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武皇后與文成公主的交鋒
第255章 武皇后與文成公主的交鋒
三月十五的朔望朝,李治下旨,在西羌原吐蕃之地,設立昆藏都護府。
薛仁貴被任命為大都護,下設九都督府,三十六州。
在這次的朝會上,羈摩州也被取消,全部改為正州。
到了三月下旬,陸陸續續有吐蕃消息傳來。
雖然蘇毗、象雄、發羌等部落歸附了大唐,依然有很多部落開始叛亂。
叛亂已被薛仁貴、蘇定方平定,然而吐蕃的局勢,卻並不樂觀。
便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吐蕃使節團來到了長安,來的不僅有祿東贊,還有文成公主。
李治並未接見他們,只命人將吐番人安置在鴻臚寺。
他其實對祿東贊和文成公主都很好奇,打算親自見二人一面。
不過眼下局勢下,兩人很可能是為保全吐蕃而來,故而先晾晾他們,消磨他們的意志,再見不遲。
吐蕃使節團進入長安後的第三天,大食使節團也來了。
卑路斯進入內領府後,提供了很多大食消息。
李治也終於知道,波斯人為何要刺殺大食使節團。
大食和唐朝不同,他們以宗教立國,國王稱為哈里發,意為代理者,行政機構並不複雜,以都城為宗教聖地,每占領一個地方,便設立一個總督來統治。
這樣做的好處是擴張速度很快,壞處也很明顯,總督權力過大,容易威脅到哈里發的權力。
比如現在,大食國的波斯總督穆阿維葉,就已經尾大不掉。
穆阿維葉不僅是波斯總督,也是另一處地區的總督,其實力已經超過了聖地的哈里發。
原本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幾乎已快內戰,後來雙方談判之後,決定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穆阿維葉負責東征,哈里發則負責向西擴張,矛盾暫時得到緩解。
正因如此,大唐需要面對的是穆阿維葉控制的大食軍隊,並非整個大食。
這次出使唐朝的大食使節,正是穆阿維葉的弟弟伊本,是穆阿維葉的左膀右臂。
通過這些情報,李治也大致摸清了大食人的想法。
他們派伊本來大唐,可見對這次談判的重視,這也側面說明,大食人並不願跟大唐打仗。
大食人的使節團非常龐大,幾乎快有一千人了,他們顯然想通過這種方式,
顯示自己的強大。
然而知道大食虛實的李治,已從中瞧出幾分外強中乾。
李治也不急著見大食人,同樣把他們晾在一邊,
這日上午,李治處理完政務後,朝王伏勝道:「吐蕃使節團已來幾天了?」
王伏勝道:「回陛下,已有十二天了。」
李治問道:「祿東贊這些天都在做什麼?」
王伏勝道:「此人倒沉得住氣,向鴻臚寺官員要了些書籍,整日待在屋中看書,並不外出。」
李治站起身,道:「也是時候和他見一面了,你給英國公傳一道旨意,讓他下午請祿東贊過府一趟。」
「是。」王伏勝應諾一聲,前往內侍監,找了名侍御史傳旨。
當他回到甘露殿時,李治已經離開了大殿,一問之下,才知皇后把皇帝請去了立政殿。
王伏勝快步小跑,在立政門追上了李治。
立政殿外,武媚娘早已帶著宮人迎駕,隨同迎駕的還有李賢。
李治進入殿內,抱著李賢在榻上坐下,朝武媚娘看了過去。
「媚娘,找朕何事?」
武媚娘眸光凝注在李賢身上,道:「陛下,賢兒已快四歲,您看是不是該讓他去崇文館了?」
李治平日太過忙碌,孩子又多,顧不到每個孩子,此時看向李賢,才發現他確實長大了不少。
「賢兒,現在讓你去崇文館,你可願意?」
李賢嘻嘻一笑,道:「孩兒早就想去了,是母親不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是你平日不用功,學問比你五兄三歲時,可差得遠了。」
李賢爭辯道:「是母親沒有認真教,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也不讓我問!
