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卡門線高度飛行測試圓滿成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6章 卡門線高度飛行測試圓滿成功

  1984年2月27號一早,王建昆終於收到了各高空飛艇都到達了指定位置的消息,這代表著全球測控系統已經準備好了,就等「啟航號」太空梭就位了。

  此時的「啟航號」太空梭跟一開始製造出來的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這些天旋轉爆震發動機的測試還在不斷進行,王建昆每天都會根據前一天的實驗情況製造出新的發動機出來,就是通過這種每天都疊代一次的辦法,現在安裝到「啟航號」上的旋轉爆震發動機的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

  王建昆給這第二款定型的旋轉爆震發動機命名為D-2,它的重量是520公斤,比D-1重一點,長度還是1200毫米,直徑也保持不變,還是760毫米,但是推力達到了15噸,持續工作時長能達到3小時。

  因此安裝了新款發動機的「啟航號」太空梭飛躍卡門線的時間能大大減少,貨艙能搭載的物體重量相應的也能增加2噸了。

  「小舅,空中測控和地面測控都已經就位了,我打算今天就安排一次高空測試。」王建昆發信息給小舅。

  「今天就進行?也可以,不過我沒時間去觀看了,郎道那邊有點事情要處理,我趕不過來。」

  「好吧,你先忙,今天的測試還是在卡門線內,主要是看看『啟航號』的最大速度能不能達到23馬赫,以及在這個速度下,它能否安全的飛行,等卡門線內的測試完成了,才會進行真正的太空測試。」

  「嗯,我知道了,你自己注意安全,等你的好消息。」

  「好,我要準備出發了。」

  王建昆跟小舅通完消息後,就開始發布命令,讓基地內的航天研究所,高空飛艇測控隊,地面的大型雷達站,阿根廷和非洲兩大基地都做好準備,按照他下發的指令執行。

  收到消息的各地都開始了緊張的準備起來。

  首先是基地內的航天研究所,之前的那位指令長這次還是承擔著這一角色,在他的指揮下,航天研究所的地勤人員將「啟航號」進行了燃料加注,然後用大拖車拖行到跑道上。

  此次任務還是由「啟航號」從地面直接起飛,當然它是空載的,後續如果要裝載貨物,就需要安裝固體火箭助推器,然後到高空進行釋放,這樣才能夠擺脫地球引力飛到太空。

  「報告總指揮,『啟航號』已經準備就緒,請指示。」總指令長在接收完各系統的反饋後,向王建昆匯報。

  「按照實驗方案執行,後續除了緊急情況發生才需要向我請示,其他時候都按照實驗方案執行,我將駕駛『雷鳥』號跟隨『啟航號』飛到4萬米的高空。」

  「收到。」

  「各單位注意,10分鐘倒計時準備。」總指令長看了下天氣情況,下達了倒計時指令,這代表著「啟航號」已經進入了發射倒計時,各單位也開始做最後的檢查,確保飛行試驗開始後,他們都能觀測到「啟航號」。

  初春的陽光傾灑在緬北基地內的航天研究所跑道上,一片溫暖而明亮。

  「啟航號」太空梭靜靜地停在跑道的起點,在陽光的照耀下,它那上白下黑的機身閃耀著神秘而冷峻的光芒。

  太空梭尖尖的腦袋高昂著,仿佛在向天空訴說著它的渴望與決心。方方的機尾穩固而堅定,如同一個可靠的後盾。三角形的機翼舒展著,好似準備擁抱廣闊的天空。

  此時,微風輕拂,風速 1級的春風溫柔地吹過,仿佛在為啟航號送行。跑道兩旁的工作人員們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最後的檢查和準備工作。

  「倒計時1分鐘準備。」

  「倒計時10秒,10,9,8……,3,2,1,啟動。」

  隨著指令的下達,啟航號太空梭的發動機發出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那聲音逐漸增大,仿佛是一頭即將覺醒的巨獸在咆哮。

  「啟航號」開始緩緩地在跑道上移動,速度由慢變快,機身微微顫抖著,帶著強大的動力與決心。

  跑道周圍的景物迅速向後退去,啟航號的速度越來越快,猶如一支離弦的箭。它的起落架在高速的摩擦下,與跑道擦出絢麗的火花。

  在那一瞬間,「啟航號」太空梭以一種決然的姿態沖向天空,它的機身逐漸傾斜,向著那無盡的藍天飛去。在初春晴朗的天空中,留下一道美麗而壯觀的軌跡。

  而王建昆在幾分鐘前就駕駛著「雷鳥」號升空了,然後在離地300多米的空中盤旋,等待「啟航號」從地面起飛。


  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動力確實更強勁,大概20秒不到,「啟航號」的飛行速度就跨越音速來到5馬赫了,高度也來到了8千多米。

