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帽兒山民
「那日我叫你們待在鼓浪門內,為何你作為師姐,不以身作則,反而明知故犯?」
白淺跪在地上,難得見師傅如此暴怒,誠惶誠恐道:
「啟稟師傅,那日弟子見師妹心系秦家,神色焦慮,壓根無法安神修煉,便想著與其讓師妹如此勞神,不如讓她離開宗門歸趟家,也好了結這樁心事,再安心修煉。」
歸海猛得拍了下邊上的桌案,指著白淺道:
「你……你歷來性子潑辣也就罷了,但作為師姐,此番做事如此不知輕重,不慮後果……唉!」
「你……你可知秦月修為不過練氣境,又無你這般逃命的本事。」
「你又可知曉她身上背負著先天重水,那是多少大勢力都要搶破頭的天材地寶,有多少人不惜搶奪此物而毀了她的道基。」
「你既然想讓你師妹歸家了卻心事,為何不護著她回去?」
說到了,歸海怒極拂袖,雖然未傷及到白淺,只是那一拂袖,便把邊上那用玄石鋪就而成的地板給震得有幾分裂開。
陸達見歸海時隔一年後又再怪罪此事,急忙求情道:
「師傅,白淺已經知曉那事做錯了。這一年來,白淺每次回宗門休憩一二,便又沒日沒夜地找尋師妹,神色憔悴得大家都看在眼裡。」
歸海看向白淺,這個本是水靈非常的姑娘,此刻神色早多有風霜,便是這一年幾乎都在奔波著尋找秦月所致。
歸海似有幾分不忍,長嘆一聲,整個人靠在邊上的桌案上,指了指那掛在牆上的一幅畫,正是他那兩百前已經身死道消的女兒。
「老七,老七如今在哪裡?」
「唉,如今秦月也去陪她了。」
聽到歸海這話,二人跪在地上,滿臉難以置信,又覺得大抵是如此。
白淺頃刻淚如雨下,嗚嗚之聲傳出。
至於陸達,神色落寞,從懷裡將一枚牌九掏了出來,正是他與秦月最後一次玩耍時,秦月遞給他的那枚。
歸海看到如此情狀,怒氣似乎也少了幾分,長嘆一聲。
「好了,都站起來吧。秦月下落不明已有一年,我們總盼望著她另有奇遇,如今長明燈滅,身死道消,想來該是被人強行毀了道基。」
歸海又凝神看了眼自己那女兒的畫像,「罷了,管它什麼修行自有命數,這次我們筆架山便要為她討個公道。」
歸海說到這,看在白淺仍然跪在地上哽咽,大聲呵斥:
「哭有什麼用,我們這就去為你師妹逃回公道。」
「為師去那黑市打聽消息,白淺你再去那清水溪的龍船處,便是用盡各種法子,也得把秦月去向找出來。至於陸達,你去秦家,既然秦月不在,好生照料其族人吧。」
歸海話音剛落,三人便各有行動。
片刻之後,筆架山突然間便有一道劍光沖天而起。
沒過多久,本來還在忙著其他事的弟子紛紛來到廣場察看,有些與筆架山交好的弟子甚至直接上門追問。
「是歸海。發生了什麼事情?」,在蒼穹山上的齊軒暗道。
歸海身形極快,只是瞬息便已經消失在鼓浪門。
在歸海之後,是一襲舞水綾飛出,竟是筆架山那平日裡的那性子潑辣的五師姐白淺。
但她此刻卻是滿眼通紅,連眼淚都來不及抹去,便也跟著歸海的方向呼嘯而去。
又過一會,筆架山又飛出了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法寶牌九,赫然便是那鼓浪門眾弟子認為有辱門風的陸達。
然而,他們看到平日裡與誰都和和氣氣、嘻嘻哈哈的陸達,此刻卻一臉肅然。
「難道是?」,齊軒大抵明白了原因,便也就前往了宣化殿的偏殿去確認長明燈的情況。
……
就在陸達飛往鐵尖山之際,距離鐵尖山幾十里的河灘上,有上百個村民各自背負行囊,相互攙扶,似是已奔波了數日一般。
領頭之人,赫然便是數年前被秦月等人搭救了那伙帽兒山的山賊。
那刀疤中年趙振,此刻領著眾人依照一年前與秦守時的約定正要前往鐵尖山,只是趙振的腦海里卻如走馬燈一樣回放,似乎仍在琢磨去秦家後如何自處。