+
武媚娘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這裡,肯定就要訓斥李賢一頓。
她這個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聽她講學時,總愛插嘴,讓他把問題留到講完後再問,等講完時,他便說忘記了。
武媚娘實在對他沒了耐心,這才決定把他趕到崇文館,眼不見為盡。
李治正色道:「賢兒,你如今也長大了,以後去了崇文館,可要聽學士的話,若敢頑皮,父親可是要懲罰你的。」
李賢忙點著小腦袋,道:「孩兒一定聽話。」
武媚娘見兒子在丈夫面前賣乖,眼角又跳動了幾下,微微側過頭去。
「賢兒,你去玩兒吧,我和你母親說幾句話。」李治摸了摸李賢的腦袋。
李賢「哦」了一聲,從李治身上滑下來,蹦跳跳離開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麼事要和妾身說嗎?」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聽說吐蕃使節來了長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隨同在使節團中,你可認識她?」
文成公主雖然是松贊干布的王后,出嫁時卻只有十六歲,年齡比武媚娘還小一歲。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聽說過她,不過對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宮中,見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閃動間,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類似,然而她的處境文比弘化公主尷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贊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夾在兩國之中,處境可想而知。
李治應該是想見她一面,又擔心她成為吐蕃人的喉舌,替對方求情。
故而讓武媚娘先探探風,問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決定是否見她。
「妾身稍後就差人請她入宮,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見面,朕也去和祿東贊見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節團過來,到底有何用意!」
文成公主離開大唐已有快二十年,一切已經物是人非,太宗皇帝已逝,新天子即位。
她的父親李道宗也因為房遺愛謀反案,流放象州,病死途中。
文成公主站在窗外,目光越過鴻臚寺一座座建築,望向長安城的方向。
只可惜視線被城牆所阻,無法看到朱雀門外的橫街。
她身在吐蕃時,無數個日夜,遙望著長安方向,緬懷著這片故土。
如今已回到長安,卻依然有如關在牢籠之中,無法瞧見長安街景,這是何等可悲之事!
正當她幽幽傷感時,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甲木薩,祿東贊求見。」
文成公主轉過身,走到床榻上坐下,深吸一口氣,道:「大相請進來吧。」
「吱呀」一聲,祿東贊推門而入,先看了一眼窗戶方向,這才將目光轉向文成公主。
「甲木薩,大唐皇后派人傳旨,請你入宮一趟。」
文成公主低聲道:「我知道了,請您出去一下,我更衣後,便會入宮見皇后號祿東贊凝視著她,道:「請容我說兩句話。」
「您說吧。」文成公主依然低著頭。
祿東贊緩緩道:「大唐皇帝死後,無子嬪妃們都要住進寺廟,痛苦的過完後半生。您是知道的吧?」
文成公主點點頭。
「然而先贊普死後,您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新贊普、大臣還有吐蕃子民,是怎樣對待您的,您還記得嗎?」
文成公主手指抓緊裙擺,低聲道:「你們依然對我很好,讓我住在王宮裡。
我不會忘記。」
祿東贊道:「吐蕃子民們真心敬仰著您,如今他們遇到巨大危機,只有您能救他們。」
文成公主沉默了一會,道:「這些話,您在路上已說過一次,我的回答還是一樣,我不會有負吐蕃子民。」
祿東贊行了一個吐蕃禮節:「那就拜託您了。」
文成公主換好衣服後,坐上一輛馬車,朝著太極宮而去。
來到長樂門後,下車步行,接連穿過幾道宮門,來到立政殿外。
進殿之後,只見一名氣質高貴的女子高坐鳳榻,紫裙鳳冠,面色威嚴,顯然是大唐皇后。
「妾身李景秀,拜見皇后殿下。」文成公主低頭下拜。
武媚娘默默打量著她。
只見她容貌上等,氣色照人,身上帶著一股溫文爾雅的氣質,和徐槿有幾分相似。
「公主不必多禮,玉屏,快扶公主坐下吧。」武媚娘面帶微笑。
文成公主落座之後,這才抬頭仔細看了武媚娘一眼,心中也暗暗驚嘆她的美貌。
來長安前,祿東贊便將唐朝皇帝和皇后的情況跟她說明。
她對武媚娘很了解,伸出一隻手,撫摸著手腕上的一串佛珠。
武媚娘目光閃了閃:「公主也禮佛嗎?」
文成公主輕輕道:「生活在吐蕃的大多數人,都尊仰佛教,喜愛和平,厭惡戰爭。」
武媚娘笑道:「是嗎,如此說來,那些被吐蕃吞併的國家,也都是欽慕佛教,主動併入吐蕃?」
文成公主吃了一驚,未想到這位皇后詞鋒如此尖銳。
她沉默了一會,道:「縱然大部分人想要和平安寧的生活,可國家的決策,
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他們為滿足欲望,不會顧及普通人的想法。」
武媚娘凜然道:「戰場上與我大唐軍隊斯殺之人,便是你口中那些愛好和平之人。」
文成公主嘆道:「他們也是身不由己。」
「無論是不是本意,既然選擇上了戰場,就要付出代價。」武媚娘冷然道。
文成公主長嘆道:「他們中很多人,已付出生命代價。如今戰事已結束,能否讓吐蕃恢復安寧呢?」
武媚娘微笑道:「我大唐王師前往吐蕃,就是為了帶給吐蕃百姓安寧的生活。」
文成公主抬起頭,道:「殿下,還有近十萬的吐蕃子民,流落天竺,他們在吐蕃都有父兄姐妹,若不能返回吐蕃,何談安寧?」
武媚娘淡淡道:「只要他們歸附大唐,陛下自會允許他們返回吐蕃。」
文成公主道:「我們這次來到長安,就是為了歸附大唐!」
武媚娘盯著她:「也有條件吧?
