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施展抱負(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各位看官,陽虎究竟犯了何事?一是曾得罪過孔大人,二是參與綁架季桓子的陰謀(同案犯公山不狃)。史書《左傳》指證其「執桓子「,簡直十惡不赦,就是斃他百回也不為過!

  公山不狃何許人也?聽我慢慢道來。

  公山不狃,複姓公狃,(曾用名不擾)。他出身於魯國貴族,和陽虎同為季平子(趕走魯昭工,在魯執政8年)的家臣,為主人馬首是瞻,深得季平子信任。然而這仁兄偏偏要無端生出種種擾國害民的事端,因有季平子他人家罩著,公山不狃的地位故穩如磐石,無人能撼動得了。

  公元前505年,季平子在巡查東海途中身故,由其子季桓子繼位執政。作為執政者智囊團成員,公山不狃和陽虎共同主持季平子的喪禮,喪葬辦得風風光光,公山不狃得到新主人的賞識。

  但後來因主僕二人因權力之爭而反目。公山不狃和陽虎經長期的密謀,突然在一個夜晚,發動「兵變「逮捕了季桓子。季桓子故意對看守使詐,趁其不備而逃之夭天。

  為了鼓舞士氣,魯定公在搗毀了郈邑之後,親率軍隊欲蕩平叛軍。誰曾想,公山不狃可能讀過孫子兵法,竟然帶領叛軍傾巢而出,全力攻打國都曲阜。這招夠狠,避實擊虛,正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魯定公聞訊,大驚失色,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連忙躲進司徒季孫氏家中。

  孔相國遇事沉穩,冷靜思考,費邑叛軍師出無名,孤注一擲。上將軍孔叔梁紇的血液在孔子身上流淌,只聽他大吼一聲:將士們,只要堅守城門,叛軍能奈我何?!

  在此之前,將軍申句須和樂欣早已奉孔大人命對都城做了布防,真可謂萬事俱備,只等你公山不狃了。

  費邑軍被國都城門之上一頓弓弩、滾木雷石等的一頓招呼,慘叫聲不絕於耳,守城的魯軍吶喊聲、喊殺聲震天動地。

  公山不狃見孔相國已做了準備真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他發揚了當機立斷之精神,來得快跑得更快。

  統帥孔子見狀,像戰國時魯莊公手下曹劌那樣「望其旗靡,故逐之。」

  接到軍令的申句須及樂欣二將立刻打開城門並帶領眾士兵以痛打落水狗,恨不得將狗肉也一起吃掉的大無畏氣概追殺叛國者。

  叛軍紛紛作鳥獸散,無力回天的公山不狃一路逃跑不是狂奔五百里到鴨綠江邊而是逃到了齊國。

  但齊王對這名來此避難的政治流亡者並不待見,時不時地給他臉色看。公山不狃只得另尋棲身之所,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落難的公山不狃也許會想。

  後來在友人(也是流亡者叔孫輒)的幫助下輾轉來到吳國,而叔孫輒又是叔孫氏的庶子。

  由於公山不狃是由叔孫輒內推的,吳王對公山先生很熱情,這讓逃難者對吳國國君感激涕零。

  值得一提的是公山不狃「不以所惡害鄉「的肺腑之言而流傳至今。不應該因為自己有所怨恨(個人恩怨)就禍害鄉土,即危害國家。

  「誰不熱愛自己的祖國,誰就不屬於人類(簡直是豬狗不如)。「實乃至理名言。

  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吳王準備攻打魯國。他非常希望公山不狃能夠向自己獻言獻策,最好是畫一幅魯國都城曲阜的布防圖。

  聽聞這一消息的叔孫輒馬上屁顛屁顛地勸公山不狃:這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機會難得,千萬別錯過!

  公山不狃嚴肅地對叔孫耴說:現在我們遠離祖國,不得已而投奔吳王。作為魯國的臣子不能為國分憂也就罷了,如果帶吳兵反過來加害祖國,那麼這就不符合禮。我寧願死去,也不替吳王效命。

  叔孫輒聽罷慚愧不已。

  隨著郈邑(今山東省寧陽縣)和費邑相繼被拆除,現在只剩下成邑(今山東東平)這座堡壘。

  話說孟孫氏(懿子)的家臣公斂處父絕不是什麼善茬兒。你孔相國想要搞強拆,必須先過他這一關。誰敢在他的一畝三分地搞事情,他大有扛起「炸藥包「跟你玩命的架勢。

  孟孫氏集團內部很團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加上公斂處父對孟懿子十分的忠誠。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郈邑叔孫氏的家臣侯犯(名字不吉利),長著反骨,一心想革主子的命,妄圖大權獨攬。

  由此看來,這塊硬骨頭難啃。

  「隳三都「的工作受阻,魯定公聽完相國孔子的匯報後,非常震怒。於是,他下令御駕親征,蕩平成邑城。


  國王陛下親率精銳之師星夜兼程,披星戴月,不辭辛勞趕往目的地。

  因成邑軍是主場作戰並且以逸待勞,再加上城牆異常堅固。雙方軍隊你來我往,一個要進城,另一個又偏不讓進,最後打成了拉據戰,僵持不下。

  魯定公眼看著己方糧草即將告罄,士兵們又多有怨言,不想再打了。不久,他雖心有不甘,但還是下達了班師回朝的命令。

  得知國君失利的消息,孔子不禁仰天長嘆:功虧一簣,可惜,可惜!

  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世事難料呵。

  孔聖人原本想借「隳三都「強王室,弱「三桓「,從而以仁德治理天下,建立有秩序的公正的和諧社會,最後由於國君的軟弱,三桓勢力過於強大,轟轟烈烈的「隳三都「運動宣告失敗。

  一切照舊,過往儼然變成煙雲。季桓子等人又重掌權,魯定公於公元前497年舉行隆重的郊祭。這時,魯定公及「三桓「似乎已遺忘了孔聖人。

  郊祭在我國古代是一項重要的典禮,典禮過後,大臣們往往以收到祭肉為榮耀,這祭肉相當於今天的榮譽勳章。

  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心情複雜而沉重的孔子此時也許在想。

  沒有等到祭肉的孔子,已在做離開魯國的準備。更令他氣憤的是執政者季桓子一連幾天不上朝,整天享樂,過著醉生夢死的奢糜生活。

  原來齊王為了拉攏季桓子,故意投其所好,精心挑選十幾名能歌善舞的美女送給他。據史載,季桓子偷偷地前去看了看女樂便眉飛色舞,喜不自勝,竟魂不守舍。因此,季桓子沒有被戰場上拿著刀槍的敵人打倒,卻不幸被敵方齊國用糖衣裹著的「炮彈「擊敗。

  懷著無比失望和遺憾的孔子於這年秋天離開了自己的祖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