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英國公府排筵
第256章 英國公府排筵
長孫無忌進入書房後,只見長孫詮靠躺在寬大的椅子上,整個人像被抽乾力氣一樣。
「怎麼樣,這萬年縣令沒那麼好當吧?」長孫無忌笑著問。
長孫詮坐直了身,苦笑道:「這縣令太難當了,我寧願回魯城縣當縣尉。」
長孫無忌走到椅子上坐下,道:「別喊累,那裴行儉也當過幾年長安縣令,
當的就挺好,你該向他學學。」
長孫詮軒眉揚了揚,道:「他當長安縣令的時候,城中可沒有大食使節團。」
長孫無忌眼角一跳:「大食使節團怎麼了?
D
長孫詮雙眉皺成了八字,道:「大兄有所不知,那些大食使節團的人,這段時間天天在長安城鬧事,事情不大也不小,因他們身份特殊,實在不好處理!」
長孫無忌眯著眼道:「他們這是故意的。」
「故意?」長孫詮一愣。
「他們這是逼著陛下見他們,出使外國的使節,倘若一直未受到召見,往往就會採用鬧事的法子,逼迫對方相見。」
長孫詮點點頭:「那就難怪他們經常無理取鬧了。」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響起。
長孫無忌過去開了門。
敲門的是家丁,說道:「阿郎,英國公府派人請您過去一趟。」
「知道了。」長孫無忌應了一聲。
長孫詮原本是來向長孫無忌請教應對大食使節的方法,得知對方有意為之,
也就準備告辭。
長孫無忌正要出門,便用馬車捎了他一程。
兩人在十字街分手後,馬車朝英國公府的方向而行。
李已命人在後堂備好酒席,準備招待祿東贊。
長孫無忌隨著一名家丁來到後堂,瞧見圓桌上已擺好果品酒。
李則坐在圓桌旁邊,悠閒的喝著茶,
「李兄,你不會是想排筵招待我吧?」長孫無忌笑道。
李笑道:「若是招待你,哪需費這般功夫。陛下下旨,讓我請祿東贊過府,待會陛下也會過來。」
長孫無忌微微一驚,道:「陛下也讓你請我了?」
「沒有。」
「那你請我來做什麼?」長孫無忌不悅道。
李抬了抬眼,道:「別裝糊塗,你該知道,陛下平白無故,怎會讓我來招待祿東贊?」
長安城中,對祿東贊最熟悉的便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眼下並無官職,無法作為大唐官員代表,與祿東贊談判。
皇帝想到上次在英國公府見到長孫無忌,故而將地點選在英國公府,意思再明顯不過。
長孫無忌自然能夠琢磨清皇帝的心思,只不過為防方一,才試探一番。
聽李如此說,不再多問,撿了個張椅子坐下。
沒過多久,李鎮來報,皇帝已微服來到府中。
兩人當即起身,前往迎駕,在穿堂遇到了李治。
李治瞧見長孫無忌後,果然沒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微笑道:「舅舅也在啊那最好不過,待會就由舅舅與李公,與祿東贊談判。
長孫無忌拱手道:「草民領旨。」
李心中一動,道:「陛下,那您———
李治道:「朕就裝作鴻臚寺的官員,旁聽就行了。」
李與長孫無忌對視一眼,拱手道:「是。』
一刻鐘後,祿東贊來到了李府,被李震帶到了後堂。
他目光在屋中一掃,發現屋內坐著三人,其中一人正是他當年來大唐時,負責接待他的長孫無忌。
祿東贊瞧見他後,微微一驚。
因吐番局勢惡化,他無力再打探長安消息,只聽說長孫無忌被關在昭陵,並不知他已脫困。
此人出現在這裡,令他有些始料未及。
長孫無忌已微笑著迎了過去,打趣道:「祿兄,多年不見,你是一點都不顯老啊。」
祿東贊很快定住心神,微笑道:「能再次見到長孫國舅,祿東贊不勝歡喜。
》
長孫無忌拉著他來到桌邊坐下,目光看了看李。
「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此間主人,英國公李。」
祿東贊恭敬的行了一個大唐揖禮,道:「久仰李公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李拱手笑道:「李某也早想見見祿大相了。』
長孫無忌又看向李治。
「這位是鴻臚寺李少卿,奉天子之命,協助李公,與貴國商談戰後事宜。」
祿東贊看了李治一眼,拱手道:「見過李少卿。」
李治拱手還禮,一板一眼的道:「祿外使有禮了。」
李伸手請祿東贊落座後,便拍了拍手,李府下人開始上菜。
李舉杯笑道:「這次會談,算是半私半公,祿相有什麼話,盡可以說,有什麼想法,也都可以談。」
祿東贊心中凝重。
對方說的輕鬆,然而連長孫無忌都請了出來,可見這次商談,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談話。
若是談的不好,大唐未必還會再給他第二次機會。
戰場上既然失敗了,
「談判桌上自然要承受更多屈辱。
祿東贊早有心理準備,深吸一口氣,道:「大唐乃天下共主,吐蕃一直忠心臣服,當年王玄策被天竺人搶奪貢品,吐蕃積極響應號召,幫助擊敗天竺,奪回貢品.
