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旋轉爆震發動機D1型號研製成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4章 旋轉爆震發動機D-1型號研製成功

  新建造的發動機研究基地距離火箭發動機大概5分鐘的車程,王建昆很快就到了。

  因為是要從頭摸索,所以此時的研究基地內部非常的空曠,只有3座半成品試驗台並排擺放在基地內,那是用來對旋轉爆震發動機進行地面試車的。

  整個基地內的人都是王建昆製造的新人類,這種旋轉爆震發動機還不知道要試驗多少種結構,所以王建昆沒有採用常規的機加工方法,而是打算用超能力直接製造出來。

  王建昆下車後,先去了遠處的庫房,查看小舅派人存放的原材料到位了沒有。

  在超能力的投射下,庫房內的各種元素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快知道了,確實都是按照他之前給的需求單子準備好了的。

  於是他來到地面試車台,檢查了已經搭建了大半的地面試車台。

  這幾個試車台都是參考渦扇發動機的地面試車台建造的,主要包括試車間、操縱間、測力台架、試車台系統。

  此時這幾個部分都只完成了基本的固定部分,一些細節部位還等著王建昆來用超能力製造。

  查看完了基礎部分後,王建昆用腦波頭盔跟基地內的負責人進行了一番溝通,讓他們把這裡的情況進行保密,不允許將基地內發生的任何情況共享到中央電腦。

  新人類對於王建昆的命令都是以最高優先級處理,並且嚴格執行的,這是刻畫在腦機晶片底層的機制,所以王建昆特別發布了保密命令後,可以確保他在這裡使用超能力製造物品的情況不會外泄出去。

  發布完保密命令後,王建昆來到庫房附近的一個房間,然後從智子設計的十幾款旋轉爆震發動機中挑選出了3種,把圖紙再次熟悉了一遍,然後調動超能力開始製造。

  只見房間地面上先是出現了一個圓環,那是尾噴管的結構,然後圓環沿著縱向生長,在長度達到40厘米後,面積開始擴大,那是推進劑噴注器,接著就是起爆裝置和環形燃燒室逐步的成型。

  在完成第一種結構的製造後,王建昆開始第二種和第三種結構的製造。

  另外這三台發動機的耐熱部位的材料也有一些區別,有含鎳的,有含鈮的,有含錸的,在測試發動機結構哪種更符合的同時,也是對耐高溫材料的一個測試,所以整個發動機測試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3台發動機都製造完成後,王建昆用腦波頭盔命令幾名實驗人員將這3台發動機轉移到地面試驗台上。

  在完成基本的固定後,王建昆又讓智子根據現場的情況,設計出固定方式和燃料添加系統。

  因為考慮到這款發動機後續主要用在太空梭以及超高空飛行上,所以燃料選擇了氫氣和氧氣。

  等試驗台都搭建好後,王建昆檢查了一下燃料罐內的液氫和液氧的純度,發現還是符合他提出的要求的,於是命令1號試驗台開始試驗。

  因為都是在用無線電交流,所以整個基地此時顯得頗為安靜,只有一些儀器設備運轉發出的低鳴聲。

  轟~一聲爆響傳來,整個試驗基地猶如進入了爆炸的中心,試驗台的爆響打破了基地的平靜,王建昆看了下發動機2米處的測試儀接收到的聲音數值,那分貝數有180分貝了,遠遠超出人耳能夠接受的極限。

  此時他和新人類研究員助理都待在操縱間,耳朵上也帶著防噪耳機,所以沒有覺得有什麼難受,只是那第一聲爆響有點駭人,比他之前測試超燃衝壓發動機時聽到的聲音還大一些。

  那聲巨響過後,分貝數降低到了170,王建昆用超能力一直觀察著實驗台,發現是設計不怎麼合理,導致一開始有3個爆炸波迭加到一起了,形成了這超級大的巨響。

  不過發動機運轉起來後,就沒有迭加的情況,聲音也降低到160分貝,跟渦扇發動機的響聲差不多大小了。

  轟~,又是一聲超級巨響,然後發動機開始異常的震動,王建昆用超能力觀察到燃燒室已經有些變形了,導致爆炸波不斷的迭加,內部壓力超過了設計值,他趕緊命令實驗員關閉燃料供應管道。

