話,也未必沒有道理。

  有一說一啊,雖然說在這個時代,女子十三歲嫁人是常態,但......十三歲,至少在顧深的概念里,還是有點下不去手。

  你要說是十六或者十八了,那顧深還能接受,可十三歲......放現代,才上初一啊。

  找這麼一個才過蘿莉期的孩子當老婆,良心上實在過意不去。

  相反,蘇錦兒今年已經二十了,如果按照顧深的想法來說的話,這個年紀正是跟自己般配的年紀。

  再一個,蘇錦兒給顧深留下的印象,那是真的很深刻。

  這是一個不需要自己去費心照顧的女人,她完全能依靠自己,活的更加精彩。

  以顧深對女強人的了解,顧深不認為蘇錦兒這個時候放出風聲來要招婿是出於自願,應該也是被那個流言所影響,生怕官家真的下了那麼一個詔書後,會導致蘇記布莊徹底破敗。

  畢竟,蘇家和顧家一樣,整個家裡就只剩下一根獨苗了,一旦被官府抓去蹲大牢的話,蘇記布莊沒人經營,很快就會被外人瓜分掉的。

  因此,顧深判斷,蘇錦兒招贅夫婿,恐怕也是無奈為之,她最擔心的,應該還是蘇記布莊的存亡。

  這樣的話,那顧深覺得,自己也不是不能跟蘇錦兒私下談談。

  當然,顧深是不可能入贅蘇家的,畢竟朝廷明文規定,贅婿不得參加科考。

  但是吧,顧深覺得,自己也不是沒有希望說服蘇錦兒嫁給自己。

  而這,就得感謝這個時代禮制和律法規定了。


  這個時代,是不存在什麼高額彩禮的問題的,決定男女雙方嫁娶的關鍵,只在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蘇家和顧家,如今當家做主的,就是蘇錦兒和顧深本人。

  顧深只需要按照六禮的流程上門提親,蘇錦兒本人願意,這個婚事也就成了。

  而六禮中,最貴的一樣的東西,大概就是大雁了......南方很少能找到大雁,而且兩家也不是官宦人家,沒那麼多講究,弄一對鴛鴦意思一下,也就夠了,根本花不了幾個錢。

  至於嫁妝方面......律法規定,女方的奩嫁是屬於女方自己的私有物,男方是無權插手過問的。

  也就是說,哪怕蘇錦兒把蘇記布莊作為奩嫁一起嫁到顧家,顧深對蘇記布莊,也不會有任何的所有權。

  那麼真正讓蘇錦兒會有所顧慮,不得不招贅夫婿的原因,大概就剩下一個了......繼承蘇家香火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這個時代的其他男人心裡,也許是底線,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但在顧深這邊,其實沒有那麼多的顧慮。

  兩個人婚後有了兩個孩子,一個姓顧,一個姓蘇,顧深表示一點壓力都沒有。

  所以......顧深覺得吧,搞不好還真的是良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