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山民歸附
且說秦家眾人自聽聞秦風與萬物閣的交易後,這才知曉靈石竟然可換得如此多的修行之物,不由得對靈石多了幾分熱切。
秦守時將如今秦家的人力給仔細摸排清楚,估摸著大致可以完成上交給鼓浪門的靈果、靈米後,便將絕大多數的人力都給投向了靈石勘探中。
「畢竟靈石有了,還怕缺什麼功法、符籙、法寶?」
有了這番共識,秦家百來號人每日便是依著王豐勘探的地形圖,在鐵尖山和五老山漫山遍野勘探靈石。
恰在此刻,村口的秦鐵牛卻發現了來了群陌生面孔,男女老少皆有,估摸著竟有一兩百號人的規模。
雖然秦鐵牛隻是一介農夫,但跟著秦家練習陣法這一年,不管是眼力還是身手都進步不少,立馬察覺到一絲不尋常。
秦鐵牛仔細觀察眾人,卻為首之人竟然是個右臉處有個刀疤、身穿黑衣的中年人,眼神帶有幾分精光,走起路來腳印不深,顯然是個練家子。
在他邊上,還有幾個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人,一身勁裝,顯然同樣身手不俗。
至於幾人身後的百來號人,看著倒是稀鬆平常。
「難道竟然是孫、李兩家請來找秦家麻煩的?」
「也不對啊,來找麻煩還帶如此多老弱婦孺?這不是礙事嘛?」
秦鐵牛雖然多有腹誹,但手上功夫可沒落下,當即抄起了這半年秦家托李大壯等匠人打造的鐵槍,竟要一個人先攔在村口,讓小兒子秦定安速去報信。
小兒子秦定安,年紀不過五歲,還沒參加過弟子資質選拔,但對自己的大哥秦固安最是羨慕。
雖然,秦固安受限於秦家規矩,未曾傳授法門給自己弟弟,但得空了便會給他講一些修士間的意氣風華之舉。
秦定安哪裡知曉,自家哥哥居然是從秦武那搬運而來的故事,對於來龍去脈不過一知半解罷了。
此刻,秦定安如今見到竟有如此多人要找秦家麻煩,生怕自家老爹遇險,居然一把拉開他,愣是說自己一個人要攔住這幫人。
「爹,孩兒如今已是修行中人。大哥曾經和我說過,我輩修士,何惜一死。今日正是時候。」
秦定安哪裡知道,秦武不過和自家大哥同歲。那看似滄桑的話語哪有可能是他所領悟?
無非是秦武從外祖父沈逸那聽來故事後,記憶下來隻言片語,用來在同齡人之間裝高深的罷了。
此刻小兒子的話語,讓秦鐵牛一聽更是急了,自家這娃連修行都還未邁入,便妄自稱自己為修行眾人,這豈不是要在這遭了難?
他當即便要以父親威壓,讓秦定安速速報信退去。
就在父子二人爭相推讓之時,刀疤中年的右手抬起往後微微一揚,眾人便當即停下腳步。而後,刀疤中年向前一步,拱手抱拳,聲音洪亮:
「兩位,敢問恩公秦風、秦雲、秦月是否便在此處?帽兒山趙振攜義兄弟五人及帽兒山村民前來拜見恩公。」
「啊?這是什麼情況?」
秦鐵牛和李定安父子這才知道自己會錯了意,眼前這幫人竟然是上門來結交的。
秦定安只覺得自己威風時刻便這般錯過了,不由得大惱,卻被自家老爹一腳踹走,去給秦家報信。
不過片刻,王豐便出現在眾人跟前。
如今的王豐,修行雖說遲遲未能到練氣境中期,但跟隨沈逸做功課後,體內的浩然正氣溫養愈顯,神氣內斂,只是一人便頗有幾分氣勢。
沈逸也未曾和王豐交代,浩然之氣雖然無需修煉便可產生,但若某地的浩氣閣建立後,浩氣修士便可與一地的氣運相連結,從而氣勢攀登。
刀疤中年未曾見到秦守時等人,驟然看到王豐,只以為是秦家派來迎接自己的人,不由得暗自心驚。
「這秦家底蘊,怎的如此深厚?只是一個來迎接我們的人,便看上去已有修為。」
在王豐和趙振短暫溝通後,考慮到人數眾多,秦家庭院無論如何也站不下,便由秦鐵牛領著眾人直接去往秦家後山修整。