1
文成公主有些害怕她的眼神,又低下了頭。
「吐蕃只有一個條件,希望能回到原來的地區生活。」
武媚娘道:「原來地區?」
文成公主答道:「雅隆河谷地區,也就是第一代贊普建立吐蕃時的領土,只要將這片土地劃給吐蕃,吐蕃願歸於大唐統治。」
武媚娘搖了搖頭:「公主,你想的太天真了,如果大唐答應你的條件,用不了多久,吐蕃重新壯大,又會反叛。」
文成公主緊緊捏著手指,低聲道:「我、我知道。」
「你知道?」武媚娘第一次露出訝色。
文成公主道:「雖然祿東贊想要瞞我,但我也並非木雕泥塑,知道他想先回到雅隆地區,恢復元氣,將來再奪回其他領土。」
武媚娘皺眉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文成公主低聲道:「來長安的路上,某天夜裡,祿東贊在河邊與一名心腹交談,我無意中聽到了。」
武媚娘用審視的目光,仔細觀察她的表情,過了好半響,問道:「你知道自己說出這些話,意味著什麼嗎?」
文成公主咬牙道:「意味著背叛。」
「那你為何要告訴我?
1
文成公主抬起頭,頭一次直視著武媚娘的眼晴,一字字道:「我是嫁到吐蕃的大唐公主,我的使命是為兩國實現和平,這才是我生命的意義,只有這一點,
是我絕不能背叛的!」
武媚娘愜了愜,與她對視半響,目光柔和了些,道:「你是一個可敬的公主,我會將你的話,全部轉告陛下。」
文成公主眼圈紅了紅,朝武媚娘行了一個大唐禮節,轉身離去。
武媚娘側靠在鳳榻上,單手支頤,望著她逐漸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思索之色。
三月十五的朔望朝,李治下旨,在西羌原吐蕃之地,設立昆藏都護府。
薛仁貴被任命為大都護,下設九都督府,三十六州。
在這次的朝會上,羈摩州也被取消,全部改為正州。
到了三月下旬,陸陸續續有吐蕃消息傳來。
雖然蘇毗、象雄、發羌等部落歸附了大唐,依然有很多部落開始叛亂。
叛亂已被薛仁貴、蘇定方平定,然而吐蕃的局勢,卻並不樂觀。
便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吐蕃使節團來到了長安,來的不僅有祿東贊,還有文成公主。
李治並未接見他們,只命人將吐番人安置在鴻臚寺。
他其實對祿東贊和文成公主都很好奇,打算親自見二人一面。
不過眼下局勢下,兩人很可能是為保全吐蕃而來,故而先晾晾他們,消磨他們的意志,再見不遲。
吐蕃使節團進入長安後的第三天,大食使節團也來了。
卑路斯進入內領府後,提供了很多大食消息。
李治也終於知道,波斯人為何要刺殺大食使節團。
大食和唐朝不同,他們以宗教立國,國王稱為哈里發,意為代理者,行政機構並不複雜,以都城為宗教聖地,每占領一個地方,便設立一個總督來統治。
這樣做的好處是擴張速度很快,壞處也很明顯,總督權力過大,容易威脅到哈里發的權力。
比如現在,大食國的波斯總督穆阿維葉,就已經尾大不掉。
穆阿維葉不僅是波斯總督,也是另一處地區的總督,其實力已經超過了聖地的哈里發。
原本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幾乎已快內戰,後來雙方談判之後,決定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
穆阿維葉負責東征,哈里發則負責向西擴張,矛盾暫時得到緩解。
正因如此,大唐需要面對的是穆阿維葉控制的大食軍隊,並非整個大食。
這次出使唐朝的大食使節,正是穆阿維葉的弟弟伊本,是穆阿維葉的左膀右臂。
通過這些情報,李治也大致摸清了大食人的想法。
他們派伊本來大唐,可見對這次談判的重視,這也側面說明,大食人並不願跟大唐打仗。
大食人的使節團非常龐大,幾乎快有一千人了,他們顯然想通過這種方式,
顯示自己的強大。
然而知道大食虛實的李治,已從中瞧出幾分外強中乾。
李治也不急著見大食人,同樣把他們晾在一邊,
這日上午,李治處理完政務後,朝王伏勝道:「吐蕃使節團已來幾天了?」
王伏勝道:「回陛下,已有十二天了。」
李治問道:「祿東贊這些天都在做什麼?」
王伏勝道:「此人倒沉得住氣,向鴻臚寺官員要了些書籍,整日待在屋中看書,並不外出。」
李治站起身,道:「也是時候和他見一面了,你給英國公傳一道旨意,讓他下午請祿東贊過府一趟。」