  因為「啟航號」沒有隱身功能,所以在緬甸這段飛行它將保持低於2馬赫的速度,高度則儘可能的高。

  所以此時「啟航號」在越過緬北盆地,來到山脈上空後,在地面控制人員的操控下,調轉飛行方向,由往西飛改向沿著山脈往南飛。

  幸好這一段低空飛行都是在全解陣控制的地盤上空,所以保密性還是能達到的。

  轉向完成後,「啟航號」的速度沒有怎麼增加,但是機頭抬得比較高,3台旋轉爆震發動機的推力快速的把它往更高的空域推去。

  王建昆此時駕駛著「雷鳥」跟隨在「啟航號」的後面,一邊收集飛行時機身周圍的氣流情況,一邊觀察「啟航號」的內部,確保它在4萬米以下空域能夠保持安全。

  此時3台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功率開始達到60%了,總推力測算下來已經達到了27噸,推動著空載的只有15噸重的「啟航號」快速的爬高,在即將到達孟加拉灣上空時,它的高度已經來到了4萬米了。

  它的高度還在不斷的攀升,王建昆的「雷鳥」號已經飛不上去了,所以只能看著「啟航號」離他遠去。

  他沒有回頭,而是在4萬米的高空逐步加速,在「啟航號」的下方跟隨它向大洋上空飛行。

  隨著「啟航號」的高度越來越高,即使是有著0視力的他也看不到了,於是不得不接入到空中監測系統。

  此時在4萬米的高空中,有一連串的高空飛艇正在用攜帶的光學儀器和雷達觀察著「啟航號」。

  王建昆接入系統後,可以通過腦波頭盔「看到」正在往卡門線衝擊的「啟航號」。

  其中有一艘飛艇的視角正好對著「啟航號」的尾部,只見光學跟蹤儀器的視野里,3台旋轉爆震發動機發出湛藍色的尾焰,機身在尾焰的高溫下變化了形狀,那是光線在穿過極高的溫度時發生了扭曲。

  此時3台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功率已經開到最大,所以「啟航號」除了高度在不斷升高,速度也在不斷著向上跳躍。

  很快的,它的速度就達到了7馬赫,「雷鳥」號已經完全跟不上了,王建昆也沒有硬跟,即使「雷鳥」號最高速度能達到10馬赫,可是高度卻永遠上不去了。

  之後的幾分鐘裡,王建昆就坐在7馬赫的「雷鳥」號駕駛艙里,用腦波頭盔接收各地傳回來的檢測圖像和數據。

  在到達斯里蘭卡附近空域時,「啟航號」的飛行高度達到了7萬米,而且爬升速度還是飛快,在到達赤道附近時,已經來到了卡門線10萬米,不過速度還沒有達到23馬赫,只有20馬赫。

  王建昆一邊查看各觀測點回傳的數據,一邊讓智子進行輔助計算。

  智子的量子計算不是蓋的,2秒鐘不到,它就完成了解算,它告訴王建昆,空載狀態下的「啟航號」完全有能力直接從緬北基地起飛然後直接越過卡門線到達外太空,最終的飛行軌道預計能達到300公里左右。

  得到這個數據後,王建昆根據此時完成了又一次疊代的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知道如果掛載上兩枚固體火箭發動機當助推器,然後用飛艇從4萬米左右的高空釋放的話,應該能夠將滿載的13噸載荷送到近地400公里左右的的橢圓軌道或者300公里左右的正圓軌道。

  就在王建昆測算的時間裡,「啟航號」在卡門線附近飛行了很短的一段距離,然後在地面人員的操控下開始掉頭向下。

  掉頭向下的瞬間,它的速度開始增加,漸漸的從20馬赫,逐步來到22馬赫,然後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來到了24馬赫,最終在26馬赫時,「啟航號」的發動機逐個關閉,機體也開始由頭朝下改為屁股朝下。

  因為它即將要進入黑障區了。

  黑障區通常出現在離地面 35到 80公里的高度。

  當飛行器返回時,以極高速度進入大氣層,在這個高度範圍內,飛行器周圍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行器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產生等離子體鞘套,對電磁波產生吸收衰減、折射、反射、散射等效應,從而導致飛行器內部與外界的無線電通信異常乃至中斷,形成黑障區。

  當飛行器高度下降到約 35公里左右時,速度也慢下來,黑障區自然就消失了。

  這段距離是最危險的,地面操縱人員沒辦法再對它進行控制,只能靠著之前設定好的飛行程序飛。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王建昆此時也比較緊張,如果進入黑障區後發生危險,那麼進入太空的時間就要大大延後了,到時候他將不得不先製造一款載人的太空梭,他親自駕駛,用超能力護航,然後帶著太空梭跨過黑障區。

  此時各光學跟蹤儀器正緊緊的盯著那從天而降的大火球,裡面就是被高溫等離子體包圍著的「啟航號」。

  大概3分鐘後,大火球快速的變小,然後又瞬間消失了,光學設備里已經可以看到「啟航號」的面容了,它的下部是熾熱的紅色,那是隔熱瓦被燒蝕了。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這代表著「啟航號」成功跨越黑障區了,它的機體強度,隔熱設施,飛控程序都不需要大改了,等到達基地後調取了數據,再稍加完善就能進行下一次任務了。