  隨著燃料的切斷,發動機停止了異常的震動,在實驗台上安靜了下來,紅熱的尾噴管也在快速的由紅轉青再恢復到原來的灰色。

  王建昆一邊將剛才發生的情況投射到腦海里供智子參考,一邊讓新人類研究員助理進行數據收集並用已知的一些手段去進行分析。

  大概半小時左右,智子得到了發生異常的原因,第一次的爆響對燃燒室的結構有了一些傷害,這導致發動機在運行200秒後,燃燒室的溫度超過了其能承受的最大值,其剛度開始降低,形狀有了一些改變,這又造成了後續的連續幾次爆響,進一步破壞了發動機的結構,如果不是王建昆果斷的命令切斷燃料供應,這台發動機要麼發生爆炸,要麼因為結構被極大破壞導致爆炸波不能持續產生了,後續就是普通的燃燒,產生不了推力了。


  能得到原因就好,不過王建昆沒有馬上修改已經製造出來的兩台,而是讓實驗人員繼續進行測試。

  這款發動機此前從來沒有人真正製造出來過,所以需要不斷的試錯,將大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設計剔除掉,剩下的就是符合要求的了。

  「建昆,你說的這旋轉爆震發動機測試進行得怎麼樣了?剛才我到基地附近聽到了好幾聲巨響,沒有發生傷亡吧?」

  小舅在第二台發動機測試開始前來到了基地,一進來看到王建昆就問道。

  「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剛才第一台發動機不是很成功,啟動時有異響,在工作200秒後,異響就不斷發生,我就趕緊讓他們切斷燃料供應,停止了實驗。」

  「那就好,建昆你是不是要離更遠一點,這種發動機工作時用的是液氫和液氧,一旦發生大爆炸,那你就危險了。」小舅擔心的勸王建昆再離遠一點觀看。

  「小舅你放心,這操縱間離試車間已經有20米遠了,而且這裡都用高強度合金鋼和超級防爆玻璃打造的,我也有超能力能夠控制現場的,所以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你也可以安心的跟我一起看。」

  小舅總忘記王建昆能操控元素了,現在聽他提起,就知道他是白擔心了。

  他已經安排好了將其他幾頂頭盔帶給其他幾位高層,其他事務也安排好了,所以現在有時間陪著王建昆一起觀看實驗。

  「小舅你把頭盔戴著吧,我和他們都在用無線電交流,你戴上後可以接入進來,等下就不會因為發動機啟動後產生的噪音而聽不清了。」

  「好,我這就戴上。」小舅聽到王建昆這麼說,趕緊將手裡提著的頭盔給戴上,然後接入了此地的對話群。

  接下來的兩台發動機在啟動時都沒有發生特別巨大的聲響,那聲音跟普通的渦扇發動機相差不大,也比較的平穩。

  不過它們都沒有持續工作多久就停下來了,其中2號發動機工作了240秒,因為尾噴管開始變形了,王建昆在觀察到變形發生後,趕緊讓試驗員暫停了。3號發動機只工作了180秒,因為噴嘴在高溫下不能穩定工作了,導致爆震不能持續下去,它自己就停止了工作。

  「建昆,今天的試驗是成功了嗎?」等到出了基地後,小舅卸下戴了2個多小時的頭盔,問起了今天的試驗是否達到預期了。

  「本來就是探索階段,可以算是成功了吧,起碼這3台發動機都工作了百秒以上。我在讓實驗員抓緊測量以及整理數據,明天接著進行下一批的測試,我會在今天的基礎上進行一些修改,希望明天的測試能夠更加順利。」

  「你這超能力還真是好,可以根據發生的問題及時調整,如果是按照常規方法製造樣品發動機,那可得等好久。」小舅感慨的說道。

  「所以我才有底氣布置那麼多的研發任務,以及要在今年就發射衛星升空啊!」

  「建昆你也別太累了,稍微慢點沒關係的,咱們現在有高空通信飛艇,已經完成了幾大洲的連接了,所以衛星通信不是特別迫切的。」小舅勸王建昆好好休息,不要太急著衛星項目

  「不行啊小舅,高空通信飛艇的高度只有4萬米左右,還是有好幾種飛彈能打下來的,所以現在美國,蘇聯以及其他五常國家的大部分地方都沒有部署高空通信飛艇,咱們今後要進行的是解放全世界的,這全球通信就是首先要解決的,不然咱們派出的人手沒有可靠的通信手段,行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比如這新人類就不能放心的派駐去那些不能及時通信的地方。」

