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如何審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73章 如何審案

  不出意外的是,這場早朝結束之後,整個朝堂上下,各種議論整個跟翻了天一樣。

  有些人覺得,劉隨太過莽撞,一意孤行,結果在殿上鬧出了這麼大一個笑話,實在是罪有應得。

  也有些人覺得,趙禎作為皇帝,如此嚇噓朝廷官員,實在是有些兒戲。

  當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認為,都是劉隨太過分了,鬧成這樣也是自作自受。

  應該說,這一點還是有些出乎趙禎的意料的。

  畢竟,在他一貫的印象當中,趙宋的大臣,向來有著極高的傲氣,時常自翊與天子共治天下。

  尤其是劉隨,還是一個久在御史台的老牌言官,這樣的一個人,差一點被當眾杖責。

  無論怎麼看,這都像是在文官們的雷區蹦迪。

  可結果,現如今不僅輿論一邊倒的指責劉隨莽撞氣盛,頂撞聖駕,少有的那些為他辯解的人,也都是私下議論,敢上奏替他說話的,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

  這屬實是有些不像這些文官們的風格。

  所以,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一頓不行就打好幾頓··

  如果從趙禎登基開始算起,陸陸續續的,從台諫合一,再到舍人院事件,林林總總算下來,這幫文官們,也算是被錘了好些次了。

  到了現在,這幫人總算是服帖了一些,站在趙禎的角度來看,也的確是不容易。

  不過,事情到此為止,卻還沒有結束。

  畢竟,雖然早朝上鬧得凶,但實際上來說,狄青彈劾的問題,卻並沒有解決。

  因此,等到過了一天之後,中書的一干宰執,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來到了紫宸殿。

  「臣等拜見陛下。」

  「平身吧。」

  趙禎坐在御座上,倒是沒有了前兩日的嚴厲之色,而是問道。

  「諸位中書宰執聯袂而來,可是有何要事?」

  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底下眾人對視一眼,隨後,王曾上前拱手道。

  「陛下,自前日早朝之後,右司諫劉隨因驚懼臥病在府,昨日,他呈上了請罪札子,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王曾並沒有直接提起狄青的事,而是選擇用劉隨來開頭。

  於是,趙禎拿過這份所謂的請罪札子,片刻之後,便抬起頭,笑道。

  「朕也沒說幾句重話,這劉隨就抱病不出,卻不知,是真的抱病,還是小個兩呢!

  話語的口氣輕鬆,帶著半開玩笑之意。

  但是,時至今日,誰也不敢對官家的態度有半點掉以輕心。

  當下,王曾小心開口,道。

  「回陛下,據說劉府昨日請了許多京城有名的醫者過去診斷,都說劉隨是真的驚懼過度,以致臥床不起,絕無對陛下心懷怨恨之意。」

  聞言,趙禎抬頭看了王曾一眼,倒是也沒有在這一點上繼續深究,而是問道。

  「這請罪札子當中,劉隨說自己狂悖犯上,御前失儀,自請貶謫出京,

  諸位卿家怎麼看?」

  這·—·

  在場眾人不由有些猶豫,一時之間,也摸不透這位官家到底是什麼想法從他們自己內心來說,自然是傾向於將劉隨貶謫出京的。

  畢竟,那天劉隨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讓王曾下不來台,也算是變相的落整個中書的面子。

  但問題在於,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怎麼讓官家滿意,才是最緊要的。

  「陛下,臣以為,這劉隨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行邀名買直之事,若不嚴懲,恐怕有損朝廷威嚴。」

  遲疑片刻,晏殊開口說道。

  若是放在以往,這種話說出來怕是要被外朝罵死,但是如今卻境況不同現在外間的輿論,基本上也並不站在劉隨的這一邊。

  更重要的是,鬧出了這樣的事,所有人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那就是,劉隨肯定不可能繼續在京城當中待下去了。

  貶謫出京,對於他來說,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然而,這話一出,魯宗道卻搖了搖頭,道。


  「劉隨在殿上的所作所為,固然有冒犯君顏,擾亂朝儀之嫌,但是,風聞言事本就是言官本職,如今並無證據證明,劉隨就是蓄意誣陷,邀名買直之說,也不過是猜測之言。」

  「陛下素重法度,常以此言訓誡群臣,此時若是重罰劉隨,臣恐此後朝堂之上,再無敢言之人。」

  話音落下,殿中不由有些安靜。

  顯然,前日的早朝,不僅僅是震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讓這些宰執大臣在趙禎面前謹慎了許多。

  然而,趙禎卻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當中一樣動怒,反而是點了點頭,道。

  「魯參政所言有理,凡事不可以臆測而下定論,朕那天所說邀名買直,

  不過是為了訓誡群臣舉的例子而已,當不得真,更不能以此為由,降責諫官。」

  說著話,他拿起面前的札子,想了想,讓旁邊的內侍遞迴到了王曾的面前。

  「這份請罪札子,駁回吧。』

  聞言,魯宗道鬆了口氣,但是,王曾看著重新回到自己眼前的札子,又抬頭看了趙禎一眼,似乎是想到了,片刻之後,方伸手將札子接過來,道。

  「臣明白了。」

  劉隨的事告一段落,王曾稍停片刻,也總算是提起了自己的來意。

  「陛下,劉隨彈劾開國伯狄青一事,如今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朝廷上下,都以為劉隨此舉有懷恨在心之嫌,但是,如魯參政所言,朝廷自有制度,既有言官彈劾,自當清查,以做交代。」

  「按理來說,禁軍將領之事,當歸殿前司管轄,但是,狄青身份特殊,

  有陛下親授爵位,又是上四軍都虞候。」

  「依制,上四軍獨立於三衙之外,而開國伯爵位,又視同正三品,故而,殿前司恐無權調查此案。」

  「所以,臣等今日前來覲見,想請陛下定奪,此事到底該如何處置。」

  王曾的話說的十分謹慎,但是,其話中的意思,卻已經很明顯了。

  狄青這樣級別的武官,三衙無權調查,那麼能調查的,其實也就剩下中書和樞密院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王曾等人是想,在宰執大臣當中選出一人來負責調查此事。

  趙禎對此心知肚明,不過,他卻並不打算就這麼輕易的順從中書之意。

  因此,沉吟片刻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

  「說來,這的確是個難題,朝廷多年以來,對於這被彈劾的官員,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官員,該如何調查,由誰來調查,確實缺乏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

  「今日借著此事,諸卿不妨議一議,此後若再有這等事情,該如何處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