至於趙振等人則被王豐領著去秦家廳堂。
趙振踏入了秦家大門後,只是隨意一撇,便發現秦家廳堂處的牆角處安放著個供桌,上面擺放著個靈位,只不過用白布給遮擋了起來。
依照閭山地界的舊俗,唯有離世不滿三年之人才會放置於廳堂,以表達族人對其的哀思之情。
「這是秦家哪位族人離世了?」
這時候,秦守時已然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迎上前來。。
趙振等人一看,忙往前快走了兩步,互相給足了面子,而後主賓依次落座,不需再表。
如今秦家正是缺人手的時候,一年前秦守時帶人去帽兒山,本打算著能尋來二三十人便不錯了。
哪成想,趙振這次帶來了居然有一兩百人之多。
秦守時神色如常,與趙振相談甚歡,內心卻已經起了幾分嘀咕。
「雖說我們秦家已有幾個修士,但這帽兒山的村民人數之多,竟然有幾分客強主弱的意思,倒是得尋個機會敲打一番。」
「否則,若是這幫人被孫、李兩家拉攏,還指不定會捅出什麼婁子,便是下黑手也不是不可能。」
秦守時還在嘀咕之際,趙振和幾個義兄弟相視一樣,多年來一起當攔路虎,早已經讓他們形成了驚人的默契。
沒過多久,那個身形似猴的村民便佯裝沒進過世面一般,在廳堂里張望,惹得趙振心生不悅。
「林厚,你還真是個猴子,你在秦家主眼前能不能有個正形?如此沒大沒小?四處張望作甚。」
秦守時貿然聽到此話,又考慮這些人剛到鐵尖山,便是好奇點也屬正常,便幫忙遞了個台階:
「無妨,初來乍到,想著先熟悉下環境,這是將來在族裡負責偵察的好苗子。」
偏偏,這林厚仿佛聽不懂話裡有話一般,只是愣愣地回復二人:
「大哥,秦老爺子,既然以後我們帽兒山的這些村民和秦家就是一家人了,那我們總該給這靈位拜上幾拜。」
秦守時將如今秦家的人力給仔細摸排清楚,估摸著大致可以完成上交給鼓浪門的靈果、靈米後,便將絕大多數的人力都給投向了靈石勘探中。
「畢竟靈石有了,還怕缺什麼功法、符籙、法寶?」
有了這番共識,秦家百來號人每日便是依著王豐勘探的地形圖,在鐵尖山和五老山漫山遍野勘探靈石。
恰在此刻,村口的秦鐵牛卻發現了來了群陌生面孔,男女老少皆有,估摸著竟有一兩百號人的規模。
雖然秦鐵牛隻是一介農夫,但跟著秦家練習陣法這一年,不管是眼力還是身手都進步不少,立馬察覺到一絲不尋常。
秦鐵牛仔細觀察眾人,卻為首之人竟然是個右臉處有個刀疤、身穿黑衣的中年人,眼神帶有幾分精光,走起路來腳印不深,顯然是個練家子。
在他邊上,還有幾個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人,一身勁裝,顯然同樣身手不俗。
至於幾人身後的百來號人,看著倒是稀鬆平常。
「難道竟然是孫、李兩家請來找秦家麻煩的?」
「也不對啊,來找麻煩還帶如此多老弱婦孺?這不是礙事嘛?」
秦鐵牛雖然多有腹誹,但手上功夫可沒落下,當即抄起了這半年秦家托李大壯等匠人打造的鐵槍,竟要一個人先攔在村口,讓小兒子秦定安速去報信。
小兒子秦定安,年紀不過五歲,還沒參加過弟子資質選拔,但對自己的大哥秦固安最是羨慕。
雖然,秦固安受限於秦家規矩,未曾傳授法門給自己弟弟,但得空了便會給他講一些修士間的意氣風華之舉。
秦定安哪裡知曉,自家哥哥居然是從秦武那搬運而來的故事,對於來龍去脈不過一知半解罷了。
此刻,秦定安如今見到竟有如此多人要找秦家麻煩,生怕自家老爹遇險,居然一把拉開他,愣是說自己一個人要攔住這幫人。
「爹,孩兒如今已是修行中人。大哥曾經和我說過,我輩修士,何惜一死。今日正是時候。」
秦定安哪裡知道,秦武不過和自家大哥同歲。那看似滄桑的話語哪有可能是他所領悟?