且說一年前,秦守時帶著人去往帽兒山收攏勢力,那伙山賊見到秦家等人,相談甚歡,當即表態非但幾人願意歸附秦家,連帶著帽兒山的一些村民也願意歸附。
至於為何眾人未當即跟著秦守時來到鐵尖山,不過是那刀疤中年懇請道今年的農作物已然盡數種下,眼下正是收成的時候。
可否待眾人收成之後,攜上穀物等物資,再一起歸附秦家。
秦守時本是農戶出身,自然深明田間四時之理,也念及穀物種植收成之意,自無不允。
待秦守時等人離開帽兒山時,刀疤中年命人將帽兒山的村民聚在一起:
「此去鐵尖山機會難得,非但是因為秦家人曾救了咱們村莊。而是那秦家有修士數人,今日觀其人之武備也有幾分興盛。我等去鐵尖山,雖說至此便得歸附他人,但總好過將來被那妖獸肆虐吧。」
「我的話大家不信,老村長走之前說的話總該信吧。」
帽兒山不同於鐵尖山,整個山只有一個村莊,但老村長卻是村子上下所有人都欽佩的人物。雖然老村長身體羸弱,但卻極其精通占卜之道,總是能趨利避害。
聽完刀疤中年的勸說,在場所有村民最後的一點疑慮也就被盡數打消。
畢竟寄人籬下,總好過被那妖獸肆虐而死,大多數人在這個亂世求得可不就是多活一日,給子孫一點生機?
好不容易等到收成之後,這幾個山賊當即讓眾人從速整頓行李,不過一日便已將村里能帶走的東西盡數打包。
而後幾個山賊各自拖家帶口,還帶著村裡面其他有歸附心思的村民,足足一兩百人,就那麼浩浩蕩蕩地去往鐵尖山。
走在路上,刀疤中年趙振還在兀自盤算,此去鐵尖山,自己自然便是這些帽兒山村民的首領。
若是能在歸附之時,尋個機會爭得一定的自主行事,與這秦家互惠互利,那麼將來或許還可尋個機會,脫離秦家,免得世代歸附。
又或者,鳩占鵲巢也並非不可。
趙振喃喃自語道:
「恩公的恩情總是要報的,否則也太不厚道了。只是將來之事,誰又說得清?」
白淺跪在地上,難得見師傅如此暴怒,誠惶誠恐道:
「啟稟師傅,那日弟子見師妹心系秦家,神色焦慮,壓根無法安神修煉,便想著與其讓師妹如此勞神,不如讓她離開宗門歸趟家,也好了結這樁心事,再安心修煉。」
歸海猛得拍了下邊上的桌案,指著白淺道:
「你……你歷來性子潑辣也就罷了,但作為師姐,此番做事如此不知輕重,不慮後果……唉!」
「你……你可知秦月修為不過練氣境,又無你這般逃命的本事。」
「你又可知曉她身上背負著先天重水,那是多少大勢力都要搶破頭的天材地寶,有多少人不惜搶奪此物而毀了她的道基。」
「你既然想讓你師妹歸家了卻心事,為何不護著她回去?」
說到了,歸海怒極拂袖,雖然未傷及到白淺,只是那一拂袖,便把邊上那用玄石鋪就而成的地板給震得有幾分裂開。
陸達見歸海時隔一年後又再怪罪此事,急忙求情道:
「師傅,白淺已經知曉那事做錯了。這一年來,白淺每次回宗門休憩一二,便又沒日沒夜地找尋師妹,神色憔悴得大家都看在眼裡。」
歸海看向白淺,這個本是水靈非常的姑娘,此刻神色早多有風霜,便是這一年幾乎都在奔波著尋找秦月所致。
歸海似有幾分不忍,長嘆一聲,整個人靠在邊上的桌案上,指了指那掛在牆上的一幅畫,正是他那兩百前已經身死道消的女兒。
「老七,老七如今在哪裡?」
「唉,如今秦月也去陪她了。」
聽到歸海這話,二人跪在地上,滿臉難以置信,又覺得大抵是如此。
白淺頃刻淚如雨下,嗚嗚之聲傳出。
至於陸達,神色落寞,從懷裡將一枚牌九掏了出來,正是他與秦月最後一次玩耍時,秦月遞給他的那枚。
歸海看到如此情狀,怒氣似乎也少了幾分,長嘆一聲。
「好了,都站起來吧。秦月下落不明已有一年,我們總盼望著她另有奇遇,如今長明燈滅,身死道消,想來該是被人強行毀了道基。」