  「好吧,現在已經是晚餐時間了,咱們去好好吃點,基地今天安排了火鍋,還有從阿根廷帶來的牛肉,咱們好好吃一頓。」

  「好啊,那趕緊的。」

  於是兩人共乘坐一輛軍用越野車,往遠處的食堂開去。

  此時的阿根廷基地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位于格蘭查科平原北部的基地已經搞定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那裡建設了10多個中小型牧場和農場,養殖的牛羊肉已經開始部分出欄銷往了東南亞和日韓等市場了,所以緬北這裡也能享用到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優質牛羊肉。

  「斯哈~,過癮啊,這牛肉還真好吃,火鍋味道也夠正,小舅你是不是搞來了秘方啊?」王建昆夾起好幾片薄如蟬翼的牛肉放到嘴裡,含糊的問道。

  「好吃吧?這火鍋湯底是一個四川來的大廚帶來的,不過因為用到的食材挺貴挺奢侈的,目前只有基地這裡和朗道總部有供應,其他地方目前還吃不到。」

  「好吧,那我有口福了,今後一段時間我可得多吃幾次。」


  「那沒問題,不僅是火鍋,這牛肉烤起來也很好,水煮也很嫩的,要不要都嘗嘗?」

  「好啊,那就都來點嘗嘗,我還要在這裡呆10來天,不能天天吃牛肉火鍋。」

  於是小舅又讓廚房做了幾道不同的阿根廷牛肉美食,有大塊的牛排,有川菜做法的水煮牛肉,有粉蒸牛肉,土豆燉牛腩等等好幾種,王建昆吃的非常過癮,心想這阿根廷基地沒白建,這麼快就看到回報了。

  他沒有經常查看各基地的匯報,所以還真沒想到阿根廷基地已經開始往回運輸牛肉了,這緬北基地的肉食來源緊張的問題算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了,等再過1兩個月,那邊的農場豐收後,說不定還能運一些小麥回來。

  現在基地里的主食還是大米,非洲基地也會運輸一些木薯以及初加工的農產品回來,用以支撐越來越多的人口。

  因為已經做好了下半年統一全緬的準備,現在全解陣已經開始對周邊的勢力進行大滲透。

  據小舅講,他們摸索出了一個比較快速的辦法,先派出特種部隊,抓獲周邊一些勢力的中高層人物,然後派出腦機晶片植入團隊,對這些人進行強制植入,植入之後用一套洗腦的方法,把對方變成自己人,再把他們派回去,掌握住越來越多的地盤和勢力。

  一旦周邊的某個組織有一個人被植入轉化了,那麼後續的植入轉化工作就會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快,因為內部有人掩護,幾乎不用出動特種部隊就能辦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現在曼德勒以北的大部分地方勢力的中高層中都有了全解陣的人,這些人的數量好像感染了病毒一般,在不斷的增多,相信要不了多久,這廣大的偏遠山區就能被全解陣掌控了。

  為了不打草驚蛇,政府軍還是沒有去碰的,因為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萬一暴露了,將不得不提前發動,這樣就非常被動了。

  小舅在王建昆享用美食時,將這段時間全解陣的情況給他詳細的說了說。

  王建昆倒是沒想到腦機晶片還能這麼用,可以當做策反的工具了。

  「那現在腦機晶片的庫存是不是不夠用了啊?」王建昆問道。

  「還有1千多枚,建昆你看抽點時間再製造個1萬枚出來吧。」

  「還是製造5萬枚吧,這東西體積也不大,我又是熟練了的,所以乾脆一次性多造點。」

  「那也好,省的經常讓你造這種東西。」

  吃完一頓牛肉大餐後,王建昆就去了醫療中心,用那裡庫存的元素製造了5萬枚腦機晶片,把它們交給了小舅,然後就告辭去休息了。

  接下來的3天裡,王建昆一邊製造新的旋轉爆震發動機用來測試,一邊開始讓智子開始設計太空梭了。

  因為隨著發動機測試的不斷進行,王建昆和智子對於旋轉爆震發動機的結構和工作情況摸索得差不多了,基本可以知道10噸級推力的發動機的尺寸大小了。

  發動機尺寸大致確認後,那麼太空梭就可以著手進行設計了,等到耐熱材料完成測試,發動機的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預設的30分鐘後,就可以進行初步定型了。