  「啟航號」太空梭與美國的太空梭是有很大不同的,它主要靠內部燃料箱的燃料,不像美國的太空梭,燃料箱是一個橘色的大罐子掛在太空梭的腹部的,上升時用完了燃料就拋掉,返回時是全靠滑翔到達地面的,所以美國的太空梭使用時限制很大,降落時要選擇好位置,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脫離太空的。

  此時離開黑障區的「啟航號」已經打開了尾部的其中2台旋轉爆震發動機,機身開始改平,然後在3萬米的高空調轉機頭,朝著緬北基地開去,其實打開1台旋轉爆震發動機,也能夠推動「啟航號」以5馬赫的速度飛行了,此時打開2台,是為了更保險一點,太空梭的平衡性會更好一些。

  王建昆的「雷鳥」號離它不遠,5分鐘不到就與安全回來的「啟航號」匯合了。

  兩架飛機保持著300米左右的水平距離,迎著陽光往緬北基地駛去。

  王建昆在空中就開始了工作,用超能力將「啟航號」投射到腦海里,分析機身上不同部位的情況。

  此時近距離的觀看,「啟航號」太空梭宛如一位歷經戰火洗禮的勇士,在空中緩緩的飛行回營。

  它的機身及腹部,布滿了斑駁而觸目驚心的燒蝕痕跡,那是它穿越太空與大氣層激烈摩擦的見證。

  機翼下方,原本光滑的表面此刻像是被歲月和烈火雕琢過一般,呈現出不規則的紋路和深淺不一的坑窪。隔熱瓦,這些曾經抵禦了 2千多度等離子火焰燒灼的守護者,已然面目全非。

  它們有的地方變得焦黑,仿佛被墨汁浸染過;有的地方呈現出詭異的扭曲形狀,仿佛是在高溫的肆虐下痛苦地掙扎變形。

  在那高溫的炙烤下,隔熱瓦的顏色變得深淺不一,有的地方呈現出暗紅色,如同燃燒後的餘燼,還散發著絲絲餘熱;有的地方則是近乎黑色,仿佛是被無盡的黑暗吞噬。它們原本整齊排列的狀態也被打亂,有的翹起,有的脫落,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無比慘烈的戰鬥,雖勝尤傷。

  整個太空梭散發著一種滄桑而堅毅的氣息,它雖然帶著滿身的傷痕,卻依然穩穩地在空中飛行著,仿佛在訴說著它在太空中的傳奇經歷,以及那驚心動魄的回歸之旅。

  到達緬北基地上空時,王建昆在空中盤旋,目視著「啟航號」在地面人員的操控下安穩的落地。

  然後他的餘光看向跑道的盡頭,那裡的地面已經擺好了很多旗幟和花朵,那是慶祝「啟航號」成功返回的。

  這些新人類研究員雖然情感方面比較淡,但是他們在進行這種非常規的太空探索任務時,還是非常激動的,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啟航號」能完美的完成卡門線高度測試,那必須得小小的慶祝下。

  王建昆自己當然也很高興,他駕駛著「雷鳥」號在跑道盡頭不遠處降落,然後快速的下了飛機,小跑著來到控制室,跟控制室內的新人類成員挨個握手。

  這時候他沒有用腦機跟他們交流,而是用嘴巴對他們說一些慶祝和鼓舞的話。

  整個基地熱鬧了大概半個多小時,然後才在總指令長的指揮下,又投入到了後續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中。

  王建昆也沒有閒著,他也參與到了數據分析上來,跟隨著地勤人員,先用能夠消除太空電離輻射的洗滌劑對機身進行清洗,然後開始從外到內,將零件一個個拆卸下來。

  這「啟航號」太空梭雖然是用超能力製造出來的,但後續還是需要進行常規製造,全解陣必須掌握這種高端設備的加工和組裝,所以現在就要開始收集數據,為後續的常規製造做好準備。

  王建昆在收集到主要的數據後就離開了,然後跟小舅進行了通話。

  「小舅,好消息,『啟航號』的卡門線高度測試非常完美,它從基地起飛,然後在赤道附近就飛到了10萬米的高度,速度也達到了20馬赫,非常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而且返回時的最大速度也達到了26馬赫,這代表著它有能力在卡門線下就飛到第一宇宙速度。」

  「恭喜你建昆,太空夢馬上就要實現了。」

  「同喜同喜,小舅,我打算明天再進行一次卡門線高度的飛行測試,後天讓『啟航號』進入太空飛行。」

  「好啊,要我做什麼嗎?」

  「準備好慶祝,準備好輕功酒還有牛肉火鍋吧,哈哈~。」

  「好啊,我這就開始安排了,等下我也把消息告訴幾位高層,讓他們也有思想準備,咱們全解陣將成為全球第四個獨立完成衛星發射的組織了,而且是用的最先進的太空梭發射的。」

  「嗯,咱們到時候一起慶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