李打斷道:「當年響應大唐的是貴國先贊普,他死後,貴國似乎就不再臣服大唐了。」
祿東贊道:「先贊普逝,小贊普幼小,朝政不穩,當時我吐蕃只顧穩定局面,斷了幾年朝貢,絕無脫離大唐之心。」
李淡淡道:「那你們為何無視本朝警告,一意吞併吐谷渾?」
祿東讚嘆道:「我吐蕃崛起時間太短,雖眼下強於吐谷渾,然吐谷渾是百年強國,我們擔心他們恢復元氣後,攻打吐蕃,故而先下手為強!」
李勒道:「我大唐皇帝的命令,你們也根本不在意,是嗎?」
祿東贊道:「此事關乎吐蕃生存危機,故而吐蕃無法奉詔,確實有罪,願接受天子懲罰。」
長孫無忌笑道:「祿兄,現在已經沒有吐蕃了。」
祿東贊沉聲道:「大唐乃仁義之邦,故得各國信服,祿某相信大唐不會無故占我吐蕃領土!」
長孫無忌淡淡道:「那你吐蕃又為何無故侵占蘇毗領土?」
祿東贊道:「蘇毗女王昏庸無道,民不聊生,蘇毗大臣請求我吐蕃發兵拯救,先贊普這才出兵占據蘇毗。戰後,依然讓蘇毗人治理蘇毗。」
長孫無忌看了祿東贊一眼,道:「祿兄,你知道天子為何以這種半私人宴會,與你商談嗎?」
祿東贊道:「正要請教。」
長孫無忌冷冷道:「就是不想浪費時間,跟你說那些虛話套話。你也不必用仁義道德束縛我們,我們不吃那一套。」
祿東贊心中一沉,道:「長孫國舅,我有一個問題想問您。」
「請問。」
祿東讚揚了揚眉,道:「倘若我吐蕃歸附大食,你們還有幾成把握,收回噶爾城以北地區?