「是。」王伏勝應諾一聲,前往內侍監,找了名侍御史傳旨。
當他回到甘露殿時,李治已經離開了大殿,一問之下,才知皇后把皇帝請去了立政殿。
王伏勝快步小跑,在立政門追上了李治。
立政殿外,武媚娘早已帶著宮人迎駕,隨同迎駕的還有李賢。
李治進入殿內,抱著李賢在榻上坐下,朝武媚娘看了過去。
「媚娘,找朕何事?」
武媚娘眸光凝注在李賢身上,道:「陛下,賢兒已快四歲,您看是不是該讓他去崇文館了?」
李治平日太過忙碌,孩子又多,顧不到每個孩子,此時看向李賢,才發現他確實長大了不少。
「賢兒,現在讓你去崇文館,你可願意?」
李賢嘻嘻一笑,道:「孩兒早就想去了,是母親不讓。」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是你平日不用功,學問比你五兄三歲時,可差得遠了。」
李賢爭辯道:「是母親沒有認真教,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你也不讓我問!
+
武媚娘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這裡,肯定就要訓斥李賢一頓。
她這個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聽她講學時,總愛插嘴,讓他把問題留到講完後再問,等講完時,他便說忘記了。
武媚娘實在對他沒了耐心,這才決定把他趕到崇文館,眼不見為盡。
李治正色道:「賢兒,你如今也長大了,以後去了崇文館,可要聽學士的話,若敢頑皮,父親可是要懲罰你的。」
李賢忙點著小腦袋,道:「孩兒一定聽話。」
武媚娘見兒子在丈夫面前賣乖,眼角又跳動了幾下,微微側過頭去。
「賢兒,你去玩兒吧,我和你母親說幾句話。」李治摸了摸李賢的腦袋。
李賢「哦」了一聲,從李治身上滑下來,蹦跳跳離開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麼事要和妾身說嗎?」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聽說吐蕃使節來了長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隨同在使節團中,你可認識她?」
文成公主雖然是松贊干布的王后,出嫁時卻只有十六歲,年齡比武媚娘還小一歲。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聽說過她,不過對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宮中,見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閃動間,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類似,然而她的處境文比弘化公主尷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贊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夾在兩國之中,處境可想而知。
李治應該是想見她一面,又擔心她成為吐蕃人的喉舌,替對方求情。
故而讓武媚娘先探探風,問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決定是否見她。
「妾身稍後就差人請她入宮,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見面,朕也去和祿東贊見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節團過來,到底有何用意!」
文成公主離開大唐已有快二十年,一切已經物是人非,太宗皇帝已逝,新天子即位。
她的父親李道宗也因為房遺愛謀反案,流放象州,病死途中。
文成公主站在窗外,目光越過鴻臚寺一座座建築,望向長安城的方向。
只可惜視線被城牆所阻,無法看到朱雀門外的橫街。
她身在吐蕃時,無數個日夜,遙望著長安方向,緬懷著這片故土。
如今已回到長安,卻依然有如關在牢籠之中,無法瞧見長安街景,這是何等可悲之事!