  此後又過了3天,發動機測試基地內終於有一款發動機完成了30分鐘持續工作實驗,這代表著耐熱材料基本滿足前期的需求了,因為這款太空梭王建昆不需要非常完美才投入工作,發動機完成一次升空後就用新的進行替換,今後會一邊發射一邊進行優化,直到有上百小時無故障工作時長發動機完成。

  地面30分鐘持續工作實驗完成後,王建昆把這台初步定型的發動機安裝到了「雷鳥」號上,取代了那台渦扇發動機。

  這款旋轉爆震發動機的長度比渦扇發動機是要短一大半的,也不需要從空氣中吸取氣體,所以「雷鳥」的外形也做了較大的調整。

  不過此時已經完成了NS方程通解的王建昆可以很自由的改造飛行器的外形,在智子根據通解進行全面計算後,新款「雷鳥」很快的就完成設計。

  機背上的渦扇發動機進氣口取消了,阻力相應的就減少得很多,因為發動機長度變短了,空出來的空間剛好用來放置液氫和液氧燃料罐以及保溫設備。

  製造過程略過不表,在1984年2月16號元宵節這天,王建昆開始駕駛這架新款「雷鳥」飛上天空,對超然衝壓發動機進行高空測試工作。

  這天的天空萬里無雲,非音速狀態的「雷鳥」呈灰白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現出科幻般的光澤。


  首先進行滑行測試,王建昆先照例測試了下尾部的開合翼,然後又檢查了下全機身,沒有發現異常。

  然後先打開剎車,將機輪固定住,接著打開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啟動閥門。

  按下的瞬間,氫氣和氧氣被其中的一組噴嘴送到燃燒室,混合後被點火器點燃,混合氣體瞬間發生了爆燃,其速度是聲速的好幾倍,此後其他組噴嘴開始陸續的噴出氣體,燃燒室開始連續不斷的發生爆燃,生成的高溫高壓爆震燃燒產物經尾噴管軸向膨脹後高速排出,從而產生了推力。

  一開始噴入頻率較低,所以推力比較小,只有1噸左右,飛機因為機輪被固定住所以不能滑動。

  完成了發動機啟動後,王建昆鬆開油門,飛機開始往前竄,然後他繼續加大油門,混合氣體的噴人頻率不斷加快,爆震波的頻率也越來越高,產生的高溫高壓燃燒產物越來越多,速度也越來越快,產生的推力很快就來到了6噸。

  王建昆坐在「雷鳥」的座艙內,只感到強烈的推背感不斷襲來,這表明這台發動機的推力提升速度確實快得不像話,幸好他早有準備,在飛機速度達到300公里每小時後,拉起機頭,飛機就此離地快速的升空了。

  離開地面後,王建昆保持著油門沒動,讓飛機緩慢的加速並爬高,同時也打開了隱身系統。

  到達3千米高空後,他才開始緩慢的加大油門,飛機後方傳來的推力不斷變大,最終達到了10噸的安全推力。

  此時飛行高度已經來到了2萬米,速度也達到了3馬赫,而且還在緩慢的加速。

  因為這還是一款初級發動機,使用壽命沒有那麼長,王建昆在測試10分鐘,確定這款發動機在中高度的空中能安全工作後,就駕駛著「雷鳥」往回飛了。

  降落後王建昆又仔細檢查了一遍,將高空測試情況展示給了智子,讓其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

  此後兩天,王建昆駕駛著旋轉爆震發動機不斷改進的「雷鳥」頻繁的升空,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數據。

  最後那天他還駕駛著「雷鳥」飛到了5萬米的高空,感受了一下太空邊緣的情況。

  最終王建昆完成了旋轉爆震發動機D-1型號的定型。

  它的重量是480公斤,長度1200毫米,直徑760毫米,推力12噸,持續工作時長達到1小時。

  這個體積和重量已經能夠滿足第一款小型太空梭的升空了,於是王建昆開始了更加繁忙的工作,準備一鼓作氣完成太空梭的設計定型工作。

章節目錄