長孫無忌目光閃動,沉吟不語。
祿東贊接著道:「我吐番被大唐打敗,無數勇士死在大唐手中,按理來說,
我們該歸附大食,相信他們會開出更優厚的條件。」
這話不錯,眼下吐蕃局勢,大唐占優。
吐番若是投向大食一邊,大食必定喜出望外,開出的價碼,肯定比大唐更好。
長孫無忌道:「那你為何來長安?」
祿東贊道:「因為吐蕃臣服過大唐,吐蕃子民對大唐更為親近。貴國的文成公主,在吐蕃享有崇高地位,我們尊崇大唐文化,渴慕向大唐學習,所以願繼續臣服大唐。」
長孫無忌聽完後,笑道:「還因為你們不願信奉大食人的宗教吧?」
祿東讚嘆道:、「不錯,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希望您相信,吐蕃這次是真心歸附!」
長孫無忌端起茶杯,趁著喝茶之際,警了李治一眼。
李治知道他是等自己表態,便道:「你們準備如何歸降?」
祿東贊毫不遲疑道:「只要讓我們返回雅隆河谷,我們願劃入大唐領土,設立都督府、州縣皆可。只有一個要求,讓贊普繼續擔任首領。」
李治忽然道:「等唐軍撤走,你們恢復元氣,又如何保證不會繼續吞併周圍部落?」
祿東贊道:「我吐蕃只剩下一小塊地區,若再起戰事,不必大唐出兵,蘇毗、象雄等聯手,也可消滅我等。」
李治低頭吃菜,沒有再說什麼。
長孫無忌笑道:「祿兄,你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我們會轉達陛下,你且等消息吧。」
一頓宴很快吃完,祿東贊告辭離去。
李治目光從長孫無忌和李身上掃過,
「兩位覺得祿東贊的條件如何?」
李捻須道:「聽起來不錯,不過祿東贊此人,心機深沉,臣總覺得他另有目的。」
李治見長孫無忌靜默不語,問:「舅舅,您的看法呢?」
長孫無忌道:「陛下,祿東贊一定有其他目的,這是肯定的。」
「何以見得?」
長孫無忌道:「他在見到臣的一瞬間,眼神中露出一絲慌亂之色。他並未想到我會在這裡,那一瞬間,才是他真實的態度。」
李治皺眉道:「朕不明白,眼下局面下,他還能耍弄什麼詭計?」
一時間,屋中陷入沉默。
眼下局面下,祿東贊人在長安,吐蕃軍隊在天竺,已經沒有多少操作的空間李治想了想,道:「朕已經讓皇后去見文成公主了,也許能有些收穫吧。」
長孫無忌聽到「文成公主」四個字,目光閃動,似乎想到什麼,話到嘴邊,
卻沒有說出口。
「兩位可以再研究一下祿東贊的心思,朕先回宮了。」李治站起身,擺了擺手,邁步離開。
「臣(草民)恭送陛下。」兩人送到門口。
李治離開英國公府後,徑直回到皇宮。
剛進立政殿,便見武媚娘在屋中候著自己,桌上還放著藥膳。
長孫無忌進入書房後,只見長孫詮靠躺在寬大的椅子上,整個人像被抽乾力氣一樣。
「怎麼樣,這萬年縣令沒那麼好當吧?」長孫無忌笑著問。
長孫詮坐直了身,苦笑道:「這縣令太難當了,我寧願回魯城縣當縣尉。」
長孫無忌走到椅子上坐下,道:「別喊累,那裴行儉也當過幾年長安縣令,
當的就挺好,你該向他學學。」
長孫詮軒眉揚了揚,道:「他當長安縣令的時候,城中可沒有大食使節團。」
長孫無忌眼角一跳:「大食使節團怎麼了?
D
長孫詮雙眉皺成了八字,道:「大兄有所不知,那些大食使節團的人,這段時間天天在長安城鬧事,事情不大也不小,因他們身份特殊,實在不好處理!」
長孫無忌眯著眼道:「他們這是故意的。」
「故意?」長孫詮一愣。
「他們這是逼著陛下見他們,出使外國的使節,倘若一直未受到召見,往往就會採用鬧事的法子,逼迫對方相見。」
長孫詮點點頭:「那就難怪他們經常無理取鬧了。」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響起。
長孫無忌過去開了門。