正當她幽幽傷感時,門外傳來一道聲音。
「甲木薩,祿東贊求見。」
文成公主轉過身,走到床榻上坐下,深吸一口氣,道:「大相請進來吧。」
「吱呀」一聲,祿東贊推門而入,先看了一眼窗戶方向,這才將目光轉向文成公主。
「甲木薩,大唐皇后派人傳旨,請你入宮一趟。」
文成公主低聲道:「我知道了,請您出去一下,我更衣後,便會入宮見皇后號祿東贊凝視著她,道:「請容我說兩句話。」
「您說吧。」文成公主依然低著頭。
祿東贊緩緩道:「大唐皇帝死後,無子嬪妃們都要住進寺廟,痛苦的過完後半生。您是知道的吧?」
文成公主點點頭。
「然而先贊普死後,您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新贊普、大臣還有吐蕃子民,是怎樣對待您的,您還記得嗎?」
文成公主手指抓緊裙擺,低聲道:「你們依然對我很好,讓我住在王宮裡。
我不會忘記。」
祿東贊道:「吐蕃子民們真心敬仰著您,如今他們遇到巨大危機,只有您能救他們。」
文成公主沉默了一會,道:「這些話,您在路上已說過一次,我的回答還是一樣,我不會有負吐蕃子民。」
祿東贊行了一個吐蕃禮節:「那就拜託您了。」
文成公主換好衣服後,坐上一輛馬車,朝著太極宮而去。
來到長樂門後,下車步行,接連穿過幾道宮門,來到立政殿外。
進殿之後,只見一名氣質高貴的女子高坐鳳榻,紫裙鳳冠,面色威嚴,顯然是大唐皇后。
「妾身李景秀,拜見皇后殿下。」文成公主低頭下拜。
武媚娘默默打量著她。
只見她容貌上等,氣色照人,身上帶著一股溫文爾雅的氣質,和徐槿有幾分相似。
「公主不必多禮,玉屏,快扶公主坐下吧。」武媚娘面帶微笑。
文成公主落座之後,這才抬頭仔細看了武媚娘一眼,心中也暗暗驚嘆她的美貌。
來長安前,祿東贊便將唐朝皇帝和皇后的情況跟她說明。
她對武媚娘很了解,伸出一隻手,撫摸著手腕上的一串佛珠。
武媚娘目光閃了閃:「公主也禮佛嗎?」
文成公主輕輕道:「生活在吐蕃的大多數人,都尊仰佛教,喜愛和平,厭惡戰爭。」
武媚娘笑道:「是嗎,如此說來,那些被吐蕃吞併的國家,也都是欽慕佛教,主動併入吐蕃?」
文成公主吃了一驚,未想到這位皇后詞鋒如此尖銳。
她沉默了一會,道:「縱然大部分人想要和平安寧的生活,可國家的決策,
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他們為滿足欲望,不會顧及普通人的想法。」
武媚娘凜然道:「戰場上與我大唐軍隊斯殺之人,便是你口中那些愛好和平之人。」
文成公主嘆道:「他們也是身不由己。」
「無論是不是本意,既然選擇上了戰場,就要付出代價。」武媚娘冷然道。
文成公主長嘆道:「他們中很多人,已付出生命代價。如今戰事已結束,能否讓吐蕃恢復安寧呢?」
武媚娘微笑道:「我大唐王師前往吐蕃,就是為了帶給吐蕃百姓安寧的生活。」
文成公主抬起頭,道:「殿下,還有近十萬的吐蕃子民,流落天竺,他們在吐蕃都有父兄姐妹,若不能返回吐蕃,何談安寧?」
武媚娘淡淡道:「只要他們歸附大唐,陛下自會允許他們返回吐蕃。」
文成公主道:「我們這次來到長安,就是為了歸附大唐!」
武媚娘盯著她:「也有條件吧?
1
文成公主有些害怕她的眼神,又低下了頭。
「吐蕃只有一個條件,希望能回到原來的地區生活。」
武媚娘道:「原來地區?」
文成公主答道:「雅隆河谷地區,也就是第一代贊普建立吐蕃時的領土,只要將這片土地劃給吐蕃,吐蕃願歸於大唐統治。」
武媚娘搖了搖頭:「公主,你想的太天真了,如果大唐答應你的條件,用不了多久,吐蕃重新壯大,又會反叛。」
文成公主緊緊捏著手指,低聲道:「我、我知道。」
「你知道?」武媚娘第一次露出訝色。
文成公主道:「雖然祿東贊想要瞞我,但我也並非木雕泥塑,知道他想先回到雅隆地區,恢復元氣,將來再奪回其他領土。」
武媚娘皺眉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文成公主低聲道:「來長安的路上,某天夜裡,祿東贊在河邊與一名心腹交談,我無意中聽到了。」
武媚娘用審視的目光,仔細觀察她的表情,過了好半響,問道:「你知道自己說出這些話,意味著什麼嗎?」
文成公主咬牙道:「意味著背叛。」
「那你為何要告訴我?
1
文成公主抬起頭,頭一次直視著武媚娘的眼晴,一字字道:「我是嫁到吐蕃的大唐公主,我的使命是為兩國實現和平,這才是我生命的意義,只有這一點,
是我絕不能背叛的!」
武媚娘愜了愜,與她對視半響,目光柔和了些,道:「你是一個可敬的公主,我會將你的話,全部轉告陛下。」
文成公主眼圈紅了紅,朝武媚娘行了一個大唐禮節,轉身離去。
武媚娘側靠在鳳榻上,單手支頤,望著她逐漸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思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