無非是秦武從外祖父沈逸那聽來故事後,記憶下來隻言片語,用來在同齡人之間裝高深的罷了。
此刻小兒子的話語,讓秦鐵牛一聽更是急了,自家這娃連修行都還未邁入,便妄自稱自己為修行眾人,這豈不是要在這遭了難?
他當即便要以父親威壓,讓秦定安速速報信退去。
就在父子二人爭相推讓之時,刀疤中年的右手抬起往後微微一揚,眾人便當即停下腳步。而後,刀疤中年向前一步,拱手抱拳,聲音洪亮:
「兩位,敢問恩公秦風、秦雲、秦月是否便在此處?帽兒山趙振攜義兄弟五人及帽兒山村民前來拜見恩公。」
「啊?這是什麼情況?」
秦鐵牛和李定安父子這才知道自己會錯了意,眼前這幫人竟然是上門來結交的。
秦定安只覺得自己威風時刻便這般錯過了,不由得大惱,卻被自家老爹一腳踹走,去給秦家報信。
不過片刻,王豐便出現在眾人跟前。
如今的王豐,修行雖說遲遲未能到練氣境中期,但跟隨沈逸做功課後,體內的浩然正氣溫養愈顯,神氣內斂,只是一人便頗有幾分氣勢。
沈逸也未曾和王豐交代,浩然之氣雖然無需修煉便可產生,但若某地的浩氣閣建立後,浩氣修士便可與一地的氣運相連結,從而氣勢攀登。
刀疤中年未曾見到秦守時等人,驟然看到王豐,只以為是秦家派來迎接自己的人,不由得暗自心驚。
「這秦家底蘊,怎的如此深厚?只是一個來迎接我們的人,便看上去已有修為。」
在王豐和趙振短暫溝通後,考慮到人數眾多,秦家庭院無論如何也站不下,便由秦鐵牛領著眾人直接去往秦家後山修整。
至於趙振等人則被王豐領著去秦家廳堂。
趙振踏入了秦家大門後,只是隨意一撇,便發現秦家廳堂處的牆角處安放著個供桌,上面擺放著個靈位,只不過用白布給遮擋了起來。
依照閭山地界的舊俗,唯有離世不滿三年之人才會放置於廳堂,以表達族人對其的哀思之情。
「這是秦家哪位族人離世了?」
這時候,秦守時已然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迎上前來。。
趙振等人一看,忙往前快走了兩步,互相給足了面子,而後主賓依次落座,不需再表。
如今秦家正是缺人手的時候,一年前秦守時帶人去帽兒山,本打算著能尋來二三十人便不錯了。
哪成想,趙振這次帶來了居然有一兩百人之多。
秦守時神色如常,與趙振相談甚歡,內心卻已經起了幾分嘀咕。
「雖說我們秦家已有幾個修士,但這帽兒山的村民人數之多,竟然有幾分客強主弱的意思,倒是得尋個機會敲打一番。」
「否則,若是這幫人被孫、李兩家拉攏,還指不定會捅出什麼婁子,便是下黑手也不是不可能。」
秦守時還在嘀咕之際,趙振和幾個義兄弟相視一樣,多年來一起當攔路虎,早已經讓他們形成了驚人的默契。
沒過多久,那個身形似猴的村民便佯裝沒進過世面一般,在廳堂里張望,惹得趙振心生不悅。
「林厚,你還真是個猴子,你在秦家主眼前能不能有個正形?如此沒大沒小?四處張望作甚。」
秦守時貿然聽到此話,又考慮這些人剛到鐵尖山,便是好奇點也屬正常,便幫忙遞了個台階:
「無妨,初來乍到,想著先熟悉下環境,這是將來在族裡負責偵察的好苗子。」
偏偏,這林厚仿佛聽不懂話裡有話一般,只是愣愣地回復二人:
「大哥,秦老爺子,既然以後我們帽兒山的這些村民和秦家就是一家人了,那我們總該給這靈位拜上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