敲門的是家丁,說道:「阿郎,英國公府派人請您過去一趟。」
「知道了。」長孫無忌應了一聲。
長孫詮原本是來向長孫無忌請教應對大食使節的方法,得知對方有意為之,
也就準備告辭。
長孫無忌正要出門,便用馬車捎了他一程。
兩人在十字街分手後,馬車朝英國公府的方向而行。
李已命人在後堂備好酒席,準備招待祿東贊。
長孫無忌隨著一名家丁來到後堂,瞧見圓桌上已擺好果品酒。
李則坐在圓桌旁邊,悠閒的喝著茶,
「李兄,你不會是想排筵招待我吧?」長孫無忌笑道。
李笑道:「若是招待你,哪需費這般功夫。陛下下旨,讓我請祿東贊過府,待會陛下也會過來。」
長孫無忌微微一驚,道:「陛下也讓你請我了?」
「沒有。」
「那你請我來做什麼?」長孫無忌不悅道。
李抬了抬眼,道:「別裝糊塗,你該知道,陛下平白無故,怎會讓我來招待祿東贊?」
長安城中,對祿東贊最熟悉的便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眼下並無官職,無法作為大唐官員代表,與祿東贊談判。
皇帝想到上次在英國公府見到長孫無忌,故而將地點選在英國公府,意思再明顯不過。
長孫無忌自然能夠琢磨清皇帝的心思,只不過為防方一,才試探一番。
聽李如此說,不再多問,撿了個張椅子坐下。
沒過多久,李鎮來報,皇帝已微服來到府中。
兩人當即起身,前往迎駕,在穿堂遇到了李治。
李治瞧見長孫無忌後,果然沒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微笑道:「舅舅也在啊那最好不過,待會就由舅舅與李公,與祿東贊談判。
長孫無忌拱手道:「草民領旨。」
李心中一動,道:「陛下,那您———
李治道:「朕就裝作鴻臚寺的官員,旁聽就行了。」
李與長孫無忌對視一眼,拱手道:「是。』
一刻鐘後,祿東贊來到了李府,被李震帶到了後堂。
他目光在屋中一掃,發現屋內坐著三人,其中一人正是他當年來大唐時,負責接待他的長孫無忌。
祿東贊瞧見他後,微微一驚。
因吐番局勢惡化,他無力再打探長安消息,只聽說長孫無忌被關在昭陵,並不知他已脫困。
此人出現在這裡,令他有些始料未及。
長孫無忌已微笑著迎了過去,打趣道:「祿兄,多年不見,你是一點都不顯老啊。」
祿東贊很快定住心神,微笑道:「能再次見到長孫國舅,祿東贊不勝歡喜。
》
長孫無忌拉著他來到桌邊坐下,目光看了看李。
「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此間主人,英國公李。」
祿東贊恭敬的行了一個大唐揖禮,道:「久仰李公大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李拱手笑道:「李某也早想見見祿大相了。』
長孫無忌又看向李治。
「這位是鴻臚寺李少卿,奉天子之命,協助李公,與貴國商談戰後事宜。」
祿東贊看了李治一眼,拱手道:「見過李少卿。」
李治拱手還禮,一板一眼的道:「祿外使有禮了。」
李伸手請祿東贊落座後,便拍了拍手,李府下人開始上菜。
李舉杯笑道:「這次會談,算是半私半公,祿相有什麼話,盡可以說,有什麼想法,也都可以談。」
祿東贊心中凝重。
對方說的輕鬆,然而連長孫無忌都請了出來,可見這次商談,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談話。
若是談的不好,大唐未必還會再給他第二次機會。
戰場上既然失敗了,
「談判桌上自然要承受更多屈辱。
祿東贊早有心理準備,深吸一口氣,道:「大唐乃天下共主,吐蕃一直忠心臣服,當年王玄策被天竺人搶奪貢品,吐蕃積極響應號召,幫助擊敗天竺,奪回貢品.