歸海又凝神看了眼自己那女兒的畫像,「罷了,管它什麼修行自有命數,這次我們筆架山便要為她討個公道。」
歸海說到這,看在白淺仍然跪在地上哽咽,大聲呵斥:
「哭有什麼用,我們這就去為你師妹逃回公道。」
「為師去那黑市打聽消息,白淺你再去那清水溪的龍船處,便是用盡各種法子,也得把秦月去向找出來。至於陸達,你去秦家,既然秦月不在,好生照料其族人吧。」
歸海話音剛落,三人便各有行動。
片刻之後,筆架山突然間便有一道劍光沖天而起。
沒過多久,本來還在忙著其他事的弟子紛紛來到廣場察看,有些與筆架山交好的弟子甚至直接上門追問。
「是歸海。發生了什麼事情?」,在蒼穹山上的齊軒暗道。
歸海身形極快,只是瞬息便已經消失在鼓浪門。
在歸海之後,是一襲舞水綾飛出,竟是筆架山那平日裡的那性子潑辣的五師姐白淺。
但她此刻卻是滿眼通紅,連眼淚都來不及抹去,便也跟著歸海的方向呼嘯而去。
又過一會,筆架山又飛出了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法寶牌九,赫然便是那鼓浪門眾弟子認為有辱門風的陸達。
然而,他們看到平日裡與誰都和和氣氣、嘻嘻哈哈的陸達,此刻卻一臉肅然。
「難道是?」,齊軒大抵明白了原因,便也就前往了宣化殿的偏殿去確認長明燈的情況。
……
就在陸達飛往鐵尖山之際,距離鐵尖山幾十里的河灘上,有上百個村民各自背負行囊,相互攙扶,似是已奔波了數日一般。
領頭之人,赫然便是數年前被秦月等人搭救了那伙帽兒山的山賊。
那刀疤中年趙振,此刻領著眾人依照一年前與秦守時的約定正要前往鐵尖山,只是趙振的腦海里卻如走馬燈一樣回放,似乎仍在琢磨去秦家後如何自處。
且說一年前,秦守時帶著人去往帽兒山收攏勢力,那伙山賊見到秦家等人,相談甚歡,當即表態非但幾人願意歸附秦家,連帶著帽兒山的一些村民也願意歸附。
至於為何眾人未當即跟著秦守時來到鐵尖山,不過是那刀疤中年懇請道今年的農作物已然盡數種下,眼下正是收成的時候。
可否待眾人收成之後,攜上穀物等物資,再一起歸附秦家。
秦守時本是農戶出身,自然深明田間四時之理,也念及穀物種植收成之意,自無不允。
待秦守時等人離開帽兒山時,刀疤中年命人將帽兒山的村民聚在一起:
「此去鐵尖山機會難得,非但是因為秦家人曾救了咱們村莊。而是那秦家有修士數人,今日觀其人之武備也有幾分興盛。我等去鐵尖山,雖說至此便得歸附他人,但總好過將來被那妖獸肆虐吧。」
「我的話大家不信,老村長走之前說的話總該信吧。」
帽兒山不同於鐵尖山,整個山只有一個村莊,但老村長卻是村子上下所有人都欽佩的人物。雖然老村長身體羸弱,但卻極其精通占卜之道,總是能趨利避害。
聽完刀疤中年的勸說,在場所有村民最後的一點疑慮也就被盡數打消。
畢竟寄人籬下,總好過被那妖獸肆虐而死,大多數人在這個亂世求得可不就是多活一日,給子孫一點生機?
好不容易等到收成之後,這幾個山賊當即讓眾人從速整頓行李,不過一日便已將村里能帶走的東西盡數打包。
而後幾個山賊各自拖家帶口,還帶著村裡面其他有歸附心思的村民,足足一兩百人,就那麼浩浩蕩蕩地去往鐵尖山。
走在路上,刀疤中年趙振還在兀自盤算,此去鐵尖山,自己自然便是這些帽兒山村民的首領。
若是能在歸附之時,尋個機會爭得一定的自主行事,與這秦家互惠互利,那麼將來或許還可尋個機會,脫離秦家,免得世代歸附。
又或者,鳩占鵲巢也並非不可。
趙振喃喃自語道:
「恩公的恩情總是要報的,否則也太不厚道了。只是將來之事,誰又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