李打斷道:「當年響應大唐的是貴國先贊普,他死後,貴國似乎就不再臣服大唐了。」
祿東贊道:「先贊普逝,小贊普幼小,朝政不穩,當時我吐蕃只顧穩定局面,斷了幾年朝貢,絕無脫離大唐之心。」
李淡淡道:「那你們為何無視本朝警告,一意吞併吐谷渾?」
祿東讚嘆道:「我吐蕃崛起時間太短,雖眼下強於吐谷渾,然吐谷渾是百年強國,我們擔心他們恢復元氣後,攻打吐蕃,故而先下手為強!」
李勒道:「我大唐皇帝的命令,你們也根本不在意,是嗎?」
祿東贊道:「此事關乎吐蕃生存危機,故而吐蕃無法奉詔,確實有罪,願接受天子懲罰。」
長孫無忌笑道:「祿兄,現在已經沒有吐蕃了。」
祿東贊沉聲道:「大唐乃仁義之邦,故得各國信服,祿某相信大唐不會無故占我吐蕃領土!」
長孫無忌淡淡道:「那你吐蕃又為何無故侵占蘇毗領土?」
祿東贊道:「蘇毗女王昏庸無道,民不聊生,蘇毗大臣請求我吐蕃發兵拯救,先贊普這才出兵占據蘇毗。戰後,依然讓蘇毗人治理蘇毗。」
長孫無忌看了祿東贊一眼,道:「祿兄,你知道天子為何以這種半私人宴會,與你商談嗎?」
祿東贊道:「正要請教。」
長孫無忌冷冷道:「就是不想浪費時間,跟你說那些虛話套話。你也不必用仁義道德束縛我們,我們不吃那一套。」
祿東贊心中一沉,道:「長孫國舅,我有一個問題想問您。」
「請問。」
祿東讚揚了揚眉,道:「倘若我吐蕃歸附大食,你們還有幾成把握,收回噶爾城以北地區?
長孫無忌目光閃動,沉吟不語。
祿東贊接著道:「我吐番被大唐打敗,無數勇士死在大唐手中,按理來說,
我們該歸附大食,相信他們會開出更優厚的條件。」
這話不錯,眼下吐蕃局勢,大唐占優。
吐番若是投向大食一邊,大食必定喜出望外,開出的價碼,肯定比大唐更好。
長孫無忌道:「那你為何來長安?」
祿東贊道:「因為吐蕃臣服過大唐,吐蕃子民對大唐更為親近。貴國的文成公主,在吐蕃享有崇高地位,我們尊崇大唐文化,渴慕向大唐學習,所以願繼續臣服大唐。」
長孫無忌聽完後,笑道:「還因為你們不願信奉大食人的宗教吧?」
祿東讚嘆道:、「不錯,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希望您相信,吐蕃這次是真心歸附!」
長孫無忌端起茶杯,趁著喝茶之際,警了李治一眼。
李治知道他是等自己表態,便道:「你們準備如何歸降?」
祿東贊毫不遲疑道:「只要讓我們返回雅隆河谷,我們願劃入大唐領土,設立都督府、州縣皆可。只有一個要求,讓贊普繼續擔任首領。」
李治忽然道:「等唐軍撤走,你們恢復元氣,又如何保證不會繼續吞併周圍部落?」
祿東贊道:「我吐蕃只剩下一小塊地區,若再起戰事,不必大唐出兵,蘇毗、象雄等聯手,也可消滅我等。」
李治低頭吃菜,沒有再說什麼。
長孫無忌笑道:「祿兄,你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我們會轉達陛下,你且等消息吧。」
一頓宴很快吃完,祿東贊告辭離去。
李治目光從長孫無忌和李身上掃過,
「兩位覺得祿東贊的條件如何?」
李捻須道:「聽起來不錯,不過祿東贊此人,心機深沉,臣總覺得他另有目的。」
李治見長孫無忌靜默不語,問:「舅舅,您的看法呢?」
長孫無忌道:「陛下,祿東贊一定有其他目的,這是肯定的。」
「何以見得?」
長孫無忌道:「他在見到臣的一瞬間,眼神中露出一絲慌亂之色。他並未想到我會在這裡,那一瞬間,才是他真實的態度。」
李治皺眉道:「朕不明白,眼下局面下,他還能耍弄什麼詭計?」
一時間,屋中陷入沉默。
眼下局面下,祿東贊人在長安,吐蕃軍隊在天竺,已經沒有多少操作的空間李治想了想,道:「朕已經讓皇后去見文成公主了,也許能有些收穫吧。」
長孫無忌聽到「文成公主」四個字,目光閃動,似乎想到什麼,話到嘴邊,
卻沒有說出口。
「兩位可以再研究一下祿東贊的心思,朕先回宮了。」李治站起身,擺了擺手,邁步離開。
「臣(草民)恭送陛下。」兩人送到門口。
李治離開英國公府後,徑直回到皇宮。
剛進立政殿,便見武媚娘在屋中候著自己,桌上還放著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